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精解原文精解第2篇 鱼我所欲也知识盘点知识盘点1.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1 1)二者不可得)二者不可得兼兼 兼:兼:_F F(2 2)故故不为不为苟苟得也得也 故:故:_F F 苟:苟:_(20092009考)考)(3 3)所)所恶恶有有甚于甚于死者死者 恶:恶:_F F(20092009考)考)甚:甚:_F F 于:于:_F F(4 4)故)故患患有所不有所不辟辟也也 患:患:_ 辟:辟:_同时同时因此因此苟且苟且厌恶厌恶超过,胜过超过,胜过介词,表示比较介词,表示比较祸患,灾难祸患,灾难通通“避避”,躲避,躲避(5 5)如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
2、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如使:_ _(20092009考)考)(6 6)由)由是是则则生而生而有不用也有不用也 是:是:_FF 生:生:_F F 而:而:_F F (7)(7)非非独独贤者有贤者有是是心也心也 独:独:_F F 是:是:_F F假如,假使假如,假使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生存生存却,但是却,但是单,仅单,仅指示代词,这个,这样指示代词,这个,这样(8 8)贤者能勿)贤者能勿丧丧耳耳 丧:丧:_(9 9)呼呼尔而尔而与与之之 呼:呼:_ 与:与:_(1010)蹴蹴尔而与之尔而与之 蹴:蹴:_(1111)乞人)乞人不屑不屑也也 不屑:不屑:_(1212)万钟则万钟则不
3、不辩辩礼义而受之礼义而受之 辩:辩:_ 万钟:万钟:_ _ 则:则:_F F 丢掉丢掉(SJ(SJ:丧失:丧失)吆喝吆喝给给用脚踢用脚踢(SJ(SJ:践踏:践踏)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因轻视而不肯接受按高位厚禄按高位厚禄(SJ(SJ:丰:丰厚的俸禄厚的俸禄)时时连词,这里表示假设连词,这里表示假设通通“辨辨”,辨别,辨别(1313)万钟)万钟于于我何我何加加焉焉 于:于:_F F 加:加:_(1414)妻妾之)妻妾之奉奉 奉:奉:_(1515)所识穷乏者)所识穷乏者得得我与我与 得:得:_ _ 与:与:_(1616)乡乡为身死而不受为身死而不受 乡:乡:_(1717)是是亦不可以亦不可以已已乎乎 是
4、:是:_F F 已:已:_(1818)此之谓失其)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本心本心:_ _ _对,对于对,对于益处益处侍奉侍奉通通“德德”,恩惠,这里是,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感激的意思通通“欤欤”,语气助词,语气助词通通“向向”,从前,从前(SJ(SJ:原先:原先)指示代词,这,这些做法指示代词,这,这些做法停止,放弃停止,放弃天性,天良天性,天良(SJ(SJ:本来的思:本来的思想,即想,即“义义”)”)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1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0122012宁夏,宁夏,20102010台州)台州)(2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0122012绵阳,绵阳,20112011广安、鞍山,广安、鞍山,20092009泸州)泸州)(如果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那么就)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用呢?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用呢?(3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0172017达州,达州,20162016张家界、铜仁,
6、张家界、铜仁,20152015云南)云南)(4 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0092009赤峰)赤峰)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或:本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能够不丢掉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5 5)呼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20112011北京)北京)(6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0162016来来宾,宾,20152015云南)云南)没有礼貌地吆喝
7、着给他。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高位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高位厚禄对高位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我有什么益处呢?(7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0102010铜仁,铜仁,20092009六盘水)六盘水)(8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从前(为了为了“礼义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施舍),现在为了住,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宅的华丽却接受了。(9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8、妻妾之奉为之。(20132013烟台)烟台)(10)(10)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0172017黔东南)黔东南)从前从前(为了为了“礼义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施舍),现在为了妻,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从前(为了为了“礼义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施舍),现在为了所,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111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这
9、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固有的天性。3.3.用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多划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多划2 2处)处)(1 1)如)如 使使 人人 之之 所所 欲欲 莫莫 甚甚 于于 生生(2 2)使)使 人人 之之 所所 恶恶 莫莫 甚甚 于于 死死 者者(3 3)是是 亦亦 不不 可可 以以 已已 乎乎如使如使/人之所欲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莫甚于生 使使/人之所恶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莫甚于死者是是/亦不可以已乎亦不可以已乎4.4.根据要求用文中的语句填空。根据要求用文中的语句填空。(1 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孟子认为能做到舍
