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脏疾病的脾脏疾病的CT诊断诊断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1脾脏的正常脾脏的正常CT解剖解剖v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2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3脾的血循环脾的血循环腹腔动脉腹腔动脉脾动脉脾动脉脾叶动脉脾叶动脉脾段动脉脾段动脉小动脉小动脉终末动脉终末动脉脾动脉脾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脾静脉脾静脉门静脉门静脉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4脾的淋巴引流脾的淋巴引流汇入脾门淋巴结汇入脾门淋巴结腹腔动脉旁淋巴结腹腔动脉旁淋巴结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5脾的组织结构脾的组织结构被膜、小梁、白髓、红髓、边缘区被膜、小梁、白髓、红髓、边缘区1.1.被膜:较厚,大部分表面覆
2、有浆膜被膜:较厚,大部分表面覆有浆膜2.2.小梁:被膜和脾门结缔组织伸入脾脏实质形成小梁:被膜和脾门结缔组织伸入脾脏实质形成3.3.白髓:脾内小动脉周围,淋巴细胞白髓:脾内小动脉周围,淋巴细胞4.4.红髓:脾索红髓:脾索吞噬红细胞、血小板、异物吞噬红细胞、血小板、异物 脾窦脾窦血窦,抗原和淋巴细胞进入脾脏通路,血窦,抗原和淋巴细胞进入脾脏通路,有不少有不少巨噬细胞。占三分之二占三分之二5.5.边缘区:红白髓交界,是脾内首先捕获、识别抗原边缘区:红白髓交界,是脾内首先捕获、识别抗原的区域,是引发免疫反应的重要部位的区域,是引发免疫反应的重要部位 。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6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功能1.
3、1.造血和储血造血和储血2.2.滤血及毁血滤血及毁血3.3.免疫功能免疫功能4.4.其他功能:如产生其他功能:如产生VIIIVIII因子。因子。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7脾脏正常脾脏正常CTCT表现表现v位于左上腹,膈面及胸壁侧光滑,脏面不平。位于左上腹,膈面及胸壁侧光滑,脏面不平。v呈新月状。脾脏密度均匀,呈新月状。脾脏密度均匀,CTCT值低于肝脏,与胰腺值低于肝脏,与胰腺近似。大小、长度不超过近似。大小、长度不超过5 5个肋单元(一肋单元等个肋单元(一肋单元等于一个肋间或肋骨断面)。于一个肋间或肋骨断面)。v脾密度低于肝,均匀动脉期不均匀,静脉期变均匀。脾密度低于肝,均匀动脉期不均匀,静脉期变均
4、匀。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8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9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10脾脏疾病脾脏疾病v1 1、脾先天发育异常、脾先天发育异常;v2 2、脾外伤;、脾外伤;v3 3、脾脓肿;、脾脓肿;v4 4、脾肿瘤;、脾肿瘤;v5 5、脾弥漫性疾病;、脾弥漫性疾病;v6 6、脾梗死、脾梗死;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11脾先天发育异常脾先天发育异常1 1 游走脾:脾脏脱离正常解剖位置而位于腹腔游走脾:脾脏脱离正常解剖位置而位于腹腔的其他部位者,称为的其他部位者,称为脾脱垂或异位脾脾脱垂或异位脾;脾脏既脾脏既有脱垂又能复位,呈活动或游走状者,称为有脱垂又能复位,呈活动或游走状者,称为游走脾游走脾(floating spl
5、een)(floating spleen)。多系脾蒂及脾有。多系脾蒂及脾有关的韧带松弛或过长所致,临床症状多不典关的韧带松弛或过长所致,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扭转时可出现疼痛。型,扭转时可出现疼痛。少见,女性比男性多少见,女性比男性多3 31313倍,以中年女性倍,以中年女性为多见,中年以上经产妇产后发病率较高,为多见,中年以上经产妇产后发病率较高,儿童期也有发生。儿童期也有发生。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12v患者女,患者女,1212岁。左上腹痛半年余,现感觉下腹胀痛,无恶心、岁。左上腹痛半年余,现感觉下腹胀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放射痛及畏寒、发热。体检:腹部呕吐,无呕血、黑便,无放射痛及畏
6、寒、发热。体检:腹部未见肠型、蠕动波;下腹部可扪及质韧、光滑肿物,边界清,未见肠型、蠕动波;下腹部可扪及质韧、光滑肿物,边界清,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21.6WBC 21.610121012L L。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13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14vCTCT表现:下腹及盆腔内可见一无明显强化的肿块,其上极向表现:下腹及盆腔内可见一无明显强化的肿块,其上极向上可见直径约上可见直径约2 2厘米漩涡状结构影,内可见一管径较细有血厘米漩涡状结构影,内可见一管径较细有血管影,至肿块上方约管影,至肿块上方约4CM4CM处中断。正常脾区未见脾影,可见处中断。正常脾区未见脾影,可见肠管。门
