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与理论基础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与理论基础第三节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与实务方法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与实务方法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第一节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发展一、医务社会工作及相关概念一、医务社会工作及相关概念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 从社会工作专业和健康照顾服务体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将医务社会工作界定为医药卫生和健康照顾服务领域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广义上,我们认为
2、医务社会工作指的是将社会工作的知识、技术、态度与价值应用于健康照顾工作,并侧重于疾病与人们社会功能间的关系,以及疾病对人们社会关系的影响方面。狭义的医务社会工作更多集中在医院和诊所这类医疗机构,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知识与技术,从社会及心理层面来评估并处理服务对象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作为医疗团队的一份子共同协助患者及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使患者早日痊愈,达到身心平衡,并使疾病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得以解决。(刘继同,2008)(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 医务社会工作是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核心概念,按照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历史演变过程,最早
3、出现的概念是“医院社会工作”(Hospital Social Work),因为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和服务场所均限于医院病人和医院之中。190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卡伯特医生()率先雇请一位社会工作者,并在医院创立名为“医院社会服务部”(Social Services Department)的专门机构。因为当时主要以个人和家庭为服务对象,因此又称“医务社会个案工作”(Medical Social Casework),凸显出医务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和“临床”社会工作(Clinical Social Work)传统。20世纪20年代美国已有以“医务社会工作”(medical social work)为名
4、专业训练课程。到40年代,因为医务社会工作对象与内容普遍超出医院范围,“医疗处境中的社会工作”(Social Work in a Medical Setting)应运而生,“医院社会工作”遂成为历史现象。1950年代以来,伴随“医疗处境”转变为“健康照顾处境”,“健康照顾中的社会工作”(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健康照顾社会工作”(Health Care Social Work)、“健康照顾中的社会工作干预”(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Health Care)等名称涌现,由“医务社会工作”转变为“健康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趋势明显。目
5、前,我国大陆暂将“健康与精神健康”(Health and Mental Health)翻译为“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简称为“医务社会工作”。二、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二、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一)英美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历史(一)英美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历史 医疗救助起源英国和欧洲国家,但是制度化的医务社会工作和临床社会工作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社会得到迅猛发展。190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聘用首位社会工作者,标志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正式诞生。以美国历史经验为中心,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三大基本阶段:(1)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初期。从1905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阶
6、段基本特征是医务社会工作主要受心理学和生物医学影响,服务对象主要侧重微观治疗取向的个人,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专业组织(例如1918年成立的美国医务社会工作者协会)、专业研究、医务社会工作分支领域以及医院社会服务部等体系初步建立。(2)医务社会工作迅猛发展的时期。从1946年WHO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到70年代,其基本特征是医务社会工作主要受社会学和社会医学影响,社会医学和医学社会学诞生,服务对象侧重于社会工作中观干预取向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专业组织、专业研究、专业杂志、工作场所和专业服务体系框架已经稳定确立,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福利国家”体制和社会政策框架中得到充
7、分发展,专业地位和专业权威确立。(3)医务社会工作转型和健康社会工作时期。从70年代福利国家改革和医学模式转变至今,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医务社会工作受到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影响,服务对象由微观个人、中观社区和组织扩大到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专业组织、专业研究、专业杂志和专业服务体系日趋开放多样,成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中国大陆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简况(二)中国大陆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简况 1921年浦爱德女士创办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成为中国医学史和社会工作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不仅培养了中国首批医务社会工作者,而且将医务社会工作模式传播到其他医院,
8、开创了当代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1952年院校调整和专业合并之后,社会工作专业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均被取消,医务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由此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以来,医务社会工作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一些学校开设医务社会工作课程,一些医院设立社会工作部。2006年以来专业性医院与医务社会工作迅猛发展,2012年11月,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在青海西宁召开“全国医院社会工作工作会议”,标志中国本土和专业化医务社会工作时代来临。三、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特征三、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特征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一)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 跨学科 综合性 社会福利性协作者协作者:协助医生、护士解决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
9、社会问题,协助医护人员制订出院计划等沟通、协调者沟通、协调者: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医院各个部门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院与社区之间承担起沟通桥梁作用倡导者倡导者:倡导树立新型的健康理念、发展健康政策等 组织者:病人互助组织的组织者、社区资源的组织等咨询者咨询者:为患者、患者家属以及社区居民等提供医疗保健方面的基础知识照顾者照顾者:为患者提供适当照顾,这种照顾涵盖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层面支持者支持者: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情绪等方面的支持资源整合者资源整合者:寻求和整合社会资源,包括寻找病人需要的资源,完成申请的程序与转介,请求资源机构提供资源等;(刘继同,2005 刘继同,2006,刘斌志,20
