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自考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备考资料.doc

上传人(卖家):haiwei 文档编号:390365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整理自考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备考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整理自考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备考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整理自考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备考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年整理自考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备考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年整理自考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备考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整理自考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 公共经济学导论1、经济学的本质:它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是稀缺性和效率。“稀缺性”,指现实世界远非如此丰裕、完美,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可得资源及产品数量总是有限、稀缺的。“效率”,指最有效地利用所掌握的资源来满足需要或欲望。2、“稀缺性”与“效率”的关系:(1)人们如此看重效率,力图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种种资源,就是因为资源的稀缺;(2)正是稀缺性的普遍存在,促成了人们对效率的要求。3、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稀缺性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资源时,通常会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如何做出决策?2、

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用多少来生产公共产品,多少来生产私人产品?这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生产什么?)(2)这些产品应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还是由私人部门来生产?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效率性。(如何生产?)(3)对于同一种公共产品来说,有些社会群体可能从中受益匪浅,有些群体则可有可无,还有些群体却可能对之深恶痛绝。那究竟应该为谁生产?(为谁生产?)(4)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均衡的产品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但是在公共部门,相关的决策却并非以此方式进行。事实上,公共部门里一般都是集体决策,即社会一起做出的选择。但这绝非易事,因为随着人数增多,达成一致会越来越困难。(

3、如何做出决策?)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蒂格利茨对公共部门经济问题的分析,通常有描述、分析、评估、解释四个阶段。(1)描述公共部门从事的活动;(2)分析并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3)评估可选的政策;(4)解释政治程序。4、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问题有“描述性的实证方法”和“与研究者主观价值判断有关的规范方法”(理解)研究方法描述性的实证方法与研究者主观价值判断有关的规范方法回答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学科分类实证经济学试图解释世界规范经济学试图改善世界关键差别:能否验证其真伪性实证性表述可验证真伪性涉及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不可能单从经济分析作出判断5、实证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它想解释

4、这个世界。规范经济学:试图改造这个世界,或者改善这个世界。实证性的表述,我们总能够通过分析证据或经验例证来判断它是否正确。规范性的表述,由于它涉及到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很可能根本无所谓对或错,从而也就不可能仅仅通过经济分析来做判断。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实证分析可以揭示一项具体政策对效率、福利水平的影响,;而规范分析可以从公平的角度来对这些影响做出评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而这也不是完全对立的,规范分析往往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7、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步骤:(1)研究者这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和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2)要对政府活动加以科学分类;(3

5、)要对政府政策的后果加以准确的评估。8、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前公共经济学阶段:公共经济学是从财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将国家经费分为六个项目,还对国家经费增加的原因、民众对赋税的反应、课征税收的方法,以及国家筹措资金的手段等进行了分析。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及国家的财政问题,主张经济自由,认为政府不应干预私人经济活动,但是他同时也强调政府存在的必要性。(2)公共经济学阶段1959年,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财政学理论一书,首次引入了“公共经济”这一概念;在马斯格雷夫的带动下,斯蒂格利茨等人纷纷将自己的著作称为“公共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公共经济学开始重视政府规制问

6、题;20世纪80年代:政府规制理论发展,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有长足进步,比如将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对规制问题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更加关心公共政策对公共经济带来的后果。(3)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关系: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公共经济学是对传统财政学的扩充与发展。传统财政学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即税收与公债、财政支出等。9、公共选择理论,是将经济分析应用到对政治部门研究中去的一门学科。10、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利益模型提出的质疑:认为应当研究政府“做了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第二章 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1、混合经济(名词解释)

7、:这是一个体制概念,是指经济运行中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结合,而不是经济制度中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的混合。是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结合。2、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如何在市场与政府之间确定一个合理的界限,使两种机制能够有效地相互配合。3、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1)习惯机制: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优点:习惯作为一种稳定的社会力量保证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及其延续;缺点:传统社会的生产发展极其缓慢,社会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而且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物品(2)命令机制:政府配置资源(指令经济、中央计划经济)。优点: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和决策权力,做

8、出与生产和分配相关的所有重大决策;缺点: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时期,势必造成经济决策权的集中和社会组织的等级制度,并导致社会经济活动服从于上层的偏好与利益、社会总体福利遭到损害等结果。(3)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体系调节市场经济。优点: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来决定的;缺点:国家或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非常有限。4、与传统社会的习惯机制、命令机制相比,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优越性:(1)得到法律确认和国家保护的私有财产极大地刺激了人们为积累财富而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热情;(2)以交换和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活动导致社会专业化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3)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把关于人们经济行为的