7、静脉期肝右叶可见片状低密度影。肠管。门静脉期肝右叶可见片状低密度影。v 手术所见:脾位于下中腹部及盆腔内,瘀血肿大呈暗紫色,手术所见:脾位于下中腹部及盆腔内,瘀血肿大呈暗紫色,脾蒂顺时针旋转脾蒂顺时针旋转720720。脾动脉无搏动,行脾切除术。镜下见。脾动脉无搏动,行脾切除术。镜下见脾窦高度扩张、充血,部分区域可见片状坏死。脾窦高度扩张、充血,部分区域可见片状坏死。v 综合诊断:游走脾伴脾扭转综合诊断:游走脾伴脾扭转v图图1 1 盆腔内无明显强化的肿块盆腔内无明显强化的肿块 v图图2 2 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MIPMIP)示下腹及盆腔类似脾形态)示下腹及盆腔类似脾形态的肿块
8、的肿块 v图图3 3 白箭示漩涡状结构,黑箭示血管状影白箭示漩涡状结构,黑箭示血管状影 v图图4 4 肝脏灌注异常,肝右叶见大片状低密度影肝脏灌注异常,肝右叶见大片状低密度影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15v2.2.副脾:为正常副脾:为正常脾组织构成,多脾组织构成,多近脾门,结节状近脾门,结节状或球状,一或多或球状,一或多个,数毫米至数个,数毫米至数厘米,密度与增厘米,密度与增强特征与脾脏相强特征与脾脏相同。同。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163 3 无脾综合征:指脾脏缺如,多合并其他如心无脾综合征:指脾脏缺如,多合并其他如心血管异常。血管异常。4 4 多脾综合征多脾综合征:一或多个副脾;伴多脏器异位:一或多个副
9、脾;伴多脏器异位症,个别可见胆囊缺如,心血管系统发育不症,个别可见胆囊缺如,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全、畸形等。全、畸形等。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17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18脾外伤脾外伤v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它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它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尽管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后方,尽管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但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但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vCT检查价值:首选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检查价值:首选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可达高,可达95%;易发现腹部多器官的复合外
10、;易发现腹部多器官的复合外伤,如肝、肾、胃肠道损伤。伤,如肝、肾、胃肠道损伤。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192 2 临床病理:临床病理:1 1)脾外伤分型:挫伤;包膜下血肿;包膜完)脾外伤分型:挫伤;包膜下血肿;包膜完整性实质损伤:多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血肿;整性实质损伤:多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血肿;脾破裂:实质与包膜均破裂,脾内、脾周及腹腔脾破裂:实质与包膜均破裂,脾内、脾周及腹腔内均有出血。内均有出血。病理分类:中央破裂、被膜下破裂、真病理分类:中央破裂、被膜下破裂、真 性破裂性破裂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外伤可引起早发性、迟发性脾破裂,外伤可引起早发性、迟发性脾破裂,感染、肿瘤、血
11、液病可引起自发性脾破裂;外伤感染、肿瘤、血液病可引起自发性脾破裂;外伤后,可出现左腹部疼痛,脾大、压痛,腹膜激惹症后,可出现左腹部疼痛,脾大、压痛,腹膜激惹症状及体征;完全破裂时:血红蛋白急速下降,出状及体征;完全破裂时:血红蛋白急速下降,出现休克等严重症状。现休克等严重症状。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203 CT3 CT表现:表现:A A 挫伤:可无异常表现;挫伤:可无异常表现;B B 包膜下血肿:半月形高密度区,随出血时间包膜下血肿:半月形高密度区,随出血时间延长,逐渐变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区;延长,逐渐变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区;C C 包膜完整性脾内破裂:血肿随时间不同,表包膜完整性脾内破裂:血肿随时间
