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全书详细课件(613页).ppt

上传人(卖家):叶思起 文档编号:39611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613 大小:1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全书详细课件(613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3页
《药理学》全书详细课件(613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3页
《药理学》全书详细课件(613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3页
《药理学》全书详细课件(613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3页
《药理学》全书详细课件(613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药理学 详细课件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1、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是指用于预防、治疗治疗、诊断疾病及具有某些诊断疾病及具有某些 特殊用途特殊用途(避孕避孕、堕胎堕胎)的化学物质的化学物质。 3、药理学:、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 的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的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古代药物:植物、动物、矿物质古代药物:植物、动物、矿物质 现代药物:人工合成品、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生物现代药物:人工合成品、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生物 制品及基因工程药物制品及基因工程药物 2、食物、药物、毒物关系、食物、药物、毒物关系

2、 食物食物 药物药物 毒物毒物 第一节第一节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1 1掌握药物、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的概念。掌握药物、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的概念。 2 2熟悉药理学的任务和学科性质。熟悉药理学的任务和学科性质。 二、药理学的内容二、药理学的内容 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研究药物对机 体作用的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体作用的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 (原理、机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原理、机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研究机

3、体对药 物作用的内容,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物作用的内容,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 布、代谢及排泄的过程,布、代谢及排泄的过程, 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间变化的规律。 1、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包括生理、生化、病理过程。包括生理、生化、病理过程。 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开发新药。、开发新药。 4、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研究方法。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研究方法。 三、药理学的主要任务三、药理学的主要任

4、务 1、本草学和药物学阶段:、本草学和药物学阶段: 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书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书 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 本草纲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本草纲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 2、现代药理学阶段、现代药理学阶段 (1)有效成分的提取)有效成分的提取 (2)作用机理的研究)作用机理的研究 (3)发展分支学科)发展分支学科 第二节第二节 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建立需要药理学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建立需要药理学 实验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实验方法的建立和发展。 1、实验药理学方法:实验药理学方法

5、:以健康正常动物为实验对象以健康正常动物为实验对象,分分 整体和离体两种整体和离体两种,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 2、实验治疗学方法:实验治疗学方法:将正常动物造成类似于人体疾病将正常动物造成类似于人体疾病 的病理模型的病理模型,进行药效学或药动学研究进行药效学或药动学研究。 3、临床药理学方法:临床药理学方法:以健康志愿者或病人为对象以健康志愿者或病人为对象,研研 究药物的药效学究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药动学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药并对药 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药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研究药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研究 的一般规

6、律,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 (随机、对照、重复、均衡的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的原则) 和严格的实验操作。和严格的实验操作。 第三节第三节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药物要产生特有的效应,必须在作用部药物要产生特有的效应,必须在作用部 位达到适当浓度。要达到适当浓度。既取决位达到适当浓度。要达到适当浓度。既取决 给药剂量的大小,又取决于药物的体内过程,给药剂量的大小,又取决于药物的体内过程, 它对药物的起效时间、效应强度、持续时间它对药物的起效时间、效应强度、持续时间 有很大影响。有很大影响。 第第二二章章 药物的体内变化药物的体内变化药动学药动学 【学

7、习要求学习要求】 1 1熟悉药物的跨膜转运(脂溶扩散及影响因素、膜熟悉药物的跨膜转运(脂溶扩散及影响因素、膜 孔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孔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2 2掌握药物的吸收及影响因素;分布及影响因素;掌握药物的吸收及影响因素;分布及影响因素; 转化的方式、步骤及意义;排泄及影响因素。转化的方式、步骤及意义;排泄及影响因素。 3 3熟悉药代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时间熟悉药代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时间- -药物浓度药物浓度 曲线、药物消除类型、房室模型的基本概念、药峰时曲线、药物消除类型、房室模型的基本概念、药峰时 间和药峰浓度)及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时量曲线下间和药峰浓度)及

8、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时量曲线下 面积、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半衰期、清除率、面积、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半衰期、清除率、 多次给药的时多次给药的时- -浓曲线和稳态浓度)。浓曲线和稳态浓度)。 第一节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一、定义:一、定义: 1 1、跨膜转运:、跨膜转运:药物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的过程,药物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的过程, 必须先跨过多层生物膜进行多次转运。必须先跨过多层生物膜进行多次转运。 2 2、生物膜:、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 二、二、药物的转运方式药物的转运方式 (一)被动转运(下山转运)(一)被动转运

