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16 6年传染病防制工作培训年传染病防制工作培训 v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v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v法定传染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v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v信息管理信息管理v保障措施保障措施1 1.1.1 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v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相关登记制度,所设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相关登记制度,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门诊日志、住住院登记簿院登记簿和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各项目登记完整,各项目登记完整,医务人员应规范填写。,医务人员
2、应规范填写。v建立建立HISHIS系统的医疗机构,视系统覆盖情况,应包系统的医疗机构,视系统覆盖情况,应包含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辅助检查登记、传染含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辅助检查登记、传染病登记中各要素信息。病登记中各要素信息。1 1.1.1 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v门诊日志门诊日志v出入院登记出入院登记v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v传染病疫情登记传染病疫情登记1 1.1.1.1.1 门诊日志门诊日志v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上,日志登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上,日志登记数与挂号数或处方数相符合,符合率要求达记数与挂号数或处方数相符合,符合率要求达10
3、0%100%,且,且应该包含所有最终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应该包含所有最终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人记录病人记录。v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现住址、电话、病名龄、人群分类、现住址、电话、病名(初步诊断初步诊断)、发病日期、报告日期、初诊、发病日期、报告日期、初诊/复诊、有效证件号复诊、有效证件号等等1212项基本内容项基本内容。1 1.1.1.1.1 门诊日志门诊日志v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病名,不能填写症状。要求登记填写完整,分科室、。要求
4、登记填写完整,分科室、分月份装订成册并保存分月份装订成册并保存3 3年备查。年备查。v对于发热病人,要在门诊日志上标明体温和相关流行对于发热病人,要在门诊日志上标明体温和相关流行病学史;对于病学史;对于1414岁及以下的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岁及以下的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对诊断(含疑似)为传染病的患者,要详细填写家庭对诊断(含疑似)为传染病的患者,要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住址及联系方式。v门诊日志上已报告的传染病应有门诊日志上已报告的传染病应有“疫情已报疫情已报”标记。标记。1 1.1.1.1.1 门诊日志门诊日志v建立建立HIS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不登记纸质版门诊日志系统的医疗机构
5、可不登记纸质版门诊日志,但要求系统登记项目不可少于要求的,但要求系统登记项目不可少于要求的1212项基本项基本内容。内容。要求做好电子版进行备份。要求做好电子版进行备份。1 1.1.2.1.2 出入院登记出入院登记v各住院部应设置出入院登记簿,对住院病人的相各住院部应设置出入院登记簿,对住院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不得漏登。关信息进行登记,不得漏登。v出入院登记簿至少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出入院登记簿至少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联系电话、住院号、现住址、入院日人群分类、联系电话、住院号、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住院天数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住
6、院天数、疫情报告情况、主管医师、转归情况、疫情报告情况、主管医师、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死亡原因、死亡日期)、有效证件号等、有效证件号等1616项基本项基本内容。内容。要求登记填写完整。要求登记填写完整。1 1.1.2.1.2 出入院登记出入院登记v建立建立HIS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不登记纸质版出入院登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不登记纸质版出入院登记簿,但要求系统登记项目不可少于要求的记簿,但要求系统登记项目不可少于要求的1616项项基本内容。基本内容。要求做好电子版进行备份。要求做好电子版进行备份。1 1.1.3.1.3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县级)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
7、(县级)v检验部门的检验登记簿检验部门的检验登记簿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送检(科室)医生、送检日期、检性别、年龄、送检(科室)医生、送检日期、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登记人签字等项目。验结果、检验日期、登记人签字等项目。v影像部门的影像登记簿影像部门的影像登记簿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时间、检查部位、检验结果、性别、年龄、检查时间、检查部位、检验结果、检查医师等项目。检查医师等项目。1 1.1.3.1.3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v建立建立HIS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以电子记录代替检验登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以电子
8、记录代替检验登记簿或影像登记簿,要求项目齐全,填写完整,记簿或影像登记簿,要求项目齐全,填写完整,各医疗机构有专人熟悉系统操作,每日自查。各医疗机构有专人熟悉系统操作,每日自查。至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师、样品名称、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师、样品名称、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等。等。1 1.1.3.1.3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v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阳性(异常)结果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阳性(异常)结果时,须将检查结果交至首诊医生处,时,须将检查结果交至首诊医生处,由医生统由医生统一发放一发放
9、,同时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如检验量,同时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如检验量大,可大,可设立专门阳性报告领取处设立专门阳性报告领取处,统一发放,统一发放,便于管理。便于管理。1 1.1.4.1.4 传染病疫情登记传染病疫情登记v 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应设置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各诊疗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应设置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各诊疗科室设置本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科室设置本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将本机构内传染病报告卡收集后,按病种进行统一汇总、将本机构内传染病报告卡收集后,按病种进行统一汇总、登记。登记。v 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至少应包括
