1、中内教研室中医内科痿证1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一、定义一、定义中医内科痿证2“睑废”,见眼睑下垂中医内科痿证3:全身肌肉无力,伴呼吸、吞咽困难。中医内科痿证4中医内科痿证5指肢体痿弱不用。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中医内科痿证6v内经对本病论述颇详,阐述了痿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治疗原则。v素问痿论指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肢体痿软。还将痿证分为皮、脉、筋、骨、肉五痿,以示病情的浅深轻重以及与五脏的关系。v在发病原因上,素问屡论指出了“热伤五脏”、“思想无穷”、
2、“焦虑太过”、“有渐于湿”及远行劳倦、房劳太过等,二、源流二、源流中医内科痿证7二、源流二、源流v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指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疹。”认为湿热也是痿证成因之一。v在治疗上,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原则,其理论依据是:“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任、督、带脉皆络合于阳明,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独取阳明”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中医内科痿证8三、范围三、范围 痿症可见于神经系统和肌肉损害引起的肢体弛缓性瘫痪,如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
3、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证等,具有痿证特征者,均可参考本篇辨证治疗。中医内科痿证9中医内科痿证10一、病因一、病因(一)感受温毒 温毒内侵 伤津耗气,肺热叶焦,津伤失布,五体失养(二)湿热浸淫 湿热浸淫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滋养(三)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中气受损,纳运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乏源,筋骨肌肉失养;聚湿成痰,痰湿内停,阻于经络 中医内科痿证11一、病因一、病因(四)久病房劳 久病房劳肝肾阴精受损,筋脉失于濡养(五)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气血瘀阻,脉道不利,四肢失养(六)药物损害 药毒损伤气血经脉经气运行不利,脉道失畅 中医内科痿证12二、病机二、病机(一)
4、基本病机:由于五脏虚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肌肉、筋脉失养,而发为痿证。(二)病位: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底在于五脏虚损。(三)病理性质:本病以热证、虚证为多,虚实夹杂者亦不少见。(四)病机转化:痿证病变累及五脏,且常常相互传变。中医内科痿证13中医内科痿证14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痿,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糊,声嘶低暗,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吞咽。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一、诊断依据一、诊断依据中医内科痿证151 1痿证与偏枯痿证与偏枯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
5、风症状,病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不利、口眼歪斜,久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痿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2 2痿证与痹证痿证与痹证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二、病证鉴别二、病证鉴别中医内科痿证16三、三、相关相关检查检查(一)检测血液中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醛缩酶,肌酸磷酸肌酶(CPK)的含量以及尿中肌酸排泄量,有助于鉴别痿证肌肉萎缩的病因。(二)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肌肉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对与痿证有关的神
6、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三)测定血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加,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中医内科痿证17 中医内科痿证18一、辨证要点一、辨证要点(一)辨病位(一)辨病位 肺:痿证初起,发热,咳嗽,咽痛,或在热病之后出现肢体软弱不用 脾胃:四肢痿软,食少便溏,面浮,下肢微肿,纳呆腹胀 肝肾:下肢痿软无力明显,甚则不能站立,腰脊酸软,头晕耳鸣,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咽干目眩。中医内科痿证19一、辨证要点一、辨证要点(二)审虚实(二)审虚实 痿证以虚为本,或本虚标实。因感受温热毒邪或湿热浸淫者,多急性发病,病程发展较快,属实证,热邪最易耗津伤正,故疾病早期就常见虚实错杂。劳倦内伤,或
7、久病不愈,累及脏腑,主要为肝肾阴虚和脾胃虚弱,多属虚证,又常兼夹郁热、湿热、痰浊、瘀血,而虚中有实。中医内科痿证20 虚证宜扶正补虚为主,肝肾亏虚者,宜滋养肝肾;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实证宜祛邪和络,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瘀阻脉络者,宜活血行瘀。虚实兼夹者,又当兼顾之。二、治疗原则二、治疗原则中医内科痿证21 (一)肺热津伤证(二)湿热浸淫证 (三)脾胃虚弱证(四)肝肾亏损证(五)脉络瘀阻证 中医内科痿证22(一)肺热津伤证(一)肺热津伤证 1 1、症状、症状:主症: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兼症: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
8、,大便干燥。舌脉:舌质红,苔黄,脉细数。2 2、证机概要、证机概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3 3、治法、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4 4、主方、主方:清燥救肺汤加减。本方有清热润燥,养阴宣肺作用,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的肢体痿软证。中医内科痿证23(二)湿热浸淫证(二)湿热浸淫证 1、症状:主症: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兼症:肢休微肿,手足麻木,扪及微热,喜凉恶热,或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证机概要:湿热浸淫,壅遏经脉,营卫受阻。3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经脉。4、主方:四妙丸合加味二妙散。四妙丸清利下
9、焦湿热,用于湿热下注之痿躄;加味二妙散清利湿热为主,佐以补肾通脉,用于湿热内盛,虚火兼见之痿证。中医内科痿证24(三)脾胃虚弱证(三)脾胃虚弱证 1、症状:主症: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肌肉萎缩。兼症:神疲肢倦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白光白或萎黄无华,面浮。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证机概要:脾虚不健,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筋脉失养。3、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清。4、主方: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利湿,用于脾胃虚弱,健运失常,水湿内盛;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养血,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血亏虚。中医内科痿证25(四)肝肾亏损证(四)肝肾亏损证 1、症状:主症:起
10、病缓慢,渐见肢体 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甚至步 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兼症: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2、证机概要:肝肾亏损,阴精不足,筋脉失养。3、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4、主方:虎潜丸为主方。滋阴降火,强壮筋骨,用于治疗肝肾阴亏有热之痿证。中医内科痿证26(五)脉络瘀阻证(五)脉络瘀阻证 1、症状:主症: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兼症: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舌脉:舌萎不能伸缩,舌质暗淡或瘀点、瘀斑,脉细涩。2、病机概要: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3、治法:益气养营,活血行瘀。4、主方: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圣愈汤益气养血;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中医内科痿证27 一、避居湿地,防御外邪侵袭。二、加强日常护理。三、提倡病人进行适当锻炼。四、注意精神饮食调养。中医内科痿证28 一、痿证是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类病证。二、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类。三、临床虽以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损、瘀阻络脉等证型常见。四、临床治疗时务须结合标本虚实传变,时时注意祛邪不要伤正,补虚要兼顾祛邪。五、痿证的预后与病因、病程有关。中医内科痿证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