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广州市中考物理总复习:力学探究性实验力学探究性实验专题二 实验题2021全新版1(2018眉山)如图1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专题能力提升图1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相等 (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_ _来实现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依次变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选填“快”或“慢”)。(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
2、变为零,它将做_。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 慢匀速直线运动 (5)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是是通过符合逻辑的_得出的正确结论。(6)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不变的性质。(科学)推理 不需要 运动状态 2(改编)如图2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图2(1)同一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_由静止滑下,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选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变量”)法。同一高度 控制变量 (2)实验时小车
3、从铺有棉布的木板上滑出,为了能顺利完成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_ _。(3)重新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的减小是因为受到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通过分析、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做_。降低小车的初始高度(或 更换更长的木板)非平衡力 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C(5)若用图2丙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还可以探究小车的_关系。A重力势能与质量 B
4、重力势能与高度C动能与质量 D动能与速度图2 3(2019福建)如图3是“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3专题能力提升(1)如图3甲中,将木板固定,水平拉动木块,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其受到的水平拉力大小_相等;如图3乙中,水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其受到的水平拉力大小_相等,(前两空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原因是木块处于_状态,木块受到的_力与_力是一对平衡力。图3 一定 静止 摩擦 (2)如图3丙,水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0 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2.5 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N;若增大拉力,
5、当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8 N时,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_N。图3 2.5 2.5 4(2019山西改编)同学们利用如图4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图4次数次数12345F压压/N2.03.04.05.06.0f/N0.81.31.61.92.4(1)实验时,应在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_直线运动。根据_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如图4甲所示,木块匀速运动,其摩擦力大小等于_N。(2)“创新”小组在同一木板上,测量了不同压力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如图4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_。图4 匀速 二力平衡 1.4 接触面的粗糙 程
6、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3)“牛顿”小组在桌面上做了同样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上表,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4乙中描点作出图像。如答图1所示图4 答图1 (4)对比分析两组图像可得出结论: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有关,且木板的粗糙程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桌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大于 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提供的器材有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等。(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_法。专题能力提升海绵的凹陷程度 (2)对比图5甲、乙两个实验,可得出结论:_ _。(3)若把小
7、桌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5丙,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设丙图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丙,乙图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乙,则p丙_ p乙(选填“”“”或“”)。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利用图中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做法是_ _。(5)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5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将乙图中砝码取下,观察海绵的凹 陷程度 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 6(2019兰州改编)如图6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
8、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在透明有机盒内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图6(1)实验时,他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_,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采用相同实验方法的其他实验还有哪些?请举出一例:_ _。(2)分析比较图6中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图6 压力的作用效果 转换法 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或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选用图6中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4)分析实验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_(选填字母)。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C汽车限
9、重图6 甲、丙 A7(2018广西)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专题能力提升(1)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_(选填序号)。(2)为了探究猜想1和猜想2,运用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 N、4.5 N、5 N。然后进行如图7所示的实验。图7 4在序号(a)的实验中,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_N。比较序号_、_、(e)的三次实验,可得出
10、初步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进一步分析可知:当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_。比较序号(a)、(b)、(c)的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_关。1(a)(d)大无(3)为了研究猜想3,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8所示的实验。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珍认为该结论不可靠,主要原因是_。图8 没有控制变量唯一 8(2019河北改编)小明用如图9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水1.0103 kg/m3,g取10 N/kg)图9(1)小明利用如图9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圆柱体合金块慢
11、慢浸入水中。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合金块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9丁中所示)。实验过程中合金块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是_。请在图9丁中画出 F浮随h变化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水的体积成_。如答图2所示 图9 答图2 先变大后不变 正比(2)将合金块分别浸没在水和某液体中(分别如图9乙、丙所示),比较甲、乙、丙可知:_ _。(3)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合金块的密度为合金_g/cm3,图9丙中液体的密度为_ kg/m3。(4)若用此合金制成一空心合金球,合金球恰好能悬浮于图9丙液体中,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cm3。图9 浸没在液体中的
12、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0.8103 400 9(改编)如图10是“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关系”的过程情景。(1)在不重复操作的前提下,请你排出最科学合理的顺序是_。图10专题能力提升CBAD(2)实验中所用圆柱体的重力为_N。(3)在情景图B中存在的错误是_。(4)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在情景A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 _N;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水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_(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圆柱体在水面下匀速下沉但未触底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圆柱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_N。(6)实验
