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总结.doc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064767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69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22新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22新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22新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22新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1单元 光1 为什么能看到物体2 光的传播3 光的反射4 设计与制作:潜望镜5 光的颜色6 光与生活第2单元 机械好帮手7 常用的工具8 巧用小棒9 好用的钳子10 方便的手轮11 晾衣架上的小轮12 适合的坡度13 传动的齿轮第3单元 人体“司令部”14 测试我们的反应15 大脑的作用16 爱护我们的大脑第4单元 遗传与进化17 生物的遗传现象18 专题探究:外貌特征能遗传吗19 生物的变异现象20 生物进化的证据21 自然选择22 环境变化与生物进化23 网上学习: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探究技能 推断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

2、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

3、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

4、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三、教学基本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

5、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五、教学措施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

6、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六、教学进度表(略)教学设计第1单元 光1 为什么能看到物体一、教材分析“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是科学六年

7、级上册第1单元“光”的第1课。本课活动是先让学生知道能够自行发光的是光源,接着通过观察暗盒中的物体等探究活动来让学生了解: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1“关灯了”,主要是观察、比较在开灯和关灯状态下的教室内物体前后的现象。活动2“观察暗盒中的物体”是让学生利用暗盒进行观察活动,比较关灯前后暗盒内的光源、物体的不同现象,感受人眼为什么能看得见物体。二、学情分析学生多数没有经历过处在完全黑暗的暗室,对是否关灯后看不见物体是不能很好地了解的。生活中他们遇到的黑暗其实不是真正的暗室,或多或少会有外面的光线透进来室内,因此对人眼看到物体的

8、条件不能准确理解。需要制作一个内部完全黑暗的暗盒,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四年级简单电路的知识基础,设计和操作方面也有一定能力,因此设计和制作一个自带光源的暗盒不是难事。三、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光源。2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3通过探究,观察和比较人眼看见物体的条件。4注重证据的意识,能对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探究人眼看见物体的条件。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自带光源的暗盒(黑色盒子

9、、黑色卡纸、简单电路、白色小球、剪刀、胶水)、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学具准备:制作暗盒的材料(黑色盒子、黑色卡纸、简单电路、白色小球、剪刀、胶水)、白色乒乓球、橡皮擦、记录单等。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同学生日会上,彬彬提醒在吹蜡烛之前先找到灯的开关。问题:为什么要先找开关呢?交流: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任务:蜡烛灭了后就找不到灯的开关吗?(二)活动探究(1)活动1:关灯了出示:各种光源的图片。提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它们属于光源,如太阳、亮着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等。问题:如果没有光源,我们还能看见物体吗?任务:在一间能完全遮蔽光线的教室里,

10、如果把电灯等光源关掉,我们还能看见物体吗?比较关灯前后的现象,与同学交流。要求: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的内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比关灯前后的课室物品,开展观察活动。汇报:关灯前后各种物品的观察结果。评价:根据学生能从比较的角度对比观察关灯前后物品的不同现象进行评价。问题:眼睛适应后是不是就能看见物体呢?交流:具体是不是还能看得见物体呢?课室这个暗室还有一些光线进入了,看来还是需要进一步寻找不受外界影响的环境继续观察、研究。(2)活动2:暗盒中的物体出示:自带光源的暗盒实物和图片。提示: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自带光源的暗盒,进一步研究在没有光源的情况下是否还能看见物体。任务:不打开暗盒里小灯泡的开关,通

11、过暗盒上的孔能观察到盒内的物体吗?再打开暗盒里小灯泡的开关,观察盒内的物体,比较两次观察的现象。要求: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的内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暗盒,观察暗盒内不同的物品。汇报:根据观察结果提出发现,知道在关灯时,盒内什么都看不见,是全黑的,在开灯时,能看见灯泡在发光,也能看见灯泡的光线照亮的盒内物体。评价:根据学生能否比较出人眼能观察到光源和物体的条件进行评价。拓展:阅读资料:“月球是光源吗”。小结:光源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光源。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就能看见该物体。七、板书设计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灯泡状态:关闭观察结果:没有光线,观察不到灯泡状态:亮起来观察结果:有光线,能观察到光

12、源的光光源进入眼睛看见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该物体2 光的传播一、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的第2课。本课活动是通过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光线打靶、做“照相机”等活动了解光传播的特点是沿直线传播。本课共由2个活动和1个实践活动组成。活动1“光的传播特点”,主要是观察现象,推测并描述光传播的特点是直线传播。活动2“光线打靶”是让学生利用卡纸、手电筒做“光线”打靶实验,探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践活动通过“做照相机”并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光沿直线传播。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接触到光是直线传播的现象,也有一定的感知,只不过不会用“直线传播”的科学词汇去描述。学

