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 代 地 理 中 国 古 代 文 化 常 识 之 MING LAN 地 区 名 政 区 名 山 水 阴 阳 目 壹 贰 叁 录 CONTENTS 【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流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史 记 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 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
2、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表】 即江南,古代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又称江表。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 附之。” 地区名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淮左】 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 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 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地区名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明朝以后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3、。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 相当于今陕西省中部平原(渭水流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期地属秦国,又名秦中。鸿 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地区名 【西域】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 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 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 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
4、“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 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 风回来”,指北风。 地区名 【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梦游天姥 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 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 “辅”。 地区名 【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都】 东汉
5、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 安。 【两都】 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地区名 【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大致范围是: 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 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 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如 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政区名 【九州、神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
6、兖、青、徐、扬、荆、豫、 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 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 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已亥杂诗)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 相传古代炎帝统辖的土地称为赤县,黄帝统辖的土地称为神州, 。毛泽东词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 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政区名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
7、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 参见“海内”条。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 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政区名 【六合】 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 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政区名 【郡】 古代的行政区域。
8、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 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 精粮多”。 【州】 参见“郡”条。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 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政区名 【道】 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 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明清在省内设 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 【路】 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 诸路军马。”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
9、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政区名 阳光照射到的面为阳,照射不到的为阴。我国 在北半球,太阳在南,河床低于地平面,河(水) 南畔为阴,(水)北畔为阳。山高于地平面,山南 为阳,山北为阴。古代许多地名以位于江河的位置 命名,如洛阳、汉阳,江阴、淮阴等。 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 ” 指汉水南面。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 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华山之阳”意为华 山之南。 山水阴阳 1 1【2017 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文中语 境:谢侍郎墉提学江左,
10、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文中语境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文中语境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答案】B 【解析】B项,历史上的“三代”一般指夏、商、周三代。 考题链接 2. 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
11、 、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 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B.朝觐,指诸侯朝见帝王。觐:原指诸侯春天朝见天子。朝: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C.蛮夷,泛指少数民族。在古代,蛮指代南部少数民族,夷指代东部少数民族,戎指代西部少 数民族,狄指代北部少数民族。 D.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答案】B 【解析】B项,“觐:原指诸侯春天朝见天子。朝:诸侯秋天朝见天子”错误,朝指春天朝见帝王 ,觐指秋天朝见帝王。故选B。 考题链接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
12、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演 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C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 区(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地区)。 D社日是古代人祭祀谷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 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答案】D 【解析】D项,“祭祀谷神”错,应是“祭祀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 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
13、神。故选D。 考题链接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 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 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 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 的“关东”不同。 【答案】B 【解析】错在“迁古
14、代称平调官职”,“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可指降职。 考题链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 政区。 B“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 ,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 或都城。 D“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 ,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
15、答案】D 【解析】“丁内艰”指母亲去世。 考题链接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贡”,古时指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拜君主,敬献地方物产。 B“中国”,原指处于疆域内的中央地区,后来指中原的广大地区。 C“报”,指古代臣子用奏章等书面形式向君王陈述对政事的意见。 D“觐”,西周时期指诸侯朝见天子,后指地方大员进京朝见皇帝。 【答案】C 【解析】“报”,特指皇帝对臣下奏章的批复. 考题链接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答案】D 【解析】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考题链接 谢 观 看 感 MING 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