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年高考语文【省市名校好题必刷】年高考语文【省市名校好题必刷】最新最新模拟试题集锦模拟试题集锦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 (贵州省贵州省 20192020 学年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学年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宋代年间,广州的外商聚集区蕃坊之繁荣。主要为外商服务的翻译也逐渐增多,但据史料记载, 在京城礼宾院(宋代专为接待各国使节设立的机构)服务的译员,身份地位很低,逢年过节接受朝廷赏赐 的时候,不过与奶酪匠同列。 但由于翻译与外商甚至外国使节打交道,时有突然发达的机会。据史料记载,当年有个名叫王元懋的 人,因家境贫困,到庙里打杂谋生,遇见了一个通晓南蕃诸
2、国文字的老僧。老僧看王元懋勤快乖巧, 将自己通晓的外语渐渐传授于他。后来王元懋逮了个机会随船出海,来到占城国(位于今越南南部) 、 ,当 时占城古国正急着跟大宋朝廷攀亲戚,以获得保护,通晓两国语言的王元懋很快成了国王的座上宾, 充任翻译之职,后来又娶了公主,一穷二白的年轻人变身驸马爷。 像王元懋那样靠外语技能改变人生的平民并不罕见。据不少历史学家的研究,早在宋代,广府地区已 有很多有胆识的商人走出国门,到东南亚诸多古国闯世界去了。他们脑子好使,在国外待久了,逐渐 熟悉当地语言,就可以凭借双语优势,充当贸易中介,甚至为向朝廷进贡的使团做做翻译,地位比在 国内高很多。 广州是外贸大港,市舶司雇有专
3、业译员,位于西城的蕃坊及中外居民杂处的扶胥港还有不少民间翻译。 这些翻译不可能个个正派,欺负外商语言不通,虚报价格,买卖双方两头吃的劣迹并不少见。一旦外商之 间出现诉讼,地方官不得不依赖翻译提供的证词断案,翻译甚至接受利害关系人的请托,提供伪证,为此, 宋刑统还有惩罚翻译伪证行为的特别条款,宋代学者陈郁所著的藏一话腴一书记载了一个案例, 广府有两个外商因债务纠纷闹上公堂,翻译收了欠债人的好处,胆大包天,居然跟地方官说,听原告的意 思,不是因债务纠纷才上公堂,而是因天气久旱,愿自焚献祭,向老天祈雨。地方官难辨真相,居然命令 皂吏把告状的外商推出去烧了,以完其心愿 ,陈郁感叹说:生死之机,发于译者
4、之口。 不过,愿意啃硬骨头的官员也还是有的。南宋名臣向子锺在广州任职期间,就曾自学外语,以便公正 断案。他命人找来朝廷培养皇家翻译使用的蕃书千文以及其他几种外语教材,自己一一看完。此后, 他向蕃商发布的命令告示以外文书写,外商因纠纷闹上公堂,翻译一看判官老爷懂外语,不敢再随便糊弄, 诸外商欢欣鼓舞向子诬清明之声,播于海外。 据史料记载,当时还有一些地方官,虽然自己没有学外语,但清正廉明,对译者的证词往往一再核查, 绝不轻信。这样的做法也使无良翻译收敛不少。但细看史料,我们就得承认,将翻译视为低微工匠、读书 人以学外语为耻的观念,才是其真正的病根,这不得不让人在钦佩这些不走寻常路的地方官的同时,
5、 难免又发出遗憾的叹息了。 (摘编自宋代广州就有翻译了,然而这个行业说起来很心酸2019 年 2 月 22 日广州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翻译身份地位虽然都很低微,但他们时常有突然发达的机会。 B有胆识的翻译走出国门到东南亚诸国,他们的地位就会比在国内高很多。 C广州有一些不正派的民间翻译常常有虚报价格、买卖双方两头吃的劣迹。 D清正廉明的地方官为了能够公正断案常常会自学外语,深受外商的好评。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要 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
6、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 扩大范围,结合第一段宋代年间可知,本文说的是宋代的翻译身份地位低,并未涉及其他时代;B 项, 以偏概全,原文是他们脑子好使,在国外待久了,逐渐熟悉当地语言,就可以凭借双语优势,充当 贸易中介,甚至为向朝廷进贡的使团做做翻译,地位比在国内高很多;D 项,扩大范围,清正廉明的 地方官为了能够公正断案常常会自学外语错误,由原文南宋名臣向子锺在广州任职期间,就曾自学外 语,以便公正断案和当时还有一些地方官,虽然自己没有学外语,但清正廉明,对译者的证词往往一 再核查,绝不轻信可知,是个别地方官员自学外语,个别官员能对证词一再核查,绝不
7、轻信,所以不是 清正廉明的地方官为了能够公正断案常常会自学外语。故选 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交代宋代翻译增多的背景,再摆出事实,从而说明当时翻译地位不高。 B本文的例证比较丰富,如王元懋、陈郁、向子諲、清正廉明的地方官等。 C本文采用了引用例证,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 D本文论证使用的语言既准确明了义充满现代感,既严谨科学义生动活泼。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 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8、系,论点和论据之 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项,由原 文宋代学者陈郁所著的藏一话腴一书记载了一个案例可知,陈郁所著的书中记载的案例才是例证, 陈郁本人不是例证。故选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宋代,既有官府的译员也有民间的翻译,两者并不都足为外商和外国使团服务的。 B 朱刑统中惩罚翻译伪证行为的特别条款,说明宋朝足比较注重保护外商权益的。 C当时宋朝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比较大,而且朝廷和民间的对外贸易往来也很频繁。 D在宋代,翻译的地位比较低主要足因为当时的人们更看重读书取上和农工商发展。 【答案】【答案
9、】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 保持一致。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解释翻译地位低的原因。D 项,因为当时的人们更看重读 书取上和农工商发展错误,由原文但细看史料,我们就得承认,将翻译视为低微工匠、读书人以学外 语为耻的观念,才是其真正的
10、病根可知,主要原因是将翻译视为低微工匠、读书人以学外语为耻的观 念,并不是当时的人们更看重读书取上和农工商发展。故选 D。 二、 (2020 届西北狼联盟高三一诊模拟联考语文试题届西北狼联盟高三一诊模拟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民族精神重要而具体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尊崇英雄,捍卫英烈尊严 也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2018 年 5 月 1 日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 保护英烈已经纳入法治化轨道,守护和赓续英烈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神圣职责。同时,2018 年 5 月 7 日 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