13、生能从现象中感受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但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光线打靶的活动进行验证自己的想法。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水平的动手能力,因此本课中的验证实验和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容易操作的。学生对体验光的传播特点方面的研究还是有一定浓厚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三、教学目标1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能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光传播的特点。3能依据实验中获取的证据分析概况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4能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四、教学重、难点能通过观察、推测、描述光传播的特点是沿直线传播。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简易“照相机”实物、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带孔

14、的纸板、手电筒、光线打靶实验纸、透明薄膜、纸杯、橡皮筋、剪刀、黑色油性笔和黑色卡纸、学生活动手册等。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阳光普照,孩子们走在树林间,发现太阳光透过了层层的树叶后,就像一条条直线射到地面。问题:光线都是直的吗?交流:对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任务:观察光的传播特点,了解光是怎么传播的。(二)活动探究(1)活动1:光的传播特点出示:太阳发出的光透过树叶、云层的间隙照射到地面,灯泡发出的光在黑暗中照亮物体等图片。提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见光线照射的现象,如太阳发出的光透过树叶、云层的间隙照射到地面,灯泡发出的光穿过黑暗照亮物体,等等。问题: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我们可

15、以通过实验进行观察。任务:阳光下移动两块带孔纸板后并进行观察。要求:在阳光下,将两块带孔的纸板上下摆放,尝试移动纸板,让纸板下的地面出现光斑。观察两块纸板上的孔和地面上光斑的位置之间的关系,描述光是怎样传播的。交流:根据实验发现两个纸板上的孔和地面上的光斑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难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活动2:光线打靶问题: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任务:我们利用光线打靶装置来进一步验证光传播的特点。要求:用电筒分别照射装置上不同的入射孔,观察光线能射到几号靶,记录光的传播路线。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光线打靶实验。汇报:用口述和图示记录的方法汇报实验结果,发现从A孔射入能照射

16、到3号靶,从B孔射入能照射到2号靶,从C孔射入能照射到1号靶。问题:如果要从A孔射入照亮1号靶,有什么做法?如果光从一个孔射入,能否照射到所有的靶位?应该怎么做?交流:根据要求想到实现问题要求的方法。如果要从A孔射入照亮1号靶,可以将中间挡板放下,或者在中间挡板穿多一个孔。如果光从一个孔射入,照射到所有的靶位, 需要将中间的挡板放下。小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3)实践:做“照相机”出示:简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照相机”的实物和图片。提示:“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像的,成的像是倒立的。任务: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 “照相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照相机”,

17、利用“照相机”观察蜡烛的火焰,体验光线是直线传播的。交流:为什么观察到的蜡烛火焰像是倒立的?七、板书设计2光的传播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 光的反射一、教材分析“光的反射”是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的第3课。本课活动是围绕光的反射来展开,通过做平面镜反射实验、制作“光迷宫”等探究、实践活动,理解光的反射现象。本课共由2个活动和1个实践活动组成。活动1“让光线拐弯”,主要是知道光遇到平面镜后会被反射,并改变了传播方向。活动2“光线接力”是让学生观察、记录在光线接力活动中,光线遇到平面镜后怎样改变传播方向的。实践活动“制作光迷宫”是利用光遇到平面镜会改变传播方向的原理制作“光迷宫”。二、学

18、情分析用平面镜玩光线反射的游戏,学生是有一定的经验和感知,知道平面镜能反射光线,了解能转一转平面镜,光线也会改变方向。但学生一般是用一块平面镜进行光线反射,而具体平面镜怎么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怎么用两块以上的镜子进行反射就没有深入地进行思考。用图画表示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情况,这一点对学生有点难度,他们只能大概画出效果,不知道也不会从具体角度上进行记录,因此只要求有初步的效果即可。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多次尝试是能制作出“光迷宫”的。三、教学目标1知道传播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2能利用光传播的特点,用平面镜让光连续多次改变传播方向。3意识到可以利