9、信号集中起来为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提供信息;(4)市场经济的分散决策方式使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经济活动中供求机会的信息,而信息与充分利用是高效率配置资源的2个必要条件;(5)另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于竞争。4、自由市场经济(1)制度框架A.财产归私人所有,可以继承;B.自由交易(2)运行机理:自由价格体系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以实现物尽其用;二是把商品及服务分配给消费者。(3)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特点:1、自由放任2、面向消费者3、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最佳使用5、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效率就是指在给定的投入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任何经济资源都得到了最好的利用,或者说为人们带来了最大程度的

10、满足。(理解)亚当斯密在两个多世纪以前就深刻地洞察到了完全竞争在资源配置方面所具有的效率优势。他指出:在“无形之手”市场的作用下,那些追求自身利益的众人却能够最有效地促进公共利益。条6、“无形之手”促进效率的前提件:完全竞争。7、无形之手与公平分配:它在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如此巨大优势,但它不能确保经济成果的公平分配。6、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没有外部性、信息完全相等条件之下,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可以引致帕累托最优状态。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给定适当的初始再分配,任何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竞争性市场机制来实现。(1)帕累托效率:当经济运行达到该状

11、态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即:利己而不损人。(2)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境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差。(3)帕累托有效:竞争均衡。7、市场失灵(1)市场失灵的概念:市场失灵指当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低效率时,即发生市场失灵。(2)市场失灵的原因:与时间考虑无关的因素,包括缺乏充分就业、垄断成分、外部性、公共产品、社会公平。与时间考虑有关的因素,包括与不确定有关的问题、蛛网和其他收敛困难、市场均衡的时间。(3)市场失灵具体表现:A. 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B. 外部性问题:是由社会边际净产值与私人边际净产值的背

12、离所引起的;(最早由经济学家:屁古发现并提出的)C. 市场垄断;D. 失业问题;E. 公共产品问题;F. 消费者无知;G. 市场调整过程的代价;H. 国际收支平衡问题。(4)国家干预经济的理由:市场失灵现象表明,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经济制度,它只能适应经济活动规模小、产业结构简单,对信息要求不高的经济过程;因此随着活动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复杂化,以及经济过程的高度动态化,必然需要国家的介入,以解决或缓解市场失灵。8、混合经济及其特征(1)混合经济:当今各国的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它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指出和管制等,来应付市场失灵和宏观

13、经济不稳定等情况。(2)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经济体都是某种形式的混合经济,既有市场因素,也有计划因素(政府干预)。(3)混合经济的特征:A、社会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B.社会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也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决策。C.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介于自由放任(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集中计划)之间的“中间方法”。D.政府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而建立起经济上的合作关系。E.由于政府介入经济过程而造成的个人经济自由的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政治上的自由(选择政府的自由)而得到补偿。9、秩序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政

14、府更注重经济竞争的方式与过程,但不台注重实质性的竞争活动。发展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政府注重发展和理性计划,将设定具体社会与经济目标视为自己的首要任务。9、造成混合经济体制差异的原因:(1)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2)各国社会与政治的结构;(3)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10、当今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混合经济体制:(1)、美国的国家需求管理型混合经济体制;2、英国和瑞典的福利国家型混合经济体制;3、德国的社会市场型混合经济体制;4、法国的指示性计划型混合经济体制;5、日本的国家发展导向型混合经济体制。11、政府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代就已承担的两类公共产品:1、社会的基础设施2、社会秩序和法律12、

15、公共部门扩张的原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由传统的部门数量由5个发展到现在的几倍、十几倍,同时在政府机构中就业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13、公共部门规模扩张对私人部门的资源配置的影响:1、公共部门的存在及其规模的扩大会减少可供私人部门使用的经济资源;2、公共部门的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私人部门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14、公共部门的主体、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政府(1)政府的基本特征:强制权和义务性(对选民负责)。(2)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区别:1、政府部门行为对其接受者具有强制性,非政府部门行为不具有强制性;2、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行为向选民负责,私人部门向投资者负责。(2)