10、以下内容:病人姓名、性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号、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号、14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常住地址(学生同时填写就读学校、常住地址(学生同时填写就读学校/幼儿园)、诊断、幼儿园)、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报告日期、报告人、收卡日期、收发病日期、就诊日期、报告日期、报告人、收卡日期、收卡人。卡人。v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v法定传染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v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v信息管理信息管理v保障措施保障措施2 2 法定传染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v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
11、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v并执行首诊负责制并执行首诊负责制v建立和完善传染病报告流程建立和完善传染病报告流程v发现法定传染病后,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告发现法定传染病后,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告v进行网络直报进行网络直报2.1 2.1 目标与要求目标与要求v执行首诊负责制执行首诊负责制v严格执行门诊日志制度、出入院登记制度、检验严格执行门诊日志制度、出入院登记制度、检验和影像部门登记制度以及疫情报告制度和影像部门登记制度以及疫情报告制度v建立合理、有效的传染病报告流程建立合理、有效的传染病报告流程v确保报告及时、准确、完整,无漏报和迟报。确保报告及时、准确、完整,无漏报和迟报。2 2.2.2 报
12、告病种及内容报告病种及内容v现行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中规定的甲、乙、丙三类共甲、乙、丙三类共3939种传染病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
13、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2.1 2.2.1 报告病种及内容报告病种及内容v卫生部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乙类、卫生部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上述病种以外的其它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上述病种以外的其它传染病。v其它暴发、流行、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可疑新发其它暴发、流行、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可疑新发传染病。传染病。2 2.2.2.2.2 报告时限报告时限v应于应于2 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有告的有(未实行网络
14、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如电话和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布鲁氏菌病、手足口病等)2 2.2.3.2.3 报告时限报告时限v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
15、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v如卫生部下发新的文件或法规对报告时限作出调如卫生部下发新的文件或法规对报告时限作出调整,则按最新标准执行。整,则按最新标准执行。2 2.2.4.2.4 报告程序和方式报告程序和方式v 2.4.1 2.4.1 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流程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流程v 2.4.22.4.2
16、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v 2.4.3 2.4.3 传染病报告卡收集传染病报告卡收集v 2.4.4 2.4.4 传染病报告卡检查传染病报告卡检查v 2.4.5 2.4.5 传染病报告卡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登记v 2.4.6 2.4.6 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报告v 2.4.7 2.4.7 传染病订正传染病订正v 2.4.8 2.4.8 传染病查重传染病查重v 2.4.9 2.4.9 传染病补报传染病补报2 2.4.1.4.1 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流程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流程2 2.4.2.4.2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v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填写要求 医疗
17、机构临床医生或检验医生在诊断传染病后,应立即通知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并按规定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采用统一格式,纸质报告卡要求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要求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应签名。2 2.4.2.4.2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v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及规范填写项目及规范 详见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v1 1、填卡、填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统一统一用用A4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纸印刷,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无错项
18、、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签名。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签名。2.4.22.4.2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学校、托幼机构要注明班级很重要!要详细!丙类传染病要报告!肝炎、结核、梅毒等传染病要分型对于AFP/水痘、皮肤病等病例同样要引起关注!病例的主要检验结果可列出AFPAFP病例简介病例简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简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you又称AFP病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19、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报卡类别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初次报告”。病人同时。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
20、以上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传染病时应病时应分别报卡分别报卡。患者姓名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真实姓名。:填写患者的真实姓名。家长姓名家长姓名:1414岁以下的患儿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名。身份证号身份证号:必须填写。:必须填写。性别性别:填写社会性别。:填写社会性别。出生日期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新: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新生儿不填写出生日期。生儿不填写出生日期。实足年龄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年龄单位: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选: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选择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择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并选择年龄单