19、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了解光遇到平面镜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教学难点:通过设计、实验了解光遇到平面镜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光迷宫”实物、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学具准备:手电筒、平面镜、A4纸、黑色卡纸、遮挡物(黑色盒盖)、笔袋、黑色盒子等。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小朋友们玩游戏,彬彬看到后认为镜子的光跑到墙上去了。问题:是镜子反射的太阳光吧?交流:对琪琪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为什么太阳光遇到镜子会拐弯?(二)活动探究(1)活动1:让光线“拐弯”问题:我们

20、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否让行进中的光改变传播方向,使光线照射到我们想要照亮的地方?任务:尝试通过移动平面镜的位置,研究能否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手电筒的光从摄入口进入,最后要照亮射出口的挡板。仔细观察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变化?如果会变化会怎么变化?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光线“拐弯”的活动。汇报:描述手电筒的光从射入口进入后,斜射到平面镜,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试着将平面镜的前后移动或旋转,光的传播方向也随之移动。评价:能根据现象准确描述实验结果进行评价。(2)活动2:光线接力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光照亮被遮挡的物体?任务:用多块平面镜进行“光线接力”游戏,让手电

21、筒的光照亮到被遮挡物挡住的笔袋上,探究光的传播方向是怎样改变的。出示:光线接力中手电筒、遮挡物、笔袋的摆放位置图。要求:先思考用多少块平面镜,再进行操作。尝试将光行进的路线画出来。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光线接力”活动。汇报:能图文并茂介绍用了多少块平面镜、平面镜怎么摆放、光线的传播方向怎么改变等探究过程。评价: 能从根据平面镜怎么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的方法考虑怎么摆放平面镜进行评价。小结: 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 调整平面镜的角度和位置, 可以控制光线的传播方向。(3)实践:制作“光迷宫”提示:调整平面镜的角度和位置能控制光线的传播方向。任务:利用这个原理制作“光迷宫”,让光线从入口处进入,从出

22、口处射出。出示:一些制作上的技巧说明图。要求:按照学生活动手册上的指引制作“光迷宫”。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光迷宫”。展示: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光迷宫”有多少个障碍物,放置了多少块平面镜。评价:根据学生制作的“光迷宫”效果进行评价。七、板书设计3光的反射挡板射出口射入口光遇到平面镜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4 设计与制作:潜望镜一、教材分析“设计与制作”是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的第4课。本课是专题探究课,活动是围绕光的反射来展开,以制作潜望镜为内容呈现任务、设计、制作、测试、评价与改进的完整过程。本课共由5个环节组成。环节1“任务”,主要是思考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提出制作

23、潜望镜的任务。环节2“设计”是让学生利用潜望镜工作的原理,设计潜望镜的方案。环节3“制作”是引导学生根据设计方案,按步骤制作潜望镜。环节4“测试”是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地点测试潜望镜的使用效果。环节5“评价与改进”是让学生对经过测试的潜望镜进行评价,根据测试结果改进潜望镜。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潜望镜不会陌生,但是潜望镜具体的工作原理,他们就可能不会很熟悉。但学生经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再结合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会比较容易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在绘画设计图时,学生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已经参考结构示意图,基本上能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但是在设计时,学生可能不会很全面地进行考虑,需要引导和激发他们多思考

24、。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对如何评价一件产品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三、教学目标1了解潜望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能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设计潜望镜,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完成制作。3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4能对潜望镜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5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提出设计思路并完成制作任务,培养创新精神。四、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的过程制作潜望镜。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学具准备:硬纸卡、平面镜、剪刀、双面胶、学生活动手册等。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同学们参加海军基地,看到了潜艇停

25、在码头边。琪琪提出:潜水艇在水下是利用潜望镜观察水面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潜望镜? 交流:对妍妍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任务:潜望镜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可以制作一个类似功能的潜望镜?(二)活动探究(1)环节1:任务问题:潜水艇的潜望镜能从水下观察海面上的情况,它是怎么实现这种功能的? 任务:观察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要求:思考潜望镜需要几面平面镜,怎么摆放平面镜。交流:发现潜望镜需要两面平面镜,平面镜上下各一个,面对面平行摆放。提出:尝试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具有类似功能的潜望镜。(2)环节2:设计要求:根据潜望镜的原理进行设计自制潜望镜。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提示:设计的时

26、候需要考虑以下的问题:用什么材料制作镜筒?平面镜的大小怎么和镜筒相匹配?平面镜怎样才能安装好? 在什么地方测试?活动:经过讨论后,根据构思完成设计方案。交流:分享设计方案的工具、材料和设计图。评价:根据是否依据潜望镜的原理来设计进行评价。(3)环节3:制作要求: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潜望镜。(4)环节4:测试要求:选择合适的地点,用自制潜望镜进行观察,测试其能否正常使用。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潜望镜功能的测试。(5)环节5:评价与改进要求:根据测试发现的问题,对潜望镜进行改进。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活动:根据发现的问题,改进潜望镜,再进行测试,不断反复测试

