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章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理差异。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比 较它们的自然地理的差异。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章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用。本章内容共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我国各地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尤其 是较为详细地讲述了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第二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是让学 生先从宏观上感受和认识区域地理差异就在自己身边, 并初步理解区域地理的划分依据, 为 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 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 能够从地图中获 取有用的信息, 初步学会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但是这两方面的能力都 不完善,有待提高。列举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差别对部分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分 析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应该是个难题。 教学过教学过程程 引课: (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 地区的地理环境差
3、异很大。 (板书) :第一节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参照图 5.1 分析我国的地理差异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小结:主要表现是自然环境差异、人文环境差异。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地形。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 等降水量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 月 0 等温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 水稻产区与小麦产区分界线; 水田与旱田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一月均温 零度以下 零度以上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
4、带 年降水量 800mm 以下 800mm 以上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水文 汛期短, 有冰期, 流量小, 季节变化大, 含沙量大 汛期长,无冰期,流量大,季节变 化小,含沙量小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一年两到三熟 经济作物 小麦 水稻 森林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 棕壤 红壤 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 (中国 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 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
5、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四大地理区域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名称 位置范围 划分依据 主要省份 北方地区 大兴安岭、乌鞘岭以 东、秦岭-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黄海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 的北部地区, 1 月等 温线和800mm等降 水量线以北 东北三省、黄河中 下游各省的全部 或大部分,以及甘 肃东南部和苏、皖 北部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 高原以东,东南部临 东海、南海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 的南部地区, 1 月等 温线和800mm等降 水量线以南 包括长江中下游、 南部沿海和西南 各省 (市、 自治区) 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以西,长城和昆仑山
6、阿尔金山以北 非季风气候区,深 居内陆,400mm 等 降水量线以西 包括内蒙古、新 疆、宁夏和甘肃西 北部 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喜马拉 雅以北,昆仑山和阿 尔金山以南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 单元。海拔高,气 候寒冷 包括西藏、青海和 四川的西部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 6 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 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完成第 6 页活动思考回答。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 A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 400 mm 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 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 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界线 B 大致与 1 月 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界线 B 大致与 800 mm 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界线 B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 C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