16、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1、主要体现在行政等级上2、它们所承担的不同职能上。(3)政府面临的经济问题:A.生产什么?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公共产品生产与私人产品生产的均衡问题,其次也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共产品的均衡问题。B.如何生产?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来组织生产,还是由私人企业生产。C.为谁生产?这是一个有关公共利益产出分配的问题。15、政府的经济职能:马斯格雷夫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有配置职能、分配职能、稳定职能。萨缪尔森认为:除了上述职能,政府还应该承担“执行国际经济政策”职能。16、配置职能主要针对“有益物品”、“无益物品”。有益物品:社会愿意鼓励提供的物品,如卫生、教育;无益物品:对社会没

17、有多少益处的物品,如烟草、烈酒、毒品。11、关于政府失灵(1)政府失灵的含义: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者实现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收入分配时,就产生了政府失灵。(官员政治的无效率或政治失灵)(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A不完全信息B动机问题C未能估计到的政府计划的各种后果,包括私人部门的反应。(3)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A政府的代表性遭到削弱甚至消失。B政府的短视和行为的短期化。C政府活动的低效率。(4)对政府失灵的纠正(领会含义):A、重新创造市场,恢复竞争。B、对政府权力施以宪法约束。(5)强化市场型政府:一个政府如果有足够的权力去创造和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利,并且能强制执行

18、各种契约,同时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侵犯私人权利,它就是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第三章 公共产品理论1、重要名词:(1)公共物品:使用权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非排他性:指一种物品被提供或生产出来后,想要阻止人们消费该物品是不可能做到的;或者即使做到,也太昂贵以至不现实。非竞争性:指一种物品被提供或生产出来后,一个人对他的使用或消费并不减少、妨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或消费。边际成本:为了增加1单位的产出所需付出的额外成本。(2)搭便车:亦称“免费搭车”,就是指人们使用或者消费了公共产品,但是没有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换言之,就是人们在公共产品的使用上不劳而获,坐享其成。需求曲线:对应每一价格水平,人

19、们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的曲线。(3)边际收益:指的是销售量增加1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这一变化可正可负。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收益低于价格。(4)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为了得到某种产品所愿意付出的价格与他实际付出的价格之间的差额。(5)无谓损失:既没有被生产者得到、也没有被消费者得到,更没有被政府或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得到的社会福利净损失,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无谓损失”。(6)需求弹性:“需求弹性价格”亦称“需求弹性”,它衡量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变动的大小。换句话说,它衡量的是当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1个百分点时,该产品的需求量变动多少个百分点。(7

20、)效用:是指人们从某件产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8)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该事物而不得不放弃的东西。2、公共产品(1)纯粹的公共产品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2)理解公共产品与非公共产品的识别四种分类:(1)纯公共产品:公有公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国防。(2)纯私人产品,私有私用,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3)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如拥挤的海滩、公路。(4)准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电影院、不拥挤的列车等。3、解决搭便车的方案:林达尔试图解决免费搭车的问题,关键在于规避道德风险。通过为公共产品的每个使用者设定不同的消费价格来模拟市场。使用者遵守规则,即没有道德风险

21、,就可行;但是如果使用者不遵守,则无法实现。4、政府提供的私人产品的两种情况:(1)某些私人产品即使由政府提供,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无谓损失;(2)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采取统一提供某些私人产品的方法。即给所有人提供同样数量的产品。5、免费供应与无谓损失:(1)免费提供不会造成太大损失的私人产品(2)免费提供会造成很多损失的私人产品(3)无谓损失大小的决定因素需求弹性。6、需求的价格弹性,也称需求弹性,是衡量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大小。7、必需品与奢侈品在需求弹性方面的区别:(1)生活必需品,如食盐等,它们的需求弹性一般较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迟钝。它的需求曲线就比较陡峭,表

22、示价格的变动只能引起需求量的一点变化;(2)奢侈品需求弹性较大,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敏感。它的需求曲线较平坦,表示价格的一点变动就会引起需求量的显著变化。8、免费供应与社会公平:政府为了使人们能够公平地消费某种私人产品而代替私人部门进行生产与分配行为。9、庇古均衡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了资源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进行最优配置的问题。庇古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从公共产品的使用或消费中得到一定的满足,这是正效用;如果让他为公共产品的生产而纳税,那就是负效用。对于每个人来说,当公共产品带来的边际效用等于纳税产生的边际负效用时,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就实现了;并且在这一均衡状态下,个人预算

