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哲学基础中医哲学基础精精气气学学说说中医哲学基础2第一节第一节 精气学说精气学说一、精、气的概念一、精、气的概念精:精:精是指水(万物之本源精是指水(万物之本源-有形)有形)精是指气(无形)精是指气(无形)精是指气中的精华部分精是指气中的精华部分(无形无形)精是指人体的生殖之精(有形)精是指人体的生殖之精(有形)总之,精是物质的,以有形和无形两种状态存在。总之,精是物质的,以有形和无形两种状态存在。气气: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中医哲学基础3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二、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宇宙、人)(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宇宙、人)(二)精气是运动的:(二)精气是运动的:(气机、气化气机、气化)(三)精气是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三)精气是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四)人也是由精气生成(四)人也是由精气生成精气学说是关于世界一元论的认识。精气学说是关于世界一元论的认识。气机:气的运动。运气机:气的运动。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动形式主要有升、降、聚、散。聚、散。气化:气的运动产生气化: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气与形气与形形与形形与形气与气气与气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断更新变化中医哲学基础4
3、阴阳五行中医哲学基础5第二节第二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v阴阳的概念阴阳的概念v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v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哲学基础61 1、阴阳的最初含义、阴阳的最初含义 指日月的向背:朝向日光指日月的向背:朝向日光-阳阳 背向日光背向日光-阴阴2 2、阴阳的引申含义、阴阳的引申含义 光明、温暖、天、热、无形、气、动、昼、火光明、温暖、天、热、无形、气、动、昼、火 黑暗、寒冷、地、寒、有形、血、静、夜、水黑暗、寒冷、地、寒、有形、血、静、夜、水一、阴阳的概念一、阴阳的概念中医哲学基础73 3、阴阳的含义、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阴
4、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象对立双方属性属性的概括。的概括。中医哲学基础84 4、阴阳属性划分原则、阴阳属性划分原则中医哲学基础95 5、阴阳的特性分析:、阴阳的特性分析:普遍性:普遍性:凡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皆可划分阴凡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皆可划分阴 阳。阳。内经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曰:阴阳者,天地之道 也。(抽象性)也。(抽象性)相对性:相对性:参照物不同,阴阳属性不同;参照物不同,阴阳属性不同;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相关性:相关性: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指阴阳所分析
5、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 范畴,同一层次,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范畴,同一层次,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中医哲学基础10v对立制约对立制约v互根互用互根互用v交感与互藏交感与互藏v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平衡v阴阳转化阴阳转化中医哲学基础111 1、对立制约、对立制约对立对立即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即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制约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 胜负。胜负。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意义)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意义)中医哲学基础122 2、互根互用、互根互用互根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 对方为
6、自己存在的前提。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用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 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 用的特点。用的特点。例如:气与血、机能活动例如:气与血、机能活动与营养物质、肾阳与肾阴与营养物质、肾阳与肾阴中医哲学基础133 3、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交感与互藏 交感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 相互发生作用。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相互发生作用。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 化的根源。化的根源。例如:天气与地气例如:天气与地气互藏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相互对
7、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 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例如:例如:昼为阳,但下午为阳中之阴昼为阳,但下午为阳中之阴 中医哲学基础144 4、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平衡 (1 1)消长含义:)消长含义: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消,减少;长,增加。消,减少;长,增加。例如:四季的变化例如:四季的变化 昼夜的变化昼夜的变化 人体状态的变化人体状态的变化 人的情绪变化人的情绪变化 消长是绝对的,有意义的。消长是绝对的,有意义的。中医哲学基础15(2 2)形式:)形式:此长彼消此长彼消 例如:阳长阴消例如: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阴长阳消 此消
8、彼长此消彼长 例如:阳消阴长例如:阳消阴长 阴消阳长阴消阳长 此长彼长此长彼长 例如:阳长阴长例如:阳长阴长 阴长阳长阴长阳长 此消彼消此消彼消 例如:阳消阴消例如:阳消阴消 阴消阳消阴消阳消中医哲学基础16 此长彼消此长彼消 与与制约制约相关相关 此消彼长此消彼长 此长彼长此长彼长 与与互用互用相连相连 此消彼消此消彼消 中医哲学基础17 阴阳在一定范围内的消长叫消长平衡,阴阳在一定范围内的消长叫消长平衡,是有益的;是有益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叫消长不平衡,是有但超出一定范围,叫消长不平衡,是有害的。害的。例如:例如: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 阴虚则热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阳虚则
9、寒 阳损及阴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阴损及阳中医哲学基础185 5、相互转化、相互转化含义: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 其相反方向转化。其相反方向转化。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条件: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物极必反”例如例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中医哲学基础19总结:总结:阴阳对立阴阳对立 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互根阴阳互根 阴