10、生取义的人是:_ _。(2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应当挺身而出?)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应当挺身而出?_ _。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3 3)“不辩礼义不辩礼义”地接受地接受“万钟万钟”是为了:是为了:_ _。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5.5.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这句话是: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这句话是:_。(20152015朝阳)朝阳)6.“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中的“是心是心”具体
11、指具体指_。(用原文的话(用原文的话回答回答)()(20132013烟台)烟台)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7.7.第二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第二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论的事例,论证了证了“_”比比“_”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_ _”是失其是失其“本心本心”的表现,提出的表现,提出“是是亦不可以已乎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的告诫。(2013(2013烟台烟台)义义生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者或者“不辩礼义不辩礼义接受接受万钟万钟”)”)8.
12、8.孟子认为人孟子认为人“所欲有甚于生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他通过_的取舍、箪食与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箪食与豆羹的取舍、_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义”和和“不义不义”的存在。(的存在。(20112011柳州)柳州)鱼与熊掌鱼与熊掌万钟万钟(丰厚的俸禄丰厚的俸禄)与礼义与礼义9.“9.“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亦不可以已乎?”中的中的“是是”指代什么?这个问句表指代什么?这个问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是”指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表达了作者对不义行,表达了作者对不义行为的鄙视,希望停止不义行为的情感。
13、为的鄙视,希望停止不义行为的情感。10.“10.“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中的“此此”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用原文回答答)()(20112011北京)北京)变式提问:变式提问: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什么?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什么?(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为之。11.11.文章阐明了文章阐明了“义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义”的必要吗?为什么
14、?(的必要吗?为什么?(20122012衡阳)衡阳)示例:有必要,孟子的示例:有必要,孟子的“舍生取义舍生取义”告诉人们要有舍己为告诉人们要有舍己为人等值得学习的精神。人等值得学习的精神。12.12.本文开头从本文开头从“鱼鱼”和和“熊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说起,有什么好处?作者用作者用“鱼鱼”比喻比喻“生生”,用,用“熊掌熊掌”比喻比喻“义义”,通过,通过类比,生动形象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类比,生动形象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舍生取义。13.13.作者在文中批评和赞扬的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作者在文中批评和赞扬的分别是什么样的人?(20092009六盘水)六盘水)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
15、人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精神永存),批评的是见利忘义,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的人(无生命价值无生命价值)。14.14.孟子提出了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好“舍生取义舍生取义”和和“珍爱生命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的关系?请举例说明。(20122012曲靖)曲靖)示例:示例:(1)(1)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如刘胡兰,在敌人的
16、铡刀面前,坚决不吐露们应该舍生取义。如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坚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的价值观,用无畏谱写了英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的价值观,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雄赞歌。(2)(2)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要珍爱生命,同时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要珍爱生命,同时还应该用智慧去维护还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道义”。如鲁迅先生用。如鲁迅先生用100100多个笔名,与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正义和真理。捍卫了正义和真理。金题演练金题演练一、一、(20
17、182018预测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15分分)【甲】【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今为妻
18、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节选)【乙】【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节选周敦颐爱莲说(节选)1.1.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9、(5 5分分)(1)1)呼呼尔而与之尔而与之 呼:呼:_(2)2)万钟于我何万钟于我何加加焉焉 加:加:_(3)3)所识穷乏者所识穷乏者得得我与我与 得:得:_(4)4)可爱者甚可爱者甚蕃蕃 蕃:蕃:_(5)5)出淤泥而不出淤泥而不染染 染:染:_吆喝吆喝益处益处通通“德德”,感激,感激繁多繁多沾染沾染(污秽污秽)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4 4分分)(1)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用脚踢着用脚踢着(或踩过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莲花莲花)香气远播,更加
