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皋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 史 试 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召左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曰:今左相、给事中(门下省官员)俱在座,已过门下矣。'其间资格差缪众,无敢言者。于是门下不复过官。”这反映了唐朝后期A三省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 B. 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C君主权力受
2、到了极大制约 D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2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时,提出“官倡其始,商守其成”的方针,认为“先筹官款,垫支开办,俟其效成利见,商民必然歆羡,然后招集商股,归还官本,付之商人经理”。这一方针的实施A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削弱了洋务企业的竞争力 D根除了军事工业经营的弊端3.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的
3、第三天,漫画家马星驰发表今日始撒手长往乎。画中老者将鼎丢下,似乎有些舍不得撒手。该漫画A抨击军阀割据混战的时局 B表达了国民党对民主共和的向往C讽刺了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揭示了民主政治的实现缺乏根基4以下是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中的报告内容(部分),这次会议的召开(1)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今后解决这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2) 我们必须准
4、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这样,干部就够用了,广大地区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3) 开始着手我们的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A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B推动长江以北的地区获得解放C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D为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5.1983年,鲁冠球与乡政府签订厂长风险承包合同,承包下萧山万向节厂,首创兼顾国家、企业、员工三者所得的“联利计酬浮动工资制”。1984年万向节
5、厂首次向美国出口,逐步实现了产品、人员和企业“走出去”。1990年万向集团公司组建。该厂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我国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6波斯帝国修筑的“御道”全长1677英里,沿途设有111个驿站,覆盖帝国全境。后来,从御道上又开辟出几条岔路,向西南通往埃及,向东南通到印度河流域。波斯帝国“御道”的修筑A促进古代文明区域间的连接 &nbs
6、p; B保障地中海地区的长期和平C全面扩大了希腊文化影响力 D推动了西欧封建国家的发展7下图为中古时期的某一帝国示意图,该图最有可能是A. 12世纪的罗马帝国 B.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C. 7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7、 D. 1617世纪的俄罗斯帝国8中国科举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朝鲜王朝时以进士之试增长童稚辞气,不可不立,便推动设立进士科,以诗赋试之,并规定25岁以下才能参加,获得进士身份后,才可准备更高一级的考试。由此可知,朝鲜王朝的科举考试A核心内容是考查诗词歌赋能力 B促进中朝两国的友好交往C在仿效中国同时具有本土特征 &nbs
8、p; D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9.1497年,卡伯特带着英王亨利七世的特许状,从英国出发向西航行,到达纽芬兰岛北部并举行了占领仪式。凭借国王颁发的特许状,卡伯特以国家名义向任何使用这条航路的商人征收税款。据此推测,英王亨利七世支持卡伯特主要是为了A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 B应对价格革命的影响C扩张英国的海上通道  
9、; D打破荷兰的贸易垄断10.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他的后嗣与继承者,应被拥立、承认和被称为英格三教会在尘世唯一的至尊领袖”。1535年英国又颁布叛逆法,规定蓄意侵犯尊严的寻产与称号,把国王看做教会分裂者或暴君的人均为叛逆罪,将处以极刑。这些法律文件A有效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B确立了议会政治中心地位C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nb
10、sp; D推动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11.19世纪前,英国海滨城市主要是英国贵族和乡绅度假娱乐的地方;19世纪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和工人开始到海滨城市享受新鲜空气,这些城市修建了大量的休闲设施,如剧院、哪啡屋、图书馆、体育场等。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全球联系的拓展C人文主义的兴起
11、 D欧洲文化的发展12南美洲北部圭亚那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该地曾是英国的食糖供应基地,是法国关押重刑犯的监狱,是荷兰从事热带染料和木材贸易的原料产地,也是西班牙人怀旧的纪念物。该地的这些历史反映了A全球航路开辟的持续推进 B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C美洲工业体系的形成过程 &nb
12、sp; D欧洲殖民者的统治和掠夺13.下表是1866年1868年第一国际的三次会议中,部分代表的观点及相应最终形成的决议。这些决议的最终形成表明会议部分代表的观点大会最终决议日内瓦代表会议反对罢工,主张通过和平方式使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各国工人在罢工斗争中应该互相支持,必须依靠无产阶级掌握武装,进行暴力革命洛桑代表大会反对政治斗争、认为政治斗争与无产阶级无关工人的社会解放同他们的政治解放是不可分割的;号召工人学习资本论布鲁塞尔代表大会小私有制是“幸福的主要前提”必须把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和土地收归国有A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13、 B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C无产阶级尝试独立建立了政权 D资本主义制度正走向衰落14下表是二战后美苏签署的部分条约。这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63年8月5日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8年7月1日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1972年5月26日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1974年7月3日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A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
14、nbsp;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C苏联实行战略收缩 D美苏博弈下有妥协15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C世界殖民体系趋向崩溃
15、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16.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既表达了中国人“一起向未来”的和平理想,还搭建了中国与世界深度对话的平台。在冬奥会前后,中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外交,进行了深化合作、维护主权等国际问题的讨论。这反映了新时代中国A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B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发挥超级大国的引领作用D代表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3分。17.(14分)阅
16、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理性主义最初出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以及牛顿力学的演算,使理性主义的旗帜树立起来。政治理性主义者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分析、计算、逻辑推理的技术运用于政治领域,使这种追求确定性和功利性的科学方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学斗争的过程中,政治逐渐从宗教的控制中摆脱了出来。此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政治家,比如伏尔泰提出的自然权利论,指出自然赋予人们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权利属于人民也被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理性主义逐渐