11、划强调,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成 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些都是我们赓续英烈精神的重要举措。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 政治价值的稳定存在,是凝聚国家共同体信仰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 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 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制定英烈保护法,表明了我们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 明导
12、向。 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这一规定,彰显了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让为英雄正名的行为有法可依,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基本的 道德规则,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内化为文化自觉、凝聚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力量。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 不能没有先锋。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
13、中,无数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现出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出现,解构英雄事迹、歪曲英雄人物 的现象层出不穷。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英雄的亵渎,正是一种去史的行为,关乎民族兴亡。 因此,用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 求。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 依据。 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代表和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瑰宝,贯彻实施好英烈保
14、护法, 就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继承。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巍峨丰碑,必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以贯彻实施英烈保护法为契机,致敬英烈,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 生生不息! (选自熊梅赓续英烈精神,守护民族历史记忆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是以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的的。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 同记忆。 C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所以颁布实施了英烈保护法。 D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比如在中华
15、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 【答案】【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 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B 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 民族的共同记忆错误,原文是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要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一句的主语应该是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C 项,由于 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 目的就在于强化的奋斗力量。D 项,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错误,于文无据。故选 A。
16、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绕着赓续英烈精神,文章层次清晰论证了赓续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和措施。 B文章从怎样引领立法和怎样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两个方面论述如何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C文章举反面示例说明用法治能守护好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 D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前提。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 方法。B 项,论述如何
17、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错误,文章要论述的观点是如何 赓续英烈精神。故选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护英烈应该纳入法治化轨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做到了这一点。 B如果一个国家要想有希望和前途,那就不能没有先锋,不能没有英雄。 C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 依据。 D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就必须让社会共同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 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