27、、改进。要求:经过测试和改进,从以下的方面对自制潜望镜进行评价:使用效果、方便易用、材料简单、外形美观活动:一边展示一边进行自评、小组评、老师评的多角度评价。七、板书设计4设计与制作:潜望镜评价内容: 1使用效果2方便易用3材料简单4外形美观5 光的颜色一、教材分析“光的颜色”是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的第5课。本课活动是通过利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再现彩虹等探究性活动,了解太阳光是有颜色的光,能被分解成七种颜色。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1“彩色的阳光”,主要是利用三棱镜等工具分解阳光,知道阳光有不同的颜色。活动2“再现彩虹”是让学生尝试利用喷壶在阳光下制造彩虹,知道背对太阳才能制造出彩虹

28、。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文学作品和生活经验中,能发现阳光有很多种颜色的表现,同时彩虹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但彩虹具体怎么产生,阳光是什么颜色?学生就没有深入进行思考。而阳光穿过三棱镜或水棱镜时会发生折射的现象,这点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是不需要了解的,因此只需要学生明白怎么使用器材进行做即可。三、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光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2能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3会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彩虹。4能表现出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教学难点:会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彩虹。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三棱镜、多媒

29、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学具准备:三棱镜、平面镜、水盆、白纸、水、喷壶等。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室内的办公桌上,阳光照射到桌面的三棱镜状玻璃摆件后形成彩虹。问题:阳光是彩色的吗?交流: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任务: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二)活动探究(1)活动1:彩色的阳光出示:不同时刻中的阳光场景图。提示:清晨,一缕缕金色的阳光洒进了房间;中午,耀眼的白色阳光普照大地;傍晚,红色的阳光透过了云层。问题:阳光究竟是什么颜色?任务:尝试让太阳光穿过三棱镜,投射到墙壁上,或者在盛有半盆水的盆子里摆放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一张白纸上。观察在墙壁上或白纸上出现的彩色光带,描述

30、阳光由哪些颜色组成。要求:仔细观察构成彩色光带的颜色,这些颜色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解阳光的探究。汇报:展示探究结果,发现阳光被三棱镜或水棱镜分解后形成的彩色光带有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小结:太阳光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由七种颜色光组成。(2)活动2:再现彩虹提出:在自然界中,空气中的小水滴也会像三棱镜一样分解阳光。因而,在雨过天晴的天空中常常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任务:尝试在阳光下用喷雾的方法制造小水滴,再现彩虹。提示:注意是要背对还是正对太阳才能成功呢?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喷壶再现彩虹。汇报:当背对太阳的时候才能成功再现彩虹。拓

31、展:还原白光,在圆形卡纸上涂上七种颜色并旋转,观察是否能形成白色。要求: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活动:利用牛顿盘探究,观察怎么涂色才能容易形成白色。汇报:发现七种颜色按照不同顺序、不同比例的涂色,有不同的效果。七、板书设计5光的颜色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6 光与生活一、教材分析“光与生活”是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的第6课。本课活动是通过了解光源的发展、光与照明、光与信息、光污染等光与我们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突出了光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体现了“STS”(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简称)的思想。本课共由2个活动、1个实践活动和1个科学阅读组成。活动1“光与照明”,主要是了解光照明的发展

32、历程,结合实际分析不同光源的使用效果,分析家用光源的使用情况。活动2“光与信息”是了解光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传递信息,感受到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实践活动“灯光通信游戏”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模仿莫尔斯码的形式设计新密码,实践如何利用光传递信息。科学阅读“光污染”是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光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但过量的照明会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等产生不良的影响。二、学情分析光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光与生活具体在哪些方面有关呢,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过,也很少会了解光除了照明外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有了解过密码,因此对莫尔斯码会有很高的兴趣,也会积极地设计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密码。三、教学目标1了解生

33、活中的不同光源及其用途。2了解照明用具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3能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方法了解光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能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四、教学重、难点知道和光有关的重大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手电筒、记录单。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在晚上的江边,岸边的建筑物灯光辉煌。问题:过去人们用什么照明?交流: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任务:过去人们用什么照明?(二)活动探究(1)活动1:光与照明提示:太阳是地球上最巨大的光源,它给地球上的万物提供了光和

