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必修1课件:10-包身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在日本人创办的东洋纱厂里,有这样一群女孩子,她们被人叫作“猪猡”。她们没有自由,不得休息,常遭殴打,生死一律听天由命,却每天从早到晚为日本资本家和本国带工老板创造惊人的利润。她们的名字叫“包身工”。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一二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日本在中国的纱厂迅速增加,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许多农村女孩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带工老板,被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她们受到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的双重剥
2、削,悲惨的生活一直不为人们所知。新课助读自主梳理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唤醒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夏衍于1935年选择了一家日本纱厂,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纱厂,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写成了包身工一文,并将本文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上。文章对帝国主义的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对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起了一定的作用,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在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有重大的影响。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夏衍(19001995),浙江杭县人。现代文学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电影的创建
3、者之一。他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著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祝福林家铺子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反映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报告文学”的主要特点是新闻性和文学性。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写汉
4、字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解词义惺忪:形容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游说:这里指四处活动,用谎言劝说别人。见机:看情况(办事),这里是“知趣”的意思。契据:契约、借据、收据等的总称。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辨用法(1)营利盈利谷歌收购了实时卫星图像公司Skybox,他们将把这项服务免费提供给一些非营利组织。业内人士表示,快递公司向电商收取的费用每单约5元,除去成本每单只赚0.30.5元,盈利水平在5%左右。提示“营利”是“谋求利润”,重在“谋求”,是动词。“盈利”指扣除成本后获得的利润,是名词。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生杀予夺草菅人命在很多人眼里
5、,法官手握法槌,身穿法袍,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很有权力和威力。面对利欲熏心、唯利是图、草菅人命的食品违法者,法律和监管亮出利剑,斩断其罪恶之手,是能给食品安全以实在而有效保障的。提示两者都表示对别人性命的忽视,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生杀予夺: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形容权力大。草菅人命: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指任意残杀人民。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横七竖八乱七八糟被赶出候机楼后,他与利比亚当地的一位好友取得联系,对方把他和同事接到家中。十几个人横七竖八地躺在客厅里。东一嘴,西一嘴,说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好多想说的话又忘了,也渐渐跑题。提示两者都有杂乱无章的意思,区别在于所形容的对象的形式和范
6、围。“横七竖八”形容的是横竖有形的物体,是具体形象的事物,所指对象有局限性,范围窄些。“乱七八糟”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所形容的对象范围广,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点评:这是本文开头的一句,读来令人震撼。首先它强调了时间之早,才清晨四点过一刻。更令人心惊的是,那里面不是“人”,而是“生物”。为什么是“生物”?从后文可知,她们没有人的生活,更没有人的尊严。既然如此,她们只能像蜂房里的蜜蜂那样“蠕动”了。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
7、审美鉴赏2.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点评:“罐装了的劳动力”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包身工早晨五点钟就被关进工厂,晚上六点钟才被接领回来,永远没有和外头人接触的机会,就像罐装了的食品和空气隔绝一样,“安全地保藏”。“和空气接触”也是比喻的说法。由于包身工与社会完全隔绝,从没有接受其他任何人的思想的机会,可以供资本家“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不会起来反抗,所以说“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
8、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点评:“两粥一饭泥土一般的作践”这六个短语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全部悲惨遭遇,运用一系列短语加强了语气节奏,增强了感情色彩。“机器”借指包身工。“猪猡”的比喻说明包身工物质生活待遇的恶劣;“泥土”的比喻说明包身工的地位低下和毫无人身保障;“芦柴棒”“弓”等比喻,直观地再现了包身工的凄惨形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另外,本段文字还运用了
