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语文中考复习古诗文默写五年常考篇目整理目录一、出师表2二、陋室铭4译文4三、桃花源记4四、岳阳楼记4五、鱼我所欲也4译文4六、论语4七、曹刿论战4八、醉翁亭记4九、爱莲说4十、蒹葭4十一、观沧海4十二、使至塞上4(王维)4十三、行路难(其一)4十四、渔家傲秋思4十五、 天净沙秋思4马致远4十七、春望4十八、相见欢4十九、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南宋辛弃疾4二十、赤壁4二十一、己亥杂诗439 / 39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古诗文默写五年常考篇目整理一、出师表五年三考一、重点实词释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确实,实在)危急
2、存亡之秋(时候)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朝廷上),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朝廷外,指战场上)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确实,实在)宜(应该)开张(扩大)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恢,大。弘,大、宽)志士之气,不宜妄(随便,胡乱)自菲薄,引喻失义(适宜,恰当),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朝廷中),俱为一体,陟(提升,提拔)罚臧否(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合词,这里偏重在异)。若有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作奸,为非作歹)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论(判定)其
3、刑赏,以昭(彰显,显扬)陛下平明之理(治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选拔。简,挑选)以遗(给予)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都,全)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通“缺”,缺点)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善)均,晓畅军事,试用(任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因为这,因此)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行(hng)阵,指部队)和睦(团结和谐),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衰败
4、)也。先帝在时,每(常常)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感叹惋惜)痛恨(感到痛心遗憾。恨,遗憾)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全、都)贞良死(为而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平民百姓),躬(亲自,自身)耕于南阳,苟(苟且)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闻名显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自枉屈(委屈),三顾(拜访,探望)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因此)感激(感动奋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遇到)倾覆(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那时以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将要
5、)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清晨)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庄稼,苗)。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希望)竭驽(才能低劣)钝,攘(排除,铲除)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用来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考虑,权衡)损(除去)益(兴办,增加),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命的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发扬)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表明,显扬)其咎(过失,罪);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正确,合乎规范)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
6、离,临表涕(眼泪)零,不知所言。翻译:先帝创造统一中国的大业还没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候了。可是侍卫的大臣们在朝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别的知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陛下确实应该开阔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人的志气。不应该不知自重,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称引譬喻不合道理,以致堵塞人们向您衷心规劝的道路。 宫廷和相府的,都是国家官员。赏罚褒贬,不应该不相同。如果有为非作歹,触犯法律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该交给相关部门评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赏,用来彰显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该袒
7、护私情,不公正,使宫中府中有不同的法制。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信实的人,精神思想忠诚纯正。这是因为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供陛下使用。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必能补救缺点,防止缺漏,一定能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本性与行为善良公正,精通军事。在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能力,因此大家商议推举向宠做统领。我认为军中的事,都拿来询问他,一定必能使部队团结一心,把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安排得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人,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的时候,每逢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弟的做法感到
8、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正诚信,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闻名显达。先帝不认为我低微陋鄙,降低身份屈尊就卑,三次到草庐探望我,用当代的大事来咨询我,我因此很感动,于是答应先帝来奔走效力。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没有效果,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度过泸水,深入寸草不生的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
9、平定,士兵的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奖率部队向北平定中原。愿意竭尽自己的力量,扫除奸诈凶恶的人,恢复汉家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这是我用来报忠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反复考虑(择善而定),得失利弊,毫无保留向您提出忠诚的建议,这就是攸之,祎,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重任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效果,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建议,就应该责备攸之、祎、允的怠慢,来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您也应该亲自多加考虑,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采纳正确的建议,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就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着这篇文章,泪如雨下,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二、易
10、写错的字填空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2益州疲(),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 )()志士之气,不宜()自()薄。4宫中府中,()为一体,()罚()否,不宜异同。5若有()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陛下平明之理。6是以先帝()拔以()陛下。7必得()补()漏,有所广益。8此后汉所以()()也。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遂许先帝以驱()。10(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1庶竭()钝,()除奸凶。12至于()()损益,进尽忠言,则()之、()、允之任也。1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其()。14陛下亦宜自谋,以( )()善道,察纳()言。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出师表中,诸葛亮
