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历史基于素养的教学设计初探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学习研究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以及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的出台,随着国家课程结构的优化整合,我们的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的课堂因此也要有内涵新变化。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我们的课堂设计就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计有助于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过程。带着思考,我近期有针对性地学习观看了一定数量的课例,如学校组织的周观课议课活动,县里组织的区域教研活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名师课堂,公众号上的名师教学设计等。不同的设计,多姿多味的历史课堂,在可圈可点中都有着共性,这些
2、有“看点”的课例,都能基于素养进行教学设计。关键词:素养立意内容整合情境化教学设计有立意。我们在备课时是不是经常要思考一个问题:通过这节课要传递给学生怎样的价值引领呢?或是落实怎样的核心素养呢?大家思考的这个问题就是教学立意。教学立意强调的是历史课堂教学要有主题、有灵魂或线索,教师应以此统领、建构自己的历史教学,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和解释,从而为学生作出的合理历史解释示范。因而每一节课的教学立意和价值引领应该是教师备课设计的重点。河南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教学立意可从课标要求、教材研究等四方面来确定:一是运用唯物史观引领教学立意;二是以中外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正确价值作为教学立意的主
3、题;三是从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性出发确定教学立意;四是发掘乡土资源,重构独特的立意视角等。如鸦片战争一课,王莹莹老师这样确定教学立意: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通过虎门销烟、战争经过、南京条约等史事,让学生理解战争带给中国的变化、战败的原因,从而感悟落后挨打的历史启示,树立“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课,王慧卿老师根据新课标要求,从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性出发来确定本课的教学主线为科技兴国,课堂立意高远。教学内容有整合。有了素养立意,教师还要研读教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使教材的内容转化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倡导了三种整合方式:基于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
4、学内容,围绕每节课的关键问题并联系核心素养整合教学内容,以及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课例为例,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课,王慧卿老师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科技兴国”这一立意进行,史料研习从活字印刷术,到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再到3D打印新成果;从战国司南、宋朝罗盘到当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比较;从古“火箭”到今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通过大量的文献、图片及视频,整个课堂映照出多维度的中国科技之光,学生心中自然种下了自主创新、科技兴国的火种。段克礼老师的戊戌变法,围绕“变”字为线索设计教学结构,从变之原因、变之内容,到变之结果、变之影响,最后到变之启示,不仅给学生呈现了学习历史史实
5、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而且凸显了那个动荡变化的时代特征,启迪思考。苏辉平老师的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课,通过设计展厅展览的方式,带领孩子们看着听着感受着思考着。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课,理论性强,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周静老师将教学内容整合为“释梦之义溯梦之源一一寻梦之路一一感梦之兴”四个部分进行教学,在理顺历史逻辑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丰盈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课,高明老师从一个人的初心(背景,散播,落地,尝试)到一批人的誓言(实践,完善),再到一群人的赤忱,将“不忘初心,强国有我”的情怀
6、升华。列宁与十月革命一课,李娅婷老师将化学实验验证的方法迁移到历史课堂的做法竟然也是那么自然。提出驱动性问题“十月革命是怎样炼成,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将文学感性思维与实验理性分析相结合,以物理化学中实验报告各项内容的呈现形式,来完成本课几项重点问题的探究学习。关园园老师在洋务运动一课的设计时,用“洋务运动之因”,“洋务运动之变”,“洋务运动之思”构建教学。其中在前两个主题中,老师请学生当洋务小医生,接合史料给清政府填写病历表,找出清政府的病症,之后对症下药。关于用线索人物组织课堂教学的案例,我立刻想起了王慧卿曾经用过的“唐小妹”“小哪吒”,段克礼老师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中的王富国这一老乡的形
7、象等。以上案例均能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形成了有一定逻辑形式的课堂结构,较好地推动了教学进程。教学活动有情境。教学活动的开展依托史料借助问题驱动。由于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为了促进学生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拉近学生与历史的举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先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适宜的历史素材创设情境,如展示历史文献、历史影像、实物史料等再现历史情境;通过当前国内外发生的事件回溯历史的源头即从现实情境中探寻历史问题;通过衣食住行、言谈话语等日常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与之相关的历史由来,切入所要认识的历史问题,可以联系
8、旧知设置新问题情境等。以案例为例,侯生军老师提供的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素材(西方记者及外国人的言论、侵略者们在北京划区驻扎),再现了历史,直观而又真切地揪心扎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侵略之罪恶,国家之蒙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袁伟芬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孟晚舟,欢迎回家!的视频,让同学们受到强烈震撼:孟晚舟成功回国,离不开中国政府坚持不懈的外交努力,更离不开强大的祖国和亿万人民的支持,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黄永楠老师在钢铁长城一课,联系时政热点“俄乌战争”导入,表明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决定战争中的走向,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了解中国海防这一史实时,黄老师要求学生根据
9、材料,概括致远舰的遭遇体现了中国近代海防存在的问题。当学生们读到致远舰的自述时,尤其是看到老师出示的“不能制海,必为海制”图片时,内心的感触自然奔涌而出。在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一课,对于“封君与封臣”这一子目内容,为了让学生理解封君封臣制度,我就设计情境模拟表演,效果良好。教材阅读完毕,将全班分两大组,pk后认领角色,三分钟准备。句式为:我是封君,我将一一;我是封臣,我将一一通过对多对学生的轮番对话,学生对封君封臣互相交织的权利与义务能够熟知。紧接着,我因势利导:封君与封臣之间地位不对等,是什么原因让封君成为封臣的效忠对象?让学生明白这一纽带是土地。紧接着讲解这种主从隶属关系不可打破,是因为封君
10、封臣制具有一定的契约性,并有相应的仪式进行。赵丽娜老师在火烧圆明园学习之后,设计课后作业重建之思: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近年来有人开始主张重修圆明园,你是否同意重建圆明园?说说理由。由于设置了情境,学生很容易通过头脑风暴,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古今对比中,认识到我们无法改变历史,只有铭记历史,要学会正确的看待历史伤痛。设计情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学科实践活动更是需要。在中国近代史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举办革命故事会,通过讲述英雄人物故事弘扬革命精神。那么如何设置情境呢,与时政融合就是一个途径。2022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张聪老师精心整理了一篇文章,我选取了一段,感觉作为活动引导语言就非常贴切:“巍
11、巍纪念碑,见证最深切的缅怀,最崇高的致敬。在历史的“吹尽黄沙始到金”中,英雄早已不单单局限于所以成为英雄的事迹,而是升华为一种魂、一种骨、一种(气)节,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砥砺前行的精神图腾。英雄们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凝聚出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的深刻坐标,也融入到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基因禀赋。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得全国人民的岁月静好。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科技工作者、军人、警察、消防战士、党的好干部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无论时代怎样变,英雄始终是我们内心的坚守!”如果在活动引导中融入类似的情境铺垫,活动启动就到位了。基于素养进行的教学设计,始于研究课标教材进行素养立意,着眼于深钻课标吃透教材进行教学建构优化课堂结构,最终以情境化的学习任务驱动落实素养目标。教学设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还需许多地方需要研究。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望大方之间斧正指导。参考文献:魏勇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