9、反复的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反映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4.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点评:这是作者产生的一种类比联想。“饲养”本义是喂养动物,用在这里,说明资本家将包身工当作会讲话的牲口,役使她们以牟取暴利。资本家对包身工的残忍役使,使作者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包身工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牟取暴利的却是资本家。这一比喻尖锐地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
10、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5.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点评:本段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痛恨和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强烈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你们早晚是要被推翻的。这样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文中在叙述包身工起床、吃早饭和上工之后,都有
11、大段的议论,这些议论有什么作用?提示:这些议论一方面寄寓着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包身工制度的批判,另一方面深化并升华了作品主题。作者记叙包身工的经历,其目的是揭露这种制度的罪恶,议论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提示: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作者把散乱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辑电影一样,高度集中地组织在包身工从清晨到黄昏放工的一天时间里。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在日本东洋纱厂内,有着无数的可怜的包身工,作者却只写了“芦柴棒”、小福子和无
12、名女工。作者在写这三个人时,所用的笔墨是否相同?为什么?提示:文章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芦柴棒”、小福子和无名女工同是作者笔下的典型人物,但描写的目的、所用的笔墨并不相同。其中,“芦柴棒”写得最详细生动,一共写了她三件事:早起烧稀饭被烟呛得猛烈咳嗽,生病时被逼做工并遭殴打和冷水泼头,抄身婆宁可让她揩油也不愿接触她的身体以防做噩梦。侧重于说明包身工身体健康受到的摧残程度。写小福子只写了一件事,即被罚顶着皮带盘心子站着面壁,是侧重于表现中外剥削者共同对包身工进行迫害的黑暗现实。写无名女工向家人传递消息希望得到救援而失败被毒打的经过,是侧重于表现剥削者的残忍和包身工身陷绝境的悲惨命运。作者虽然只写了
13、这三个人,但是通过刻画典型环境和塑造典型人物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点面结合,精心营构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状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面”上的描述搭起了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丰富了文章的血肉。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面”上的描写,主要指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
14、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做概括性的叙述。比如清早起床的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的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这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绘出人物的群像。包身工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但是,仅有这些概括性的描述,会显得单薄。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比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第一次,由老板喊她的名字而写出她那“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外貌。第二次写她病倒了,尽管是急性的重伤风,尽管“
15、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尽管她“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但是,老板为了不丧失一天的利润,还是要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来强制她做工。第三次写她身体瘦得像骷髅一样,甚至连“抄身婆”都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即使这样,老板也决不放她回去。“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这里,作者虽然只写了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污辱的缩影;“做到死”,不但是“芦柴棒”,也是每一个包身工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文章通过对“芦柴棒”的悲惨
16、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节选)纪念夏衍同志逝世十周年袁鹰夏衍同志1995年2月驾鹤西去,岁月不居,忽忽已是十年。他的崇高风范、嘉言懿行,长留人间。夏公一生著作等身,范围很广,涉及文学、戏剧、电影、社会科学、新闻和翻译,文学范围内除诗词外各种写作形式他都擅长。翻阅之际,不仅仅仿佛又一次次亲近老人温文儒雅、坦诚亲切的音容笑貌,更能一次次地触摸他的心灵,感受他真诚坦率的忧国忧民的大海般的情怀。美文品读素材积累 夏公生前一再说自己一生最值得怀念的是从事报纸工作的十二年。这十二年,正是中华民族从沉沦到振兴、从屈辱苦难到扬眉吐气的