9、(下山转运) 特点:特点:(1 1)药物顺浓度差转运)药物顺浓度差转运 (2)不耗能)不耗能 (3)不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载体参与 (4)无饱和现象及竞争性抑制)无饱和现象及竞争性抑制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分为简单扩散和滤过扩散两种。分为简单扩散和滤过扩散两种。 1 1、简单扩散(脂溶扩散):、简单扩散(脂溶扩散):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该方式转运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该方式转运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a a、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 b b、膜面积和膜两侧的浓度差膜面积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c c、药物的药物的pKapKa与体液的与体液的pHpH值值 对弱酸性药

10、物:对弱酸性药物: 解离型药物解离型药物/非解离型药物非解离型药物=10=10pH pH- -pKapKa 对弱碱性药物:对弱碱性药物: 解离型药物解离型药物/非解离型药物非解离型药物=10=10pKa pKa- -pHpH 归纳:归纳:凡是能与体液发生中和反应的药物解离多,凡是能与体液发生中和反应的药物解离多, 吸收少,排泄多;反之则解离少,吸收多,排泄少。吸收少,排泄多;反之则解离少,吸收多,排泄少。 2 2、滤过扩散(膜孔或水溶扩散):、滤过扩散(膜孔或水溶扩散):指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受指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受 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通过生物膜膜孔的被动转运方式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通过生

11、物膜膜孔的被动转运方式 。如尿素、水、乙醇等。如尿素、水、乙醇等。 问题:问题:阿司匹林的阿司匹林的pKa=3.5,pKa=3.5,请估计其在胃中的吸请估计其在胃中的吸 收难易情况收难易情况( (胃的胃的pH=1.5)pH=1.5)。 (二)载体转运(二)载体转运 1 1、主动转运(上山转运)、主动转运(上山转运) 特点:特点:(1 1)药物逆浓度差转运)药物逆浓度差转运 (2 2)耗能)耗能 (3 3)需要载体参与)需要载体参与 (4)有饱和现象及竞争性抑制)有饱和现象及竞争性抑制 2、易化转运、易化转运 特点特点:(1)药物顺浓度差转运)药物顺浓度差转运 (2)不耗能)不耗能 (3)需要载

12、体参与)需要载体参与 第二节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吸收药物的体内吸收 一、一、吸收吸收 定义:定义: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直接进入血液,没有吸收过程。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直接进入血液,没有吸收过程。 吸收速率:吸收速率:吸入吸入 i.m.i.m. s.c.s.c. 舌下舌下 p.o.p.o. 直肠直肠 经皮经皮 常用的给药途径:常用的给药途径: 一、口服给药一、口服给药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等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等 2、药物的剂型、药物的剂型 3、药物的制剂工艺、药物的制

13、剂工艺 4 4、首过消除(首关效应)首过消除(首关效应):口服给药后,有些药物在口服给药后,有些药物在 胃肠道、肠黏膜和肝脏就被代谢灭活大部分,使进入胃肠道、肠黏膜和肝脏就被代谢灭活大部分,使进入 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此现象称为之。具有饱和性。此现象称为之。具有饱和性。 5、吸收环境:、吸收环境:胃排空的速度、肠蠕动的快慢、胃肠道胃排空的速度、肠蠕动的快慢、胃肠道 的血容量、胃内容物的多少和性质等。的血容量、胃内容物的多少和性质等。 二、直肠给药二、直肠给药 大部分直肠给药避免不了首过消除,大部分直肠给药避免不了首过消除, 唯一优点是防止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性。唯一优点是防止药

14、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性。 三、舌下给药三、舌下给药 由舌下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体由舌下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体 循环,无首过消除,适合经胃肠道吸收时循环,无首过消除,适合经胃肠道吸收时 易被破坏或有明显首过消除的药物。易被破坏或有明显首过消除的药物。如硝 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 四、注射给药(四、注射给药(sc、im) 与口服给药比较优点:吸收迅速、完全;与口服给药比较优点:吸收迅速、完全; 适用于在胃肠道易被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适用于在胃肠道易被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 (青霉素G、庆大霉素);适用于肝中首过消);适用于肝中首过消 除明显的药物(除明显的药物(利多卡因);药物产生效应更);药物