21、位。大于等于龄并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1 1个月、不满个月、不满1 1周岁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月月”;不满;不满1 1个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日”。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工作单位的名称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无“工作单位工作单位”者填写者填写“无无”。联系电话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以便追踪
22、、核实和随访追踪、核实和随访,如肺结核,如肺结核 病人属于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6月)与报告单位的月)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在相应的类别前划相对位置,在相应的类别前划“”。(容易漏填或错填)。(容易漏填或错填)本县区:指病人为本地(县、区)常住居民。本市其它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他县(区)的常住居民。本省其它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居民。其它省:指病人为其他省的常住居民。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现住地址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
23、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间能随访到的住址。人群分类人群分类:在相应的人群分类名前划:在相应的人群分类名前划“”。选择职业的。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职业须与工作单相符)便管理。(职业须与工作单相符)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选择选择主要职业主要职
24、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密切的职业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病例分类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划在相应的类别前划“”。乙肝、血吸虫病乙肝、血吸虫病例例根据所作出的根据所作出的“急性急性”或或“慢性慢性”诊断进行相应的填写诊断进行相应的填写;对;对“急性急性”或或“慢性慢性”诊断不明确的,可不填写,按诊断不明确的,可不填写,按“未分类未分类”录入。录入。u实验室确诊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某种诊断方法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有特异:某种诊断方法对某种疾病的
25、诊断有特异性,如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等等,用这些方法确诊时性,如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等等,用这些方法确诊时选择。如乙肝选择。如乙肝u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线检查等)检查(如查体、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线检查等)做出诊断时选择。如菌痢、手足口做出诊断时选择。如菌痢、手足口u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线检查等),(如查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线检查等),不能做出准
26、确诊断时选择。如未痰检不能做出准确诊断时选择。如未痰检u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责任报告单位的实验室或在健康体检过程中:责任报告单位的实验室或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检出传染病病原,但受检者无明显症状、体征时选择。检出传染病病原,但受检者无明显症状、体征时选择。发病日期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诊断日期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的日期的2424小时内必须上传至疫情
27、直报室,诊断日小时内必须上传至疫情直报室,诊断日期须与填卡日期一致,期须与填卡日期一致,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期。死亡日期死亡日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疾病名称疾病名称:在做出诊断的病名前打:在做出诊断的病名前打。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指卫生部决:指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请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请在次项中填写该病种名称。常见的如尖锐湿疣、在次项中填写该病种名称。常见的如尖锐湿疣、水痘、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水痘、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
28、少综合征等。合征等。报告单位报告单位:填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位。:填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位。报告医生报告医生:填写做出诊断医生的姓名。:填写做出诊断医生的姓名。联系电话联系电话:填写报卡科室电话(容易漏填)。:填写报卡科室电话(容易漏填)。填卡日期填卡日期:填报本卡的日期与诊断日期相同。:填报本卡的日期与诊断日期相同。卡片编号卡片编号:网报后,会自动生成卡片编号。在纸:网报后,会自动生成卡片编号。在纸质报告卡上登记自动生成的编号。质报告卡上登记自动生成的编号。性病病例必须填写附卡性病病例必须填写附卡注:报告卡项目中带注:报告卡项目中带“*”部份为必填项目。部份为必填项目。2.4.3 2.4
29、.3 传染病报告卡收集传染病报告卡收集v 临床医生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交给本科室负责传染病临床医生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交给本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的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根据所报病种的报报告管理的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根据所报病种的报告时限采取以下措施:告时限采取以下措施:报告时限在2小时内的:立即电话通知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部门(预防保健科)取卡,并告知所报病种和例数。报告时限在24小时内的:可于每日固定时间通知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部门(预防保健科)取卡,并告知所报病种和例数。v 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部门(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部门(预防保健科)指定专人指定专人每日至当
30、日有传染病报告的科室收卡每日至当日有传染病报告的科室收卡,收卡时注意核对卡,收卡时注意核对卡片信息并做好交接记录。如接到需在片信息并做好交接记录。如接到需在2 2小时内报告的传染小时内报告的传染病时,应立即前往报告科室收卡。病时,应立即前往报告科室收卡。2.4.4 2.4.4 传染病报告卡检查传染病报告卡检查v预防保健科的疫情报告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预防保健科的疫情报告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项、漏项、逻辑等检查,如有疑问须等检查,如有疑问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和核对。及时向填卡人查询和核对。对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的卡片应予以改正;对误诊、误报的卡片返回原科室进
31、行核实修改,根据修改后的情况分别予以继续报告或剔除。2.4.5 2.4.5 传染病报告卡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登记v预防保健科的疫情报告人员负责将传染病报告卡预防保健科的疫情报告人员负责将传染病报告卡的相关信息在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上进行登记。的相关信息在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上进行登记。2.4.6 2.4.6 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报告v传染病报告卡具体录入人员将检查并登记过的传传染病报告卡具体录入人员将检查并登记过的传染病报告卡中信息填报至染病报告卡中信息填报至“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核对无误后点击,核对无误后点击“保存保存”报出卡片。报出卡片。v每日结合传染病报告登记对报告卡查重,对
