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校联盟四校联盟 20202020 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 语文语文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150 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150 :150 分分 第第卷阅读题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昭明文选为何不录兰亭序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由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撰,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文学总集。 它是中国文学独立和勃兴的标志之一, 并由此造就了一门极富民族特色的学 问“文选学”。它自唐初正式被宫廷承认,其后影响日渐扩
2、展。至宋代,更是有“文 选烂,秀才半”之说。 而兰亭序自唐代以后,被屡屡刻成法帖,文本又一次次入选不同选本。唐房玄龄撰 修 晋书 时, 太宗李世民亲为王羲之作传, 推崇备至, “详察古今, 研精篆素, 尽善尽美, 其惟王逸少乎!” “文选学”日趋成为显学, 兰亭序慢慢成为经典。 文选既然是文学总集,作品是 否入选,还是需要回归文本自身,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究其原因, 兰亭序落选大致有 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文选是选本,主要选录各种文体的重要作品。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萧统 在文选序中谈到选择之难:“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文 选收录序共 9 篇,其中有石崇的思归引序 。
3、石崇虽是一掷千金的官僚富豪,但其文学 成就还是得到后人认可的。钟嵘诗品将其列为中品,与陆云、陶渊明并列。王羲之组织 的“兰亭雅集”后于石崇的“金谷送别”57 年,且兰亭序是模仿石崇金谷诗序而 为。对比二序,思想和词句确有雷同。既然是仿作,文学价值大打折扣,故不录亦属正常。 若以文学价值而论, 金谷诗序应比兰亭序更合适,但若选录石崇两篇,似有过滥之 嫌。 二、王羲之文才达不到文选收录标准。唐朝以后,王羲之书名、文名日盛,我们今 天评论右军先生,容易形成定式和偏见,常常为其“书圣”的光环所左右。故蠡测王羲之的 文学成就如何,唐前文献更令人信服。就现有史料来看,时人或南北朝时期论及王羲之同时 代人的
4、文学成就,对其只字未提。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作为南朝时期重要的文 学批评著作,关于王羲之同样未见片言只语。 三、王羲之以书法名世,而书法并非“胜事”。 兰亭序成名,是因唐太宗的推崇和 宋人推波助澜。书法对六朝文人而言并非光宗耀祖之业。 世说新语将能书善画的韦诞、 顾恺之列入“巧艺”类中, 颜氏家训将书法、绘画、卜筮等并列为“杂艺”,这些都显 示出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和书法家地位不高。 四、萧统兄弟不认可王羲之的处世行为。王立群先生不止一次强调:“文选收录作 品概为各种文体之范本。但编选者的文学价值观与爱恶会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萧统、萧 纲、萧绎兄弟是梁代文学繁盛的重要参与者与组织者。萧绎在金
5、楼子中评论王述与王羲 之结怨之事时,抨击右军,认为右军只是“能书”而已,其文学成就在时人和文选编辑 者看来不足论也。虽不能绝对地说萧统也是如此看待王羲之,但在儒家道统承续上,萧统兄 弟应是一致的。 今天考论兰亭序入不入文选的问题,并不是否定兰亭序的文学影响和书法 美学价值,而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古人以为美的东西,未必符合今人的审 美需求。我们今天认为美的东西,也未必是后人审美的准则,因为世殊事异,环境在变,社 会在变,生活不同,审美会存在差异性。 (作者宋战利,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昭明文选是选录有各种文体的文学总集,该书唐初被
6、广泛认可,宋代更是成为经典。 B.兰亭序是王羲之组织“兰亭雅集”后模仿石崇金谷诗序而创作的经典作品。 C.王羲之的文采不怎么受同时代人待见, 得唐宋人认可的 兰亭序 更多的是因其书法成就。 D.萧统等的文学价值观和好恶是影响兰亭序落选昭明文选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先阐述文选和兰亭序的大致情况,为后文原因的阐述作了必要的说明。 B.文章从主观、客观等角度在四个方面有理有据分析了兰亭序落选文选的原因。 C.文章采用对比方式明确了兰亭序的文学价值,也印证了文选选录作品的标准。 D.文章指出文选不录兰亭序的原因,这就暗示我们文选的收录标准并
7、不可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本文集是否选录某个作品,只要看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是否符合该文集的选录标准。 B.萧绎抨击王羲之,只是“能书”而己,从中也可窥见书法艺术家在南朝时的地位不高。 C.从兰亭序落选文选的原因看, 兰亭序的文学价值远远不及其书法美学价值。 D.因世殊事异,经典传承也需要创新,流传千载的兰亭序已不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材料一: “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
8、场梦”, 这是机器人小冰写的一首诗。 人工智能“少女诗人”小冰经过两年不断的深度“学 习”, 如今已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 只需上传一张图片, 给几个关键词, 小冰就能在 10 秒内替你创作出诗歌初稿。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们曾用 27 个化名,在报刊、豆瓣、贴吧 和天涯等多个网络社区的诗歌讨论区中发布小冰的作品, 在此过程中, 没有人发现作者是个 机器人。后来,小冰研发团队从小冰写成的数万余首诗中挑出 139 首结集出版,取名“阳 光失了玻璃窗”。 微软小冰项目负责人李笛介绍,为了掌握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 1920 年以来 519 位 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 10000 次。一开始小冰写
9、出的诗句毫不通顺,后来慢慢变得 “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 如果说“诗人”小冰的创作仍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 那“画家”小冰的模型 已开始基于情感计算框架。换句话说,“画家”小冰不仅具有 IQ(智商) ,还开始具有 EQ (情商) ,并且其“创作”开始基于情感激发。这个模型有这样非常鲜明的特点:会大量使 用诱发源,不是让机器把一种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再转成另外一种风格重新生 成,而是要求在诱发源的帮助下,激发人工智能进行独立创作。该模型通过对过往 400 年 艺术史上 236 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已能独立完成 100%原创的绘画作品。 此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开发都