34、热。人类自从学会钻木取火以来,经历了从火光照明到灯光照明的发展历程。问题:根据光源出现的时间顺序,分别说说它们的使用效果。交流:分别就太阳、火焰、蜡烛、煤油灯、电灯等光源的特点和效果进行交流,提出这些光源的优点和缺点。出示:家用光源的图片。提示:家用光源有不同的类型,其用途也不同。任务:调查自己家中光源的种类及其使用情况,与同学进行交流。要求: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汇报:能将不同的家用光源的使用情况列出来,如蜡烛在停电时照明用,节能灯泡装在台灯里是学习时照明用等。评价:根据学生能否从照明的角度描述进行评价。(2)活动2:光与信息出示:烽火台、灯塔、交通灯、光导纤维的图片。提示:人们不仅利用光来照明

35、,还利用光来传递信息。从古代的烽火台、灯塔到现代的交通灯,都是通过光来传递信息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今人们可以利用光导纤维进行通信,并已将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交通、军事、医疗等众多领域。任务:查阅资料,了解光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和同学分享。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将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进行分享。汇报:选择个别小组分享光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任务:阅读资料“灯光通信”。了解莫尔斯码是怎么设计的。(3)实践:灯光通信游戏任务:使用莫尔斯码,或者用其他有规律的灯闪代表不同的字母、数字,设计一套新代码,尝试与同学进行通信,体验人们如何利用光来传递信息。要求: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活动:以小组为单

36、位进行设计。展示:不同小组间通过具体例子演示的方式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新代码。评价:能根据是否利用不同规律的灯闪形式设计代码进行评价。(4)科学阅读:光污染任务: 阅读“ 科学阅读 光污染”,了解照明工具会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七、板书设计6光与生活照明光污染光与生活传递信息火光蜡烛 煤油灯电灯 烽火台灯塔交通灯 光导纤维负面影响深远影响第2单元 机械好帮手7 常用的工具一、教材分析“常用的工具”是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机械好帮手”中的第1课。作为单元第1课,本课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人们使用工具完成工作的问题。然后在通过观察和操作几种常见的工具,进一步认识到工

37、具虽然各有不同,但有可能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各种类型的工具做出铺垫。所以整体上讲本单元结构是先总后分,首先是初步的认识并引起思考,再分门别类一样样展开探究学习。本课共三个活动,分别为:活动1“找帮手”,内容为用螺丝刀拧螺丝,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使用工具对完成工作的帮助。活动2“常用工具的使用”,内容是观察并试用几种常用的工具,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工具结构和使用方法不同,但它们的作用原理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内容为调整桌椅高度,让学生选择适合的工具调整桌椅的高度。学生学习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课标要求学的以致用的目标。二、学情分析六年级

38、的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过程比较熟悉,也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顺利完成本课学习任务。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常见的工具,并通过活动认识工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六年级的学生在家里也会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有些工具他们是会使用的, 但也有些工具,如钢丝钳,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是不会使用的。但由于这些工具本身的使用方法并不复杂,所以即便学生之前没有使用过,但也会见过其他人使用。所以, 在体验活动中应该会很快上手。三、教学目标1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常见工具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能初步掌握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4对常用工具在使用中涉及的科学道理产生疑问和探究的兴趣。5体会到工具延伸

39、和增强了人类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工具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螺丝刀、螺丝钉、木板、钢丝钳、牙签、扳手、镊子螺丝(螺母)、其他一些常用工具。学具准备:螺丝刀、螺丝钉、木板、钢丝钳、牙签、扳手、镊子螺丝(螺母)、其他一些常用工具若干、学生活动手册等。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本课课题与驱动情境。 问题:适合起螺丝钉的工具是哪种?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看法(用螺丝刀),并进一步讨论人们利用工具完成工作的例子。(二)活动探究(1)活动1:找帮手体验:让学生徒手和借助螺丝刀两种方式拧螺丝钉。交流:学生汇报使用工具的体

40、会,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人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例子。讨论:展示活动手册第7页第一题内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讨论。小结:我们可以使用钢丝钳拧铁丝、开瓶器开瓶盖、剪刀剪纸等。这些任务一般都无法徒手完成,需要借助工具。使用工具对人们工作的帮助是很大的。(2)活动2:常用工具的使用媒体:展示羊角锤、钢丝钳、滑轮、扳手、刨笔刀、镊子等工具的照片及实物。任务:每组观察一种工具,了解其结构,再找出它们发挥功能作用的部位。汇报:分组汇报之间的观察结果,可以通过演示来展现某种工具的功能。其他组的同学评价并提出意见。小结:归纳各组的汇报,教师小结这几种工具的结构功能和正确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演示:用羊角锤钉钉子和拔

