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护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和预防理和预防 儿科儿科1常见呼吸道疾病常见呼吸道疾病1.常见疾病:上感、流感、急性 支气管炎、肺炎等。2.传染源:病人 病毒携带者3.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接触 呼吸道分泌物。4.易感人群:老人 小孩 体质弱 者2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1.婴幼儿鼻腔短,后鼻道狭窄,粘膜柔嫩;扁桃体发育不成熟。2.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粘液腺分泌不足,气道干燥;纤毛运动清除能力弱,易感染。3.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4.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34一、急性上呼吸道感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感冒冒”:
2、是指鼻、鼻咽和喉部的急性感染。病原病原:病毒引起占90%以上(常见鼻病毒)症状症状:鼻塞、流涕、喷嚏、流泪、咽痛等病程病程:病程短,病情轻,为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传染性传染性:多为散发 偶见流行预防预防:增强体质 避免受凉5二、肺炎二、肺炎肺炎: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所致的肺部炎症。症状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湿啰音。多见婴幼儿,一年四季发病。观察观察:1.发热、咳嗽、气促。2.呼吸频率、面色。3.痰液的颜色、质、量,及是否 有效咳嗽。6三、发热三、发热 发热:发热:(腋温)正常体温3637.3 原因:原因:1.感染常见病毒 2.穿的太多体温调节中枢功能 不成熟
3、 3.接种疫苗有低烧是正常反应 4.出牙不需处理观察:观察:1.精神、面色、食欲、尿量等 2.体温、脉搏、呼吸 3.用药后效果和反应7发热发热应急护理应急护理1.体温38,不吃退热药,多喝水,查找原因。2.体温38.5药物降温,两种药交替用药,多饮水,防虚脱。3.体温39.5可给予温水擦浴或乙醇擦浴。8发热发热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温水擦浴:水温32 34 部位四肢 颈部 背部 腋窝 腹股沟 腘窝 禁止心前区 腹部 后颈部 足底酒精擦浴:酒精擦浴:浓度25%30%方式轻拍(先上肢后下肢,一侧擦完换另一侧)冰袋冷敷:冰袋冷敷:部位前额 颈部 腋窝 腹股沟 禁止心前区 腹部 足底 耳廓 阴囊处9
4、1.1.对身体有害:对身体有害:发热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对身体有益的生理机制。2.2.房间不能见风:房间不能见风:不能一直关紧门窗。3.3.捂汗:捂汗:裹厚衣服和被子不能散热,导致体温更加上升。应该松解衣被,增加与空气接触面积,促进体温下降,同时注意腹部保暖。4.4.体温降后不会反弹:体温降后不会反弹:有感染时发热会持续23天。发热发热 处理误区处理误区10发热发热处理误区处理误区5.洗冷水澡降温:洗冷水澡降温:身体受到冷刺激会通过打寒战等方式制造更多热量,导致体温上升,而不是下降。6.6.多吃点才能好的快:多吃点才能好的快: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
5、食,少量多餐,多饮水。7.7.多多休息不能看电视:休息不能看电视:如果精神好,想玩,家长不需要过多担心,保持好心情有助于康复。8.8.不烧了就去上学:不烧了就去上学:应退烧后24小时没有反复再去上学。11四、惊厥四、惊厥1.1.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抽搐)是由单纯的发热诱发的惊厥,常伴意识障碍。好发于6个月至5岁小孩2.2.表现: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头后仰、眼球凝视、口唇青紫、面部四肢强直抽搐、部分有大小便失禁,然后进入昏睡状态。3.3.时间:时间:短暂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缓解12惊厥惊厥家庭应急处理家庭应急处理1.不能摇晃和强力按压小儿肢体。2.立即平卧或半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裤带。3.颈
6、部可垫小毛巾,处于伸展位。4.及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5.可指掐人中,合谷穴止惊。6.用小毛巾置于口腔一侧上下磨牙之间,防舌咬伤,但在牙关紧闭时切勿强行撬开。7.及时就医。13五、预防五、预防环境舒适环境舒适 自然通风自然通风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调2022相对湿度50%60%。2.用湿布擦桌椅,湿式清扫地面。3.成人避免在室内吸烟。4.床单被褥衣服勤洗勤晒。14预防预防合理营养合理营养 科学膳食科学膳食1.合理饮食、营养平衡,纠正偏食。2.少食生冷食物和饮料,多吃 新鲜水果蔬菜。3.多喝水,指导有效咳嗽。4.扣背法?15预防预防加强锻炼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增强体质1.用冷水洗脸,增强抗寒能力。2.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3.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4.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5.坚持上幼儿园,加强体格锻炼。16预防预防家庭配合家庭配合 养好习惯养好习惯1.餐前便后勤洗手,饭后漱口2.不乱摸鼻子和眼睛,不随地吐痰。3.正确擦拭鼻涕,咳嗽时用手掩护。17预防预防悉心保育悉心保育 防患未然防患未然1.高发季节,少去公共场所。2.宝宝食具玩具定期消毒。3.按计划接种疫苗,以预防传染病。4.家长给宝宝自查:发现有皮疹、溃疡、水泡、发热等及时就诊。18预防疾病从正确洗手开始预防疾病从正确洗手开始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