10、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型、 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 但近 些年,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 EQ(情商)的开发。除了微软的小冰,亚马逊 开始希望 Alexa 能够有同理心, 百度也提出“智能体”的概念, 要求人工智能更加有个性, 更加有“人设”。人工智能的构建已经从单纯的 IQ 开始向“IQ+EQ”演变。长此以往,人 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 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化的表现形 式,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并且能够依靠情感激发来进行文艺创作,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 能力的确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材料二:材料二: 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艺术家,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
11、的画、作 的曲是艺术品。因为艺术被认为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 活动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而人工 智能是理性的, 它的整套艺术生产逻辑是基于数据, 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 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 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 受”, 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 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 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
12、,离人类的文艺 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以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一看,颇具“艺术色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 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 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 小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 都在“建筑”“人”“家具”这几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 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 个关键词,小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 于抽象。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艺术的冲击,大部分还是体现在心理层面。在未来相当长一 段时间里, 人工智能还是很难接替艺术家的创作, 即便这些智能机器人创造出一些被人类认 可的“艺术品”,
13、那也是基于人的参与设计。人们需要通过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 景、内心情感,才能试图揣测一件艺术作品的深意,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整 体上还难以使其“作品”充满这种感性的色彩。 材料三:材料三: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 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 正如艺术 批评家李心沫所言, 当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 已经很难被人区分 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
14、前的挑战,但 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 作。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 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 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 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 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文化艺术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 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 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 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艺 术家锦上添花
15、,分析素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文学 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比如,小冰的绘画技能应用的领域是服装面料的图案设计。李笛介绍,以小冰人工智能 框架为基础, 微软已经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几家最大的纺织面料企业合作开发了人工 智能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平台。该平台可以设计出 1026 种服装面料纹样和插画。另外, 小冰也参与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截至目前小冰已经为许多家电台和电视台生产了 2800 多小时的节目。 (取材于光明日报2019 年 06 月 12 日 13 版) 4.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