18、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 确定答案。C 项, 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 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 C。 三、 【2020 年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年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1 月月)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题。 近年来,一批文化类的慢综艺节目迎来发展好时期。诗词类、成语类、汉字类等传统国学内容的节目 风靡一阵之后,又兴起了一波音乐类、表演类等泛文化艺术节目,去年起热播的表演竞技类节目演员的 诞生 、今年 以来的幻乐之城以及近期新开播的一本好书等,成为接力的第二
19、梯队,在导向 引领的同时,不断发掘文化综艺节目的可能性。 文化综艺节目不是当下的新事物,大概在 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读书类、朗读类、电影推介类 的节目就曾经占据电视屏幕的半壁江山,但产品的种类并不丰富,产能有待提高。文化综艺由于背靠广阔 的文学经 典,可供利用的内容取之不尽;另一方面,由于传媒介质和平台的因素,文化综艺非常适合家庭 客厅化的观演 场景。这是文化综艺曾经走在综艺类节目前沿的重要原因。 而当下这波文化综艺热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毋宁说,供给侧选择文化综艺的理由, 更多是对过度娱乐化、强刺激的娱乐综艺节目霸屏的一种排异。这种选择,在初始确实给受众带来
20、了 口味和节奏上的耳目一新,由强资源、强制作能力的机构输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确一上来就 占据了该类综艺节目能达到的品质高峰。 目前看来,文化综艺如何产生行业原创力仍需探索。社会形态和消费心理的跃迁,媒介和平台的发展, 使得文娱类产品的消费场景发生巨大改变。院线、音频、短视频等形式,对内容和受众都进行了彻底的分 化、切 割、重塑。读书类的内容更适合音频平台,人们习惯于在开车、家务等场景下收听;影视类的内容 则偏向短视频 形式,以两分钟的高频剪辑加上个性解说对内容进行三度创作;而弹幕和社交媒体等则 改变了人们观看和消 费文娱内容的目的。 上述情况在文娱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方面的影响非常明显,以我
21、是演员为例,如果对节目形态进行 归纳, 这仍然是一档明星+话题,乃至需要主动制造议题、引起舆论话题的娱乐节目。而一些没有引进 竞技、制造话题等操作手法、相对静态的节目,其热度则在本轮文化综艺的浪潮中便很快地消退了。 文化综艺仍需解决文化产业原创力这个根本性问题。有的综艺形式,仅仅是将一些经典文艺作品的选 段进行朗读,缺乏综艺元素的二次加工,这样一种快餐式的知识点提炼,能够产生多大的艺术效果是 值得思考的。因此,文化类综艺,如何突破知识介绍的框架,形成与观众的有效互动,构成观众深度参与 和讨论的娱乐模 式,仍需要继续探索。 (摘编自沈河西文化综艺仍需挖掘行业原创力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
22、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纪之交时的文化综艺节目种类较少,产能不高,而当下此类节目则在不断丰富创新。 B文化综艺发展向好的条件,一是有丰富的文学素材,二是适合家庭客厅化观演场景。 C不同消费场景的受众对文化综艺节目有不同需求,如司机往往选择读书类的音频。 D 我是演员虽依赖明星效应,但也需要靠制造议题、引起舆论话题来増加吸引力。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 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B 项,文化综艺发展向好的条件,一是有 丰富的文学素材错误,原文为这是文化综艺曾经走
23、在综艺类节目前沿的重要原因,这句话是对过去文 化综艺情况的总结,而选项文化综艺发展向好是对现在和发展趋势的判断,时态出现错误;文学素 材扩大范围,原文为文学经典。故选 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围绕当下文化综艺的现状、背景以及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展开论述。 B文章以时间为序,梳理了文化综艺的历史,分析了现状,展望了未来,思路清晰。 C文章运用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对当下文化综艺的节目形态既有肯定,也指出了问题。 D文章紧扣社会热点,透过现象分析原因,探究问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
24、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 方法。B 项,文章以时间为序,梳理了文化综艺的历史错误,文章不是以时间为序梳理文化综艺的发展 过程,而是由现在回顾过去 ,再回到现在;也没有展望未来。故选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度娱乐化、强刺激的娱乐综艺节目的日渐式微,是文化供给侧被动选择的结果。 B强资源、强制作能力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上来就占据了文化综艺节目的品质高峰。 C那种快餐式“知识点提炼”的文化综艺节目没有什么艺术效果,需要进行创新改革。 D要保持文化综艺的生命
25、活力,热度不退,必须解决文化产业的原创力这个根本问题。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 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 确定答案。A 项,是文化供给侧被动选择的结果错误,从原文看,毋宁说,供给侧选择文化综艺的 理由, 更多是对过度娱乐化、 强刺激的娱乐综艺节目霸屏的一种排异表明主动的成分很大。 B 项, 强 资源、强制作能力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上来就占据了错误,原因绝对化。C 项,没有什么艺术 效果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最后一段是能够产生多大的艺
26、术效果是值得思考的。故选 D。 四、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 后各题。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 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 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于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经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但是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 此种思潮 9
