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神神 经经 系系 统统 卢卢 兴兴 浩浩 2 脊脊 髓髓 Spinal cordSpinal cord 3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一、位置:一、位置: 位于椎管内,长约位于椎管内,长约4242- -4545 厘米,占椎管的上厘米,占椎管的上2/32/3。 成人脊髓下端平成人脊髓下端平L L1 1的下缘的下缘; ; 小儿脊髓下端平小儿脊髓下端平L L3 3的下缘的下缘. . 脊髓脊髓 4 5 6 7 二、脊髓的外形二、脊髓的外形 颈膨大:颈膨大: 位于位于C4 C4 T1T1脊髓节段脊髓节段 腰骶膨大:腰骶膨大: 位于位于L2 L2 S3S3脊髓节段脊髓节段 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呈前、
2、后稍扁的圆柱形, 全长粗、细不等,有两全长粗、细不等,有两 个膨大。个膨大。 8 腰骶膨大下方变细的腰骶膨大下方变细的 一段脊髓。一段脊髓。 脊髓圆锥下方至尾骨脊髓圆锥下方至尾骨 背面的细长结构,无背面的细长结构,无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 脊髓圆锥:脊髓圆锥: 终丝:终丝: 9 六条纵沟:六条纵沟: 前正中裂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前外侧沟:2 2 后外侧沟:后外侧沟:2 2 10 (一)(一)脊髓节段脊髓节段: 为每一对脊神经前、为每一对脊神经前、 后根的根丝所占据后根的根丝所占据 的脊髓宽度。的脊髓宽度。 三三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11 脊髓
3、全长共有脊髓全长共有3131节段:节段: 颈颈8 8 胸胸1212 腰腰5 5 骶骶5 5 尾尾1 1 12 (二)脊髓与椎骨的对应关系(二)脊髓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颈颈1 1- - 4 4 同序数椎骨同序数椎骨 颈颈5 5- -8 8 胸胸1 1- -4 4 - -1 1 胸胸5 5- -8 8 - -2 2 胸胸9 9- -12 12 - -3 3 脊髓节段脊髓节段 对应椎骨序数对应椎骨序数 腰髓节段腰髓节段 平对第平对第1010- -1212胸椎胸椎 骶、尾节段骶、尾节段 平对第平对第1 1腰椎腰椎 13 马尾:腰、骶、尾脊神经的前、后根在马尾:腰、骶、尾脊神经的前、后根在 椎管内下行一段
4、距离后从相应的椎间孔穿椎管内下行一段距离后从相应的椎间孔穿 出,在脊髓末端平面以下下行的脊神经根出,在脊髓末端平面以下下行的脊神经根 称称马尾马尾。 14 四四 、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位于中央,灰质位于中央, 呈呈“H H”形形 中央管中央管 灰质前连合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灰质后连合 前角(柱)前角(柱) 后角(柱)后角(柱) 中间带:侧角(柱)中间带:侧角(柱) 15 (一)灰质(一)灰质 1 1、前角(柱)、前角(柱)(anterior horn(anterior horn、column)column) 核团性质:核团性质:运动性核团运动性核团 16 (2 2)按神经元位
5、置分:)按神经元位置分: 内侧群:支配颈肌、躯干肌;内侧群:支配颈肌、躯干肌; 外侧群:支配四肢肌。外侧群:支配四肢肌。 (1 1)按神经元形态分)按神经元形态分: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可使骨骼肌收缩、可使骨骼肌收缩、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可调节肌张力;可调节肌张力; 17 (3 3)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主要接受脑部下行的纤维。主要接受脑部下行的纤维。 发出的纤维组成脊神经前根,支配躯干、发出的纤维组成脊神经前根,支配躯干、 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18 2 2、后角、后角 核团性质:核团性质:感觉性核团感觉性核团 19 胶状质胶状质 (substantia
6、 gelatiosa)(substantia gelatiosa): 小神经细胞组成。对外周小神经细胞组成。对外周 进入脊髓的感觉信息(特进入脊髓的感觉信息(特 别是痛觉)起调节作用别是痛觉)起调节作用 后角边缘核:胞体较大后角边缘核:胞体较大 20 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 ( (nucleus proprius dorsalis)nucleus proprius dorsalis): 发出纤维组成脊髓丘脑束发出纤维组成脊髓丘脑束 与痛、温度、触觉有关。与痛、温度、触觉有关。 胸核胸核 (nucleus thoracicus)(nucleus thoracicus): 发出脊髓小脑后束。发出脊髓
7、小脑后束。 21 板层结构板层结构(Rexed)(Rexed): - -层:相当于后角。层:相当于后角。 层:层: 相当于中间带。相当于中间带。 - -层:相当于前角。层:相当于前角。 层:层: 相当于中央管周围。相当于中央管周围。 22 (二)白质:(二)白质: 主要由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所组成主要由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所组成 三索:三索: 前索前索(anterior funiculus)(anterior funiculus); 后索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posterior funiculus); 侧索侧索(lateral funiculus)(lateral funic