15、产生效应更 快。快。 但有些药物注射后因为注射部位发生理化但有些药物注射后因为注射部位发生理化 性质改变,导致吸收障碍和注射部位的不适或性质改变,导致吸收障碍和注射部位的不适或 疼痛,吸收反而比口服的差(疼痛,吸收反而比口服的差(地西泮、地高辛、 苯妥英钠)。)。 五、吸入给药五、吸入给药 气体和挥发性药物经呼吸道直接由肺泡气体和挥发性药物经呼吸道直接由肺泡 表面吸收,产生全身作用的给药方式,以局表面吸收,产生全身作用的给药方式,以局 部治疗为主要目的部治疗为主要目的 六、经皮给药六、经皮给药 仅脂溶性极强的有机溶剂和有机磷酸酯仅脂溶性极强的有机溶剂和有机磷酸酯 类。皮肤单薄部位(耳后、胸前区

16、、阴囊)类。皮肤单薄部位(耳后、胸前区、阴囊) 或有炎症病理改变的皮肤,经皮吸收增加。或有炎症病理改变的皮肤,经皮吸收增加。 药物加入促皮吸收剂药物加入促皮吸收剂 第三节第三节 分分 布布 一、定义一、定义:指吸入血液的药物被转运至组织器指吸入血液的药物被转运至组织器 官的过程官的过程。 药物作用快慢和强弱取决药物分布进药物作用快慢和强弱取决药物分布进 入靶器官的速度和浓度,消除的快慢取决入靶器官的速度和浓度,消除的快慢取决 药物分布进入代谢和排泄器官(肝脏、肾药物分布进入代谢和排泄器官(肝脏、肾 脏)的速度。脏)的速度。 (一)药物(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药物药物 +

17、 蛋白质蛋白质 复合物复合物 无活性、贮存型、难进入组织无活性、贮存型、难进入组织 二、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二、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药物与血红蛋白结合后的特点:药物与血红蛋白结合后的特点: 差异性;差异性; 暂时失活,暂时贮存;暂时失活,暂时贮存; 可逆性;可逆性; 具饱和性及竞争性。具饱和性及竞争性。 由于血浆蛋白总量和结合能力有限,加上结合由于血浆蛋白总量和结合能力有限,加上结合 的非特异性,出现两个问题:当药物结合达到饱和的非特异性,出现两个问题:当药物结合达到饱和 后,继续增加药量,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出现药后,继续增加药量,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出现药 物作用或不良反应增强;同时使用

18、两种以上的药物物作用或不良反应增强;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 时,相互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其中某些药物游时,相互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其中某些药物游 离型增加,出现药物作用或不良反应增强。离型增加,出现药物作用或不良反应增强。 当血液血浆蛋白过少(当血液血浆蛋白过少(慢性肾炎、肝硬化) 或变质(或变质(尿毒症),使可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下),使可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下 降,也容易发生药物作用增强和中毒。降,也容易发生药物作用增强和中毒。 研究此规律,预测药物作用、毒性及药物间相研究此规律,预测药物作用、毒性及药物间相 互作用,对调整剂量、合理用药意义重大。互作用,对调整剂量、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19、 (二)(二)细胞膜屏障细胞膜屏障 (1)血脑屏障:)血脑屏障: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 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和由脉络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和由脉络膜丛形成的 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 (2)胎盘屏障:)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 大多数药物都能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只是程大多数药物都能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只是程 度和快慢不同。度和快慢不同。 另外还有血另外还有血-眼屏障、血眼屏障、血-关节囊屏障关节囊屏障 (四)其他因素(四)其他因素 1、药物、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与组织的亲和力 2、组织

20、器官的血流量、组织器官的血流量 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输送,首先向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输送,首先向 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的现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的现 象,称为象,称为再分布再分布。 (三)体液的(三)体液的pH 体液的体液的pH决定药物分布重要因素,决定药物分布重要因素,细胞内液细胞内液pH略略 低于细胞外液低于细胞外液,一般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较高,弱一般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较高,弱 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较高。利用这一原理对药物中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较高。利用这一原理对药物中 毒进行解毒。毒进行解毒。 一、定义:一