10、阳消长阴阳消长 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转化阴阳转化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中医哲学基础20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v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v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v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v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诊断v用于疾病的防治用于疾病的防治中医哲学基础21阳阳 表表 上上 左左 外外侧侧腰腰背背 背背胸胸 六六腑腑 心心肺肺 阴阴 里里下下右右内内侧侧胸胸腹腹腰腰腹腹五五脏脏肝肝脾脾肾肾1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中医哲学基础222 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人体的生理
11、功能-阴阳平衡阴阳平衡 阳阳-温暖人体的物质温暖人体的物质(心阳、肝阳、肾阳)(心阳、肝阳、肾阳)阴阴-滋润人体的物质滋润人体的物质(心阴、肝阴、肾阴)(心阴、肝阴、肾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中医哲学基础233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风邪、暑邪、火风邪、暑邪、火(热热)邪为阳邪为阳 六淫六淫 (阳阳)寒邪、湿邪为阴寒邪、湿邪为阴 饮食居处,情志失调饮食居处,情志失调(阴阴)中医哲学基础24中医哲学基础25中医哲学基础26中医哲学基础27中医哲学基础28中医哲学基础2
12、9中医哲学基础30中医哲学基础31中医哲学基础32阴阳学说思考题 参照何晓晖学习指导中医哲学基础33第三节第三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v五行的概念五行的概念v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v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哲学基础34一、五行的概念一、五行的概念1 1、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的基本概念 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2 2、五行各自的特性、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水曰润下中医哲学基础35木曰曲直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引申为凡具有
13、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中医哲学基础36火曰炎上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 的事物,均归属于火;的事物,均归属于火;中医哲学基础37土爰稼穑土爰稼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中医哲学基础38金曰从革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中医哲学基础39水曰润下水曰润下引申为凡
14、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 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中医哲学基础40中医哲学基础41 3 3、五行的归类方法、五行的归类方法(1 1)取象比类法)取象比类法 例如:例如:木木春春东东-肝肝 火火夏夏南南-心心 土土长夏长夏-中中脾脾 金金秋秋西西 肺肺 水水冬冬北北 肾肾(2 2)推演络绎法)推演络绎法 例如:例如:木木肝肝-胆胆-目目 火火心心-小肠小肠-舌舌 土土脾脾-胃胃-口口 金金肺肺-大肠大肠鼻鼻 水水肾肾-膀胱膀胱耳耳 中医哲学基础42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五行五行自自 然然 界界 五色五
15、色五音五音五味五味五化五化五气五气五方五方五季五季 木木青青角角酸酸生生风风东东春春火火赤赤徵徵苦苦长长暑暑南南夏夏土土黄黄宫宫甘甘化化湿湿中中长夏长夏金金白白商商辛辛收收燥燥西西秋秋水水黑黑羽羽咸咸藏藏寒寒北北冬冬中医哲学基础43五行五行人人 体体 五脏五脏 五腑五腑 五官五官 形体形体 五志五志 五声五声 木木肝肝 胆胆 目目 筋筋 怒怒 呼呼 火火心心 小肠小肠 舌舌 脉脉 喜喜 笑笑 土土脾脾 胃胃 口口 肉肉 思思 歌歌 金金肺肺 大肠大肠 鼻鼻 皮皮 悲悲 哭哭 水水肾肾 膀胱膀胱 耳耳 骨骨 恐恐 呻呻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中医哲学基础44五行归类的意义:五
16、行归类的意义:(1 1)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为五行系统;(2 2)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3 3)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中医哲学基础45中医哲学基础46(1 1)五行相生)五行相生含义: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和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和 资生作用。资生作用。顺序顺序:难经难经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母子关系,“生我生我”者者为母,为母,“我生我生”者为子。比如木为火之母,
17、土为火之者为子。比如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子。中医哲学基础47(2 2)相克)相克含义: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顺序:顺序:内经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胜”、“所不胜所不胜”关系,关系,“克我克我”者为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不胜”,“我克我克”者为我者为我“所所胜胜”。中医哲学基础48(3 3)五行制化)五行制化含义含义: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化生。如: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化生。如:中医哲学基础49(4 4)相乘)相乘含义: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顺序:顺
18、序:引起相乘的原因:引起相乘的原因:太过太过克者太过克者太过 如:木旺乘土如:木旺乘土 不及不及被克者太弱被克者太弱 如:土虚木乘如:土虚木乘中医哲学基础50相克与相乘的异同:相克与相乘的异同:同:顺序一致同:顺序一致 异:相克异:相克正常关系(生理)正常关系(生理)相乘相乘异常关系(病理异常关系(病理)中医哲学基础51(5 5)相侮)相侮含义: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即反克,又称“反侮反侮”。顺序:顺序:引起相侮的原因:引起相侮的原因:太过太过被克者太过被克者太过 如:木旺侮金如:木旺侮金不及不及克者太弱克者太弱 如:
19、金虚木侮如:金虚木侮中医哲学基础52相侮与相乘的异同:相侮与相乘的异同:同:同:均为异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因均为异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因“太过太过”或或“不及不及”引起。引起。异:异:相侮与相克次序相侮与相克次序相反相反;相乘与相克次序相乘与相克次序一致一致;相乘与相侮相乘与相侮密切相关密切相关,往往,往往同时发生同时发生。中医哲学基础53(6)(6)五行子母相及五行子母相及母病及子母病及子含义: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 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规律:规律: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
20、不足。子两行皆不足。母行亢盛,引起子行亦亢盛,终致母母行亢盛,引起子行亦亢盛,终致母子两行皆亢盛。子两行皆亢盛。中医哲学基础54 五行关系总结五行关系总结 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相生、相克、制化相生、相克、制化 五行之间的异常关系:五行之间的异常关系:相乘、相侮、母子相及相乘、相侮、母子相及中医哲学基础565、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v说明五脏的说明五脏的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v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v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v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中医哲学基础57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