11、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而在文章结尾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的句子是“ , ”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也是劝谏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 , ”这一千古名句,说尽了他与先帝刘备于患难中共创业的艰辛。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 , ”两句写出了自己出山效命之前甘为一介农夫无意功名的心态。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 , ”两句写出了自己所受先帝之殊遇。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 , ”是西汉兴隆的原因。8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宫中之事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这样做“ ,
12、”。9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蜀国国内外的不利形势的句子是“ , , , ”。10出师表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赏罚应该相同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 , ”。11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1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 ”。1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 ”。14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 , , , ”。15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 ”。16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 , 。17(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
13、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二、陋室铭五年二考一、重点实词释义山不在(在于,动词)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指示代词,此,这)是陋室,惟(只)吾德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长到)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大儒,指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可以调(调弄,指弹琴)素琴,阅金经。无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代指奏乐的声音)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耳,无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之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14、形(形体、身体)。南阳诸葛庐(简陋的小屋子),西蜀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助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表示强烈的反问,不译)?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音乐的喧闹,没有批阅案卷的劳苦。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二、容易写错的字填空1斯是陋室,( )吾德( )。2谈笑有( )儒,往
15、来无白丁。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之劳形。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陋室铭中开篇以山水起兴,说陋室会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而声名远播,其中关于“水”的句子是“ , ”。2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名句是“ , ”。4陋室铭中体现了作者交往朋友的雅致,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了“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5陋室铭中“ , ”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应酬羁绊,没有公务烦身的悠闲生活,从而表现了作者情趣的高雅。6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两句是“,”。7(2017年高考全国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 , ”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
16、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三、桃花源记五年二考一、重点实词释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沿着)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副词,这里指远)。忽逢桃花林,夹(ji)岸数百步,中无杂(别的,其它的)树,芳(花)草鲜美(古今异义,鲜艳美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渔人甚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诧异。)之,复(再次,又)前(名词作状语,向前)行,欲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其林。林尽(消失)水源,便(于是,就)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好像)有光。便舍(sh)船,从口入。初极狭,才(刚好,仅)通人。复(又)行数十步,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土地
17、平旷(宽阔),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耕种劳作),男女衣着,悉(全,都)如外人。黄发(旧说黄发是长寿的特征,代指老人)垂髫(tio,小孩垂下来的短发,代指小孩),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自乐。见渔人,乃(竟然)大(很,非常)惊,问所从来(从地方来)。具(详细、详尽)答之。便要(yo,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都,全)来问讯。自云先世(祖先)避秦时乱,率妻子(古今异义,妻子儿女)邑人(同乡的人,乡邻)来此绝境(古今异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
18、再,又)出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遂(于是)与外人间(jin)隔。问今(现在)是何世,乃(竟然)不知有汉,无论(古今异义,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此人一一为(给)具(通“俱”详细、具体)言所闻(知道,听说),皆叹惋。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辞别)去(离开)。此中人语(y,对说,告诉)云:“不足(古今异义,不值得)为(wi,向、对)外人道也。”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路,处处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之。及(到达)郡下,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太守,说如此。太守即(便)遣人随其往,寻向(先前)所志(标记),遂(最终
19、,终于)迷,不复(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隐士)也,闻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打算)往。未果(实现),寻(不久)病终(死亡)。后遂无问津(路,本指渡口)者。二、易写错的字填空1( )溪行,忘路之远近。2土地平( ),屋舍( )然。3( )( )交通,鸡犬相闻。4黄发垂( ),并( )然自乐。5问所从来,( )答之。便( )还家,设酒杀鸡( )食。6余人各复( )至其家,皆出酒食。7太守(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8南阳刘子( ),高尚士也。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桃花源记中表现暮春花落时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 ”。2桃花源记中写渔人从山洞进入桃花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 ”的开阔