27、0 年代传入中国,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 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 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但前提它必须是经典。 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 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 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 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部成为经典,原 因很简单, 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
28、部就非独创。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 为什么鲁迅是经典作家?读阿 Q 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 Q,并用阿 Q 这个 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阿 Q 精神胜利法。他的自轻自贱,他的妄自为大,他的自我安慰之道,都 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 ,每读一 次都有新发现, 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 这是讲经典对一个人的一生, 都是无尽的宝藏。 鲁迅在 绛 洞花主小引中说: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 宫闱秘事。这是讲经
29、典对不同读者而言,会有不同的发现。但如果红楼梦里面没有这样的内涵的话, 读者也是无法看出来的。 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儒家思想来自于四书五经,道家的思想来自于老子 庄 子 。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 三国演义写中国人的政治观,讲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 三国演 义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谁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谁就是合法政权。 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政权观。当然这种历史观来自孟子的思想: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仁政就是以民为本。获得百姓的支持,方能得到天下。由此孟子
30、提出一个万 世不泯的结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B受国外思潮影响,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 C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 D 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读者,从中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发现。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
31、内容,然后到 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A 项,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生变化错误,从文中可 知,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有人怀疑经典的合法性,但经典的地位并没从根本上有所变化,由文中其出发 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亦可作出判断;B 项,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 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错误,范围扩大,第一段说的是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 家之争,可见应是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且重新划分无中生有;C 项,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 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
32、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错误,由文中韦勒克的话得不出他是 在阐述阅读经典的原因,而是表现了他对经典具有的地位的判断。故选 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的论证手法,使读者对经典的地位问题有清晰具体的认识。 B文章从经典的概念入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具有耐读性这一重要特征。 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经典的魅力。 D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学经典为例,有利于读者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
3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 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 微差别。 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经典的魅力错误,解决问题在文章论述过程中并 无体现,同时文章是按照总分结构展开论述的。故选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问世后出现了许多续作,但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原因在于经典具有独创性。 B鲁迅作为
34、经典作家塑造了阿 Q 这一独特形象,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人物塑造得是 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C经典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论语 孟子 老子 庄子等作品就蕴含着轴心时代人类伟大深 刻的思想。 D孟子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在传统经典三国演义中得到弘扬,同时这一思想也使 小说更加深刻。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