16、一项是( ) A.一般的网友读小冰的诗,没有谁发现这些诗是机器人写的。 B.小冰经过训练一下子就能写出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的诗。 C.人工智能开发都是围绕任务驱动型、 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 D.人工智能不仅能具备人类的 智慧,还能够拥有人类的情感。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能够让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 B.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重复性技能都可以由机器完成。 C.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艺术家提高学习效率,阅遍人间艺术精华。 D.小冰已经参与到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 6.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吗?上面三
17、则材料针对这一问题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卖白菜 莫 言 1967 年冬天,我 12 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 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 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 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
18、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 “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 卖了一百零一棵, 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 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 掀起衣襟, 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 委屈地抽噎着。 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透过蒙眬的泪眼, 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 母亲 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
19、,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 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 的拐角的位置上,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了一脚,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当别的白菜长到 脸盆大时,它才有碗口大。发现了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 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蔫。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将 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 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 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
20、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 子。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 竟然不知道。篓子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 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 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 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 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 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 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 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
21、然后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 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 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 母亲回答了她。 她摇摇头, 看样子是嫌贵。 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 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 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 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 你拽断了
22、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 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 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 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 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 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 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 但撕扯菜帮子的手 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 她。 她终于还是
23、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 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 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 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 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
24、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 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 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 心猛地往下一沉, 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 眼睛红红地看着我, 过了许久, 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 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
25、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详细描写了卖白菜的全过程, 却隐去了白菜被退的情节, 这不仅留有了想象的空间, 也符合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认知特点。 B. 老太太挑白菜的过程中, “蹲”“翻”“拽”“撇”一连串动作描写说明她是一个挑剔、 爱占小便宜的人。 C. 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 我心中至今依然沉痛, 是因为感慨母亲生活的艰辛和贫困。 D. 前文写“我”和母亲侍弄白菜,写出对劳动果实的珍爱,更为下文“我”对老太太的厌 恶提供了情感缘由。
26、 8.文中画线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 请你结合这两处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 分) 9.文章处处充满着矛盾和冲突, 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冲突来塑造他伟大母亲形象的。 请找出几 处来加以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师俭,字桐叔,浙江山阴人。以纳赀,于康熙六十年选授兵部员外郎。奉职勤恳,常 数月不出署。雍正元年,迁广西右江道佥事,部请留任一年,世宗命以升衔留任,赐人葠、 貂皮。师俭以执法卻重贿,忤要人,因诬以避瘴故留部。
27、侍郎李绂昌言曰:“今部曹不名一 钱,才者尤劳瘁,苟得郡,争趋之,况监司耶?”期满,复请留,加按察司副使衔。司疏奏 皆出其手,他司事难治者亦时委之。 三年, 出为江南驿盐道副使, 上召对, 勉以操守, 复赐人葠、 貂皮, 许上疏言事。 四年, 调广东粮驿道副使。岁大祲,师俭以存留米五万石给饷,饬所属缓征。或疑专擅获咎,师俭 曰:“请而后行,民已苦箠楚矣!”总督孔毓珣与巡抚杨文乾不相能,以师俭署盐法道,欲 引以为助。文乾疑为毓珣党,令买铜,将以赔累困之。明年,文乾入觐,上示以毓珣弹事, 亦及师俭,乃知师俭非阿毓珣者。令署按察使,毓珣又疑师俭昵文乾。及文乾卒,劾师俭违 禁开矿,侵蚀铜价。逾年,署巡抚
28、傅泰会鞫,事始白。上知其无罪,命往陕西佐治军需。 师俭在兵部, 谙悉诸边形势扼塞、 战守机宜、 刍饷缓急。 至凉州, 每集议, 指画如素习, 总督查郎阿深重之。署凉庄道参政。师过凉州,檄至肃州支饷。两路遥远,师俭即以凉州所 蓄给之, 师行无乏。 一日羽书数过, 师俭策必调取生兵, 峙餦以待。 已而果然。 肃州师将行, 飞檄令截取公私骡马,官民皇皇。师俭曰:“在道官商皆赴肃者,若官顿於途,货弃於地, 非军前所宜。 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是 获两利也。檄虽严,吾自当之。”於是官商皆安,军事亦无误。 寻调补西安盐驿道副使。 关中旱, 诏以湖广米十万石自商州
29、龙驹寨运陕西。 师俭董其役, 未半,大雨溪涨,骡马少,不足供转输。商於山中无顿积所,水次隘,运艘不齐。师俭以秋 谷将登,请止运,民亦不饥。军中马缺,檄取驿马。师俭谓:“置邮传命,如人身血脉,不 能一日废。”拒不可,事竟寝。 擢按察使,数平疑狱。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虽贵势贤亲不徇纵。十三年,以目 疾乞休。高宗即位,赦诏至,时目已失明,令吏诵案牍,谛听,得邀赦典者,立出之而后上 陈。留两月,毕其事始归。后卒於家,陕西祀名宦。 ( 清史稿列传八十七何师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 烦是获两利也。
30、B.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 是获两利也。 C.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 是获两利也。 D.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 是获两利也。 1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 开的买官卖官。 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篇、军械、军令 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
31、征召也。其 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 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舾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荛之见” 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雍正元年,何师俭被提拔到广西担任右江道佥事。因为他执法公正、拒绝受贿,被他得罪 的权贵就诬告他想逃避瘴气,于是他又被滞留在兵部担任员外郎。 B.何师俭调任广东的那年,庄稼歉收,何师俭担心老百姓遭受疾苦,就自作主张把存留的五 万石粮拿出来作为应急粮饷,并告诫下属官吏暂缓征收赋税。 C.何师俭在兵部时,就对各个地方的地势要塞、攻打守备的时机和军粮供应的情况很熟悉。 到凉州后,他对每次集会讨论的
32、事情都了如指掌,受到总督的赏识。 D.何师俭晚年时已双目失明, 但是仍然勤于政事, 有时还让随从官吏把文书的内容读给自己 听。在家中去世后,陕西曾修建祠堂来纪念这位名臣。 13.把中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文乾入觐,上示以毓珣弹事,亦及师俭,乃知师俭非阿毓珣者。 (5 分) (2)擢按察使,数平疑狱。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虽贵势贤亲不徇纵。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曲江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
33、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杜甫时任左拾遗,因 屡次进言,被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此指冢边石塑之麒麟。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 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 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 “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 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还有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 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便引起诗人 惆怅。此处“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