20、整齐的景象。3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云“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表现人们生活幸福欢乐。桃花源记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4桃花源记中通过老人和孩子的怡然自乐来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生活境况的句子是“ , ”。5桃花源记中写到当时人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时,渔人发现他们“ , ”,可见桃花源长期与外界隔绝。6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淳朴好客社会风尚的句子是“ ,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原因的句子是“ ”。8桃花源记中以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桃花源宁静的句子是“, ”。9(2016年高考北京卷)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1、 , ”。10(2016年高考江苏卷)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四、岳阳楼记五年二考一、解释重点实词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古代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越(经过、经历)明年(第二年),政通(顺利)人和,百废具(具,通“俱”,全,皆)兴。乃(于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形容词作名词用,名人)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以(用来)记之。予观夫(那)巴陵胜状(好景色),在洞庭一(全)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ng)汤,横(广远)无际涯(边,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夕(在傍晚,名词做状语)阴
22、,气象万千。此(这)则(就)岳阳楼之大观(雄伟景象)也,前人之述备(详尽,完备)矣。然则(虽然如此,那么)北(向北,名词做状语)通巫峡,南(向南,名词做状语)极潇湘,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乎”译为“大概吧”)若夫(f,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像那)淫(过量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连月不开(天气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曜(yo,光辉,日光),山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折断);薄(b,迫近)暮冥冥(昏暗的样子),虎啸猿啼。登斯(这)楼也,则有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怀乡,忧谗畏
23、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至于)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起、动),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栖止,停息),锦鳞(借代,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贴着水面叫游,潜入水里叫游);岸芷(zh,香草的一种)汀(tng,小洲,水边平地)兰,郁郁青青。而或(有时)长(大片)烟一(全)空(消散),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登斯楼也,则有心旷(开阔)神怡,宠(荣耀)辱偕(一起)忘,把酒临(面对)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或(或许,也许)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己悲;(此句为互文,不因为外物好坏和
24、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居庙堂(指朝廷。庙指宗庙,堂指殿堂)之(定语后置的标志)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定语后置的标志)远则忧其君。是(这样)进(在朝廷上做官)亦忧,退(不在朝廷上做官)亦忧。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指前文的“古仁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宾语前置,就是“与谁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二、易写字填空1()子京()守巴陵郡。2朝()夕阴,气象万千。3政通人和,百废()兴。4()予()文以记之。5浩浩()(),横无际()。6日星隐(),山岳潜形。7()倾()摧;薄暮()()。8忧(
25、 )畏讥,满目( )然。9则有心旷神怡,( )辱()忘。10( )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 ),( )歌互答。11岸( )( )兰,郁郁青青。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显著的句子是“,”。2洞庭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说,范仲淹也曾在岳阳楼记中描述过它的浩渺无垠,写道“,”。3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4岳阳楼记中起过渡作用,由情入景,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的句子是“,?”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采用拟人修辞手法,描写岳阳楼阴天时的气象的句子是“ , ”。6岳阳楼记里借鸟欢鱼跃来写晴明之景的句子是“,”。7岳阳楼记里借花茂草
26、盛来写晴明之景的句子是“,”。8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9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语句简单而内蕴丰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有类似意思的表达,是“,”。10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岳阳楼记中的“,”。11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12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13岳阳楼记中描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是“ ,”。14岳阳楼记中经过写景和心境的对比,最后境界顿开,表达作者坚定的志向及对友人的勉励的句子是“,”。15范
27、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 ,”的政治情怀,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把它作为座右铭,心系苍生,立志为民造褔。16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退亦忧”指的是“”。17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1)“”;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是(2)“”;形容事物多种多样,景色非常壮观的是(3)“”;形容水势浩大的是(4)“”;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5)“ ”。五、鱼我所欲也五年二考一、重点实词释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也)我所欲(喜爱)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28、(超过)于生者,故(所以,因此)不为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灾难)有所不辟(通“避”,躲避)也。如使(假如,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那么)凡可以得生(保全生命)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但是)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这是因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不只,不仅)贤者有是(此,这样)心(思想)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不)得则死。呼尔(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而与之,行道之人弗
29、受;蹴(用脚踢)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不辩(通“辨”,分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有什么益处)焉!为宫室(住宅)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穷人)得(通“德”,感激)我与(通“欤”,语气助词)?乡(通“向”,原先,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停止)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
30、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31、。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
