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分层训练 (二 ) 氯及其化合物 (建议用时: 45分钟 ) A级 基础达标 1 某地化工厂的贮氯罐意外发生泄漏,下列关于安全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紧急组织群众沿逆风方向疏散 B消防队员向贮氯罐周围空气中喷洒稀 NaOH溶液 C处在该环境中的群众,应用浸有稀氨水的毛巾捂住鼻子,趴在低洼处等待救援 D处在该环境中的群众,应用浸有一定浓度 NaHCO3的毛巾捂住鼻子,向高处转移 C 稀氨水挥发出的 NH3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往高处转移。 2 (2018 宁德模拟 )某 同学在一 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2、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说明 Cl2具有漂白性 B该实验说明 H 扩散速度比 HClO快 C将实验后的 pH 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D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B HClO具有漂白性, Cl2无漂白性, A项错误; HClO的漂白持久、稳定,实验后的 pH试纸加热不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C 项错误;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为稀盐酸,无漂白性, D 项错误。 3水处理包括水的净化、杀菌消毒、蒸馏等。其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包括 氯气、臭氧、漂白粉等。游泳场馆往往用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 B氯气
3、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氯气消毒的水也可以用于配制各种化学试剂 C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性,等体积的两者混合会提高漂白的效率 D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D A 项,臭氧具有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者的漂白原理不同,错误; B 项,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 HClO、 H 、 Cl 等多种粒子,如配制硝酸银溶液时会导致药品变质,错误; C项,氯气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硫酸和盐酸,漂白效率降低,错误;D项,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易变质,正确。 4 (2013 海南高考 )如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
4、水 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 A a b c d e f g h B a e d c b h i g C a d e c b h i g D a c b d e h i f B 装置顺序为:制氯气、除杂 (HCl、水蒸气 )、反应制备、尾气处理,注意洗气瓶中导管为 “ 长进短出 ” 。 5实验室既可用浓盐酸 与 MnO2在加热时反应制备 Cl2,也可用 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备 Cl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导学号: 95160009】 A KMnO4的氧化性比 MnO2的强 B启普发生器可用于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 Cl2 C用排气法收集不需要利用
5、其他试剂就能确定集气瓶中已收集满气体 D用足量 MnO2与含有 4 mol HCl 的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 Cl2的物质的量少于 1 mol B 比较反应的条件即可说明 KMnO4的氧化性强于 MnO2, A 正确;启普发生器不能用于加热, B 错;当整个集气 瓶充满黄绿色时表明已收集满了, C正确;浓盐酸变稀后不再与 MnO2反应,生成 Cl2的物质的量少于 1 mol, D正确。 6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B再通入少量氯气, c(H )/c(ClO )减小 C通入少量 SO2,溶液漂
6、白性增强 D加入少量固体 NaOH,一定有 c(Na ) c(Cl ) c(ClO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 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 Cl2 H2 HClO,加水后溶液中 H 浓度减小,促进了水的电 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A 项正确;再通入少量氯气,氯水浓度增大,但 c(H )要比 c(ClO )增大程度大,所以 c(H )/c(ClO )应该增大, B项错误;通入少量 SO2,发生反应 Cl2 SO2 2H2O=H2SO4 2HCl,溶液漂白性减弱甚至消失, C项错误;加入少量固体 NaOH,应有 c(Na ) c(H ) c(Cl ) c(ClO ) c(OH ),但是溶液的
7、酸碱性不知道,故不一定有c(Na ) c(Cl ) c(ClO ), D项错误。 7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备家用消毒液,并探究其性质。 (1)写出装有浓盐酸的仪器名称 _, A 中烧瓶内进行的反应中浓盐酸体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_。 (2)写出装置 B中发生的所有反应化学方程式: _ _。 (3)装置 C 的作用是 _。反应停止后,各取洗气瓶中 无色溶液 5 mL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测溶液 pH,并向其中滴加 2滴酚酞 pH 13,溶液变红, 5 min后退色 向其中逐滴加入盐酸 溶液逐渐变成黄绿色 (4)查阅资料:酚酞的变色范围为 8.2 10,且酚酞在强碱性溶液中红色会退去,为探