20、显得清幽,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幽,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水中。3.3.【甲】文中作者对【甲】文中作者对“失其本心失其本心”的行为,提出了的行为,提出了“_”的告诫;【乙】文作者借赞颂莲的告诫;【乙】文作者借赞颂莲的的“_”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用(用原文语句填空原文语句填空)(2 2分分)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解析】【解析】【甲】文中甲】文中“失其本心失其本心”出现在最后一句,应向出现在最后一句,应向上文寻找告诫的内容,即上文寻找告诫的内容,即“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告诫人们,告诫人们应停止前文列举的应停止前
21、文列举的“失其本心失其本心”的做法。【乙】文作者托的做法。【乙】文作者托物言志,借莲花物言志,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表达自己不慕名的形象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4.4.【甲】【乙】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保有【甲】【乙】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保有“本心本心”的重要性。的重要性。“本心本心”在此分别指什么在此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请简要概括。(4 4分分)【解析解析】【甲】文中【甲】文中“本心本心”出现在最后一句,向上文寻找相出现在最后一句,向上文寻找相关内容。接受关内容。接受“宫室之美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识穷乏者
22、得我”都是都是“失其本心失其本心”的表现。因此的表现。因此“本心本心”指羞恶廉耻的天性。指羞恶廉耻的天性。【乙】文中作者以莲自喻,借莲的形象表达不慕名利、不与世【乙】文中作者以莲自喻,借莲的形象表达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甲】文【甲】文“本心本心”指人本来具有的羞恶廉耻的天性。【乙】文指人本来具有的羞恶廉耻的天性。【乙】文“本心本心”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格。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格。(共共4 4分。分。每点每点2 2分。意思对即可分。意思对即可)二、二、(2018(2018预测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
23、题。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15分分)【甲】【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24、,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耳。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节选)【乙】【乙】子墨子曰: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予子子冠履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
25、之身,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墨子(节选墨子(节选)【注】【注】予:给,送。子:代词,你。履:鞋子。予:给,送。子:代词,你。履:鞋子。1.1.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5 5分分)(1)1)二者不可得二者不可得兼兼 兼:兼:_(2)2)故患有所不故患有所不辟辟也也 辟:辟:_(3)3)贤者能勿贤者能勿丧丧耳耳 丧:丧:_(4)4)今今谓谓人曰人曰 谓:谓:_(5)5)
26、子子为为之乎之乎 为:为:_做做同时同时通通“避避”,躲避,躲避丢掉,丧失丢掉,丧失对对说说【课内外迁移课内外迁移】本题实词本题实词课内链接课内链接/分析分析今今谓谓人曰人曰(对对说说)谓谓其妻曰其妻曰(邹忌讽齐王纳邹忌讽齐王纳谏谏)()(对对说说)子子为为之乎之乎(做做)酿泉酿泉为为酒酒(醉翁亭记醉翁亭记)()(做做)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4 4分)分)(1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 2)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我我)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我)不做苟且偷
27、不做苟且偷生的事。生的事。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可贵啊。更可贵啊。3.3.下列对【甲】文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对【甲】文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2分分)()A.A.作者从作者从“鱼鱼”与与“熊掌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的选择联系到“生生”与与“义义”的的 选择,自然通俗。选择,自然通俗。B.B.作者从作者从“生生”与与“死死”两方面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具体阐两方面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具体阐 述述“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原因。的原因。C.C.作者所倡导的重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
28、通人是 没有的。没有的。D.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 于文采和气势。于文采和气势。C C【解析】【解析】选文最后选文最后“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能勿丧耳”表明舍生取义的向善之心是人皆有之的,只是表明舍生取义的向善之心是人皆有之的,只是圣贤能够保有圣贤能够保有“本心本心”。4.4.【甲】文开篇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运用【甲】文开篇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运用_的论的论证方法,自然引出中心论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通过证方法,自然引出中心论点;【乙】文论证层层深