34、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句中的“且看”是只管看 之意,“莫厌”是不推辞之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光、尽情行乐的愿望。 D.颔联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字的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 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特色。 15.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诗中诗人“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以“_,_”两句表达自己决心效法前贤, 至死不渝。 (2)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谆谆告诫后主,宫中之事咨询郭攸之等人之
35、后再施行,必能 “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中以“_,_”两句再现当年宋武帝刘裕 北伐时的磅礴气势。 第第卷表达题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上_,质量上也参差不齐,但它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所 产生的影响却是其他作家_的。有人评价说:“包身工为中国报告文学开创了新 的记录。”( ) 。 包身工完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 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 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理性认识或感情冲动,带着 自己的观点、 感情来写的。 任
36、何一个作者都不会以_的身份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 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遣上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 客观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高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 法融于一体,交错运用,并且_,恰到好处。 ( ) ; 包身工是抒情的,在关节处又 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爱憎情感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夏衍 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 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寥寥可数 鞭长莫及 作壁上观 天衣无缝 B 屈指可数 鞭
37、长莫及 袖手旁观 无懈可击 C 屈指可数 望尘莫及 袖手旁观 天衣无缝 D 寥寥可数 望尘莫及 作壁上观 无懈可击 18.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分别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 工的悲惨遭遇 B 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 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C 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 而是质的变化 包身工 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它是叙事的 D 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 遭遇,它是叙事的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38、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 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 发展为中心对包身工制度进行深刻分 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B 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 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 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 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C 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事实, 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 发展为中心深刻分析和直接评 价包身工制度,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D 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 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 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 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20.(5 分)下面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请根据提示内容写成
39、一段话。要求: 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字。 21.(6 分)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规则, 在 现代汉语词典 中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每个人心中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在小人横行、阿谀奉承之风盛行的北宋官 场里,周敦颐坚守良知,洁身自好,最终流芳百世。当然,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比如, 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 “做人的底线”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可以主观选择的,后者是强制的。 _ _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
