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级高二上学期午练级高二上学期午练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专题专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可能有 1 或 2 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子式为 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7 种 B8 种 C9 种 D10 种 2分子式为 C4H8ClBr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8 种 B. 10 种 C. 12 种 D. 14 种 3.分子式为 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 可形成的酯共有 ( ) A15 种 B28 种 C32 种 D40 种 4分子式为 C5H10O2并能与饱和 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
2、含立体异构) ( )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5分子式为 C4H10O 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 种 B 4 种 C 5 种 D6 种 6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 C18H26O5,1mol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 1mol 羧酸和 2mol 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 为( ) A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 DC14H10O5 7.化合物 (b)、(d)、(p)的分子式均为 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的同分异构体只有 d 和 p 两种 Bb、d、p 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 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
3、、d、p 中只有 b 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8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 ( ) A. 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B. 具有相同的结构 C. 具有相同的通式 D.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9有三种不同的基团,分别为X、Y、Z,若同时分别取代苯环上的三个氢原子,能生成的同 分异构体数目是 ( ) A. 10 B. 8 C. 6 D. 4 10C6H14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所含甲基数和它的一氯取代物的数目与下列相等的是 ( ) A. 2 个CH3,能生成 6 种一氯代物 B. 3 个CH3,能生成 4 种一氯代物 C. 3 个CH3,能生成 5 种一氯代物 D. 4 个CH3,能生成 4 种一氯代物 1
4、1分子式为 C5H12O2的二元醇,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主链上碳原子数为 3 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m,主链上碳原子数为 4 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n,下列各组数据中 m 和 n 均正确的是(不包括一个碳原子上 连接两个羟基的化合物) ( ) A B C D m 1 1 2 2 n 6 7 6 7 2 12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其中属于芳香醇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 3 种 B 4 种 C 5 种 D 6 种 13近年来,人们利用合成的方法制备了多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物,例如分子具有以下立体结构的 环状化合物其中碳、氢原子均已略去。 有人认为上述有机物中, 立方烷、棱晶烷、金刚烷都是烷烃的同
5、系物, 盆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 反应, 棱晶烷、盆烯都是苯的同分异构体, 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 3 种同分异构体, 金刚烷是癸烷 的同分异构体。你认为上述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只有 B 和 C 、和 D 、和 14下列烷烃分子中的 1 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不可能 产生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丁烷 B. 新戊烷 C. 2,3二甲基丁烷 D. 2,2,3,3四甲基丁烷 15已知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从而可以推知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A. 2 种 B. 3 种 C. 4 种 D. 5 种 16下列化合物分别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生成一硝基取代物有 三种
6、的是 ( ) A. 乙苯 B. 邻二甲苯 C. 间二甲苯 D. 对二甲苯 17已知丁基共有四种。不必试写,立即可断定分子式为 C5H10O 的醛应有 ( ) A. 3 种 B. 4 种 C. 5 种 D. 6 种 二、填空题 18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CH3、一个CH2、一个 基、一个OH,且属于 酚类的同分异构体有 6 种,其结构简式为: _、_、_、_、_、_。 19 (1)下列有机物分子: 丙烯, 1丁烯, 2丁烯, 1,2二氯乙烯。其中存在顺反异 构体的是(填序号)_。 (2) 苯丙烯有 C 和 D 两种位置异构体, 其中 C 具有顺式 E 及反式 F 两种异构体。 请写出它们的结构简 式: C_;D_;E_;F_。 3 答 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B 6A 7D 8.B 9. A 解析:邻位 3 种:XYZ,XZY,ZXY;邻间位 6 种:XYZ,XZY,YXZ,YZX,ZXY, ZYX;间位 1 种:XYZ。 10.BC 11.C 12.C 13.D 14.BD 15.B 16.AC 17.B 二、填空题 18. 解析:由于是酚类,且只有 3 个取代基,实际上是C2H5、CH3、OH 三个基团的组合。 19.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