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考点提纲目 录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 1 课 古代埃及1第 1 课 古代埃及1第 2 课 古代两河流域1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2第 4 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2第 5 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3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4第 7 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4第 8 课 西欧庄园5第 9 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6第 10 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7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7第 11 课 古代日本7第 12 课 阿拉伯帝国8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9第 13 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9第 14 课 文艺复兴运动9第 15 课 新航路开辟10第 16
2、课 早期殖民掠夺11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12第 17 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 12第 18 课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13第 19 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4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5第 20 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5第 21 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6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7第 1 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7第 2 课 俄国的改革17第 3 课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8第 4 课 日本明治维新19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
3、和近代科学文化20第 5 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20第 6 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20第 7 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21【世界现代史】22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22第 8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年) 22第 9 课 列宁和十月革命23第 10 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23第 11 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4第 12 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25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7第 13 课 罗斯福新政27第 14 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27第 15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28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30第 16 课 冷战30第 17 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
4、新变化31第 18 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32第 19 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34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34第 20 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34第 21 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35第 22 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36【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 1 课 古代埃及【课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一、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尼罗河的赠礼”)二、发展历程:1.形成:约公元前 3500 年建立奴隶制小国。公元前 3000 年初步统一。 2.发展: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3.灭亡:公元前 525 年,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
5、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三、成就:1.太阳历: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2.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金字塔:(1) 功能:古埃及国王 (法老) 的陵墓;(2) 概况:规模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金字塔前:狮身人面像。(3) 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 结晶。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第 2 课 古代两河流域【课标】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地理位置:西亚的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孕育了两河流域文明。 二
6、、发展历程:1.公元前 3500 年出现奴隶制小国。2.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中央集权,三、成就:1.楔形文字、阴历、60 进位制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1) 背景: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2)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3) 内容: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 等级。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可以买卖,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 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经济领域: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
7、比较活跃。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4) 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15.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第 3 课 古代印度【课标】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一、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二、发展历程1.早期文明:约公元前 23 世纪-前 18 世纪,哈拉帕和摩亨佐 达罗等早期文明一度繁荣。2. 出现小国: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 小国家。3.鼎盛时期:孔
8、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 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 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三、文明:1.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人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等级名称地位特点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种姓界限森严,低等级的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要为前三 个等级服务“不可接触者”贱民在社会遭受歧视和侮辱2.佛教(1) 创立: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
9、被称为“释迦牟尼”)创立。(2) 基本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 ,宣扬“忍耐顺从”。(3) 传播:公元前 3 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 1 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人中国 内地,后又传到朝鲜、 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第 4 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课标】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一、希腊城邦 (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1.定义: 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2.地理环境:特点:环海、多山、多岛屿,平原小,耕地有限;影响:
10、影响了希腊的统一;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形态) 3. 出现时间:公元前 8 世纪24.代表:斯巴达 (最大的城邦、寡头政治、好战) 和雅典 (民主政治)5.特点:小国寡民6.社会结构:(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1) 公民:权利:参与统治 ( 成年男性公民) 、 占有土地 (公民权的必要保障)、活动主体义务:参 军打仗。(2) 非公民: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 和自由。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形成: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2.高峰: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
11、发展到高峰。(1) 改革内容: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 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 10 个主席团 (抽签产生) 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公民大会 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3.评价:积极:全体公民共同具有政治权利和义务,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 取得了辉煌成就。局限:a.实质是少数奴隶主的民主,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 政治权利。b.后来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导致暴民政治。三、亚历山大帝国1.兴起:公元前 4 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
12、强国。2.东征:公元前 34 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帝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公元前 331 年, 从埃及转而进人两河流域,再度战胜波斯大军;一年后,波斯帝国灭亡。3.建立: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城,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4.东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东 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和贸易往来。第 5 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课标】知道罗马城邦, 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一、罗马城邦:公元前 1000 年,兴起于意
13、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二、罗马共和国1.建立: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2.政权机构: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 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 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3.文明成就:公元前 450 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 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4.扩张:公元前 3 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罗马灭掉迦太基;公元前 2 世纪,罗马成为 地中海地区的霸主。35.衰落:公元前 73 年,斯巴达克起义爆发,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14、三、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1.帝国建立:公元前 49 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后来成为终身独裁官;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掌握最高统治权;公元前 27 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黄金时期:2 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3.评价: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一方面充满了暴力,一方面促进了罗马文化的传播。*灭亡: 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 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标志着 西欧奴隶制社会结束。1453 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第 6 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课标】 以建筑艺术 、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