8、ulus)。 三类:三类:联络脑和脊髓的长纤维;联络脑和脊髓的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连合。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连合。 后索后索 外外侧索侧索 前索前索 23 (1 1)薄束和楔束)薄束和楔束 位置:脊髓后索;位置:脊髓后索; 薄束在内侧,楔束在外侧。薄束在内侧,楔束在外侧。 T4T4以上有薄束和楔束,以上有薄束和楔束, T5T5以下仅有薄束。以下仅有薄束。 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纤维直接来源于同侧纤维直接来源于同侧 后根,经后索,主要后根,经后索,主要 上升至脑。上升至脑。 1 1、长的上行传导束、长的上行传导束 功能:功能: 传导传导同侧同侧
9、躯干、四肢的躯干、四肢的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薄薄 束束 楔楔 束束 24 脊髓脊髓小脑后束小脑后束 前束前束 (2) 脊髓小脑前、后束脊髓小脑前、后束: 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25 (3 3)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 位置:位置:外侧索和前索;外侧索和前索; 纤维来源:纤维来源:纤维起于边缘核和纤维起于边缘核和 固有核,斜穿白质前连合后,在固有核,斜穿白质前连合后,在 同节或上同节或上12节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节的外侧索和前索上 行。行。 功能:功能:传导传导对侧对侧躯干、躯干、 四肢的痛觉、温度觉和粗四肢的痛觉、温度
10、觉和粗 略触觉。略触觉。 脊 髓 脊 髓 丘 脑 束 丘 脑 束 26 来源于大脑皮质,在延髓的来源于大脑皮质,在延髓的 下部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称下部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称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少部分纤维不交,少部分纤维不交 叉,称叉,称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两束的纤,两束的纤 维继续下行至脊髓。维继续下行至脊髓。 2 2、长的下行纤维束(运动)、长的下行纤维束(运动) (1 1)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27 位置:位置: 位于脊髓外侧索,位于脊髓外侧索, 脊髓小脑后束的内侧。脊髓小脑后束的内侧。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纤维来源于对侧大脑皮质,
11、纤维来源于对侧大脑皮质, 在同侧前角细胞交换神经在同侧前角细胞交换神经 元后,经前根出脊髓元后,经前根出脊髓. . 功能:功能: 主要支配主要支配同侧同侧四肢的骨骼肌。四肢的骨骼肌。 28 位置:位于前索,位置:位于前索, 前正中裂的两侧。前正中裂的两侧。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来源于同侧大脑皮质,支配来源于同侧大脑皮质,支配 躯干肌的纤维至两侧前角细躯干肌的纤维至两侧前角细 胞交换神经元。胞交换神经元。 功能:功能: 主要支配主要支配两侧两侧的躯干肌的躯干肌 29 (2 2)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起于中脑红核,在脊髓内起于中脑红核,在脊髓内 位于皮质脊髓侧
12、束的前方。位于皮质脊髓侧束的前方。 功能: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功能: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30 (3 3)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位于前索,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位于前索,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31 (4 4)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位于前索,来源于对侧的中脑上丘,兴奋对侧颈肌。位于前索,来源于对侧的中脑上丘,兴奋对侧颈肌。 (5 5)内侧纵束:)内侧纵束: 位于前索,主要来源于两侧的前庭神经核,位于前索,主要来源于两侧的前庭神经核, 协同眼球、头、颈部的运动。协同眼球、头、颈部的运动。 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内侧纵束 32 (6 6)