12、不同,表现为脾内局限性高、稍高或低密度影,早期现为脾内局限性高、稍高或低密度影,早期境界不清、晚期为清晰椭圆形低密度影;境界不清、晚期为清晰椭圆形低密度影;D D 脾破裂:脾大、外形不整、实质内见撕裂裂脾破裂:脾大、外形不整、实质内见撕裂裂隙贯穿,脾周高密度血凝块。隙贯穿,脾周高密度血凝块。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21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22脾破裂被膜下出血脾破裂被膜下出血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23外伤脾破裂外伤脾破裂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24脾外伤后血肿脾外伤后血肿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25脾脓肿脾脓肿病理特点:脾脓肿常为败血症的脓栓所引起 病因多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腹部脏器的严重感染也可侵犯脾 初为脾弥漫
13、性增大,后形成脓肿 脓肿壁外有毛细血管扩张及水肿临床特点:脾脓肿病人常表现为败血症症状 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和腹痛 左上腹有触痛,白细胞计数升高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26脾脓肿脾脓肿CT表现:早期为脾弥漫性增大,密度稍低尚均匀 组织液化坏死后,呈类圆形低密度病灶 增强后脓肿壁有强化,而液化区无强化 脓肿壁的周边有时可见低密度水肿带 少数病例脓肿内见小气泡或小液气平面 引起脾破裂者表现为包膜下出血和积液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27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28化脓性脾脓肿化脓性脾脓肿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29脾囊肿脾囊肿病理特点:病理特点: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两大类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两大类 非寄生虫性分为真性
14、和假性两类非寄生虫性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类 真性囊肿囊壁内含有上皮细胞层真性囊肿囊壁内含有上皮细胞层 而假性囊肿囊壁不含上皮细胞层而假性囊肿囊壁不含上皮细胞层 假性囊肿多与外伤、感染等有关假性囊肿多与外伤、感染等有关 多为外伤性,次为胰腺炎并发症多为外伤性,次为胰腺炎并发症临床特点:临床特点:小囊肿仅为影像学检查时偶尔发现小囊肿仅为影像学检查时偶尔发现 巨大囊肿可有压迫症状或触及肿块巨大囊肿可有压迫症状或触及肿块 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30脾囊肿脾囊肿CTCT表现表现:脾内圆形水样低密度,密度均匀脾内圆形水样低密度,密度均匀 增强后边界更清楚,其内无强化增强后边界更清楚,其内无强化 少数囊肿可见囊壁有
15、弧状钙化影少数囊肿可见囊壁有弧状钙化影 外伤性囊肿囊内可见混杂性密度外伤性囊肿囊内可见混杂性密度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31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32脾血管瘤脾血管瘤病理特点:脾血管瘤与其他部位血管瘤相似 常为海绵状,与正常脾境界不清 呈圆形或椭圆形,偶尔可见钙化 大血管瘤中央可有纤维疤痕形成临床特点:多无症状,常为偶然发现 大血管瘤可产生压迫症状 脾破裂则可表现为急腹症 脾功能亢进而产生贫血等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33脾血管瘤脾血管瘤CT表现:类似于肝血管瘤,其密度与大血管同 大的瘤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的疤痕区 增强扫描病灶周围见明显结节状增强 延迟扫描大多病灶与正常脾密度一致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34脾脏疾病
16、的影像诊断35脾恶性淋巴瘤脾恶性淋巴瘤病理特点:分为原发恶性淋巴瘤和全身恶性淋巴瘤脾浸润两种 病理分弥漫脾肿大型、粟粒型、多发结节型、孤立 大肿块型临床特点:可有发热、乏力、消瘦CT:脾肿大,密度不均,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病灶 边缘模糊不清,增强扫描后病变显示更清楚 全身恶性淋巴瘤可见脾门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36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37脾多发淋巴瘤脾多发淋巴瘤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38脾脾恶恶性性淋淋巴巴瘤瘤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39脾转移瘤脾转移瘤1 1 临床病理:临床病理:以往文献认为少见,现认为恶性肿瘤晚以往文献认为少见,现认为恶性肿瘤晚 期伴全身转移时,有人报告期伴全身转移时,有人报