35、,将解释的含意 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 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 项,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 于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推断不合理,能成为经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有了独一无 二的形象就能成为经典。故选 B。 五、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 后各题。 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最先注意到了亚细亚的这一概念。他认为马克思所说大体说 来,亚细亚的、古
36、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几个时代, 其中的亚细亚的,指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类型,与西方的古代的封建的类型并存。 但与此不同,1938 年斯大林明确指出: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源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 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该观点成为了官方的权威话语。在这种划分中,马克思的亚 细亚的被去掉了,东方与西方被合为一谈。 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证承接于苏联。由于相关著作翻译的不足,人们无法全面了解马克思的 看法。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使得许多人都相信五阶段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一定要在五阶段 的概念序列中解释东方社会;中国若没有经过
37、西方式的前四步而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有所缺陷, 甚至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此,中国早期关于东方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主流理解,是在斯大林思路的延长线上进行的。 如郭沫若在 1936 年说,亚细亚的是奴隶制以前的原始阶段。他把亚细亚的作为最初的形态,放在 了人类社会单线发展的链条上。胡秋原则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就是东方封建社会。将亚细亚生产 方式的讨论与五阶段论头三段对位解释的思路与观点,长期以来都是学界的主流。其中的争论,大 多围绕亚细亚的到底属于哪个阶段而展开,本质上都没有跳出五阶段的固定思路。 直到 1990 年后,随着中国改革的实践、马克思译著的面世,和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
38、思想解放,相关讨 论终于摆脱了此前的束缚。阅读经济学手稿 ,结合史实便可发现,马克思的亚细亚的社会,不符合 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的严格定义:它存在阶级划分,因而不原始;奴隶数量少且不主要从 事生产,因而非奴隶制;建立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因而不封建。我们终于得以澄清了一个观念: 亚细亚的是马克思针对资产阶级社会之前的东方国家,专门提出的一个与西方社会发展诸类型并列共 存的概念。亚细亚的或亚细亚生产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形态,就含有对社会性质、类型的判断, 不必也不能再用原始社会等概念对位解释。 我国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探讨,不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东方学的重要组成
39、 部分。受时代局限,以往的论争者对东方学的理论自觉不足,未能从东方社会理论的层面理解马克思 的论述。东方学的特点,是将世界分析为东方西方二元,从而意识到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对服。否 则就只能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无差别的、抽象的人类社会共同演进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现 在,我们以东方学检视这段历史,将能启发今后我国如何调整研究思路,从人类社会共通规律论 转向马克思亚细亚的特色论,去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亚细亚的、东方的特性,并以马克思 的东方社会理论为中心,实事求是地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 (摘编自王向远中国理论东方学与“亚细亚生产方式”七十年定位定性之争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40、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亚细亚的”概念阐释与 90 年后我国澄清的观念相近。 B郭沫若与胡秋原的观点是片面的,辩证地综合二者,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C有了完整而严谨的翻译著作,我国学者就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D从“共通规律”论转向“亚细亚”特色论,证明人类社会不存在共通规律。 【答案】【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 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B 项,辩证地综合二者,才能得到正确的 结论错误,根据原文郭沫若与胡秋原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即使将其辩证地综合
41、理解也无法得出科学的认 识。C 项,有了完整而严谨的翻译著作,我国学者就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错误,对正确地 理解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条件理解片面,原文直到 1990 年后,随着中国改革的实践、马克思译著 的面世,和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相关讨论终于摆脱了此前的束缚。D 项,证明人类社 会不存在共通规律错误,原文并未全然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目前共通规律的存在。故选 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完成了一次严谨的驳论,无论在逻辑上还是时间线上都是顺次层进的。 B文章论据简洁多样,既有外国人物的不同观点,也有我国学界的代表声音。 C文章观点前后照应,比如后