13、结果表明: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_物体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该结论 _(选填“适用”或“不适用”)于气体中。4溢水杯未注满水 1保持不变 1等于 适用 10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如图11甲所示,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F是塑料饮料瓶、橡胶塞及弯曲的玻璃管制成的溢水杯,E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升降)。图11(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E,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_,待重物完全浸没后逐渐调高平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表明:
1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重物逐渐浸没的过程中,溢出的水流入塑料袋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FA等于B的示数变化量FB。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减小 不变 排开液体的重力 (3)教材上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如图11乙所示,同学们改进的实验与教材上的实验相比有什么优点?(写出一条即可)_。图11 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和理解 11如图12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12专题能力提升(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D木块被小球撞击后的动能(2)
15、本实验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_来表示小球动能的大小。B距离 (3)如图12甲所示,让钢球分别从斜槽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由图可知,高度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的速度越_,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选填“质量”或“速度”)有关。(4)如图12乙所示,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由图可知,速度相同时,质量越_的钢球将木块撞得越远,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选填“质量”或“速度”)有关。图12 大速度 大质量 (5)若斜槽光滑,小球从斜槽顶端由静止滚到斜槽底部的过程中,其机械能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6)本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_法。不
16、变 转换 (7)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明设计了如图13所示的实验: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C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的相对运动情况。若C球相对于A球_(选填“运动”或“静止”),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8)如果想继续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还需要的器材有棉布、玻璃板,添加棉布、玻璃板的目的是_。静止 改变阻力大小 12如图14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图14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
17、成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其中h1h3h2,mAmBmC。(1)小钢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_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_(选填“高度h”或“距离s”)大小来反映的。(2)小钢球在水平面上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小钢球具有_,小木块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_力的作用。(3)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的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_。(4)分析比较_两组实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重力势 距离s 惯性 大甲、丙 (5)综合上述可知,如图14丁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车型设定的最高_。(6)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_,原因是_。图14 车速 不能
18、木块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3(原创)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杠杆两端螺母的作用是_ _。(2)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应向_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中点作为支点,其目的是消除_对实验的影响。专题能力提升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 右杠杆自重 (4)实验过程中,将钩码悬挂于图15甲中A点,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支点O右侧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动力),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每一组动力臂l1和对应的动力F1,并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15乙中绘制出l1与F1的图像。根据实验
19、数据可知,当l1为0.6 m时,F1为_N。如答图3所示答图3 图15 0.5(5)如图15丙所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其示数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次数次数动力动力F1/N动力臂动力臂l1/m10.750.4021.00.3031.50.2042.00.1553.00.10图15 变大 14(2019百色)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每小格均等长)、铁架台、刻度尺、细线和若干个重为1 N的钩码。图16(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要将图16甲的杠杆调节至水平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往_(选填“左”或“右”)调。右(2)杠杆调
20、节好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情景如图16乙、丙、丁所示,以两边钩码的重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对应的力臂为l1和l2,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选填“A”或“B”)。A取平均值减少误差B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将图16丁中杠杆两边的钩码各撤掉1个,则杠杆_(选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图16 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B左端下沉 (4)如图17甲,用细绳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为2 N;保持杠杆平衡,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F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生活中常常应用到杠杆原理,图17乙
21、是托盘天平,其工作原理是_,本质是_杠杆。图16 变大 杠杆平衡条件 等臂 15(2019绥化)如图18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专题能力提升实验实验次数次数物重物重G/N物体上物体上升高度升高度h/m拉力拉力F/N绳端移绳端移动距离动距离s/m机械机械效率效率110.10.60.355.6%220.11.00.366.7%340.11.80.3(1)此滑轮组是由_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2)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3)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越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22、。(5)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 m/s,则拉力F的功率为_W。(6)实验中动滑轮的重力一定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8 N。3匀速 74.1 大0.54 小于(7)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下列因素中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影响的是_。(多选,填字母)A动滑轮重B绳子绕法C摩擦力D定滑轮重E物体重(8)“创新”小组也利用重分别为1 N、2 N、4 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填字母)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C所使用的动滑轮的
23、重小于“智慧”小组ACE C16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2)实验中的操作要求是应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缓上升,在测量绳端所受的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_(选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弹簧测力计静止时,测量绳端所受的拉力会_,所测机械效率将_。(后两空均选填“偏大”或“偏小”)竖直向上 匀速 匀速上升 偏小 偏大(3)小明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19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次次数数钩钩码码重重/N钩码钩码上升上升距离距离/cm弹簧弹簧测力测力计示计示数数/N弹簧弹簧测力测力计上计上升距升距离离/cm机械机械效率效率12100.83083.3%24101.53036103090.9%图19 第2次实验中,提升钩码做的有用功是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漏填,由图19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分析数据可得结论:_ _;图19 88.9%2.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重 的增加而增大 现多次只改变钩码的重力G并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则与G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图中的_。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