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教材同步专题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051373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X 页数:102 大小:96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教材同步专题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中考语文教材同步专题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中考语文教材同步专题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中考语文教材同步专题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中考语文教材同步专题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语文教材同步专题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栏目导航知 识 梳 理针 对 训 练知 识 梳 理针 对 训 练知 识 梳 理针 对 训 练 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 _通_含义: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通_含义:_一、鱼我所欲也知 识 梳 理辟避躲避。辩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通_含义:_ _通_含义:_(4)乡为身死而不受 _通_含义:_得德感恩,感激。与欤语气词。乡向先前,从前。能够用来。表许可,能够。古代的一种量器。用铜或铁制成的中空的响器。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豆子。益处。加上,增加。停止,放弃。已经。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7重点句子翻译。

2、(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如人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更重要的了,那么一切可以求生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如果)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即使是)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换取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穷朋友对我的感激吗?8常考名句。(1)(2018四川自贡中考,1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3、,_。(2)(2017甘肃兰州中考)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3)(2016四川自贡中考,1分)鱼我所欲也的主旨是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4)(2016山东青岛中考)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5)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得兼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6)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_”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故不为苟得也舍生而取义者也万钟于我何加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9重点探究。(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4、?本文的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是通过“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2)文章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作者先通过比喻论证,提出主张“舍生取义”,再通过对比论证,从正面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表明“义”重于生命。接着在第二部分举出实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惑。(3)“非独贤者有是心”中的“是心”指什么?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4)课文第二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运用举例论证,说明“一箪食,一豆羹”虽然很少,但是“弗得则死”,说明“一箪食,一豆羹”的重要性。然后又将“一箪食,一豆羹”与

5、“万钟”进行对比论证,说明不顾“礼义”而贪求富贵是不值得的事情,同时警告人们“本心”极易随环境改变,故应时刻反省自己。针 对 训 练A A B 1通假字。(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_通_含义:_(2)仓鹰击于殿上 _通_含义:_二、唐雎不辱使命知 识 梳 理错措施行。仓苍青色。只、仅仅。不弯曲。道歉。感谢。拔。硬而直。吉祥。休息。屈服。轻轻地抓。形容词作动词扩充。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小看。7重点句子翻译。(1)(2016四川广元中考,2分)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2)(2016四川广元中考,2分)虽千里不敢易也

6、,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呢?(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大于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6)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安陵仅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8重点探究。(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指的是什么?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天子之怒”是指“伏尸百万,流血千

7、里”,秦王欲以强国之势挑起战争,威胁恐吓唐雎和安陵国,企图逼迫他们趁早投降。(2)唐雎为何要历数专诸、聂政、要离这三个人物的事情?唐雎历数三个刺客的事情,证明“士之怒”的影响之大,警告秦王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从气势上压倒秦王,为下面“若士必怒”作铺垫。(3)秦王先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是因为“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后来却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是“徒以有先生也”,为什么他前后说话矛盾呢?请谈谈你的看法。秦王前后矛盾的话正说明了秦王的虚伪,先说“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表现了他的假仁假义;后来却说“徒以有先生也”,表现了他欺软怕硬、色厉内荏。针 对 训 练C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

8、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民中有才识、胆略的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D无论秦王真屈服还是假屈服,其“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C 3(2018四川泸州中考,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布衣之思,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平民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1通假字。(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_通_含义:_(2)同舍生皆被绮绣 _通_含义:_三、送东阳马生

9、序知 识 梳 理支肢肢体。被披穿。跑。行走。热水。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两次。又一次。借。虚伪、不真实。跑,疾走。趋势。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名词作状语用笔。名词作状语每天。7重点句子翻译。(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10、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馆,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8常考名句。(1)(2018四川自贡中考,1分)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2018四川乐山中考,3分)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求学遭到“先达”训斥的时候,自己“_,_,_”的做法,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3)(2017河北中考)_,_,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中有足乐者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9重点探究。(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幼

11、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成年后从师的艰难。(2)作者并没有直接劝说马生勤奋学习,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意图的?第一、二段先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然后在第三段具体写了诸生的学习条件,与前面作者的情况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劝勉马生刻苦勤奋。针 对 训 练 2翻译下面的句子。(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在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4从第一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刻苦好学

12、;博览群书;虚心请教。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应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尊敬老师的品质。四、曹刿论战知 识 梳 理参与。隔开。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粗俗,低下。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指诉讼事件。监狱。可以凭借。表能够或许可。军队。军队中的某一种编制单位。虚夸,文中指虚报,以少报多。增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忠诚,忠实。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击鼓。名词作动词 6重点句子翻译。(1)(2016四川雅安中考,3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肉食者鄙,未能

13、远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向神灵禀报。(7)小信未遍,民弗从也。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7常考名句。(1)(2018湖北鄂州中考

1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2)(2016浙江杭州中考)夫战,勇气也。_,_,三而竭。(3)(2016陕西中考)_,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鼓作气小信未孚(4)_,_,必以情。(5)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6)政府要赢得老百姓的信赖,就得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这正如曹刿论战中所说的要取得人民的支持必须做到:_,_,_。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未能远谋小大之狱必以情 8重点探究。(1)分析此次战争以弱胜强的原因。战前的政治准备,做到取信于民。在战争中抓住时机,后发制人:抓住“彼竭我盈”进攻的时机和“辙乱旗靡”的追击时机。(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

