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概述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定义 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为主,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病因及发病机理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等)、感染、药物(如抗凝及溶栓剂等)、外伤及中毒等所致。(一)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高血压病史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在情绪激动、劳动或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病,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寒冷季节多发。1.急性期多表现为突然头痛、恶心、呕吐、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尿便
2、失禁、脑膜刺激征阳性。2大量出血常起病急骤,迅速出现昏迷。颅内压增高者易发生脑疝。3.脑干出血患者迅速进入昏迷。双侧针尖样瞳孔、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四肢瘫痪等,多在48h内死亡。(二)局限性神经症状 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出血灶的多少有关。1.大脑基底区出血:占5060%,常累积内囊而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出血者可有失语。出血量小(30ml)症状轻,预后好。出血量大(30ml),症状重。2.丘脑出血:占20%,常出现丘脑性感觉障碍、丘脑性失语、丘脑性痴呆和眼球运动障碍。3.小脑出血:约占10%,多见一侧半球,尤以齿状核多见,常开始为一侧枕部疼痛、眩晕
3、、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病侧肢体共济失调。4.脑干出血:约占10%,多为脑桥出血。两侧瞳孔可呈针尖样,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偏视。体温升高,病情常迅速发展,多在2448h内死亡。5.脑室出血:约占35%,多数昏迷较深。6.脑叶出血:占510%,以顶叶多见。多为病灶对侧单瘫或轻偏瘫。实验室检查 1.CT、MRI可早期发现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出血量。2.腰椎穿刺检查 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多为血性。重症脑出血不宜行腰穿检查,以免诱发脑疝 实验室检查 1.CT、MRI可早期发现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出血量。2.腰椎穿刺检查 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多为血性。重症脑出血不宜行腰穿检查,以免诱发脑疝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4、)定义 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l病因及发病机理 常见病因为先天性动脉瘤(5080%)破裂,其次是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临床表现 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一)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展至最严重。(二)半数别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少数可出现全身性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三)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四)其它临床症状:如低热、腰背腿痛等。少数有短暂性火持久性局限性神
5、经症状,如偏瘫、偏盲、失语。五)实验室检查:1.CT检查是诊断SAH的首选方法。2.脑脊液检查 最具诊断价值和特征性,压力增高200mmH2O,为血性。3.脑血管影像学检查 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鉴别要点护理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可能使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躁动者加用床挡。2.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脑疝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3.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取下义齿,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护理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和观察药物疗效,静脉用脱水剂时速度要快,观察尿量。5.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发生应激性溃疡者禁食,有意识障碍及吞咽障碍者予鼻饲饮食。6.对于拟手术治疗者,协助做好术前护理。护理 7.保持良好肢体位置,预防压疮,做好早期康复护理。8.加强生活护理。9.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1.戒烟酒,忌暴饮暴食,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突然过度用力等,预防再出血。2.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脂。高血压者不应自行停药或增减。3.指导家属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4.定期复查。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