8、究操作 中溶液退色的原因,又补充了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取 _的 NaOH溶液,向其中滴加 2滴酚酞 溶液变红, 30 min后退色 获得结论:此实验小组制备的消毒液具有漂白性。 (5)操作 中溶液变成黄绿色的原因: 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解析】 (2)在装置 B 中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从而制得消毒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 2NaOH=NaCl NaClO H2O。另外生成的氯气中还含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HCl NaOH=NaCl H2O。 (3)氯气有毒,则装置 C的作用是吸收多余氯气,避免污染空气。 (4)酚
9、酞在强碱性溶液中红色会退去,但同样体积、同 pH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 2滴酚【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酞溶液变红, 30 min 后退色,而消毒液 pH 13,溶 液变红, 5 min 后退色,退色时间短,说明此实验小组制备的消毒液具有漂白性。 (5) 次氯酸根中氯元素为 1价,盐酸中氯元素为 1价,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 ClO Cl =Cl2 H2O。 【答案】 (1)分液漏斗 酸性和还原性 (2)Cl2 2NaOH=NaCl NaClO H2O、 HCl NaOH=NaCl H2O (3)吸收多余氯气,避免污染空气 (4)5 mL, pH 13 (
10、5)2H ClO Cl =Cl2 H2O B级 能力提升 8 (2015 江苏高考有改动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 KClO 溶液,并通过 KClO 溶液与 Fe(NO3)3溶液的反应制备高效水处理剂 K2FeO4。 已知 K2FeO4具有下列性质: 可溶于水、微溶于浓 KOH溶液, 在 0 5 、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 在 Fe3 和 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 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 Fe(OH)3和 O2。 (1)装置 A中 KMnO4与盐酸反应生成 MnCl2和 Cl2,其离子方程式为 _, 将制备的 Cl2通过装置 B可除去 _(填化学式 )。 (2)Cl2与
11、 KOH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 KClO3。在不改变 K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控制反应在 0 5 下进行,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 _、 _。 (3)制备 K2FeO4时, KClO饱和溶液与 Fe(NO3)3饱和溶液的混合方式为 _,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4)Cl2与 KOH溶液反应生成 KClO3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5)D装置的作用是 _,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_。 【解析】 (1)该反应的实质是 MnO4 氧化 Cl ,离子方程式为 2MnO4 16H 10Cl=2Mn2 5Cl2 8H2O。这样制得的 Cl2中含有 HCl,将 Cl2与 HCl
12、 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 HCl。 (2)缓慢滴 加盐酸,对装置 C用冰水浴降温,均有利于 Cl2与 KOH在 0 5 的温度下发生反应生成 KClO。 (3)根据题中给出的 K2FeO4的性质, KClO饱和溶液与 Fe(NO3)3饱和溶液混合时,应在搅拌下,将 Fe(NO3)3饱和溶液缓慢滴加到碱性 KClO 饱和溶液中。其离子方程式可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4)、 (5)两问均可用倒配法配平方程式。 【答案】 (1)2MnO4 16H 10Cl =2Mn2 5Cl2 8H2O HCl (2)缓慢滴加盐酸 装置 C用冰水浴降温 (3)在搅 拌下,将 Fe(NO3)3饱和溶液缓慢
13、滴加到 KClO饱和溶液中 3ClO 2Fe3 10OH =2FeO24 3Cl 5H2O (4)3Cl2 6KOH=5KCl KClO3 3H2O (5)吸收尾气 Cl2, 防止污染空气 Cl2 2OH =Cl ClO H2O 下列对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B用 pH试纸测得氯水的 pH 4 C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 ,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 D由 Ca(ClO)2 CO2 H2O=CaCO3 2HClO 可推出 Ca(ClO)2 SO2 H2O=CaSO3 2HClO C Cl2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其产物与氯气和金属的相对量无关,A 错误;氯水中含有漂白作用的 HClO,不能用 pH 试纸测定氯水的 pH, B 错误; 2NaBr Cl2=2NaCl Br2, Br2易溶于 CCl4而被萃取,故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C 正确; HClO有强氧化性,能将 CaSO3氧化为 CaSO4, 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