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8 页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过关检测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过关检测 数学基本公式、概念全掌握数学基本公式、概念全掌握 第一部分: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部分: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子集个数:子集个数: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 个子集,有 个真子集,有 个非空子集, 有 个非空真子集 2 常见数集: 常见数集: 自然数集: ; 正整数集: 或 ; 整数集: ; 有理数集: ; 实数集: 3空集: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 4元素特点4元素特点: 、 、 确定性 5集合的的运算5集合的的运算: 集运算、 集运算、 集运算 6四种命题:6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
2、,则q;逆命题:若 ,则 ;否命题:若 ,则 ;逆否 命题:若 ,则 ; 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互 ;原命题与否命题、逆命 题与逆否命题互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互为 。互为逆否的命题 7充要条件的判断:7充要条件的判断:pq,p是q的 条件;pq,q是p的 条件; pq,, p q互为 条件; 若命题p对应集合A, 命题q对应集合B, 则pq等 价于 ,pq等价于 注意区分:注意区分: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甲乙) ”与“甲的充分条件是乙(乙甲) ” ; 8逻辑联结词:8逻辑联结词:或命题:pq,, p q有一为真即为 ,, p q均为假时才为 ; 且命题:pq,, p
3、q均为真时才为 ,, p q有一为假即为 ; 非命题:p和p为一真一假两个互为对立的命题 9.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9.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 p:)(,xpMx;全称命题 p 的否定p: ; 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 p:)(,xpMx;特称命题 p 的否定p: ; 第二部分:函数与导数及其应用第二部分:函数与导数及其应用 1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分母 0;偶次被开方数 0;0 次幂的底数 0 ; 对数函数的真数 0;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底数 0 且 1 2分段函数:2分段函数:值域(最值) 、单调
4、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 、值域是各段值域的 3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设 1 x, 2 , xa b,且 12 xx,那么: (1) 1212 () ( )()0xxf xf x 12 12 ( )() 0( ), f xf x f xa b xx 在上是 函数; (2) 1212 () ( )()0xxf xf x 12 12 ( )() 0( ), f xf x f xa b xx 在上是 函数; (3)如果0)( x f,则)(xf为 函数;0)( x f,则)(xf为 函数; (4)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根据“同 异 ”来判断
5、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函数的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定义域关于 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前提条件 )(xf是 函数)()(xfxf;)(xf是 函数)()(xfxf . 奇函数)(xf在 0 处有定义,则 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 的单调性,偶函数有 的单调性 偶函数图象关于 轴对称、奇函数图象关于坐标 对称 5函数的周期性: 5函数的周期性: 周期有关的结论:(约定 a0) (1))()(axfxf,则)(xf的周期 T= ; (2))()(xfaxf,或)0)( )( 1 )(xf xf axf,或 1 () ( ) f xa f x ( ( )0)f
6、x , 则)(xf的周期 T= (3))()(axfaxf或)0)()2(axfaxf )(xf的周期为 (4)()()f xmf xn )(xf的周期为 6函数的对称性:函数的对称性: ( )yf x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f axf ax(2)( )faxf x; ( )yf x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f axf bx()( )f a bxf x ; ( )yf x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f axf bx * ( )yf x的图象关于点 (, ) 2 ab c 对称()2()f axcf bx 2 7.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7.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 (1) m n a_(0
7、,am nN,且1n). (2) 11 m n m nm n a a a (0,am nN,且1n). (3)()n n aa. (4)当n为奇数时, nn aa;当n为偶数时, ,0 | ,0 nn a a aa a a . 8.指数性质8.指数性质: (1) p a _ ; (2) 0 a _(0a) ; (3) mn a _ (4) rs aa _ ; (5) m n a _ ; 9.指数函数9.指数函数(如右图): (1)(1) x yaa在定义域内是单调_函数; (2)(_) x ya在定义域内是单调减函数. 注:指数函数图象都恒过定点_. 10对数运算规律:对数运算规律: (1)对
8、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logaNb_(0,1,0)aaN. (2)对数恒等式:log 1 a ,logaa ,log b aa lg2+lg5 ,lne= (3)对数的运算性质: 加法:loglog aa MN 减法: loga M N 数乘: log() n aM nR 恒等式: logaN a log m n a b 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 N a 11.对数函数11.对数函数(如右图): (1) log(1) a yx a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2)log(01) a yxa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 注: 对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_. 12.反函数:12.
