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中考课内诗歌鉴赏专项特训(四)中考课内诗歌鉴赏专项特训(四)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2019 襄阳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2019 襄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
2、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017 连云港 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2017 连云港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3)2017 南充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 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 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
3、春早,旧年未过新春 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 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 思念。 (4)2017 南充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 B.尽管没
4、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写景的句子传神地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2018 安顺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2)2018 安顺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2018 安顺 重章叠唱是 诗经 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4)请解释这首诗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
6、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019 十堰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 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谢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之偏, 贬谪时间之久。 C.三、 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 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 (2)2019 十堰白
7、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 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3)2017 河北 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4)2017 娄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 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2019 云南 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2)
8、2019 云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2019 安顺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4)(任选一题)2019 安顺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2019 达州词的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相见欢李煜(教材外篇目)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对李煜的相见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寂寞梧桐深院锁
9、清秋”,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冷秋景。 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2)分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勾画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分析其妙处。 2020 中考课内诗歌鉴赏专项特训(四)答案解析中考课内诗歌鉴赏专项特训(四)答案解析 1、登飞来峰王安石 (1)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B.“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对这句诗 的理解不恰当。“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在飞来峰极高的
10、塔上,听说鸡鸣时分可看 到旭日初升。“鸡鸣见日升”仅仅是“闻说”而已。 (2)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 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理解诗句大意后,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背景解读。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说,不怕浮云层层遮蔽视野,是因为登高望远、心胸 开阔。这首诗没有过多地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 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 的独特感受,表现了诗人敢于斗争的坚强信念。
11、 2、次北固山下王湾 (1)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解析 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赏析诗词能力。解答时先明确“阔”字的本义,然后分析这句诗 的意思: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可见“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 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 (2)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寄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 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把握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析解答。开头 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颔
12、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宏阔大; 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 乡愁绪。 (3)B E 解析 B 项中的“江风劲吹,船行快速”错误,应该是“江风和缓,船行平稳”;E 项中体现了诗人对 家乡的思念,没有体现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4)新生事物必须从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涵的理解,既需要了解字面意思,同时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参透其中 蕴含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句的意思是:残夜还没有消尽,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旧年还 没完全消失,江上的景色已呈现一片春色。诗人把“日”和“
13、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 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感,表达出诗人滞留异地的思 乡之情。 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 中孕育着新的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3、饮酒(其五)陶渊明 (1)B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 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B 项说法错误。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 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了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 自得的情趣。 (2)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
14、“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 入眼帘。“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中所 “见”,把人与南山融为一体,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4、蒹葭诗经 (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并抓住景物“蒹 葭”“白露”的共同特点来进行概括。 (2)抒发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对情感的
15、把握。一般情况下,感悟诗人的情感,一看标题;二看写作背景;三看 关键词,借助意象,传达诗人情感;四看诗后注释,据此了解诗歌背景,弄清写作目的,揣摩诗人情 感。此诗通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和“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来表达对美好爱情(恋人、 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情。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 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此题考查写法赏析。 蒹葭全篇三章,只变动了十几个字,通过重章叠唱的方式不但 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 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
16、,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4)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5)D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B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及内容理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属于理解 错误。没有点明酬答谢意,而只是表明诗人贬谪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2)示例一:(哲理)这两句诗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 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 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示例二:(情感)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
17、自 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示例三:(修辞)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句子赏析。赏析句子要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表现了什么情感方面考虑。 (3)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4)描绘的画面: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 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蕴含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满江红秋瑾 (1)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了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 担忧。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
18、,首先要明确这句词的意思是“四面的歌声渐歇, 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 然后可以从“四面楚歌”这一典故的角度赏析,从中体 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一句的意思是“今生我虽然不 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 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表达出作者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3)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 明净。 解析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
19、。首先在心中先把这两句话翻译出来,然后加入合理的想象, 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描绘的画面不能直白地翻译出来。注意对“黄花”“秋容如拭”的描 述。 (4)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 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示例二: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 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解析 此题考查古诗词中的名句赏析。解答此题,“青衫湿”借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江 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在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 对自己前 途的担忧。 “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
20、了知音难遇的情 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解析 先要理解“青衫湿”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为什么会青衫湿呢?从诗歌内 容上看,前面有“莽红尘何处觅知音”句,也就是因为知音难遇。再结合上片“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所暗示的写作背景来分析,反映了作者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 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 7、相见欢李煜 (1)B (2)首句刻画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的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的形 象。 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形象的分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刻画出 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
21、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 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含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刻画出一 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的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的形象。 (3)运用比喻,以麻丝比喻离愁,将抽象情感加以具体化,把抽象的离愁表达出来,体现了愁之 深、恨之长。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 “思”,用来比喻思念,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 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 绪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