21、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关系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关系 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中医哲学基础58肝属木:肝属木: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之性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之性 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心属火: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 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中医哲学基础59脾属土:脾属土:土性敦厚,生化万物土性敦厚,生化万物 脾居中焦,化生气血脾居中焦,化生气血肺属金: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肃杀金性清肃,收敛肃杀
22、 肺性清肃,以降为顺肺性清肃,以降为顺肾属水:肾属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肾有藏精,主水之功肾有藏精,主水之功中医哲学基础60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相生:相生:肝藏血以济心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木生火 心之阳以温脾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土生金 肺肃降以助肾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金生水 肾藏精以养肝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水生木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资的联系。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资的联系。相克:相克: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木克土木克土 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火克金火克金 脾土运化以制约肾
23、水之泛滥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土克水土克水 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金克木金克木 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水克火水克火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相制的联系。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相制的联系。中医哲学基础61以五行制约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以五行制约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有他脏之气补之本脏之气虚损,则有他脏之气补之 中医哲学基础6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相生关系传变相生关系传变:母病及子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
24、如:肾病及肝。子病及母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如:心病及肝。相克关系传变相克关系传变:相乘相乘相克太过而为病。相克太过而为病。如如“木旺乘土木旺乘土”和和“土虚木土虚木乘乘”。相侮相侮反向克制而为病。反向克制而为病。如如“木火刑金木火刑金”和和“土虚水土虚水侮侮”。中医哲学基础63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 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病犯脾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病犯脾 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水凌心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水凌心 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主
25、色胜客色,其病为逆五色五色 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 得相生之脉为顺得相生之脉为顺色脉合参色脉合参 得相克之脉为逆得相克之脉为逆 推断病情的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轻重顺逆 确定五脏的确定五脏的 病变部位病变部位 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中医哲学基础64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 药物的色味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还需结合药物的色味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还需结合药物的四气和作用方向等综合分析)。药物的四气和作用方向等综合分析)。控制疾病的传变控制疾病的传变 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制传
26、变,防患于未然。中医哲学基础65 确定治则和治法确定治则和治法 以相生规律确定以相生规律确定 治则: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治法: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滋水涵木,益火补土 培土生金,金水相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以相克规律确定以相克规律确定 治则:治则:抑强,扶弱抑强,扶弱 治法:治法:抑木扶土,培土制水抑木扶土,培土制水 佐金平木,泻南补北佐金平木,泻南补北中医哲学基础66相生的治法如:滋水以涵木相生的治法如:滋水以涵木中医哲学基础67指导针灸取穴:指导针灸取穴: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 规律进行选穴治疗。规律进行选穴治疗。指导情志疾病
27、的治疗: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临床上运用不同情志变临床上运用不同情志变 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 到治疗的目的。到治疗的目的。中医哲学基础68第四节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中医哲学基础69一、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一、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 了中医学理论体系方法论基石。了中医学理论体系方法论基石。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 统一理论。统一理论。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 论。论
28、。思思 维维 方方 法法中医哲学基础70二、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二、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注重宏观观察注重宏观观察 注重整体研究注重整体研究 擅长哲学思维擅长哲学思维 强调功能联系强调功能联系 中和思维:中和,又称中和思维:中和,又称“中庸中庸”、“中行中行”、“中道中道”。其思想的。其思想的 核心是平衡与和谐。核心是平衡与和谐。类比思维:类比,是根据两个类比思维:类比,是根据两个 (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 面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面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 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 种逻辑方法,是一种由一事物种逻辑方法,是一种由一事物 推到另一事物的推理方法。推到另一事物的推理方法。中医哲学基础71思思 考考1.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2.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3.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4.试述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试述五行生克乘侮规律。5.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6.五行学说是如何知道临床治疗的?五行学说是如何知道临床治疗的?中医哲学基础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