9、反函数:函数 x ya的反函数是_,函数logayx的反函数是_. 13二次函数: 13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cbxaxy 2 (a0)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坐标是 判别式acb4 2 ;0时,图像与x轴有 个交点; 0时,图像与x轴有 个交点;0时,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 14. 韦达定理: 14. 韦达定理: 若 12 ,x x是一元二次方程)0(0 2 acbxax的两个根, 则: 12 xx= , 12 x x= . 1515 零点存在定理: 若( )yf x在a,b上满足 , 则( )yf x在(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1616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 )C ; ( n x) ;
10、 (nx ) (sin x ) ; (cosx ) ; ( x e) ; (ln x ) ; ( x a) ; (logx) . 1717导数运算法则: f xg x (1) ; 2 f x g x ( ) 18曲线的切线方程:18曲线的切线方程:函数)(xfy 在点 0 x处的导数是曲线)(xfy 在)(,( 00 xfxP处的切线 的斜率为)( 0 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 第三部分: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第三部分: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角度制与弧度制互化:角度制与弧度制互化: 360= rad,180= rad,1= rad,1rad= 2若扇形扇形的圆心
11、角为() 为弧度制,半径为r,弧长为l,周长为C,面积为S,则 l ,C ,S= = 0a1 1 y=ax o y x 0a1 1 y=logax o y x 第 3 页 /共 8 页 3.三角函数定义式: 3.三角函数定义式:角终边上任一点(非原点)P),(yx,设rOP | 则 sin ,cos ,tan 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平方关系: (2)商数关系 (3)三角不等式: sincossincosxxxx与的关系是_. 若(0,) 2 x ,则sincos1xx. 若() 2 x ,,则sincos1xx |sin|cos| 1xx. 5.函数的诱导
12、公式:口诀: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5.函数的诱导公式:口诀: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1 sin 2sink , , (kZ) (2) , , tantan (3) , , tantan (4) , , tantan 5 sincos 2 , (6) , cossin 2 6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角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角的 弧度数 Sin Cos tan 7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8几个常见三角函数的周期:几个常见三角函数的周期: xysin 与xycos的周期为 . )sin(xy或)cos(xy
13、(0)的周期为 . 2 tan x y 的周期为 . xycos 的周期为 sinyx cosyx tanyx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周期 奇偶性 单调性 对称性 4 9.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9.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1 cos() ; 2 cos( ) ; 3 sin() ; 4 sin( ) ; 5 tan() ; 6 tan( ) . 10.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10.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 cos2 = = tan2 2 cos降次公式: , 2 sin , sincos 11引入辅助角公式: 11引入辅助角公式: sin
14、cosab . (其中,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 , )a b所在的象限决定,tan b a ). 12. 正弦定理:12. 正弦定理: . (R是ABC外接圆直径) 注 :注 : CBAcbasin:sin:sin:; CRcBRbARasin2,sin2,sin2; CBA cba C c B b A a sinsinsinsinsinsin 13. 余弦定理:余弦定理: .(逆定理)(逆定理) (以(以 A 角和其对边来表示)角和其对边来表示) 14. 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 ABC S = = (用边与角的正弦值来表示)(用边与角的正弦值来表示) 三角形面积导出公式:三角形面积导
15、出公式: ABC S (r为ABC内切圆半径)= (R外接圆半径) 15. 三角形内切圆半径15. 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 外接圆直径外接圆直径 2R= = = 第四部分:平面向量、数列与不等式 第四部分:平面向量、数列与不等式 1 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 设 A 11 ( ,)x y,B 22 (,)xy,则_.ABOB OA 设 11 ( ,)ax y, 22 (,)bxy; (0b ) 1/2 y x y=|cos2x+1/2|图象 = ;ab= ;a= . a b (定义公式)= (坐标公式) a在b方向上的投影为. = (坐标公式) ab (一般表示) (坐标表示)
16、ab (一般表示) (坐标表示) cos夹角公式: = (坐标公式). 2.2.若G为ABC的重心,则 =0; 且 G 点坐标为 ( , ) 3.3.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P,A,B 三点共线 (1)OPxOAx OB 4.三角形的四心 4.三角形的四心 重心:三角形三条 交点. 外心:三角形三边 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 相交于一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 的相交于一点. 5.5. 数列数列 n a中中 n a与与 n S的关系的关系 n a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6. 数列相关知识数列相关知识 1.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1) n a _ ,其中 1 a为首项,d
17、为公差,n 为项数, n a为末项. (2)推广: n a _ 前 n 项和: n S _=_;其中 1 a为首项,n 为项数, n a为末项. 常用性质: (1)若 m+n=p+q ,则有 _ ; 注:若, mnp aa a是的等差中项,则有 2 mnp aaan,m,p 成等差数列. 第 5 页 /共 8 页 (2)若 n a、 n b为等差数列,则 nn ab为等差数列. (3) n a为等差数列, n S为其前 n 项和,则 232 , mmmmm SSSSS也成等差数列. (4),0 pqp q aq apa 则 ;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1) _. n a ,其