21、、定义:药物作为外源性活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药物作为外源性活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 结构的改变结构的改变 第四节第四节 转化(代谢)转化(代谢) 二、转化的场所二、转化的场所:肝脏、肠、肾、肺。肝脏、肠、肾、肺。 三、转化的步骤、方式、意义:三、转化的步骤、方式、意义: (一)转化的步骤(一)转化的步骤 第一时相第一时相:药物药物 氧化、还原、水解氧化、还原、水解 代谢产物代谢产物 第二时相:第二时相: (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 结合结合 药物或代谢物药物或代谢物 结合产物结合产物 (活性消失或降低、 水溶性增加易于排出) (三)代谢的意义:(三)代谢的意义: 1 1、大多数药物灭活成为无活

22、性的代谢产物;、大多数药物灭活成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 (灭活:灭活:药物经转化后活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药物经转化后活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2、少数药物仍有药理活性;、少数药物仍有药理活性; (活化:活化:药物经转化后,由无活性转变为有活药物经转化后,由无活性转变为有活 性的现象。性的现象。 ) 3、药物经代谢后生成水溶性和极性增加的代谢产物。、药物经代谢后生成水溶性和极性增加的代谢产物。 (二)转化的方式(二)转化的方式 氧化、还原、水解、结合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三、药物转化的酶系统:三、药物转化的酶系统: 1、非专一性酶:非专一性酶:是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称为细胞是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

23、,称为细胞 色素色素P P- -450450酶系统,简称肝药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多酶系统,简称肝药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多 种脂溶性药物的转化种脂溶性药物的转化 2、专一性酶(非微粒体酶)专一性酶(非微粒体酶) :专一性强,主要催专一性强,主要催 化水溶性较大的药物。如胆碱脂酶(化水溶性较大的药物。如胆碱脂酶(AchEAchE)、)、单胺单胺 氧化酶(氧化酶(MAOMAO)。)。 四、药酶的诱导剂和抑制剂四、药酶的诱导剂和抑制剂 药酶的特点:药酶的特点:选择性低、变异性大、易受药物选择性低、变异性大、易受药物 的影响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的影响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 药酶诱导剂:药酶诱导剂:凡能够增

24、强药酶活性的药物凡能够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巴(巴 比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等)。比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合用时,使合用时,使 其他药效力下降,并可产生耐受性,应增加其他其他药效力下降,并可产生耐受性,应增加其他 药的剂量。药的剂量。 药酶抑制剂:药酶抑制剂:凡能够减弱药酶活性的药物凡能够减弱药酶活性的药物(异(异 烟肼、西咪替丁、保泰松等)。烟肼、西咪替丁、保泰松等)。合用时,使其合用时,使其 他药效力增强,并可产生中毒,应减少其他药的他药效力增强,并可产生中毒,应减少其他药的 剂量。剂量。 第五节第五节 排排 泄泄 一、定义:一、定义: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

25、出体外的过程。 二、途径:二、途径:肾脏、胆汁、乳腺、汗腺、唾液腺、泪腺肾脏、胆汁、乳腺、汗腺、唾液腺、泪腺 (一)(一)肾脏排泄:肾脏排泄: (1)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 (2)肾小管被动重吸收:)肾小管被动重吸收: (3) 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主动分泌: 肾脏排泄药物的多少,与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率、肾脏排泄药物的多少,与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率、 尿液的尿液的pH和肾血流量有关和肾血流量有关 弱酸性药物在尿中非解离型多,重吸收多,排泄慢;弱酸性药物在尿中非解离型多,重吸收多,排泄慢; 弱碱性药物在尿中非解离型少,重吸收少,排泄快。弱碱性药物在尿中非解离型少,重吸收少,排泄快。 (二)胆汁

26、排泄(二)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有些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 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 重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肝肠循环。重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肝肠循环。洋地黄毒 苷、地高辛、地西泮等有明显肝肠循环,其半衰期 会延长 (三)其他途径:(三)其他途径:通过唾液、乳汁、汗液、泪液等通过唾液、乳汁、汗液、泪液等 排泄。乳汁排泄。乳汁pH略低于血浆,碱性药物(吗啡、阿略低于血浆,碱性药物(吗啡、阿 托品)可较多自乳汁排泄,应注意。托品)可较多自乳汁排泄,应注意。 第六节第六节 药物代谢

