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 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1、景情关系: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2、句子之间的关系: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照应、情景分写、情景合写、小中见大、画龙点睛、起承转合。3、句子位置。开头、中间、结尾。一、弄清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1、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2、先情后景(以景结情)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
2、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以景结情 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使诗歌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先情后景(以景结情)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
3、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二、句子之间的关系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铺垫、照应、层层深入、抑扬、重章叠句等。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上片写的
4、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题柳亭送别图 明 徐渭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过渡(即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照应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 首尾照应 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
5、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静夜思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析: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扣题照应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
6、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伏笔照应 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抑扬 是诗文写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时,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或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点
7、加以表扬。抑扬手法往往能使行文反差强烈、出人意料,于反差中产生盎然的情趣,于曲折中增添隽永的意味。1、欲扬先抑法 如叶绍翁的:“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前面遗憾,后面高兴,情绪在先抑后扬的落差中跌宕,春色在由喜转忧再由忧转喜的变换中更加美丽。1、欲扬先抑法 又如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首句先抑,诗人对新年了都还没有芬芳鲜花的抱怨、遗憾以及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心情溢于言表;第二句一扬,诗人在焦急地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的惊喜神情跃然纸上;第三、四句再扬,白雪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装点春色,面对此景诗人
8、欣喜之情已无法控制。在先抑后扬之中,小诗极其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春雪和春色的喜爱之情。2.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在明媚的春日里,精心打扮,登上翠楼,当看到大路旁翠绿的杨柳,才想起了离别的丈夫,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三、弄清内容与主旨的关系: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也
9、说”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题”就是诗歌的主题,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开门见山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歌第一句就点明诗歌要写的
10、主要内容: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在哪里呢?简明扼要,进入主题。卒章显志 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卒章显
11、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过 华 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四、弄清句子不同位置在结构上的不同作用:一、首句的结构作用(起)1、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的描写 2、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埋伏笔。3、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4、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二、中间句的结构作用:(转 承)1、过渡、承上启下、2、打伏笔 3、转换话题 三、尾句的结构作用:(合)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