18、中 1 a为首项,n 为项数,q 为公比. (2)推广:_. n a 前 n 项和:_. n S 常用性质: (1)若 m+n=p+q,则有 _ ; 注:若, mnp aa a是的等比中项,则有 2 mnp aaan、m、p 成等比. (2)若 n a、 n b为等比数列,则 nn ab为等比数列. 7.常见数列的和: 7.常见数列的和: 1+2+3+n= 1 2+22+32+n2= 1 3+23+33+n3= 8.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8.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 0 0 0 二次函数 cbxaxy 2 (0a)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0 0 2 a cbxax 的解集)0( 0 2 a
19、 cbxax 的解集)0( 0 2 a cbxax 9. 重要不等式: 9. 重要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若0,0ab则 ; 11极值定理:11极值定理:已知yx,都是正数,则有: (1)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yx 时和yx有最小值 ; (2)如果和yx是定值s,那么当yx 时积xy有最大值 . 12.均值不等式链:12.均值不等式链: 如果 a,b 都是正数,那么 (当仅当 a=b 时取等号) 即: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b 为正数) 特别地, 22 2 () 22 abab ab (当 a = b 时, 22 2 () 22 abab ab ) ),( 33
20、 2 222 时取等cbaRcba cbacba 幂平均不等式: 2 21 22 2 2 1 ).( 1 . nn aaa n aaa 13.均值定理13.均值定理:已知yx,都是正数,则有 (1)已知, , ,a b x yR,若1axby则有 2 1111 ()()2() byax axbyabababab xyxyxy . (2)已知, , ,a b x yR,若1 ab xy 则有 2 ()()2() abaybx xyxyabababab xyxy 6 第五部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 第五部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 1. 三视图与直观图:三视图与直观图: 原图形与直观图面积之比为 2.
21、常见几何体表面积公式:常见几何体表面积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 S= 圆锥的表面积 S= 圆台的表面积 S= 球的表面积 S= 3常见几何体体积公式:常见几何体体积公式: 柱体的体积 V= 锥体的体积 V= 台体的体积 V= 球体的体积 V= 4. 常见空间几何体的有关结论: 4. 常见空间几何体的有关结论: 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 , 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 ; 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 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 长方体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则体对角线长为 ,全面 积为 ,体积 V= 正
22、方体的棱长为a,则体对角线长为 ,全面积为 ,体积 V= 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长方体的 长. 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正方体的 ,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正方体的 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正方体的体 长. 正四面体的性质:设棱长为a,则正四面体的: 高: ;对棱间距离: ;内切球半径: ;外接球半径: 5.立体几何常用的六个定理(三种语言)5.立体几何常用的六个定理(三种语言) (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3)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4)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5)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 (6)平面和平
23、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6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k = = (为直线的倾斜角, 11 ( ,)A x y、 22 (,)B xy为直线上的两点) 7.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7.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直线l过点 111 ( ,)P x y,且斜率为k)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b为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 111 ( ,)P x y、 222 (,)P xy 12 xx, 12 yy).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a、b分别为直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且0, 0ba).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0AxByC (其中 A、B 不同时为 0). 直线0AxByC的法
24、向量:( , )lA B ,方向向量:( ,)lBA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若 111 :lyk xb, 222 :lyk xb,则: 1 l 2 l 且 ; . (2)若 1111 :0lAxB yC, 2222 :0lA xB yC,则: 1 l 2 l 且 ;. 12 ll . 9距离公式:距离公式: (1)点 111 ( ,)P x y, 222 (,)P xy之间的距离: 第 7 页 /共 8 页 (2)点 00 (,)P xy到直线0AxByC的距离: (3)平行线间的距离: 1 0AxByC与 2 0AxByC的距离: 10.圆的方程: (1)圆的
25、标准方程: 10.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04 22 FED (3)圆的参数方程: (3)圆的参数方程: 1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 (1)当 时,直线和圆 (有两个交点) ; (2)当 时,直线和圆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 ; (3)当 时,直线和圆 (无交点) ; 12.1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和 12 RR,半径差 12 RR( 12 RR)的大小 关系: (1)当 时,两圆 ,有 4 条公切线; (2)当 时,两圆 ,有 3 条