40、的说法, 这里的“学”, 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 韩愈就说过: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 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 文章。要求: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四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答案 1. A 项表述不准确,且有无中生有之误。 根据原文:它自唐初正式被宫廷承认, 其后影响日渐扩展。至宋代,更是有“文选 烂,秀才半”之说,“唐初被广泛认可” 表述错误,而“宋代更是成为经典”未有论
41、及。) 2. D D 项对文本结论理解不准确,文本虽重点在探究文选不录兰亭序的原因,但目 的是告诉我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 趣味”,“审美会存在差异性”。) 3. B A 项表述太绝对,原文第二段“文选是文学总集,作品是否入选,还是需要回归文 本自身,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原文第六段“文选收录作品概为各种文体之范本。但 编选者的文学价值观与爱恶会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 根据这样的表述得不出 A 项的结论。 C 项无中生有,根据作者意图,没有比较兰亭序的文学价值与书法美学价值。D 项强加 因果,“世殊事异,经典传承 也需要创新”这是对的,但得不出后面“流传千载的兰亭 序已不符合当下的审美标
42、准”的结论。 4. A B 项,“一下子”错误,原文表述为“一开始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后来慢慢 变得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可见并非“一下子”;C 项,“都是”错误,原 文表述为“此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 构”,文中说的是“大多数”;D 项错误,原文表述为“长此以往,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 类的智慧,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5. B B 项错误,原文表述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 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文中说的是“基本可以”,选项 变成“都”。 6. 第则材料
43、认为人类独有的艺术创作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 (1 分)第则材料认为人 工智能的艺术创作离人类的水平还有点远, (1 分)第则材料认为艺术家不应一味排斥而 应加以利用(1 分) 。 我认为人工智能会冲击人类的艺术创造力,但无法完全取代,毕竟人是有情感的,而人 工智能受人掌控。 (观点 1 分,理由 2 分) 7.C “我”不过是想宣泄下内心的气愤之情多收一毛钱,却使得母亲伤心流泪,而令我心中 沉痛,是因为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贫困还不及我的欺骗让母亲难过。 8. 第一处“眼睛湿漉漉的”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面对贫穷的坚强。因为不能让孩子 在过年时吃上一顿白菜馅饺子而深深自责,但她并没有哭
44、,面对生活的苦难,她不屈不挠, 执着坚强。 (3 分) 第二处“眼睛红红”表现了母亲讲究诚信、自尊自爱、正直善良的高尚 人格,也说明母亲在人前丧失了诚信与尊严的痛苦。 (3 分) 9. 解析:所谓冲突是指文艺作品中人和人、人和环境、人物内心的矛盾及其激化,是构成 情节的基础和展现人物性格形象的重要手段。 此题意在考察全文情节的分析与鉴赏, 是一道 开放性极高的题目,但也明确限定了范围,即所选情节间的矛盾冲突应是塑造、凸显母亲形 象的所选情节间的矛盾冲突应是塑造、凸显母亲形象的。无关此点,即使能阐明冲突也不得 分。可从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物自身三个角度思考探究。答对三点即给 6 分。 答题示例:
45、 (人物之间) :“摔白菜”的对话情节,母亲原本“十分生气的样子”地喝斥我,一句“我 不是故意的”后, 她又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强调”对我说话, 这显出母亲虽因我的懂事 而愧疚而哀伤, 但却没有特别抚慰我, 只用话语淡淡掩饰了, 凸显了她的倔强、 坚忍与慈爱。 (“我”和母亲面对挑剔的孤寡老太太的不同态度也可突显。 ) (人与环境) 文章开头“1967 年冬天”“临近春节”交代了特殊年代的北方农村环境,彻骨的冷和彻骨 的穷。母亲内心很矛盾,想留下它们过年,但最终近乎悲壮地决定卖掉白菜。家境贫困之时 愁苦的母亲仍坚强面对,这是对生活的坚守。 (人物自身) :在决定是否卖这最后的三颗白菜时,母亲
46、在炕席、抽屉、旮旯里反复翻找钱 而无果。 这些动作都能揭示她在极热切地寻觅着生活的希望, 可遭受现实生活绝境的折磨后; 她内心充满的辛酸与绝望,却终是没被饥贫击倒。 (击倒她的是我的过失使她丧失了诚信与 尊严。 ) 10.答案:B 11. D 项,“刍荛之见”是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12. A 项,“于是他又被滞留在兵部担任员外郎”错,是他自己请求留任,得罪了权贵,被 诬告想逃避广西的瘴气故意留在兵部不走。 13.(1)第二年,杨文乾入朝拜见皇上,皇上把孔毓珣弹劾他的奏章给他看,奏章中还弹劾 了何师俭。杨文乾才知道何师俭不是阿谀孔毓珣。 (明年、入觐、示、乃、阿) (2)何师俭被提
47、拔担任按察使后,多次查清疑难案件。有故意强加给别人罪行的官吏,一 定按照法律惩办他们,即使是显要权贵亲近的人也不徇私纵容。 (擢、 数、定语后置句、 按、 徇) 参考译文: 何师俭,字桐叔,浙江山阴人。通过捐财物在康熙六十年被选任为兵部员外郎。他工作 勤恳,经常几个月都不出官府。雍正元年,升职为广西右江道佥事,兵部又奏请让他留任了 一年,世宗皇帝使命他升官衔留在兵部作事,并赐给他人参、貂皮。何师俭因为严格执行拒 收贿赂, 得罪了显要人物, 被诬告是因为想逃避广西的瘴气故意留在兵部不走。 侍郎李绂说: “如何部里各司官员都不值钱, 有才干的人尤其劳累不堪, 如果能外任为官, 大家都争着去, 更何
48、况部里监司呢?”一年期满后,又请求留任,又被加授按察司副使官衔。司里的疏书奏 章都出自他手,别的部门有难以处理的事有时也交给他办。 雍正三年, 外任为江南驿盐道副使, 皇帝召他面见对谈, 勉励他保持操行, 又赐他人参、 貂皮,准他直接上书谈事。雍正四年,调任为广东粮驿道副使。那年广东遭受大灾,何师俭 用存留的五万石米粮供作应急粮饷, 约束所属官吏暂缓征服税赋。 有人担心擅自作主会犯错 获罪,何师俭说:“先请示下来再施行,老百姓就要困苦不堪了。”总督孔毓珣与巡抚杨文 乾相敌视,因为何师俭任盐法道,都想拉拢何师俭做为自己的助力。杨文乾怀疑何师俭是孔 毓珣的同党, 就令何师俭买铜, 打算让他陷入赔钱的困境。 第二年, 杨文乾入朝拜见皇帝时, 皇帝让他看孔毓珣弹劾他的奏章, 弹劾中也涉及了何师俭, 才知道何师俭不是阿谀孔毓珣的。 (他就推荐)让何师俭担任按察使,孔毓珣又怀疑何师俭亲近杨文乾。等到杨文乾去世,孔 毓珣便弹劾何师俭违反禁令开矿,侵扰铜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