29、入,通过举例论证点举例论证点“_“_”的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4(4分分)比喻比喻万事莫贵于义万事莫贵于义【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乙乙】墨子说:】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的。(如果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这件事)呢?呢?(这人这人)一定不愿意。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这件事)呢?呢?一定
30、不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为了争论一句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可贵啊。所以说: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三、三、(20092009安徽)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15分)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节选节选)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取熊掌者也。生,亦
31、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贤者能勿丧耳。过零丁洋过零丁洋文天祥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1.解释下列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下列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4分)分)(1)(1)故不为故不为苟苟得也得也 苟苟:_(2)(2)如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如使:_
33、:_(3)(3)所所恶恶有甚于死者有甚于死者 恶恶:_:_(4)(4)留取丹心照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汗青汗青:_:_苟且苟且假如,假使假如,假使厌恶厌恶史册史册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4 4分)分)(1)(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如果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那么就)舍弃鱼而舍弃鱼而选取熊掌。选取熊掌。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或:本心)。3.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
34、“/”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2 2分)分)(1)(1)是是 故故 所所 欲欲 有有 甚甚 于于 生生 者者(2)(2)山山 河河 破破 碎碎 风风 飘飘 絮絮是故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有甚于生者山河破碎山河破碎/风飘絮风飘絮4.4.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5 5分)分)篇目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体现中心(或主 旨旨)的句子的句子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过零丁洋 二者不可得兼,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丹心照汗青。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
35、者也。第第3 3篇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精解原文精解知识盘点知识盘点1.1.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1 1)舜)舜发发于畎亩之中于畎亩之中(2 2)管夷吾举于)管夷吾举于士士(3)(3)百里奚百里奚举举于于市市 (4 4)故天将降大)故天将降大任任于于是是人也人也(5 5)必先)必先苦其苦其心志心志(6 6)劳劳其筋骨其筋骨(7)(7)饿饿其体肤其体肤发:发:_士:士:_举:举:_(20152015考)考)市:市:_任:任:_是:是:_F F苦:苦:_ F F其:其:_F F(20152015考)考)劳:劳:_F F饿:饿:_起,指
36、被任用起,指被任用狱官狱官被选拔,被任用被选拔,被任用责任,使命责任,使命集市集市这,这样这,这样使使感到痛苦感到痛苦他,他的他,他的使使感到劳累感到劳累使使经受饥饿经受饥饿(之苦之苦)(8 8)空乏空乏其身其身(9 9)行)行拂乱拂乱其所为其所为(1010)所以)所以动动心心忍忍性性(1111)曾曾益其所不能益其所不能(1212)人)人恒过恒过然后能改然后能改(1313)困于心)困于心衡衡于虑而于虑而 后后作作空乏:空乏:_拂:拂:_乱:乱:_ _ 动:动:_忍:忍:_曾:曾:_F F(20152015考)考)恒:恒:_F F过:过:_F F衡:衡:_F F作:作:_使使坚强起来坚强起来通通
37、“增增”,增加,增加使他受到贫困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之苦)违背违背扰乱扰乱使使惊动惊动常常常常犯错误犯错误(SJ(SJ:犯过失:犯过失)通通“横横”,梗塞、不顺,梗塞、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奋起,指有所作为(1414)征征于于色发色发于声而后于声而后喻喻(1515)入入则无法家则无法家拂拂士士(1616)出出则无敌国外患则无敌国外患(1717)生)生于于忧患忧患征:征:_色:色:_发:发:_(20152015考)考)喻:喻:_(20152015考)考)入:入:_拂:拂:_F F出:出:_ _ F F(20152015考)考)于:于:_F F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脸色脸色发自发自通晓通晓(真题标答:了解,
38、明白真题标答:了解,明白)指指国内内(SJ(SJ:在里面。指国内:在里面。指国内)通通“弼弼”,辅佐,辅佐指国外指国外(SJ(SJ:在外面。指国外:在外面。指国外)(真题标答:在国外;在外面,真题标答:在国外;在外面,指国外指国外)介词,表原因介词,表原因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1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62016黔西南)黔西南)(2 2)舜舜发发于畎亩之中。于畎亩之中。(20132013大理)大理)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舜从田地中舜从田地中被任用被任用。(3 3)孙叔敖孙叔敖举举于海。于海。(2
39、0142014海南)海南)(4 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被任用。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5 5)所以动心忍性,所以动心忍性,曾曾益其所不能。益其所不能。(20162016郴州,郴州,20132013德阳,德阳,20122012徐州,徐州,20112011曲靖)曲靖)(6 6)困于心困于心衡衡于虑而后于虑而后作作。(20162016莆田,莆田,20152015孝感)孝感)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增加他过