26、公切线; (3)当 时,两圆 ,有 2 条公切线; (4)当 时,两圆 ,有 1 条公切线; (5)当 时,两圆 ,没有公切线; 13. 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AB|=13. 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AB|= (d 为直线的距离 r 为半径) ) 若 112212 ( ,), (,)()A x yB xyyy,则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为:_. 已知两圆 2222 111222 00xyDxE yFxyD xE yF与, 则这两个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为_. 14椭圆的定义: 椭圆的定义: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21 FF、的距离和等于常数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 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
27、距离叫焦距.( 222 cba) (2)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 (3)椭圆问题隐含条件: (1)_,(2)_. 15双曲线的定义:15双曲线的定义: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21 FF、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 的点的轨迹叫 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焦距.( 222 abc) (2)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 (3)双曲线问题隐含条件: (1)_,(2)_. 16抛物线的定义: 16抛物线的定义: (1)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点F不在l上)的距离的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 曲线.这个定点是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是抛物
28、线的准线. (2)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 (3)抛物线问题隐含条件: (1)_,(2)_. 17离心率:离心率:e= (椭圆的离心率(0,1),双曲线的离心率 ,抛物线的离心 率 ) 18 双曲线的渐近线: 双曲线的渐近线: 22 22 1 xy ab (0a ,0b) 的渐近线方程为 , 且与 22 22 1 xy ab 具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22 22 xy ab . 19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 倾斜角为的直线过抛物线 2 2yp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交于 11 ( ,)A x y 22 (,)B xy两点 ( 1 0y ) : |AF|
29、= |BF|= |AB|= = x1x2= y1y2= 1 |AF| + 1 |BF| = 20焦点三角形的面积: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1)椭圆:S= ; (2)双曲线:S= ( 12 FPF) 21几何距离:几何距离: (1) 椭圆双曲线特有距离: 长轴 (实轴) : ; 短轴 (虚轴) : ; 焦距: . (2)通径长:椭圆、双曲线: ; 抛物线: . 22直线被曲线所截得的弦长公式:直线被曲线所截得的弦长公式:若弦端点为A),(),( 2211 yxByx,则 |AB|= = = 23. 中点弦问题:中点弦问题: 椭圆:kABkOP= 双曲线:kABkOP= 第六部分:统计与概率 第六部
30、分:统计与概率 1. 总体特征数的估计: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样本平均数x= ; 样本方差;S2= ; 样本标准差 S= . 8 2概率公式: 2概率公式: 互斥事件:_;对立事件:_: 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P(A+B)= 古典概型:基本事件的总数数为N,随机事件 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M,则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P(A)= 几何概型: 等)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 积等)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AP)( 3.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 (1)判断两个变量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可以用散点图; (2)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其中 b 为斜率,a 纵截距 11 2 22 11 ()()
31、 , () nn iiii ii nn ii ii x ynxyxxyy baybx xnxxx (3)相关系数的理解; 4.独立性检验独立性检验:判断两个变量的依赖关系 P(K 2k) 0.25 0.15 0.10 0.05 0.025 0.01 0.005 0.001 k 1.323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2 2 () ()()()() n adbc k ab cd ac bd 第七部分:复数 第七部分:复数 1. 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的基本概念:zabi(a,bR) (1)实部: ;虚部: ; 虚数单位:i2= (2)模:|
32、z|= = (3)共轭复数:-z = (4)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 (5)复数相等:a+bi=c+di(a,b,c,dR) 2. 复数的基本运算:复数的基本运算: (1)加减法: (a+bi)(c+di)= (a+bi)(c+di)= (2)乘法: (a+bi)(c+di)= (3)除法: (a+bi)(c+di)= 注:注:对虚数单位i,有1 , , 1, 4342414 nnnn iiiiii. 第八部分:选修部分(极参与不等式) 第八部分:选修部分(极参与不等式) 1. 极坐标直角坐标极坐标直角坐标 cos sin x y 直角坐标极坐标直角坐标极坐标 22 tan(0) xy y x x
33、 2. 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 常见曲线 的普通方 程与参数 方程 普通方程 参数方程 直线 过点 00 (,)xy倾斜角为 00 tan()yyxx 或者 0 xx (t为参数) 圆 222 00 ()()xxyyr (为参数) 椭圆 1 2 2 2 2 b y a x (ab0) (为参数) 双曲线 1 2 2 2 2 b y a x (a0,b0) (为参数) 抛物线 2 2ypx (p0) (t为参数) 3.不等式|(0,0)axbc ac的可转化为 不等式|(0,0)axbc ac的可转化为 4.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柯西不等式: .(当且仅当 ad=bc 时取等号) 5.解|xaxbc型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是_. 求|xaxb最值得常用方法是_. 求|axbcxd最值得常用方法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