41、钉子(学生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实验:按组分发牙签、螺丝(螺母)等材料,要求分组活动,学习使用钢丝钳、扳手、镊子这三种工具。教师巡视指导,监督安全。小结:各种工具起的作用不同,但它们的作用原理可能相同或相似。(3)实践:调整桌椅高度任务:到了六年级,学生身高增加迅速。原本高度合适的桌椅,很多都已经不合适了。根据教室里桌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调整桌椅的高度。讨论:教师根据前面的练习,提出使用哪种工具调整桌椅高度(扳手)。演示: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如何调整椅子的高度,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操作过程, 并提出意见。任务:课后回家寻找合适的工具,在利用放学或其他时间为班级的桌椅调整高度。(4)回顾小结问

42、题:今天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小结: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七、板书设计7常用的工具螺丝刀拧螺丝钉羊角锤钉钉子和拔钉子钢丝钳剪铁丝滑轮升旗扳手拧螺丝刨笔刀刨笔镊子夹东西8 巧用小棒一、教材分析“巧用小棒”是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机械好帮手”中的第2课。是开始分别研究不同类型简单机械类工具的开始。小撬棒属于杠杆类工具,是常见的简单机械类工具。本课共由3个活动组成。活动1“开罐盖”是由驱动问题引出的任务。这个任务源于生活,有很强的操作性。活动通过学生完成开罐的任务,并对任务过程进行绘图,引出支点作用的研究。活动2“罐子边缘的作用”用模拟实验完成支点作用的研究后,学生再结合小撬棒的例子学习杠杆的概念。活

43、动3“认识杠杆类工具”中,学生通过判断杠杆三个作用点,巩固本节课有关杠杆的学习。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过程比较熟悉,也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顺利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他们对于打开罐盖的方法是有生活经验的,但对于其中的科学道理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本课引导学生科学分析小棒翘起罐盖过程中的用力、受力及罐子边缘的作用。学生是可以完成任务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出正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接受杠杆的概念就会水到渠成。三、教学目标1认识到工具能够方便人们完成工作。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作用。3了解杠杆的主要特征,知道杠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4体会到杠杆类工具的应用非常广泛,能给予人

44、们很大的帮助。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杠杆的概念。教学难点:判断实例中杠杆的三个作用点。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书本、小铁棒、螺丝刀、螺丝钉、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小铁棒、螺丝刀、螺丝钉、学生活动手册。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本课课题与驱动情境。问题:徒手很难打开饼干罐的盖子,有什么办法? 讨论:学生提出自己想法(用小棒去撬等)。(二)活动探究(1)活动1:开罐盖问题:分组动手打开饼干罐,先徒手试试,再用小铁棒试试。注意:体会用不用工具时的差异。把开盖的过程画下了,并用箭头表示手的用力方向和盖子被打开的方向。实验: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交流:实验完毕,组织学生分组

45、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汇报的共同之处。思考:所有小组都用同样的方法:就是把小铁棒搁在罐沿上撬。请问可不可以不靠着罐沿,直接用小棒撬起盖子?(2)活动2:罐子边缘的作用问题:上面的活动,我们关注到罐子边缘,大家认为这个罐子边缘在开盖过程中, 发挥了什么作用呢?交流:学生回答。媒体:介绍实验方法。实验: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汇报:实验完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小结:根据大家的汇报,我们一致认为,罐子边缘的作用很大,是决定性的。教师:其实小铁钉在刚才开盖子的过程中就变成的一种简单机械叫:杠杆。 教师(课件)出示杠杆的概念和三个重要的点,组织学生阅读。(3)活动3:认识杠杆类工具教师:杠杆类的工具很多,它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工作时都有三个重要的点。例如:剪刀、羊角锤,课件展示它们的工作过程及三点位置。教师:这里还有很多杠杆类的工具,请大家判断它们的三个重要的点在哪里?用彩色笔标出来。红色代表动力点、绿色代表支点、蓝色代表阻力点。学生开始观察、标注。实验完毕,组织学生展示交流。(4)回顾小结教师:今天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七、板书设计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粤教粤科版(2024) > 六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新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