32、确认每日结合传染病报告登记对报告卡查重,对确认重复的卡片不录入直报网络。重复的卡片不录入直报网络。2 2.4.7.4.7 传染病订正传染病订正v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确诊结果与初诊不同、疑似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确诊结果与初诊不同、疑似病例确诊或发现填卡有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病例确诊或发现填卡有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临床医生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临床医生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订正正”项,同时在项,同时在“订正病名订正病名”中注明原报告病种。中注明原报告病种。v疫情报告人员收到订正卡片后,应按照传染病报告规疫情报告人员收到订正卡片后,应按照传染病报告规定时限
33、在定时限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订正,并在中订正,并在备注中注明原病种或订正的内容。备注中注明原病种或订正的内容。v传染病的订正或删除等情况必须在传染病登记本中作传染病的订正或删除等情况必须在传染病登记本中作记录。记录。2 2.4.8.4.8 传染病补报传染病补报v医疗机构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医疗机构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时补报。3 3报告报告v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v法定传染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v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v信息管理信息管理v保障措施保障措施3.3.1 1.1.1 目标与要求
34、目标与要求v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报告。v建立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建立突发事件报告制度。v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证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v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培训。的培训。v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传染病和突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采样与处理。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采样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5、及相关信息报告系统示意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系统示意图3.3.1 1.2.2 接报接报v医技科室发现医技科室发现“附件附件3 3 传染病聚集发病、聚集性传染病聚集发病、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置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置”中的异常情况时,应中的异常情况时,应按照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按照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置机制进行处置。置机制进行处置。3.3.1 1.2.2 接报接报v 当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中毒、甲类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不当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中毒、甲类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罕见的传染病等符合明原因肺炎、罕见的传染病等符合国
36、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报告标准的情况一旦确认,预防保健报告标准的情况一旦确认,预防保健科应当在科应当在2 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区)级疾控中心报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区)级疾控中心报告告v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在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初次报告),直报的信息由县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初次报告),直报的信息由县(区)级疾控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区)级疾控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
37、据库v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县(区)级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对信息报送属地县(区)级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后,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后,2 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3.3.1 1.2.2 接报接报v一份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初次一份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个案关联等几方面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个案关联等几方面内容。内容。3.3.1 1.3.3 初次报告初次报告v初次报告
38、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初次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发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式等。3.3.1 1.4.4 进程报告进程报告v进程报告主要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进程报告主要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在进程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制措施等
39、内容;在进程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进行补充和修正。v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进程报告。3.3.1 1.5.5 结案报告结案报告v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正确分级分类可参,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正确
40、分级分类可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共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关于共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的函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的函)。在确认事件终止后)。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 2周内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3.3.1 1.5.5 结案报告结案报告v由于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结案,将无法由于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结案,将无法对相关信息进行订正,因此在对相关信息进行订正,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突发公共卫生事
