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医四诊中医四诊第1页/共76页第2页/共76页 定义定义:望诊实际上就是对病人的望诊实际上就是对病人的神神、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色、物色、质的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观察质的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了解疾病情况的,以测知内脏病变,了解疾病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一种诊断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望诊望诊第3页/共76页第4页/共76页第5页/共76页第6页/共76页第7页/共76页第8页/共76页第9页/共76页第10页/共76页 四 望色(1)色泽与气血的关系:气对人体起温煦的作用,血起濡润的作用。血 足则皮肤润泽,血不足则皮肤干燥。(2)望色的部
2、位在面 常色正常人的面色是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病色病人面色鲜明、荣润,说明病变轻浅,气血未衰。如面色晦暗、枯槁,说明病变深重,精气已伤。(3)望色的临床意义:不同的颜色反应不同的病位,不同的病症。色泽的变化可以推测病情的轻重及病势的进退。第11页/共76页 病色 主证 病因 青色主寒证、痛证、气滞、淤血、惊风气血不通,经络瘀阻 赤色主热症热邪迫血充盛于面部经络 黄色主脾虚证、湿证脾虚失养,湿邪内盛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气虚血少,或耗气失血、或阳虚寒凝,气血不能上荣 黑色主肾虚证、寒证、水饮证、瘀血证肾阳虚衰,水淫不化,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第12页/共76页青色赤色黄色白色黑色第1
3、3页/共76页第14页/共76页黄干黄干稀疏稀疏如穗如穗脱发脱发白发白发血虚、肾虚血虚、肾虚第15页/共76页第16页/共76页第17页/共76页第18页/共76页虚证:肾精不足或阴阳亏损。水肿肌肤肿胀,按之凹陷舌象:舌体肌肉纹理粗糙。主病:润苔见于正常人。深红色称为绛舌,鲜红色称为红舌,多为热证;舌象:舌苔颜色呈浅黑(灰)色或黑色。主病:气血两虚舌淡白瘦小4)低热:指轻度发热(体温多在3738摄氏度之间),但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阴虚潮热或气虚发热。目眩、目痒、目痛和目昏、雀盲、歧视的病因与病理。透过舌苔不能见到舌质者为厚苔。第19页/共76页第20页/共76页 舌舌 背背(舌面粘膜舌面粘膜)
4、轮廓乳头轮廓乳头分布于舌根部分布于舌根部蕈状乳头蕈状乳头舌尖边部较多舌尖边部较多丝状乳头丝状乳头舌苔的主要组成舌苔的主要组成 舌舌 底:舌下络脉。底:舌下络脉。舌舌第21页/共76页第22页/共76页常舌舌质舌苔舌神舌神-舌质荣润舌质荣润舌色舌色-颜色淡红颜色淡红 舌形舌形-大小适中大小适中舌态舌态-柔软灵活柔软灵活苔色苔色-薄白均匀薄白均匀 苔质苔质-干湿适中干湿适中,有根有根 第23页/共76页第24页/共76页第25页/共76页第26页/共76页第27页/共76页第28页/共76页第29页/共76页第30页/共76页舌淡白瘦小舌淡白瘦小舌红绛瘦小舌红绛瘦小第31页/共76页v舌尖心火亢盛
5、v舌中胃肠热甚v舌边肝胆火盛第32页/共76页第33页/共76页微黄而薄风热黄而厚腻湿热灰黑而干燥热 “浅黄热轻 深黄热重 焦黄热极”第34页/共76页第35页/共76页第36页/共76页第37页/共76页第38页/共76页第39页/共76页 第二节 闻 诊第40页/共76页第41页/共76页第42页/共76页第43页/共76页第44页/共76页 一般而言,各种排泄一般而言,各种排泄物与分泌物,凡有恶臭者物与分泌物,凡有恶臭者多属实证、热证;凡带腥多属实证、热证;凡带腥味者多属虚证、寒证。味者多属虚证、寒证。第45页/共76页第三节 问 诊第46页/共76页第47页/共76页第48页/共76页
6、第49页/共76页第50页/共76页第51页/共76页第52页/共76页第53页/共76页第54页/共76页第55页/共76页第56页/共76页第57页/共76页第58页/共76页牙齿松动稀疏、齿根外露多属肾虚,或虚火燥苔主津液大伤(热盛、吐泻等)。耳鸣、耳聋和重听的问诊要点及其临床意义。舌体深红而胖心脾积热心悸:患者自觉心跳不安为心悸;胸闷:患者自觉胸部有痞塞满闷之感。胁胀:患者自觉胁的一侧或两侧胀满不舒,多因肝气郁结,肝胆湿热所致。目微赤微痛,或时痛时止而干涩,多由阴虚火旺引起。三 望 神见于外感风寒、剧痛等。虚证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而喜按者。3、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多见于痰
7、饮内停、湿热证、瘀血内阻。主病:胃气亏虚舌淡苔剥郑声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胸痛气串,嗳气痛减气滞牙齿黄而干燥热盛伤津,阴液亏损第59页/共76页第60页/共76页第61页/共76页第62页/共76页第63页/共76页第64页/共76页第65页/共76页第66页/共76页 (二)按诊一、一、概念: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它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1、按肌肤 辨寒热 肌肤热而喜冷阳证、热证;肌肤冷而喜温阴证、寒证。表热证身热,初按热重,久按热反轻。里热证初按热,久按热势更重。肌肤湿润液津未伤 肌肤干燥津液亏虚 察肿胀 水肿肌肤肿胀,按之凹陷 气肿肌肤肿胀,按之无凹陷 第67页/共76页第68页/共76页第69页/共76页第70页/共76页第71页/共76页第72页/共76页第73页/共76页第74页/共76页第75页/共76页第76页/共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