27、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时间一、时间- -药物浓度曲线药物浓度曲线 定义:定义:以药物浓度(以药物浓度(C)为纵坐标,以时间(为纵坐标,以时间(t)为横为横 坐标绘出曲线图,称为时间坐标绘出曲线图,称为时间-药物浓度曲线药物浓度曲线,简称时浓简称时浓 曲线或时量曲线。曲线或时量曲线。 二、药物消除类型二、药物消除类型 1一级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又称恒比消除,即单位时间内,又称恒比消除,即单位时间内, 药物总是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进行消除,其消除药物总是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进行消除,其消除 速率总是与血药浓度成正比。速率总是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大多数药物的消除都 属于一级

28、动力学消除。而且药物吸收、分布中的被 动转运,也是按照一级动力学方式进行的。 2 2零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又称恒量消除,即单位时间内,称恒量消除,即单位时间内, 药物始终以一个恒定的数量进行消除,其消除与血药物始终以一个恒定的数量进行消除,其消除与血 药浓度无关。药浓度无关。药物吸收、分布中的主动转运及易化 扩散则多是按零级动力学方式进行的。 3 3米氏消除动力学:米氏消除动力学:是指包括零级和一级动力学是指包括零级和一级动力学 消除在内的混合型消除方式。消除在内的混合型消除方式。 三、房室模型的基本概念三、房室模型的基本概念 为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我们 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把机体概

29、念化为一个系统, 并按动力学的特点将系统分为若干房室来进 行研究,称为房室模型。 1一室开放模型一室开放模型是假定机体是由一个房室是假定机体是由一个房室 组成,且药物在其中的消除速率也始终一致组成,且药物在其中的消除速率也始终一致 的模型。的模型。 2二室开放模型二室开放模型是假定机体是由二个房室是假定机体是由二个房室 组(即中央室与周边室),并有二种速率消组(即中央室与周边室),并有二种速率消 除的模型。除的模型。 四、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主要参数四、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主要参数 (一)药峰时间和药峰浓度(一)药峰时间和药峰浓度 1 1、药峰时间、药峰时间是指用药以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所需是指用药以

30、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所需 的时间。的时间。 2 2、药峰浓度药峰浓度又称峰值又称峰值,是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是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 血药浓度。血药浓度。 (二)时量曲线下面积(二)时量曲线下面积(AUCAUC) 又称曲线下面积,是指由坐标横轴与时间又称曲线下面积,是指由坐标横轴与时间- -药物浓度药物浓度 曲线围成的面积。曲线围成的面积。它代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的药 物的相对累积量,也是研究药物制剂的一个重要指 标。 (三)生物利用度(三)生物利用度(F)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是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 循环的相对数量。循环的相对数量。生物利用度也

31、是评价药物制剂质 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通常用吸收百分率表示。 相对F 是评价厂家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一 般药典上都规定药厂生产的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差距 不应超过10%。 生物利用度的意义:生物利用度的意义: 从机体方面而言,剂量、剂型甚至制剂都完全相从机体方面而言,剂量、剂型甚至制剂都完全相 同的药物,因为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应用,也同的药物,因为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应用,也 可引起生物利用度的改变如空腹和饱食后给药,或可引起生物利用度的改变如空腹和饱食后给药,或 肝、肾功能不全时给药,均可因生物利用度的改变,肝、肾功能不全时给药,均可因生物利用度的改变, 而使时间而使时间-药物浓

32、度曲线发生改变药物浓度曲线发生改变。 从制剂方面而言,剂量和剂型相同的药物,如果从制剂方面而言,剂量和剂型相同的药物,如果 厂家的制剂工艺不同,甚至同一药厂生产的同一制厂家的制剂工艺不同,甚至同一药厂生产的同一制 剂的药物,仅因批号不同,都可以使药物的晶型、剂的药物,仅因批号不同,都可以使药物的晶型、 颗粒大小或其他物理特性,以及药物的生产质量控颗粒大小或其他物理特性,以及药物的生产质量控 制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崩解和溶解度,使制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崩解和溶解度,使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发生明显的改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发生明显的改变。 (四)表观分布容积(四)表观分布容积(Vd) Vd