17、丧失了理性原有的怀疑性,转而追寻一种纯之又纯的确定性。近代政治领域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更多是对理性的“形式”、“逻辑演绎”的空前追求,将人类的政治程序化、简单机械化、标准化、量化。摘编自赵恩烯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1)根据材料,归纳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趋势。(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政治理性主义”。(6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荷兰人对香料贸易和香料市场的垄断行为威胁到英国商人的利益,他们渴望涉足亚洲香料贸易,开始“讨论到东印度航行的事宜”。1600年底,伊丽莎白颁发了为期
18、15年的公司特许状,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积极与东印度从事直接商业活动,并与荷兰在南洋群岛的香料贸易方面展开了长期的竞争。到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营建4个较大的据点,“它们的位置决定了18世纪英国海外活动的大部分进程与方向”。到亚洲的航行与到欧洲大陆及地中海地区的航行相比,对商船的要求更高。英国航海技术及造船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训练了大量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水手,这些都是潜在的海军力量,随时可以被国家所用。摘编自孟宪凤、王军东印度公司与I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竞争中,长期处于上风,然而在18世纪末它却轰然垮掉。据统
19、计,1766年到1768年期间其用于支付雇员工资的开支,很可能占公司在亚洲总支出的94.7%。早在1620 年,第一任巴达维亚总督科恩就提出,应当给予私人企业一定的自由贸易权,让公司摆脱各种不必要的管理费用,还能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但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随着英国国内印染和纺织行业的迅速发展,英印公司将印度变成了棉织物的原料产地,原棉进口量迅猛增长。1770年之后,英国人在与印度的棉织品贸易中明显占据了上风,荷兰人只能为欧洲市场的低端消费者提供相对廉价的棉织物,市场份额逐渐缩小。1780 年第四次英荷战争中,强大的英国海军摧毁了荷兰舰队,荷印公司的欧亚航线停摆,公司在亚洲的贸易地位江河日下,最终
20、崩溃。摘编自郑海洋荷兰东印度公司衰落原因再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背景,并分析其贸易活动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东印度公司衰亡的主要原因。(4分)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时期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在华经商的外国人将西方体育带入了几个开放口岸的城市,包括足球、篮球、网球、田径、赛马、赛船等,但这些项目多在租界开展,主要参与者也是外国人。1881年李鸿章在其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中设有西式兵操课程:击剑、剌棍、木棒、拳击、哑铃、跳栏比赛、算术比赛、跳远、跳高、爬桅等项。1904年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
21、颁布,规定从蒙学堂到高等学堂都必须开设体操课,以改变国民素质,培养“尚武”精神。1923年北洋政府正式启用“壬戌学制”,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主张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英美自然主义体育替代欧陆兵操开始渗入中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开始向生活化“回归”。摘编自梁秋语,张宗明,张其成从个人养生到大众健身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身体观之变迁及其当代反思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体育发展演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图中提取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提取的信息,论题明确,持论有
22、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 史 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 2.A 3.C 4.D 5.D 6.A 7.B 8.C 9.C 10.D 11.A 12.D 13.A 14.D 15.C 16.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23、共5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3分。)17.(14分)(1)基本政治诉求:反对专制王权和教会束缚,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权力制衡。(5分)趋势:从自然科学领域深入社会科学领域;从欧洲扩展到全世界;从反对教会神权的控制扩展到反对专制王权,提出新的社会构想。(3分)(2) 评析:近代政治理性主义的兴起是自然科学发展、近代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2分)从根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1分)。该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1分)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1分)后期逐渐走向机械化、程序
24、化。(1分)18.(12分)(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欧洲出现商业革命;英国与荷兰进行商业竞争;英国政府的支持(5分)意义:促进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为18世纪英国的海外扩张奠定基础。(3分)(2) 原因:工资支出庞大,运营成本高;垄断经营模式的弊端;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棉织品生产能力优于荷兰,在亚洲贸易中逐渐排挤荷兰;第四次英荷战争的打击。(4分) 19.(13分)信息(6分)说 明(6分)从最初由“在华经商的外国人”引入近代体育运动到“清政府”、“北洋政府”主动推行体育教育(2分)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辟,西方近代体育
25、传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1分)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迫使清政府进行“自强”“自救”,主动提倡体育教育,提升国民素质。(1分)中国近代体育课程从开设“西式兵操课程”发展为“自然主义体育替代欧陆兵操”,体育“向生活化回归”(2分,如答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也可给分)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学校,清末新政都将西式兵操作为学校课程的内容,反映了强兵御侮、挽救危机的愿望,也使近代中国前期的体育教育带有浓厚的军事化色彩。(1分)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英美自然主义体育对中国影响扩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体育向生活化回归。(任答1点得1分)北
26、洋政府的改革更加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是近代中国体育课程的重大进步。(1分)近代体育在中国从“租界”到“天津水师学堂”等军事院校,后来规定“从蒙学堂到高等学堂都必须开设体操课”,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2分)近代政府的改革和有识之士的提倡,使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有利于近代国人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1分)总结: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顺应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势。(1分)20.(13分)分 值要 求信息和论题 (3分)03分能够拟出论题且与信息密切关联,指向明确。论