23、内所有的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都达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10、效用,指人们从某件产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该食物而不得不放弃的东西。11、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定价原则的区别与共同之处:私人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每个消费这都面临同样的价格,这一价格水平等于边际成本,即PA=PB=P=MC公共产品的有限定价原则,每个消费者面临相同的产量和不同的价格,公共产品的总价格等于生产边际成本,也等于每个消费者支付价格的总和,即PA+PB=P=MC。两者相同之处:都符合“价格等于边际成本(P=MC)”的原则。不同之处:公共产品的总价格是所有单个消费者支付价格之和;私人产品的价格对于任何消费者来说

24、都一样。12、林达尔均衡的核心问题:是双方讨价还价过程中的偏好显示问题。“虚假的均衡”:1、对于公共产品,如果无论付费与否,他都能得到数量相同的产品,因此他可以拒绝支付任何费用,每个人都发出虚假信号,致使所产生的公共产品供给均衡水平远远低于社会最优水平;2、如果不论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是高是低,其支付价格都不受影响,人们就会夸大自己的需求,导致公共产品的供给过度,供给水平远远高于社会最优水平。13、混合品,是既有公共产品性质,又有私人产品性质的产品。如教育、保健等。14、外部性及其纠正正外部性,对他人的影响是有利的。负外部性,对他人的影响是不利的。社会成本,是一项行动的个人成本与该行动对社会

25、的额外成本之和。15外部性私人部门解决方法有:(1)通过谈判协商来实现帕累托效率;(2)将外部性予以内部化;(3)社会规范与道德约束。科斯定理: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通俗的讲,就是如果人们可以就资源问题自由协商,且无需任何成本,市场机制本身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交易成本,是有关各方在展开协商、遵守协议过程中发生的成本。16、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交易成本为零。这个往往不成立,很多时候交易成本极其高昂,再者,根据他的理论,最初的权利分配对效率并无影响,但是它对不同主题之间的福利分配却是有影响的,而社会公平同样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17、外部性公

26、共部门解决方法有:(1)政府规制(2)基于市场的政策或手段。18、政府规制与外部性问题的关系:(1)从规范性分析的角度看,政府规制应该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政府规制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或外部性问题,纠正资源的错误配置,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水平。(2)从实证性分析的角度看,政府规制未必总是代表了公共利益。事实上,政府规制有时只是代表了某一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政府规制,也称政府管制,表现为政府为了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直接采取的各种行动。寻租:通过政治程序获取某种特权,从而摄取资源的再分配行为。9、政府规制的必要性1:比如,颁布关于有毒化学物的具体管制办法,森林保护、海洋保护等。需要强调的是:1、

27、政府规制是否有效,应该由成本收益分析来做判断;2、政府规制应当符合公共利益。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1、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区别: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非市场的政治过程来决定;后者是基于需求与供给关系,由市场来决定。私人部门场合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是:市场价格体系和市场竞争,决策是以个人为基础作出的。公共部门场合主要机制是投票:产生偏好显示和偏好加总的问题。2、选民意见差异的原因:(1)选民们的偏好互不相同(2)他们的收入水平不同(3)他们面临的税收水平不同。1、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政府包括选民、政治家、使选民和政治家相连结的选举程序、以及官僚理论。3、无差异

28、曲线:曲线上的每个点都代表了不同产品的一种消费组合,而消费者从这些不同的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4、不同类型政府的偏好产生的各种结果:(1)在实行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政府官僚的偏好取代了全体选民的偏好;(2)集权国家中,统治者偏好取代全民偏好;(3)专制国家中,独裁者的个人偏好取代整个社会的偏好。5、不同类型政府的决策。(1)柏拉图式的政府,即大公无私的只为全民利益服务的公仆政府。该类型的政府根据社会偏好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公共产品,同时从私人部门课税,用来支付政府人员工资;(2)专制君主政府,与公仆政府相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国家机器;(3)官僚政府的目标函数是整个官僚机构工资

29、收入的最大化;(4)所谓的民主政府。指社会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国会,政府的决策是各种利益集团对抗、妥协、讨价还价的结果。6、唐斯在民主的经济理论中指出,决定选民是否参与投票的主要因素:(1)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指选民对自己参与投票能否影响选举结果的主观推测;(2)对各政党间的期待效用差:指选民对参加选举的政党所提出政策的效用差异的认知;(3)投票成本:选民参与投票所需的费用;(4)投票的长期利益源自于选民参与投票有益于维持民主体制的考虑:选民依靠民主体制的保持来为何和发展切身利益。7、选民投票热情的决定因素:(1)决定这选举中是否出现短兵相接的选民的主观能动性越强,对不同政党之间的期待