17、十二年。作为从“五四”大潮中走出来的革命志士,作为在大革命失败后党处于危急时期毅然投身中国共产党队伍的老党员,这十二年正是他用笔直接从事战斗、椎心泣血、经受艰辛严峻考验锻炼的十二年。他的“记者生涯”,并不单纯是负责采访报道的新闻记者,实际上是总编辑、夜班编辑、记者、评论员、副刊主编等多种职务集于一身,无日无夜不在伏案挥笔,从社论到时评,从通讯到杂文,从三四千字的评述到三言两语式的一二百字的短文(抗战后期的重庆新华日报副刊上,他还创造了一种只有几十个字的三言两语式的小杂感,署名司马牛,当时读者称之为“司马牛杂感”)。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只要报纸版面需要,战斗宣传需要,他提笔就写,一挥而就,署许许多多
18、不同的笔名,或者根本不署名字。篇篇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反应迅疾,观点鲜明,立论尖锐,文笔犀利。举一个小例: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夏公奉命去上海,将救亡日报改名建国日报迅速出版。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党政军官员对沦陷区大搞“劫收”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的情况,他写了一篇短稿:“(一)上海人最怕两种人,一种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种是从地下钻出来的。(二)要在上海找房子,必须要两种条子,一种是金条,一种是封条。”寥寥五十多字,连署名都没有,立时在上海人嘴上流传,表达他们对那批发“劫收”财者的愤慨。美文品读素材积累那年冬天,我进入由姚苏凤、冯亦代先生主持的上海世界晨报,开始五十余年的新闻生涯。当编辑
19、不久,就有幸每天在第一版发一篇夏公署名东风的司马牛式小时评蚯蚓眼。这个小专栏,成为报纸每天吸引读者的亮点。例如1946年3月间,国民党“军统”头目戴笠座机在南京附近撞山失事,机毁人亡,尽管“中央社”没有正式公布消息,但是社会上很快就广为流传,人们奔走相告,喜形于色,有些天真的人甚至高兴地以为中国特务统治也许就此垮台。夏公立即在蚯蚓眼写了一条:“戴笠将军乘飞机失事的消息,成了全市议论的中心。中国人永远把人看得太重,把制度看得太轻。”短短两句话,就给读者送上一服清醒剂。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夏公对时事对政治的敏感和责任心,绝不止从事新闻工作的十二年,几乎是终其一生的。上海解放初期,他身兼多职,任务繁重,
20、百忙中仍然每天抽暇在新民晚报的灯下闲话中写一篇几百字的时评,针对当时各种各样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思潮,及时指点、引导、匡正,一年间竟写了二百多篇。其后十多年,他也常常用杂文及时评抨击种种时弊和不正之风,有的文章因而成了“文化大革命”中的罪名。夏公直到晚年,依然尽可能保持几十年来每天总要写几百字的习惯。廖沫沙同志为夏衍杂文随笔集作的代序中说:“单凭写作上的这种勤劳和数量的如此巨大,我们在现代中国文坛上能找到的有几人?在世界文坛上又能找到多少?”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到他北京西单大六部口寓所去拜访过几次。夏公已到耄耋之年,身体渐不如昔,说话声音也轻了,但是思路敏锐清晰如故。美文品读素材
21、积累一个与世纪同龄,经历过那么多风霜雨雪、酸甜苦辣的人,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他预见国家民族的前途必定光辉灿烂,坚信人民的力量必定会推动历史的进程。他晚年就一再宣称:“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从来不悲观!”这可算是老人的遗言,十年以后,它仍在我们面前熠熠发光,继续给我们许多启迪、警示和激励,告诫我们不管可能见到突然蔽日的阴云,不管可能碰到无端横阻的挡路石,也不管前行路上可能荆棘丛生、暗潮涌动,都不要悲观,永远相信党,相信人民。正是:“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文天祥正气歌)(摘自解放日报)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品读提示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赞美了夏衍先生工作的勤勤恳恳和虽经
22、历风霜雨雪、酸甜苦辣但始终保持乐观精神的人生态度。文章采用了记叙、议论和抒情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夏公的高风亮节。语言生动形象,有很强的感染力。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包身工”现象在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像包身工那样的弱势群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并不罕见:那些因自然灾害失去家园的人们,那些挣扎在疾病与饥饿中的妇女儿童,那些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学生,那些因讨要自己的血汗钱而被殴打的民工,那些因身体残疾而被机会拒之门外的流浪者,那些沿街乞讨的老人和被狠心的父母抛弃的儿童只要我们真心关注这些有困难的人们,并切实献出我们的爱心,就会有奇迹发生。请积累下列以“爱心”为中心的写作素材,并尝试应用到
23、作文中去。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流浪儿之父”郑承镇:年少时,他离家出走,四处流浪;青年时,他误入歧途,绕了弯路;不惑之年时,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坚持救助流浪儿童,践行人间大爱。20多年间,他自费收养了400多名流浪儿童,帮助他们回家,或者将他们留在身边抚养,供他们读书,教他们做人。生活困难时,他不惜卖血换钱,也要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当这位济南老人离世时,数千名市民和上万名网友自发为他送行。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无言。美文品读素材积累2014年最美乡村教师贺红莲,人如其名。她就像一朵怒放的莲花,给校园平添了几分秀色。她用博大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谱写了一曲当代教师的赞歌。“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贺红莲说,“我虽然不是神,但我要把爱学生当作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炎炎夏日,贺红莲拿来自家的电风扇,给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带来凉风;她在自己家里熬好绿豆汤,端到教室,给学生们送去清凉。酷寒严冬,她做好午饭,请来离家远的学生,让他们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她打好豆浆送到班里,让孩子们喝上一小碗,暖和暖和受冻的身子。秋冬交替时节,天干物燥,她每天烧好开水,送到学生们手中,为的是让他们去火消热,健康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