15、人物形象。曹刿是一个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有强烈责任心和爱国热情的忠臣。作战时,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说明他态度审慎,有丰富的军事经验。他指挥从容镇定,善于把握时机,计谋出众,做事谨慎,对战场形势洞若观火,是一个不凡的军事指挥家。鲁庄公是一个平庸的国君,但他能够广开言路,让曹刿参与论战;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意见,虚心接受,表现了他的虚怀若谷;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了他的勤政爱民;开战时,让曹刿与他同乘一辆车,表现了他的礼贤下士;在作战时,曹刿两次反对他的决定,他毫不介意,体现了他的胸怀宽广、从善如流;在战后还主动询问曹刿

16、获胜的原因,表现了他的不耻下问。(2018安徽中考改编)阅读曹刿论战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资料链接: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注,智虽弗及,必将至焉。”(节选自国语)【注释】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针 对 训 练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是则可矣。这就能(开)战了。3选段和资料链接的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_描写,课文选段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鲁庄公任人唯贤;曹刿有远见卓识。对话(语言)对比

17、1通假字。孰视之 _通_含义:_五、邹忌讽齐王纳谏知 识 梳 理孰熟仔细。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指责,嘲讽。照。暗中观察。长,文中指身高。修理。次日,第二天。明天。偏爱。自私。谏。讽刺。指责。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名词作状语当面。名词作动词穿戴。7重点句子翻译。(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3)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4)由此观

18、之,王之蔽甚矣。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6)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8常考名句。(1)(2018山东烟台中考)邹忌修八尺有余,_。(2)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令初下,_,_。(4)_,私我也。(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

19、子是:_,_。(6)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王纳谏后的结果是:_,_。而形貌昳丽能谤讥于市朝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吾妻之美我者而形貌昳丽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9重点探究。(1)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暮寝思之”明白了什么道理?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被蒙蔽,因此,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判断。(2)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一是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二是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作比较,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这一情况,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了纳谏。(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20、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4)简要分析邹忌和齐王的形象特点。邹忌:头脑清醒,面对赞美能够反思,发现问题后能够分析思索;在政治上有除弊革新的责任感;善于运用让他人接受的方式来启发他人,说服对方。齐威王: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2018湖北鄂州中考改编)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和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

21、,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针 对 训 练【注释】栖:退守。昆:兄。种:指文种。进对:进谏。资:积蓄,准备。(ch):细葛布。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上等奖赏。(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如果能够听到您

22、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B 5邹忌和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_ _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_。(类比或设喻说理)招揽培养谋士和勇士 1通假字。(1)尓来二十有一年矣 _通_含义:_(2)禆补阙漏 _通_含义:_六、出师表知 识 梳 理有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阙缺缺失。扩大。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感到痛心、遗憾。深切地憎恨。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感奋激发。感动并产生谢意。精通,熟练。通顺。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形容词作名词奸邪的事情。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

23、亲近。形容词作动词疏远。名词作动词向北进军。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7重点句子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的确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人们向您忠诚进谏的言路。(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先帝将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国力兴盛的原因。(5)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振兴就为期不远了。(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急患难的关头奉行使命。(7)先帝不以臣卑

24、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而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舍中拜访我。8常考名句。(1)(2018四川内江中考,2分)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用“_,_”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淡泊。(2)(2018湖北咸宁中考)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广开纳谏之门、鼓舞士气的句子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3)(2018山东滨州中考)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恢弘志士之气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2018四川达州中考,1分)受任于败军之际,_。(5)(2018四川泸州中考,2分)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奖功罚过要一

25、视同仁的两句话是:_,_。(6)(2017四川广元中考,1分)苟全性命于乱世,_。(7)(2017四川资阳中考,1分)不宜_,_,以塞忠谏之路也。奉命于危难之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求闻达于诸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9重点探究。(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目的是什么?广开言路,其目的是希望后主能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要说不恰当的话,以免堵塞人们忠心规劝的言路。严明赏罚,其目的是希望后主能显示自己公正严明的治理,避免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亲贤远佞,其目的是希望蜀国有一个清明的政局。(2)文中多次提及先帝的用意是什么?一方面是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感慨先帝创

26、业艰辛,警诫后主;一方面是以父子之情感动后主,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和权威性。(3)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自述身世,其目的是说明自己身份低微,生活淡泊,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同时,通过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蜀汉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4)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了战前准备。针 对 训 练 2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

27、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理解:诸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乙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

28、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3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链接材料一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嗣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注释】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征:魏征,唐初政治家。雅:平日,向来。劳:慰劳。嗣:随后,接下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虞:忧虑,忧患。奠枕:安枕。余:指岳飞。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为报先帝遗愿,已经平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凶,恢复汉朝基业;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话语劝勉后主“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他心系国家命运,对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由此可见他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考语文教材同步专题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