42、文对“亚细亚的”观点的澄清在首段便有铺垫。 D文章末段的意图在于总结全文论证所得到的观点,并对其加以确认和强调。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 方法。D 项,总结全文论证所得到的观点,并对其加以确认和强调错误,文中提出东方学不 仅承继前文,也为最终提出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张目,而非简单的确认和强调前文 观点。故选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大林的权威观念催生了郭沫若等学者
43、的错误认识,使得我国对马克思“亚细亚的”这一概念的认 识走了不少弯路。 B根据马克思对“亚细亚的”这+概念的阐释可以推断出“亚细亚的”是列于“五阶段”之外的第六种 社会形态。 C钱理群、朱庆之提倡治学要直面原始文献,“老老实实读原典”。其合理性在本文的马克思主义研 究中也有所体现。 D中国作为东方国家,若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便应吸取苏联和本国的历史教训,培养“东方 学”的理论自觉。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 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
44、照, 确定答案。B 项,可以推断出亚细亚的是列于五阶段之外的第六种社会形态错误,不是五阶 段之外的第六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类型故选 B。 六、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 后各题。 论唐代边塞诗 我国的边塞诗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边塞诗创作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如 此丰富的土壤上,唐代的边塞诗迅速发展,最终以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艺术魅力,屹立于我国古代边塞诗歌的 最高峰。 唐代边塞诗首先体现出来的是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古今往来,战争作为
45、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它的 影响范围相当广泛,它不仅涉及到边疆战场和从边作战的将士,而且会触动社会组织的每一个细胞,会影响 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为此社会上出现了重武轻文的、以从军为荣的风气。而且军威四震、国威 远扬的边塞战争,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尚武精神,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感时思报国, 拔剑起蒿莱“(陈子昂感遇三十五),“文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杨炯出塞),投身边塞、立功异域 也就成为了文人士子追求功业的一条途径。唐代边塞诗中,颂扬战争中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诗歌,以高昂的 爱国主义精神,鼓励、激励着后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边塞诗同时还显现出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46、。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也不例外。一朝 抚长剑,万里入荒陬。岂不服艰难,只思清国仇。“(张宣明使至三姓咽面)这种英勇无畏的英雄主义气 概,开启了唐代边塞诗的进步传统,成为一代边塞诗的主题之一。唐代边塞诗中的献身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 赋子了边塞诗壮美的风格。身处塞外荒漠,将士们面对的不仅是凶悍强大的敌人,还有来自恶劣气候艰苦环 境的考验,唐军将士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强敌和大自然面前,他们都显示出无比的坚强与勇敢。陈羽的 从军行与岑参的碛中作都反映出边地将士蔑视艰苦自然条件的英雄主义气概。唐代边塞诗是唐代 民族关系的一面镜子,它不仅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战争,也反映了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与和睦
47、相处。初唐 时期,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诗人,对当时的和亲政策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赞许朝廷所奉行的安抚边疆少数民 族的边防政策。杜审言在送和西蕃使中写道:圣朝上边策,诏谕兵戈偃,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 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这些向往边疆和平、渴望民族团结,反映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边塞诗,具有很 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唐代的边塞诗是大西北的歌,它不仅反映西北的战争风云,展现戍边战士的丰富生活,还描绘出大西北 壮伟奇丽的风光景色,描写西北多民族聚居区的民情风俗。初唐的边塞诗人已经开始以特殊的审美眼光和独 特的表现手法,描摹塞外的风光和景物,唐代第一次大量地把西北山川景物,风习人情介绍给中原地区读者
48、 的,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岑参。其开阔的视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在他的边塞诗中得到了尽情的展 现。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一轮台记事诗 歌虽然铸语平常,但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一幅西北边疆风俗画。 (摘编自陈娜论唐诗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社会出现了重武轻文、以从军为荣的风气,使人民表现出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尚武精神。 B对和亲政策的歌颂,对朝廷安抚边疆少数民族边防政策的赞许,是初唐边塞诗人共有的认识和审美。 C西北的山川景物,风习人情能够被中原地区所知道,得益于岑参开阔的视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D唐代边塞诗中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丰富了边塞诗歌的情感主旨,赋予了边塞诗壮美的风格。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 到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