30、效用差别越大,选民就越有可能参与投票;(2)投票成本有碍于选民参与投票(3)投票的长期利益有助于选民参与投票。统一税制,每个人都要缴纳同样数量的税收,不论其收入水平如何。比例税制,每个人按照相同的收入百分比纳税。累进税制,对富人课税较重。累退税制,对富人课税较轻。8、投票者效用曲线的由来:作为选民的消费者,在决定购买多少私人产品和决定投票要求多少公共产品时,他们决策均衡点是由自己的收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所决定的。收入预算线,指对应于一定的收入水平,消费者能够购买的不同产品的组合。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组合的偏好。9、投票规则(1)多数票规制:指一项决策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投票者赞成才能

31、通过。包括简单多数、比例多数。1简单多数票规则,赞成票只要超过半数,决策即可通过。2比例多数票规则,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相当大的比例,如2/3、3/5、4/5。(2)投票悖论:早在18世纪80年代,法国哲学家孔多塞观察到了多数票规则的一个重要特性,即它可能无法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到平衡,在各种选择之间循环。这现象就称为投票悖论。(3)阿罗不可能定理:即不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多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为社会偏好次,并且准确表达全体社会成员各自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4)最优多数规则,当且仅当两者相等时,人们无法再通过任何方法来进一步降低总成本,这时就是实现了总成本的最小化,也就是最优的多数规

32、则。1决策成本分为:决策外部成本、决策时间成本决策外部成本,指在集体决策中,个体因其他成员的行动而承担的成本,发生在集体决策强加给个体的场合。决策时间成本,为了是集体决策得到所需的赞同人数而花费的时间和努力。10、决策外部成本与决策时间成本之间的权衡:若结果能使两者之和达到最低,那就是最优效率的多数投票均衡点。如果时间成本高于外部成本,那么人们就可以通过减少前者的方法来降低总成本;反之,则可以降低后者。只有当两者相等时,才可以达到总成本的最小化。11、中间投票人定理:两党相争,A、B党为了争取更多的选民,其政策就会向最接近中间投票人所偏好的立场移动。12、公共行动费用的分散性,是指赋税负担的分

33、散性。利益分配的相对集中性,指选民中的某些人能够从维持或增加政府开支的行动中得到显著的好处。13、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决定中的影响力:(1)组织优势(2)信息优势(3)财政优势7、官僚理论官僚,在这里指的是各级政府机构中任职的个人。官僚的行为特征有:1.无产权约束;2.高度垄断;3.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4.由于公共产品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关系,因此难以对政府行政部门的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5.监督困难。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尼斯卡南”认为官僚的预算由政治家决定,政治家根据对官僚产出量来决定预算规模。官僚效用最大化理论,“米盖”和“贝兰格”认为官僚们不会一味追求预算规模的最大化,而

34、是追求能够为自己所得的预算结余的最大化。第五章 公共支出理论1、公共支出:公共支出最先是由政府生产公共产品的支出所引起的,后来又包括各种符合公共需要的收入转移行为。2、公共支出的分类:(1)从公共支出的性质来看,它分为:消耗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消耗性支出:消耗性公共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和投资性支出,包括政府对经常性的产品与服务以及资本与劳动的购买。转移性支出: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受益人,包括养老金、补贴、公共利息、失业救济金等。财政挤出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共支出的增加会引起银行利率的提高,而银行利率的提高会减少人们的投资需求,从而使私人投资活动遭到排挤。(

35、2)按公共支出的功能划分,分为:民用、国防,也可以划分为:生产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3)按公共支出政府层次来划分,有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地方公共支出与中央公共支出的区别:公共服务带来的利益受到空间的限制,每个管辖当局提供并支付的公共服务所带来的利益仅限于管辖区内。3、公共支出的作用:(1)再分配;(2)反垄断;(3)纠正由于缺乏远期市场和保险市场所造成的影响;(4)消除长期不均衡;(5)纠正外部性;(6)提供公共产品;(7)有益品需要。主要两方面:一是转移支付,属于微观方面,二是稳定经济收入,属于宏观方面。4、公共支出的宏观模型:(1)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马斯格雷夫与罗斯托经济发展的