15、马古典文化的成就。文学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雕塑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建筑艺术希腊典型代表:雅典帕特农神庙罗马代表性建筑: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和万神庙哲学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主张人应“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学者,创立逻辑学。法学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公历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了“儒略历”。4 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
16、基础。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第 7 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课标】 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知道基督教的传播, 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基督教( 一) 兴起:1.创立时间:1 世纪;2.人物:耶稣 3.地点: 巴勒斯坦地区 (犹太人)(二) 传播1.4 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大大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2.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带动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 仰了基督教,基督教在欧洲迅速传播。3.8 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把每年收入的 1/ 10
17、 贡献给教会,称4为“什一税” ,教会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4.后来,西欧国王为信奉“君权神授” ,君主即位都需要教皇加冕,教会权威超过王权。基督教成为欧洲人 的精神支柱,成为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三) 历史作用: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影响深远重大。基督教在经济上是最大的 土地所有者:在政治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思想文化上,神权凌驾一切。 *近代西欧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与基督教有关。二、法兰克王国1.建立:481 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2.发展:到克洛维去世时,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
18、大部分地区, 实力强大。三、封君与封臣1.封建制度的起源:8 世纪前期, 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 等级性, 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2.主要内容( 1)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2)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3.封建制度的扩展:11 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四、查理曼帝国1.法兰克王国的强盛:8 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开始四处征伐。800 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 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19、2.帝国时代的到来:800 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他统治时期的法 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3.帝国的分裂:843 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 雏形。第 8 课 西欧庄园【课标】 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庄园:从 9 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庄园。大约到 11 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是 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2.庄园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3.庄园土地: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
20、“自营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 的“份地” ,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庄园周围的林 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 ,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二、庄园法庭1.特点: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法 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庄园法庭审判依5据习惯法或村法。2.作用: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领主的特权。第 9 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课标】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
21、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以巴黎大学 、 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一、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一) 兴起1.时间:10 世纪起2.地区:意大利 (米兰、威尼斯)、法兰西 (巴黎)、英格兰 (伦敦)、德意志3.表现: 旧的城市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4.兴起原因: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商业贸易的发展,人口增长。(二) 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1.原因:西欧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 行义务。(城市居民和封建领主的矛盾)2.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代表:法国琅城市民起义) 3.形式:从国王或领
22、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自由城市:13 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 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没有取得完全自治,封建领主仍起着重要作 用) 自治城市: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 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三) 城市的基本居民1.构成:手工工匠和商人2.居民来源: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3.市民阶层形成: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4.产生分化: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
23、家等,成为早期 的资产阶级。(四)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1.经济:行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经济起到瓦解作用。2.政治:市民阶层不断分化,形成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条件。 3.文化:随着市民阶级在经济、政治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大学兴起使城市 成为文化教育的中心,为文艺复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二、大学的兴起1.兴起:12 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 朵”。2.发展:12 世纪, 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613 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
24、王的支持, 自治权利得到保证。3.大学自治: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4.大学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大学的课程设置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第 10 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标】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的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则延续下来, 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2. 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3.主持修订者: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4.过程:529 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
25、 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 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此后,又相继编修了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这 4 部法律 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5.罗马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 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6.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过程:( 1)从 7 世纪起,拜占庭帝国不断受到外部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2)拜占庭皇帝求助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却被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的十字军攻打。拜占 庭帝国国势日渐衰弱。(3) 1453 年,奥斯曼帝国攻
26、破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2.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 的精神营养。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 11 课 古代日本【课标】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一、6 世纪前的日本1. 国家的统一:5 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2. 国家的概况: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以“部” 的形 式组织生产的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二、大化改新71.背景:6-9 世纪, 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7、2.时间:从 646 年开始。3.特点: 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4.主要内容:(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六年一 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5.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三、幕府统治1.背景: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武士的出现: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
28、称为“武 士”。3.幕府统治的开始:12 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 此进入了长达近 700 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此后 ,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第 12 课 阿拉伯帝国【课标】 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1.创立:7 世纪初,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伊斯兰教。2.传播:( 1)麦加城传教遭反对。(2)622 年迁居麦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 雏形由此诞生。 (3)630 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4)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
29、,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3.作用:为建立统一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二、阿拉伯帝国1.扩张: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继续扩张,至 8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2.影响: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三、阿拉伯文化1.发展原因:统治者重视,设立“智慧宫”;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2.成就:( 1)数学: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 0 到 9 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 了完整的代数学;(2)医学: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3)文学: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3.贡献:阿拉伯人担当
