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麻风病药1.第一节结核病药2.结核病(tuberculosis,TB)3.结核病(tuberculosis,TB)症状4.结核病(tuberculosis,TB)结核菌素试验5.结核病(tuberculosis,TB)6.结核病(tuberculosis,TB)七分自检法7.结核病(tuberculosis,TB)治疗原则l 十字方针 早期:尽可能早发现早治疗 联合: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提高杀菌力,减少耐药 适量:剂量适当,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产生 规则:按照化疗方案,按时规范服药 全程:教育患者必须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8.结核病(tuberculosis,TB)治疗l 初治结核:
2、2HRZE/4HR 一般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l 复治结核:l 耐多药结核:2SHRZE/6HRE 3HRZE/6HRE 6 Z Am(Km,Cm)Lfx(Mfx)Cs(PAS)Pto/18Z Lfx(Mfx)Cs(PAS)Pto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S:链霉素Am:阿米卡星Km:卡那霉素Cm:卷曲霉素Lfx:左氧氟沙星Mfx:莫西沙星Cs:环丝氨酸PAS:对氨基水杨酸Pto:丙硫异烟胺9.抗结核病药l 一线药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l 二线药 对氨基水杨酸钠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环丝氨酸 利福定利福喷汀司帕沙星罗红霉素l 新一代10.异烟肼(isoniazid,IN
3、H)药动学l 口服/注射给药l Tmax=1-2小时,F=90%l 血浆蛋白结合率90%,受食物对氨基水杨酸影响l 透膜能力强,体内分布广泛l 肝代谢,胆汁排泄,有肠肝循环l t1/2=1.5-5小时l 为肝药酶诱导剂14.利福平(rifampicin)作用与机制l 广谱强效,穿透力强,对静止期和繁殖期细菌均有作用l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l 大多数G+/G-菌l 沙眼衣原体,某些病毒l 与细菌依赖DNA的RNA聚合酶亚基结合,阻碍mRNA合成15.利福平(rifampicin)临床应用l 各类结核病的联合治疗l 麻风病l 敏感菌包括耐药金葡菌所致感染l 沙眼,结膜炎l 重症胆
4、道感染16.利福平(rifampicin)不良反应l 胃肠道反应l 肝脏毒性:长期大量用药可致肝损伤l 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白细胞减少l 流感样综合征:大量间歇用药可致发热寒战头痛肌肉痛l 服药期间不宜饮酒l 服药期间大小便唾液泪液等可呈红色17.乙胺丁醇(ethambutol)药动学l 口服吸收快,Tmax=2-4小时l 体内分布广泛,脑脊液浓度低l 大部分以原形经肾排出,t1/2=3-4小时l 肾功能不全可致蓄积中毒作用与机制l 选择性抑制繁殖期结核分枝杆菌,对其他病原菌几乎无效l 与菌体镁等二价离子结合而干扰RNA的合成l 抑制分枝杆菌阿拉伯糖基转移酶而抑制细胞壁合成18.乙胺丁醇(et
5、hambutol)临床应用l 用于各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联合治疗不良反应l 主要为球后视神经炎 弱势红绿色盲视野缩小 停药并给予大剂量VB6l 偶见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高尿酸血症19.吡嗪酰胺(pyrazinamide)l 口服易吸收,Tmax=1-2小时l 体内分布广泛,脑脊液浓度较高l 主要肝代谢肾排泄,t1/2=6小时l 被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摄取并转化为吡嗪酸而产生作用l 仅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 l 对异烟肼耐药株仍有效l 用于各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联合治疗l 长期大量用药可致严重肝损伤l 可致光敏反应20.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l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l 分布广
6、泛,不易入脑脊液和巨噬细胞l 主要肝代谢肾排泄l 仅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l 可竞争性抑制二氢蝶酸合酶,干扰叶酸代谢l 用于结核病的联合治疗l 常见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大量长期可致肝损伤l 水溶液对光不稳定,须新鲜配置并避光使用21.第二节麻风病药22.麻风病(Leprosy)23.氨苯砜(dapsone)l 口服,F=93%,Tmax=2-8小时l 分布广泛:肝肾肌肉皮肤较高,病变皮肤高于正常皮肤l 肝代谢,肾排泄;部分经胆汁排泄,有肠肝循环;t1/2=24-48小时l 宜采用周期性间歇给药,避免蓄积中毒l 对麻风分枝杆菌有较强选择性l 抗菌机制与磺胺类相似l 各型麻风病首选药,常与利福平合用l 常见溶血性贫血和发绀,可见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损伤l 剂量过大可致砜综合征:高热剥脱性皮炎肝坏死贫血等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