17、告50%50%累及脾累及脾 脏;脏;途径以血行播散为主,少数淋巴管转移;途径以血行播散为主,少数淋巴管转移;可来源于肺癌、乳癌、卵巢癌、胃肠道可来源于肺癌、乳癌、卵巢癌、胃肠道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402 CT表现 较为复杂:较为复杂:多数脾脏增大;多数脾脏增大;内脏多发或单发圆形低密度区,多境内脏多发或单发圆形低密度区,多境 界清楚,增强后更明显;界清楚,增强后更明显;可相互融合,此时境界不清;可相互融合,此时境界不清;个别表现为囊状水样密度;个别表现为囊状水样密度;可见腹膜(腹水或结节状块影)、肝及其它脏器转移可见腹膜(腹水或结节状块影)、肝及其它脏器转移灶。灶。脾脏疾病
18、的影像诊断41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42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43 肝脾多发转移瘤肝脾多发转移瘤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44脾弥漫性病变脾弥漫性病变表现为脾肿大,原因有:表现为脾肿大,原因有:v炎症性:肠伤寒、败血症、结核、疟疾等炎症性:肠伤寒、败血症、结核、疟疾等v淤血性:门脉高压、心脏病等淤血性:门脉高压、心脏病等v增殖性: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增殖性: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v肿瘤性: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转移瘤等肿瘤性: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转移瘤等v寄生虫性:血吸虫病等寄生虫性:血吸虫病等v胶原病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淀粉样变等胶原病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淀粉样变等CTCT:上可直接显示
19、脾增大的程度、形态、密度变化,及脾周围的情况。横:上可直接显示脾增大的程度、形态、密度变化,及脾周围的情况。横断面上脾外缘超过断面上脾外缘超过5 5个肋单元,脾下缘超过肝下缘或厚度超过个肋单元,脾下缘超过肝下缘或厚度超过4cm4cm可诊断可诊断为脾增大。为脾增大。vCTCT诊断脾大的标准:诊断脾大的标准:(1)(1)脾脏在任一径线上超过脾脏在任一径线上超过12cm12cm,(2)(2)前缘超过锁骨前缘超过锁骨中线,中线,(3)(3)下缘超出肋缘或低于左肾上极下缘超出肋缘或低于左肾上极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45脾梗死脾梗死病理特点:病理特点:脾内动脉分支阻塞,局部组织发生缺血坏死脾内动脉分支阻塞,局
20、部组织发生缺血坏死 阻塞原因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白血病等阻塞原因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白血病等 脾梗死多数发生在脾的前缘,且近脾切迹处脾梗死多数发生在脾的前缘,且近脾切迹处 梗死灶大小不等,常有数个梗死灶同时存在梗死灶大小不等,常有数个梗死灶同时存在 梗死灶多呈锥状,底朝被膜面,尖指向脾门梗死灶多呈锥状,底朝被膜面,尖指向脾门 梗死区纤维疤痕收缩,可使脾边缘局部凹陷梗死区纤维疤痕收缩,可使脾边缘局部凹陷 梗死区大者可发生液化而形成包裹性的囊腔梗死区大者可发生液化而形成包裹性的囊腔临床特点:临床特点:大多数脾梗死无症状,有时可出现左上腹痛大多数脾梗死无症状,有时可出现左上腹痛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46脾梗死脾梗死CTCT表现:表现:多呈楔形低密度,底朝脾外缘,尖指向脾门多呈楔形低密度,底朝脾外缘,尖指向脾门 大梗死灶可有囊变,伴出血时可见高密度影大梗死灶可有囊变,伴出血时可见高密度影 少数可伴包膜下积液,为脾周新月形低密度少数可伴包膜下积液,为脾周新月形低密度 陈旧梗死因纤维收缩而缩小,轮廓呈分叶状,增陈旧梗死因纤维收缩而缩小,轮廓呈分叶状,增强扫描,病灶一般不强化。强扫描,病灶一般不强化。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47Splenic infarction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48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49脾脏疾病的影像诊断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