13、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位于前索及外侧索前内侧部的靠近灰质处。位于前索及外侧索前内侧部的靠近灰质处。 主要来源于同侧脑干的网状结构,止于板层主要来源于同侧脑干的网状结构,止于板层、; 参与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参与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33 3 3、固有束:、固有束: 为起、止均在脊髓内的短纤维束,紧靠灰质为起、止均在脊髓内的短纤维束,紧靠灰质 分布,完成节段内和节段间的反射活动。分布,完成节段内和节段间的反射活动。 34 五、脊髓的机能五、脊髓的机能 1 1、传导功能传导功能: 外周感觉外周感觉 脊髓脊髓 脑脑 脑的运动冲动脑的运动冲动 脊髓脊髓 躯干四肢与大部分内脏。
14、躯干四肢与大部分内脏。 35 躯体反射:躯体反射: 如牵张发射和屈曲反射如牵张发射和屈曲反射 2 2、反射功能反射功能: 内脏反射:内脏反射: 如排便反射和排尿反射如排便反射和排尿反射 36 六、脊髓损伤六、脊髓损伤 1 1、脊髓半横断脊髓半横断 BrownBrown- -SequardSequard综合征综合征 伤侧平面以下深感觉伤侧平面以下深感觉 丧失,同侧肢体硬瘫,丧失,同侧肢体硬瘫, 对侧肢体浅感觉丧失。对侧肢体浅感觉丧失。 37 2 2、脊髓全横断(脊髓休克)、脊髓全横断(脊髓休克) 离断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丧失。离断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丧失。 38 3 3、脊髓前角损伤:脊髓前角损伤:
15、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 伤侧平面以下同侧伤侧平面以下同侧 肢体的骨骼肌瘫痪,肢体的骨骼肌瘫痪, 但但感觉存在。感觉存在。 39 4 4、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 若侵犯白质前连合,则若侵犯白质前连合,则 引起相应部位的痛温觉引起相应部位的痛温觉 消失,但深感觉存在;消失,但深感觉存在; 即即感觉分离感觉分离 40 脑脑 干干 41 脑脑 位于颅腔内,包括:位于颅腔内,包括: 端脑端脑 间脑间脑 中脑中脑 脑桥脑桥 延髓延髓 小脑小脑 脑干脑干 42 脑脑 干干 一一 、脑干外形:、脑干外形: (一)腹侧面(一)腹侧面 1 1、延髓:、延髓: 锥体(锥体束)、锥体(锥体束)、 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
16、束)、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 橄榄(橄榄(下下橄榄核)、橄榄核)、 后四对脑神经的根后四对脑神经的根。 43 2 2、脑桥、脑桥: 基底部、基底部、 基底沟(基底沟(基底动脉基底动脉)、)、 小脑中脚、小脑中脚、 脑桥小脑三角、脑桥小脑三角、 中间四对脑神经的根。中间四对脑神经的根。 44 3 3、中脑:、中脑: 大脑脚底(上、下行纤维)、大脑脚底(上、下行纤维)、 脚间窝、脚间窝、 第三对脑神经根。第三对脑神经根。 45 (二)背侧面(二)背侧面 1 1、延髓:、延髓: 薄束结节(薄束结节(薄束核薄束核)、)、 楔束结节(楔束结节(楔束核楔束核)、)、 小脑下脚。小脑下脚。 2 2、脑桥
17、:、脑桥: 小脑中脚、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小脑上脚、 上髓帆上髓帆 46 上丘上丘 上丘臂上丘臂 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下丘下丘 下丘臂下丘臂 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 第四对脑神经的根。第四对脑神经的根。 3 3、中脑:、中脑: 47 正中沟、正中沟、 界沟、界沟、 内侧隆起、内侧隆起、 面神经丘(展面神经丘(展N N核)、核)、 前庭区(前庭前庭区(前庭N N核、蜗核、蜗N N核)、核)、 髓纹、髓纹、 舌下神经舌下神经 三角(舌下三角(舌下N N核)、核)、 迷走神经三角(迷走迷走神经三角(迷走N N背核)。背核)。 (三)(三) 菱形窝菱形窝(第四脑室底):(第四脑室底): 位于
18、延髓和脑桥背侧的菱形凹陷。位于延髓和脑桥背侧的菱形凹陷。 48 (四)第四脑室(四)第四脑室 1 1、位置:、位置: 位于脑桥、延髓位于脑桥、延髓 和小脑之间。和小脑之间。 2 2、构成:、构成: 由底和顶两部构成。由底和顶两部构成。 49 顶的前部:顶的前部: 小脑上脚和上髓帆。小脑上脚和上髓帆。 顶的后部:顶的后部: 下髓帆和第四脑室下髓帆和第四脑室 脉络组织。脉络组织。 1 1)顶:)顶: 2 2)底:即菱形窝。)底:即菱形窝。 50 脉络组织:脉络组织: 由室管膜、软脑膜和由室管膜、软脑膜和 血管构成,其上有血管构成,其上有1 1个个 正中孔和正中孔和1 1对外侧孔。对外侧孔。 脉络丛:脉络丛: 脉络组织内的血管反复脉络组织内的血管反复 分支缠绕成丛,夹带室分支缠绕成丛,夹带室 管膜和软脑膜突入室腔管膜和软脑膜突入室腔 而成,可产生脑脊液。而成,可产生脑脊液。 51 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 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向下通脊髓中央管; 经正中孔和外侧孔通蛛网膜下隙经正中孔和外侧孔通蛛网膜下隙。 3 3、第四脑室的连通:、第四脑室的连通: 52 53 绝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任绝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任 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