27、据与论证 (9分)79分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中关联信息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46分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中关联信息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较充分,结论较合理;03分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论题,有一定的分析、论证。逻辑与表达 (1分)01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示例:信息:1947年杜鲁门主义,1955年华约成立,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论题: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论证: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宣布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
28、主义的国家,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为应对美国的挑战,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一些列措施。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华约”,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此后美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竞争与对峙,虽未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但造成了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局部性紧张局势,甚至使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最终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崩溃。 20世纪后半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既造成了东西方长期对峙、阻碍全球化进程,也为新的国际力量崛起提供了机遇。其他论题:二战后,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
29、化的发展趋势。二战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艰难曲折。1978年以后的中国道路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超越。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 史 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 2.A 3.C 4.D 5.D 6.A 7.B 8.C 9.C 10.D 11.A 12.D 13
30、.A 14.D 15.C 16.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3分。)17.(14分)(1)基本政治诉求:反对专制王权和教会束缚,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权力制衡。(5分)趋势:从自然科学领域深入社会科学领域;从欧洲扩展到全世界;从反对教会神权的控制扩展到反对专制王权,提出新的社会构想。(3分)(3) 评析:近代政治理性主义的兴起是自然科学发展、近代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2分)从根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1分)。该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31、作了理论准备;(1分)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1分)后期逐渐走向机械化、程序化。(1分)18.(12分)(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欧洲出现商业革命;英国与荷兰进行商业竞争;英国政府的支持(5分)意义:促进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为18世纪英国的海外扩张奠定基础。(3分)(3) 原因:工资支出庞大,运营成本高;垄断经营模式的弊端;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棉织品生产能力优于荷兰,在亚洲贸易中逐渐排挤荷兰;第四次英荷战争的打击。(4分) 19.(13分)信息(6分)说 明(6分)从最初由“在华经商的外国人”引
32、入近代体育运动到“清政府”、“北洋政府”主动推行体育教育(2分)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辟,西方近代体育传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1分)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迫使清政府进行“自强”“自救”,主动提倡体育教育,提升国民素质。(1分)中国近代体育课程从开设“西式兵操课程”发展为“自然主义体育替代欧陆兵操”,体育“向生活化回归”(2分,如答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也可给分)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学校,清末新政都将西式兵操作为学校课程的内容,反映了强兵御侮、挽救危机的愿望,也使近代中国前期的体育教育带有浓厚的军事化色彩。(1分)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英美自然
33、主义体育对中国影响扩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体育向生活化回归。(任答1点得1分)北洋政府的改革更加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是近代中国体育课程的重大进步。(1分)近代体育在中国从“租界”到“天津水师学堂”等军事院校,后来规定“从蒙学堂到高等学堂都必须开设体操课”,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2分)近代政府的改革和有识之士的提倡,使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有利于近代国人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1分)总结: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顺应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势。(1分)20.(13分)分 值要 求信息和论
34、题 (3分)03分能够拟出论题且与信息密切关联,指向明确。论据与论证 (9分)79分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中关联信息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46分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中关联信息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较充分,结论较合理;03分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论题,有一定的分析、论证。逻辑与表达 (1分)01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示例:信息:1947年杜鲁门主义,1955年华约成立,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论题: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论证: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
35、益、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宣布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为应对美国的挑战,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一些列措施。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华约”,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此后美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竞争与对峙,虽未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但造成了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局部性紧张局势,甚至使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最终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崩溃。 20世纪后半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既造成了东西方长期对峙、阻碍全球化进程,也为新的国际力量崛起提供了机遇。其他论题:二战后,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二战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艰难曲折。1978年以后的中国道路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