41、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中对事件进行结案操作前对事件进行结案操作前应提请属地疾控中心对所报事件信息进行最终确应提请属地疾控中心对所报事件信息进行最终确认,经确认所有信息无误后,方可进行结案操作认,经确认所有信息无误后,方可进行结案操作。3.3.1 1.6.6 个案关联个案关联v在进行传染病和流感样病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进行传染病和流感样病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还需进行报告时,还需进行个案关联个案关联,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每起传染病和流感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每起传染病和流感样病例事件,其样病例事件,其发病数必须与个案数(流感样病
42、发病数必须与个案数(流感样病例为标本数)一致例为标本数)一致。v个案关联的原则:首先在大疫情系统相应地区查个案关联的原则:首先在大疫情系统相应地区查找与事件相关的个案;其次如果没有找到,在突找与事件相关的个案;其次如果没有找到,在突发系统中增加个案;避免产生重卡。发系统中增加个案;避免产生重卡。3.3.1 1.6.6 个案关联个案关联v突发系统与大疫情系统之间的双向连通:突发系统与大疫情系统之间的双向连通:突发系统中,事件类型只要为传染病,都与大疫情系统进行连通;突发系统中增加的传染病个案,系统自动推送到大疫情;大疫情中与某突发事件相关的个案,通过人为归并,关联到事件中。3.3.1 1.6.6
43、 个案关联个案关联v个案与事件关联途径个案与事件关联途径 归并个案 新增个案4.4.信息管理信息管理v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v法定传染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v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v信息管理信息管理v保障措施保障措施4 4信息管理信息管理v4.1 4.1 疫情资料保存与管理疫情资料保存与管理v4.2 4.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4.14.1疫情资料保存与管理疫情资料保存与管理v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相关记录保存制度,与传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相关记录保存制度,与传染病有关的临床诊疗记录应妥善保管,传染病报染病有关的临床诊疗记录应妥善保管,传染病
44、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4.1.1 4.1.1 疫情资料保密及公布疫情资料保密及公布v4.1.1 4.1.1 疫情资料保密及公布疫情资料保密及公布 除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法发布传染病监测信息外,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以及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无权向社会和无关人员透露,不得泄露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4.1.2 4.1.2 需保存的资料类别需保存的资料类别v4.1.2 4.1.2 需保存的资料类别需保存的资料类别 主要包括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簿、诊疗记录等4.1.3 4.1.3 保存及管理要求保存及管理要求v4.1.3.14.1.
45、3.1传染病报告卡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的保存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4.1.3 4.1.3 保存及管理要求保存及管理要求v电子数据的保存电子数据的保存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及时将上一年度的卡片导出后刻录到光盘,一式三份,并分3处保存3年;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也应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确保数据安全。4.1.3 4.1.3 保存及管理要求保存及管理要求v纸质资料的保存纸质资料的保存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3年。不具备网
46、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对报送本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登记备案记录保存3 年。4.1.3 4.1.3 保存及管理要求保存及管理要求v4.1.3.2 4.1.3.2 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 预防保健科应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登记簿按年度进行保存,保存期限至少3年。v4.1.3.3 4.1.3.3 诊疗记录诊疗记录 医疗机构应落实专人负责对各传染病报告科室产生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按年度进行统一保存,保存至少3年备查 医疗机构应落实专人负责对影像登记簿及检验登记簿按年度统一保存,保存至少3年备查。4.24.2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v根据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
47、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有关信息系统安全有关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应管理的要求,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应采取实名制采取实名制,填写网络直报用户申请表填写网络直报用户申请表,经本单位分管领导签字批,经本单位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后,准后,向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交申请向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交申请v获取账号和密码后,应妥善保管,获取账号和密码后,应妥善保管,定期修改密码定期修改密码,未,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实行网络直报的计算机应码。实行网络直报的计算机应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定期杀毒。,
48、并定期杀毒。4.2 4.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v发现账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发现账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v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查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查询、使用制度。询、使用制度。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县区级及以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需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乡镇级及以下医上医疗机构需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乡镇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需经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疗机构需经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49、不得扩大系统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5 5保障措施保障措施v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v法定传染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v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v信息管理信息管理v保障措施保障措施5 5保障措施保障措施v5.5.1 1 培训培训 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对本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5.25.2培训培训v5.25.2.
50、1.1培训要求培训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培训时要做好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培训计划、培训签到表、培训教材、试卷、培训成绩、总结、现场影像资料等。5.25.2培训培训v5.2.2 5.2.2 培训对象培训对象 所有医务人员,包括新进人员、进修生和实习生。v5.2.3 5.2.3 培训频次培训频次 对新进人员及实习生、进修生纳入岗前培训,其他在职人员每年培训二次。v5.2.45.2.4培训内容培训内容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