30、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 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都是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8【世界近代史】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第 13 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标】从手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租地农场的产生:( 1)背景:11 世纪以后,欧洲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2)产生:领主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将土地租给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使农产品和畜产品远销国外。农村产生了新的2.手工工场的产生:( 1)背景:手
31、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2)产生:13 世纪,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 集中的手工工场,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3.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 的整体面貌。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富裕农民:13 、14 世纪,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 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2.市民阶级:城市居民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第 14 课 文艺复兴运动【
32、课标】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一、背景1.经济:14 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 主义萌芽 。2.阶级: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3.地理:意大利位于古罗马遗址,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地。二、时间:14- 17 世纪三、地点:起源于意大利,后传到欧洲大陆和英国。四、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的含义: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9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五、方式: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有继承,更有创新
33、。六、实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七、意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 了思想文化基础。八、代表1.但丁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1) 代表作:神曲(2) 地位: 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2.达 芬奇 (意大利,艺术大师)(1) 地位:他与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2) 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3.莎士比亚 (英国,文学艺术家):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和朱丽叶第 15 课 新航路开辟【课标】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 、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
34、辟的世界影响。一、背景1.经济根源 (根本原因): 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 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2.社会原因:马可波罗行纪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向往,欧洲社会出现关注东方的热潮。 3.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通商要道。4.主要条件:欧洲地理学的发展,开始相信地圆说;航海技术的进步 (罗盘针和计算纬度的星盘的应用); 欧洲造船技术的进步。二、主要航线时间航海家出发地航向航线1487- 1488迪亚士葡萄牙向东西欧-大西洋-发现好望角1492哥伦布西班牙向西西欧-大西洋-达到美洲的古巴、海地,发现美洲大陆1497- 1498
35、达 伽马葡萄牙向东西欧-大西洋-好望角- 印度洋-印度1519- 1522麦哲伦西班牙向西大西洋-太平洋- 印度洋-大西洋 (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10三、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1) 对欧洲: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对世界: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世界 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2.消极影响:为欧洲的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了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长期的 贫穷和落后。第 16 课 早期殖民掠夺【课标】知道“三角贸易”,
36、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一、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葡萄牙与西班牙1.背景: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 早期的殖民掠夺。2.葡萄牙:通过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控制商路,进行劫掠式贸易。3. 16 世纪,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 ,在美洲建立殖民帝国。二、英国的殖民扩张1.背景:16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 2.概况:( 1) 1588 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2) 17 世纪,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建立大种植园;(3)三角贸易-影响:非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
37、造成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欧洲: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美洲:充足的劳动力为美洲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 国的建立和统一创造了条件。11三、荷、法、英殖民争霸1. 17 世纪-荷兰 (海上马车夫) , 曾侵占我国的台湾。2. 17 世纪下半叶-法国加入3. 17 世纪下半叶起,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日不落帝国)。4.殖民掠夺的影响: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 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四单元 资本主
38、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 17 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 1688 )【课标】 通过 1640 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一、背景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二、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领导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四、过程1.开始标志:1640 年,议会重新召开,要求限制王权;2. 内战:1642 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3.共和国:1649 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独揽大权; 4. 1660 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查理二世、詹姆士
39、二世) ,英国恢复君主制。5.结束标志 :英国发生政变,废黜詹姆士二世,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五、成果:颁布权利法案1.时间:1689 年2. 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巩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3.性质:是一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4. 内容:(1) 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征税权;议员享有言论自由权;国民有自由请愿权。 (2) 国王不经议会许可,无权废除法律、停止法律的执行、征收捐税权。(3) 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5.意义: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国王统而不治); 12六、意义1.对英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
40、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英 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2.对世界: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 18 课 美国独立战争 ( 1775- 1783 )【课标】 通过华盛顿 、独立宣言 和 1787 年宪法 。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一、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经过1.导火索:1773 年波士顿倾茶事件。2.爆发:1775 年来克星顿枪声。3.建军: 1775 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4.建国: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内容
41、: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 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 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评价:(进步性)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局限性)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5.转折点:1777 年萨拉托加大捷。 6.基本结束:1781 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 7.结果:1783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三、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四、影响1.对本国: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有利美国资本主义
42、的发展。2.对世界: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五、1787 年美国宪法1.时间:1787 年;地点:费城;人物:华盛顿、各州代表;会议:制宪会议2. 内容: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3.评价:1787 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3第 19 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课标】 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一、启蒙运动1.背景:思想:文艺复兴
43、和宗教改革深入发展;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 化:近代科学的兴起。2.时间:18 世纪3.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反对专制)4.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5.地点: 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6.影响: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思想传入亚洲,推动亚洲国家的社会进步,促进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明治维新等历史事件的发生, 也影响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7.人物及主张: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旗手,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天赋人权、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最博学的启蒙学者,提倡分权制衡的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美国最早实践)卢梭
44、:主张最大限度地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主权在民)二、法国大革命 (1789-1794)( 一) 根本原因: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尖锐。(二) 过程1.开始标志: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2.发展: 1789 年 8 月颁布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 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 则。(地位: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3. 1791 年制宪议会制定宪法,全面废除旧制度,确立新制度的基本框架。4.成立共和国:1792 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 年,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 头台。5.高潮: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