36、阶段理论,解释公共支出的增长原因,公共部门投资在整个社会的总投资中有较大比重,因为经济发展需要公共部门来提供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2)瓦格纳法则: 19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研究公共部门支出占GDP比例不断上升的原因。从政治因素看,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是国家活动规模扩大的结果。从经济因素看,由3个原因促成:工业化、城市化、需求的收入弹性。(3)皮考尔与瓦埃斯曼的分析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的规模时,应该密切关注公民关于赋税承受力的反应。任何一个社会在其发展中都可能遇到战争、饥荒或其他灾难等非正常情况,这时就需要公共支出急剧增加。为了给公共支出的扩张提供资金,政府将被迫提高税率,公民也可

37、以接受。政府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的两原因:(宏观经济解释公共支出的变化)1.内因,即GDP上升-收入上升-税收上升;2.外因,即由战争与灾难等外生变量引起的公共支出的增加。5、替换效应,危机时期公共支出替换了私人支出。检验效应,在危机或社会变动过程中,选民将认识到增加公共支出的必要性,他们能够容忍的税收水平也将提高。6、鲍莫尔模型,把经济部门分为:累进部门、非累进部门。提出了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可能解释:如果公共部门生产率增长低于经济中其他部门,且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资与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工资同步变动的话,那么在其余因素不变时,公共支出将会提高。7、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1)产出水平

38、起决定作用(2)服务环境因素(3)人口变化(4)公共部门投入品的价格8、私人企业投资的决策步骤:(1)确定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2)分析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3)估算各种投入与产出的价值(4)将各方案的肉如与产出价格进行比较,选择可得利润最大的方案。9、公共支出与私人支出的不同:公共支出行为:(1)公共支出的主要目标不是利润(2)公共支出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像私人企业那样用市场价格来估算。私人支出行为:(1)只关注影响项目盈利性的因素(2)在市场中进行,受市场价格影响。10、公共支出成本分析的基本工具:影子价格、机会成本。影子价格:政府为了计算利润,所使用的不是主导的市场价格,而是反映社会成本和

39、社会收益的价格,这些价格被称为影子价格或会计价格。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该事物而不得不放弃的东西。11、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区别:前者考虑了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12、公共部门公共支出的贴现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市场竞争是完全的还是不完全的(2)不确定性(3)风险(4)税收(5)宏观经济政策(6)机会成本(公共与私人的区别)13、社会贴现率:政府采用的贴现率被称为社会贴现率,核心问题是这一贴现率与消费者和生产者所面对的利率的关系。14、时间价值法,当人们能够节约时间,并将这部分时间投入到创造财富的活动中去,时间就可以带来金钱。生命价值法,公共支出的某些项目有助于减少道理交通事故,或有助于提高

40、人们的健康水平。15、公共支出的资源配置根据目标性质不同分为:目标可分割、目标不可分割根据性质不同分为:预算固定、预算可变。16、公共支出的公平问题的产生:因为公共支出的收益分配具有相对集中性,而公共支出的成本负担却是具有分散性。17、对公共支出问题的考虑:(1)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社会权重,即一项公共支出会使多少人获益,各种获益人群所占的权重是多少。(2)调整公共支出方式,使不合理的社会权重得到修正,以尽可能地增加得益者人数。第六章 公共支出政策1、私人部门对公共对公共支出的反应:(1)卢卡斯判据:理性经纪人对政策的反应,即政府的一切政策都会被人们发觉并且作出相应反应。(2)理性预期:当政府的

41、经济政策变动时,人们会随着政策变动而调整自己的行为。¥2、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区别:(1)收入效应:实际收入的变动会导致人们对产品的需求量的变动,个人因为收入的提高或下降而改变自己的支出模式。(2)替代效应: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导致人们对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前者是免费提供一定数量的食品;后者是承担一定比例的食品购买支出。3、替代效应低效率的问题:(1)在总效用提高的过程中,食品的消费增量远远大于其他产品的消费增量,意味着引起了资源配置扭曲(2)政府可以采用成本更小的方法让低收入者的效用水平提升到同等程度,例如直接给予一定数量的收入补贴。4、利益转移,是指政府的一项公共支出政策最初是为了让

