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1.1.知道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2.2.掌握明朝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考掌握明朝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考试等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影响。试等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影响。3.3.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朱元璋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家庭困苦,从小给地出生于安徽凤阳,家庭困苦,从小给地主主放牧牛羊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瘟疫,他只好出家当和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投奔起投奔
2、起义军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成为为这支起义军的这支起义军的首领首领。他率领队伍。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南征北战,建建立立了了明朝明朝。时间:建立者:朝代:都城: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明太祖老年像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明朝应天(南京)明朝疆域图知识串联知识串联1.1.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谁?答: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答: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
3、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换位思考:在地方 材料一: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元史百官志地方行中书省元朝中央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明朝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材料二:明初大案诛杀胡惟庸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宰相胡惟庸?在中央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皇帝 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目的),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4、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胡惟庸我是最后一个丞相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坐站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目的:强化皇权,巩固统治。明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元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皇帝中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秦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废丞相,权分六部御史台枢密院材料三:朱元璋的烦恼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朱元璋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
5、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为分散兵权(目的),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大都督府分为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将军,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军事方面 锦衣卫印锦衣腰牌 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6、目的:监视臣民。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东厂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明成祖在北京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东厂腰牌东厂木印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钱宰玩牌 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洪武年间,吏部侍郎钱宰见朱元璋,朱元璋问他昨晚干什么了,这官员说,和同僚玩牌,可是丢了牌,结果不欢而散。结果朱元璋拿出了一张牌,钱宰一看,正是丢了的那张。也就是说,你不知道当时打牌的那些哥们哪个是锦衣卫。很可能你手下人就是锦衣卫,这都无法得知。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影
7、响影响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这样就使皇皇权高度集中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朱元璋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祖制”,明明确规确规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1.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考试范围: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
8、不可能录取。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朱熹,南宋儒家代表人物。2.答题格式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图为考场和看榜图)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钳制了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3.“八股取士”的弊端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
9、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四、经济的发展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概况)1.农业的发展表现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玉米 甘薯 马铃薯西红柿 辣椒花生 向日葵四、经济的发展2.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3.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明朝的商品经
10、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上面两图晋商故里,下面两图徽商故里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考试内容:四书、五经科举考试的变化答题观点: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厂卫制度: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答题格式:八股文经济的发展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明朝的统治知识知识小结小结1.1.明朝建立是在(明朝建立是在()A.13A.13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 B.13B.13
11、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C.14C.14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D.14D.14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2.“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这里的“我朝我朝”应该是(应该是()A.A.唐朝唐朝 B.B.宋朝宋朝 C.C.明朝明朝 D.D.清朝清朝C CC C3.3.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一到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图三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图一(汉
12、)坐而论道图一(汉)坐而论道 图二图二 (宋)站议时政(宋)站议时政 图三图三 (清)跪受笔录(清)跪受笔录A A封建制度的完善封建制度的完善 B B生活习惯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C C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文明的进步 D D君主权力的强化君主权力的强化D D4.4.明史明史选举志记载: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科举考试科举考试 的文章形式必须按照连续的八个部分的文章形式必须按照连续的八个部分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A A”C 废行省,设三司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权分六部设立厂卫机构设立厂卫机构实行八股取士实行八股取士引进作物新品种引进作物新品种纺织业、制瓷业发达纺织业、制瓷业发达商品经济活跃商品经济活跃强强 化化 皇皇 权权发发 展展 经经 济济明明 朝朝 的的 统统 治治地方地方中央中央臣民臣民知识知识分子分子农业农业手工业手工业商业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