40、去所没有的才能。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内心困惑,思绪内心困惑,思绪堵塞堵塞,然后才能,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7 7)征征于于色色发于发于声声而后而后喻喻。(20162016绥化,绥化,20142014天水)天水)憔悴枯槁,憔悴枯槁,表现表现在在脸色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声音,然后才,然后才想想明白明白。3.3.用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划1 1处处)(1 1)舜)舜 发发 于于 畎畎 亩亩 之之 中中 (2 2)行)行 拂拂 乱乱 其其 所所 为为 (3 3)入)入 则则 无无 法法 家家 拂拂 士士 舜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41、于畎亩之中行行/拂乱其所为拂乱其所为入则入则/无法家拂士无法家拂士4.4.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和和_。(用原文词语回答用原文词语回答)法家拂士法家拂士敌国外患敌国外患(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在在国内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在国外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8 8)入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法家拂士,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0142014六六盘水,盘水,20132013绍兴,绍兴,201
42、22012吉林,吉林,20102010毕节)毕节)5.5.在选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在选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_ _ _ _”。(。(20162016莆田)莆田)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其所为6.6.作者说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中的“大任大任”指什么?指什么?“是人是人”指哪一类人?指哪一类人?“大任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是人”指前面叙述的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
43、包括其他能担当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当“大任大任”的人。的人。7.7.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0112011红河州)红河州)变式提问:变式提问: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之处。(20122012吉林)吉林)文中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列举事实,证明了什么道理?文中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列举事实,证明了什么道理?(20102010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文章中列举六位名
44、人的事例有何作用?(20172017西宁)西宁)共同点:这六个人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不共同点:这六个人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这些事例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平凡的事业。这些事例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的(或说明或说明“逆境出人才逆境出人才”)”)。8.8.文中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能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不能删除。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不能删除。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
45、论述的,这样由进行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这句话前面的内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这句话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就不能够容是正面论证,而这句话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就不能够全面充分地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全面充分地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示例:示例:“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成功的必要条件”或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功的必要条件”。9.9.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
46、一点仍然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理解。(20102010毕节)毕节)(1 1)百里奚)百里奚举举于市于市(2 2)必先苦)必先苦其其心志心志(3 3)曾曾益其所不能益其所不能(4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5 5)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则无敌国外患者 金题演练金题演练(20152015安徽)安徽)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回答问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回答问题。(1515分)分)1.1.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
47、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5 5分)分)举:举:_其:其:_曾:曾:_喻:喻:_出:出:_在国外;在外面,指国外在国外;在外面,指国外了解,明白了解,明白通通“增增”,增加,增加他,他的他,他的被选拔,被任用被选拔,被任用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4 4分)分)(1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 2)人恒过然后能改。人恒过然后能改。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3.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 4分)分)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4.4.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_。(2 2分)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