33、 是指药物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量(以是指药物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量(以L 或或 L/kg 为单位)。为单位)。是一个计算所得的理论数值,而并 非指药物在体内所实际占有的体液真正容积,也不代 表某个特定的生理空间,故称为表观分布容积。Vd 值的大小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值的大小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它常 用体内药物总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来表示:(A 为体 内药物的总量,C 为血药浓度) (五)半衰期(五)半衰期(t1/2 1/2) ) 1 1、半衰期、半衰期就是指消除半衰期。即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就是指消除半衰期。即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 降一半所需的时间。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34、t1/2是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一个重 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2 2、临床指导意义:、临床指导意义: (1 1)确定给药的间隔时间;)确定给药的间隔时间; (2 2)预测按)预测按t t1/2 1/2的间隔连续给药,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 的间隔连续给药,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 态所需时间为态所需时间为5 57 7个个t t1/2 1/2 ; ; (3 3)预测病人治愈停药后血中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为预测病人治愈停药后血中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为5 5 7 7个个t t1/2 1/2 (六)清除率(六)清除率(CL) CL 是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表观分布容积(VdVd) 的药物

35、被清除,其单位为的药物被清除,其单位为ml/minml/min。CL 仅表示药物从仅表示药物从 血中清除的速率,并不是被清除药物的具体量。其计血中清除的速率,并不是被清除药物的具体量。其计 算公式为:算公式为:CL=Vd k 式中k 为消除速率常数,Vd 为表观分布容积。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主要是通过肝代谢和肾排泄而 清除,因此,药物的总清除率(CLtotal)相当于肝清 除率(CLh)和肾清除率(CLr)的总和。 (七)稳态浓度和多次给药的时间(七)稳态浓度和多次给药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药物浓度曲线 1 1、定义:、定义:给药量与消除量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称稳给药量与消除量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

36、称稳 态浓度态浓度Css)或称或称坪值。坪值。若能将稳态浓度的波动控制在 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是最理想的状况。 2、多次给药的时间多次给药的时间- -药物浓度曲线药物浓度曲线 第一节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基本作用 第第三三章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作用:也称药物效应药物作用:也称药物效应、生物活性生物活性、药物反应药物反应,指药物引起机指药物引起机 体生理生化机能或形态的变化体生理生化机能或形态的变化。 药物作用与药物效应区别:药物作用与药物效应区别: 药物作用药物作用是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是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药物效应是药物原发作用所起

37、的机体机能或形态的改变是药物原发作用所起的机体机能或形态的改变 一、药物作用方式和类型一、药物作用方式和类型 (一)药物的作用方式(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1 1、局部作用:、局部作用:未被吸收的药物在用药部位所呈现的作用。未被吸收的药物在用药部位所呈现的作用。如:碘 酊的皮肤消毒作用、碳酸氢钠中和胃酸等。 2 2、吸收作用:、吸收作用: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分布到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作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分布到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作 用。用。如:硝酸甘油抗心绞痛、阿司匹林解热镇痛等。 (二)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二)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1、对因治疗(治本):、对因治疗(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用药目的在

38、于消除原发致病 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如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2、对症治疗(治标):、对症治疗(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如 利尿药利水消肿。 (三)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三)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1、原发作用(直接作用):、原发作用(直接作用):药物通过直接接触组织药物通过直接接触组织 细胞所引起的作用。细胞所引起的作用。如口服地高辛的强心作用。 2、继发作用(间接作用)、继发作用(间接作用) :药物通过体液、神经调药物通过体液、神经调 节(反馈)引起的作用。节(反馈)引起的作用。如口服地高辛的利尿作用。 (四四)药物的作用性质药物的作用性质 1、调

39、节作用:调节作用: 兴奋兴奋(亢进亢进):凡能使机体原有功能水平提高的凡能使机体原有功能水平提高的, 过度兴奋转入衰竭过度兴奋转入衰竭。 抑制:抑制:凡能使机体原有功能活动减弱的凡能使机体原有功能活动减弱的,深度抑深度抑 制称制称麻痹麻痹。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抗病原体及抗肿瘤:杀灭或抑制病原体杀灭或抑制病原体,使病使病 原体原体(包括细菌包括细菌、病毒病毒、寄生虫等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引起的感染 性疾病得到控制;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或破坏肿瘤性疾病得到控制;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或破坏肿瘤 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目的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目的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补充不足(补充治疗): 2、特点:特点:

40、 选择性与剂量密切相关,一般药物在选择性与剂量密切相关,一般药物在 较小剂量或常用量时选择性较高,随着剂较小剂量或常用量时选择性较高,随着剂 量增加,选择性降低,中毒量时可产生更量增加,选择性降低,中毒量时可产生更 广泛作用。如苯巴比妥随着剂量增加,可广泛作用。如苯巴比妥随着剂量增加,可 依次产生依次产生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 麻醉,最后麻痹中枢,可引起死亡麻醉,最后麻痹中枢,可引起死亡。 二、药物作用的特异性、选择性:二、药物作用的特异性、选择性: (一)药物作用的特异性(一)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1、药物作用的选择

41、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 时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作用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而对 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 3、产生原因:产生原因: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的化学结构、机体机体(包括包括 病原体病原体)的组织结构及生化功能的组织结构及生化功能、药物在体内药物在体内 的分布的分布、药物与受体结合及组织器官对药物的药物与受体结合及组织器官对药物的 敏感性敏感性 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活性较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活性较 强,使用针对性强;强,使用针对性强; 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选择性低的药物,

42、应用时针对性 不强,不良反应较多,但作用范围广不强,不良反应较多,但作用范围广 三、不良反应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 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反应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反应 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是由于药物所引起的、较严重、较难恢是由于药物所引起的、较严重、较难恢 复的不良反应。如复的不良反应。如GMGM引起的引起的N N性耳聋。性耳聋。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或产生对患者不利的作用。凡不符合用药目或产生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1、副反应(副作用)、副反应(副作用):药物在常用量(治疗

43、量)下药物在常用量(治疗量)下 发生发生 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用 药目的的不同, 副作用与防治作用在一 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是药物固有的作用。是药物固有的作用。 特点:特点: 可以预料,难以避免。可以预料,难以避免。 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 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指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而引指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而引 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指少数有过敏体质的病人指少数有过敏

44、体质的病人 对对 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无法预知,与药物使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无法预知,与药物使 用剂量、给药途径及疗程无关。用药理拮抗剂解救无效。用剂量、给药途径及疗程无关。用药理拮抗剂解救无效。 4 4、后遗效应:、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残存的 药理效应。药理效应。 5 5、继发反应:、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又称治疗矛盾。又称治疗矛盾。 6、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指少数特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指少数特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

45、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反应程度与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反应程度与 剂量成正比。剂量成正比。 7、“三致作用三致作用” :致畸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突变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一)量效关系:(一)量效关系: 量效关系: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 量反应: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连续增减的量变。用具体数量或最药理效应强弱连续增减的量变。用具体数量或最 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二)量效曲线:(二)量效曲线:以药物浓度为横坐标

46、,以药效为纵以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以药效为纵 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 质反应:质反应: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 。 必必 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 1. 1. 量反应量效曲线量反应量效曲线: : 剂量的概念剂量的概念 无效量:无效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效应的剂量。刚引起效应的剂量。 最大有效量(效能):最大有效量(效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引起中毒的剂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引起中毒的剂量。 常用量(治疗量):常

47、用量(治疗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强度(效价强度)强度(效价强度):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剂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剂 量与效价成反比。量与效价成反比。 安全范围: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利尿药的作用强度及效能比较 100010000.10.10.30.31 13 310103030100100300300 剂量剂量( (mg)mg) 200200 0 0 5050 100100 150150 环环 戊戊 噻噻 嗪嗪 氢氢 氯氯 噻噻 嗪嗪 呋呋 噻噻 米米 氯氯 噻噻 嗪嗪 返回 2

48、00200 0 0 5050 100100 150150 强度高的药物,用量小,而效能大的药物疗效强度高的药物,用量小,而效能大的药物疗效 较好,各有特点。一般来讲药物的效能更为重要。较好,各有特点。一般来讲药物的效能更为重要。 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LD50 50): ):使全部实验动物有一半死亡所需的使全部实验动物有一半死亡所需的 剂量。剂量。 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量(EDED50 50): ):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产生有效的作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产生有效的作 用所需的剂量。用所需的剂量。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TI):):LDLD50 50/ED /ED50 50的比值。 的比值。 2. 2. 质反应量效曲线质反应量效曲线: : 第三节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研究药物如何与机体是研究药物如何与机体 细胞结合而发挥作用的。细胞结合而发挥作用的。 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来自于药物与机体大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来自于药物与机体大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引起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引起了 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已知的药物作机体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药理学》全书详细课件(613页).ppt)为本站会员(叶思起)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