32、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二、易写错的字填空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 )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患者何不为也?3一( )食,一豆(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4呼尔而( )之,行道之人弗受;( )尔而与之,乞人不( )也。5万钟则不(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 ),所识穷乏者( )我与?7(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 )乎?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鱼我所欲也一文体现作者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33、的句子是“ , ”。2鱼我所欲也中通过举乞丐不吃嗟来之食的例子,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 , ”。3鱼我所欲也一文中“, ”写出了乞丐身上的傲骨,以此为例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4鱼我所欲也中表明自己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所持的态度并指出其原因的句子是“ ? ”。5鱼我所欲也中的“? ”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6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三句是“ , , ”。7(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 ”。六、论语五年一考一、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曰:“学而时习(按一定时间复习)之,不亦说(yu,
34、通“悦”,高兴,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生气,发怒的样子),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每天)三省(xng,自我检查)吾身:为(替)人谋而不忠(尽心竭力)乎?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传(chun,老师传授给自己的知识,动词用做名词)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危害)。”(为政)5子曰:“由,诲(教导)女(通“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智慧,指聪明)也。”(为政)6子曰:“见贤(贤德的人,形容词
35、作名词)思齐(相同)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在其中)。择其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志向远大)毅(意志坚强),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这样以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1子曰:“吾十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身,能独立做事情),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3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过,超过)矩。”(为政)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能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13子曰:“饭(吃,名词作动词)疏食(粗粮),饮水,曲肱(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停止)昼夜。”(子罕)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强行改变)志也。”(子罕)16子夏曰:“博学而笃(忠实,坚守)志,切(恳切)问而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子张)17子曰:“知之(它,指学问和事业)者不如好之者,好(喜欢)之者(的人)不如乐(以为乐趣,形容词作意动
37、词)之者。”(雍也)二、易写错的字填空1学而时习之,不亦( )乎?2人不知而不( ),不亦君子乎?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4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5一( )食,一(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饭疏食饮水,曲(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7博学而( )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8三人行,必有我师( )。9士不可以不( )( ),任重而道远。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论语中表达因朋友从远方而来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 ”。2学习贵在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 ”(论语),切不可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甚至不懂装懂,自欺欺人。3论语中阐
38、释学与思的关系的名句是“ , ”。4习近平主席在北大与学生交流时指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做一个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有为青年。这正如论语中说的“ , ”。5论语中“ , ”一句说明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更能体现人的高贵品质。6孔子在论语中用“ , ”一句阐述了要学习别人优点,并对照改正自己的缺点。7论语中“ , ”一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句话同时体现出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这既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品格,也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美好愿望。8论语中用“ , ”一句表达了孔子对见到“贤”与“不贤”之人的两种积极的人生态度。9如何处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论语中的
39、“ ”做了很好的诠释。10论语中提到了“ , ”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七、曹刿论战五年一考一、重点实词释义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做大官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未能远谋。”乃(于是,就)入见。问:“何以(用,凭,靠)战?”公曰:“衣食所安,弗(不)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虚报夸大)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使人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
40、,名词作动词)也。”公曰:“小大之狱(诉讼)案件),虽不能察(明察,彻底调查清楚),必以情。”对曰:“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之属(种类)也,可以(可以凭借)一战。战则请(请允许(我)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军队溃败)。公将驰(驱车追赶)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而望之,曰:“可矣。”遂(于是,就)逐齐师。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公问其故。对曰:“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战,勇气也。一鼓作(振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充沛,饱满),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
41、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所以)逐之。”三、理解式名句默写二、易写错的字填空1公将战,曹()请见。2小()未(),民()从也。3小信未(),神弗福也。4小大之(),虽不能(),()以情。5下视其(),登()而望之。6一鼓()气,再而衰。7夫大国,难测也,()有()焉。8吾视其()乱,望其旗(),故()之。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曹刿论战中写到,当国家面临危难时,曹刿以“ ,”反驳了同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点,表达了自己“天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2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1)“ , ”;对国君在祭祀时,牛羊玉帛不敢虚报,一定对神守信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2)“ ,”;针对国君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处理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3)“ , ”。3曹刿论战中“ , ”一句表现了曹刿的认真仔细。他在仔细观察敌人败退的情况后才确定要追击敌人。4在曹刿论战中曹刿用“, ”一句说明了自己决定追击敌人的原因。5在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只用“齐人三鼓”“ ”和“ ”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追击齐军的全过程。6曹刿论战中曹刿请求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 ”。7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