42、某一部分人受益,但该项政策实行的结果却往往是应该受益的人没有受益,而不应该受益的人却受益了。(或实际归宿不等于预期归宿)5、公共支出的实际受益者,往往很不确定,因此不能仅仅根据一项公共支出的目标来看其受益者是谁,重要的是对公共支出所引起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例如:(1)医疗保健,原是帮助体弱多病的老年人,结果他把补助给了他的孙子(2)地铁,为了方便沿线的居民,结果收益最多的是沿线的房屋、土地(3)住房补贴,政府对地收入者补贴后,住房的需求上升,房价也跟着升。6、公共支出的分配结果的研究:公共支出的分配效果往往是扭曲的,很多看起来旨在改善穷人状况的公共支出,最终得益者却并不是穷人,而是那

43、些本不该得到这类帮助的富人。所以,制定一项正确的公共支出政策可能是很困难的。7、政策效果的累进性,政府公共支出政策所带来的收益高于成本。 政策效果的累退性,该项政策所产生的结果,收益低于成本。8、收入效应优于替代效应,因为前者比后者更具效率;累进性优于累退性,因为前者比后者更有助于公平。9、价格补贴,对农产品的消费者给予物价补贴,以便在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同时维持消费者需求量;收入补贴,对给农民收入上的补助,以弥补农产品价格变动造成的损失。收入补贴优于价格补贴。10、利益集团对公共支出政策的影响:(1)不同利益集团对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有相同的看法,但对公平与效率的偏好不同,就看哪个集团更具影

44、响力;(2)不同利益集团不仅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看法不同,而且对公平与效率的偏好也不同,就看哪个集团影响力大,如果双方协商好,也会取均衡点。11、官僚的偏好对公共支出政策的影响:(1)如果偏好控制支出总量,他就可能采取给予农民收入补贴方法;(2)如果偏好控制价格,他就会采取价格补贴的方式,使价格维持补贴前的水平。12、政府为什么要提供公共保健支出:(1)健康既是一个人的愿望与权力,也是国民收入的保证。由于保健具有创造国民经济这种溢出效应,因此,政府与个人分担保健投资合情合理。(2)保健市场失灵。13、保健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不完全信息(2)不完全竞争(3)外部性问题(4)疾病的不可预

45、测性14、政府对保健市场干预的结果:1、人们对保健服务飞需求增加2、干预可能带来低效率15、政府为什么要提供公共教育支出:首先,教育不是纯公共产品,但也具有极大的溢出效应,从而需要政府公共支出的支持。教育的溢出效应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着良好教育的公民能使社会运行得更好;(2)对一个社会来说,有越多的人具备看书识字的能力,就越有助于社会交流与经济发展。其次,为了增进社会公平。16、政府对个人进行教育资助的政策选择:(1)公平个人之间的生产率。政府应把较多的公共教育支出用于帮助能力较弱的个人,使得能与能力较强的人具有相同的生产率,这样有助于增进社会公平,但是会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下

46、降。(2)公平分配公共教育支出。政策按照人均一份的原则,仅仅公平了投入,没有公平产出。但与前以政策相比,投入回报率增加了。(3)公共教育支出收益的最大化。政府将公共教育支出全部投向能力较强的个人,投入回报率大大增加了,但社会差距加大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17、政策对家庭进行教育资助的政策选择:(1)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公共教育支出的资助。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效率适中,注重社会公平增进效应。(2)对所有家庭公平分配公共教育支出。不仅不能改善公平状况,而且还产生了效率问题。(3)公共教育支出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两阶段区别对待。政府对基础教育予以全额资助,高等教育资助只给贫困家庭中那些能力较强的个

47、人。18、公共教育支出政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促进公平的政策目标。¥19、政府保险支出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政府项目有收入效应,也有替代效应。这里主要是收入效应,政府按照人均一份的原则提供退休保险进,结果不管高收入还是低收入者,都会减少自己的劳动供给,因为政府向他们提供全额的退休金,让他们的未来生活有了着落。20、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主要原因:A个人面临的许多重大风险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保险,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B.私人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保险在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方面要低于政府,通货膨胀与战争较明显。C.市场无法区分不同个人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只能根据每个投保人所支付的保险金来提供保险服务,这样,最需要得到保险、同时也是收入最低的人往往就成为最不容易得到保险的社会群体。21、政府保险支出对储蓄的影响: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降低了个人退休储蓄的动机和必要性,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人们退休后可能面临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整理自考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备考资料.doc)为本站会员(haiwei)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