10、07)(二)(二)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角色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角色第二节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与理论基础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与理论基础一、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一、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 与医护人员通常从解剖学和病理学角度看病人(将病人看作是产生病变的物体)不同,医务社会医务社会工作强工作强调病人是人的理念,从全人的角度看待病人。调病人是人的理念,从全人的角度看待病人。二、二、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根据台湾学者秦燕在其医务社会工作一书中所提出的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结合比斯台克和泰彻提出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可将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分为基本价值和特殊价值两个方面。一、基
11、本价值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2、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即使是患病也应该受到尊重。3、潜能的发展: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利,每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赋,疾病患者也不例外4、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尊重服务对象的决定,而不是替他们做出决定。5、社会应该促使每个人的功能得以发挥,促使个人达到自我实现。二、特殊价值1、每个个体都有使用现有医疗资源的权利2、每个人都有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而非只是延长寿命3、个人的健康不止是生理层面的,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层面。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一)医务社会工作知识的基本构成医务社会
12、工作知识的基本构成 医学知识 +社会工作专业知识 +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层次(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层次 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微观、中观与宏观的知识层次发挥着不同作用,共同促进着全人类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福利。u 微观层次的知识是有关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u 中观层次的专业知识层次主要是有关社区和组织;u 宏观层次专业知识主要是有关健康照顾体系、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政策框架等制度性问题。三、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一)有关健康的理论(一)有关健康的理论 1.1.生理生理-心理心理-社会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型社会健康观和
13、医学模式的转型 传统上健康状况主要从单纯生理学的角度界定,没有考虑心理社会状况。实际上健康状况不仅是指身体无病,而且是指心理健康和社会角色功能正常发挥的状态。2.2.健康危机干预和压力管理的理论健康危机干预和压力管理的理论 健康危机干预和压力管理理论的主要关注点是缩小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距离,在健康处境中提供心理-社会型干预,以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医疗技术和健康照顾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认为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概念是理解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基础,健康危机干预行为的核心是应对,应对健康风险的基本方式是压力管理、生活技能培训、认知能力康复、增权和病人自助等。适用于多种健康处境,特别
14、适合于慢性病人、亚健康状况和生活压力较大的群体。3.3.健康照顾或卫生保健的观点健康照顾或卫生保健的观点 健康照顾观点主要以医学学科为基础,主要关注点是对那些因各种原因处于健康风险,或处于不利状况的弱势、劣势群体给予人性化和特别关怀,照顾范围从生活、情感、家庭照顾到机构化照顾。(二)社会性别与人文取向的理论(二)社会性别与人文取向的理论 1.1.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观点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观点 认为现有健康照顾体系主要是以男性健康需要为基础设计的,没考虑女性需要,而女性具有独特的健康需要,妇女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儿童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这种理论观点适合于妇女健康、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家庭生活和企业女
15、职工劳动保护等领域。2.2.人文关怀和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人文关怀和社会工作专业视角。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利要求国家提供基本健康服务和其他社会服务,以确保机会均等和人的发展。这种理论视角以社会工作专业为基础,主要关注点是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千方百计满足人的健康需要,使人们过上体面的生活。3 3消费主义、增权和生活质量的观点消费主义、增权和生活质量的观点 消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卫生、福利服务和公共服务等都是社会消费服务的领域,健康照顾服务像其他商品一样,病人是健康照顾服务的消费者,医护人员是服务的提供者。增权观点认为病人应该参与健康照顾服务的决策和提供过程;生活质量观点认为健康照
16、顾服务的质量直接反映了生活质量的高低。(三)系统取向的理论(三)系统取向的理论 1.1.生态学观点和人与环境适应理论生态学观点和人与环境适应理论 这些理论主要以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社会医学和社会卫生学等学科为基础。关注社会环境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特别是健康状况空间结构的分布规律。生态学的主要观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依存和相互依赖,特定地理环境和社会空间结构产生特定的地方疾病,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人与环境适应理论是社会生态学解释人类健康状况的有力的理论框架。2.2.系统理论和人口学观点系统理论和人口学观点 以社会学、人口学、人口社会学等学科为基础,主要关注点是探
17、讨社会结构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关注人口结构(如年龄)变化对健康状况的影响。认为社会体系和个人都是完整的体系,一旦某部分出现问题,那么势必影响整个系统,系统和个人就会出现病理症状。3.3.结构功能主义和多视角系统整合结构功能主义和多视角系统整合 以社会学特别是医学社会学为基础。其主要关注点是社会体系和健康照顾体系的各部分关系及其与发挥作用的关系。这种视角的主要理论假设是每种体系都有特定结构关系,各结构部分均履行特定功能和角色,公民身心健康状况由宏观取向的社会结构因素与社会制度安排决定,个人因素的作用有限。第三节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与实务方法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与实务方法一、医务社
18、会工作的介入领域一、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一)健康照顾处境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一)健康照顾处境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健康照顾体系构成医务社会工作的处境,这种处境既是医务社会工作制度背景与组织环境,又是社会工作健康干预、介入的服务领域。在水平结构上,个人健康“照顾过程”或发展阶段分为预防保健、临床医疗和康复服务三部分;在纵向结构上,群体健康照顾分为个人和家庭、社区和组织、国家和社会健康政策三个层次。这些纵横交错的“发展阶段”和“干预层次”构成健康照顾处境,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二)预防医学、预防保健和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二)预防医学、预防保健和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领域 预防医学的
19、基本范围和主要内容是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和促进健康,适用范围广泛,覆盖所有人。现代医学发展的普遍趋势是注重预防保健,由注重治疗疾病转变为更加注重预防疾病,这种发展趋势和社会共识为医务社会工作“提前”介入健康问题创造了条件。医务社会工作可以介入的健康领域广阔,如环境保护、食品营养、禁烟禁毒、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升健康意识等。(三)临床医疗、医疗服务流程与医院社会工作(三)临床医疗、医疗服务流程与医院社会工作介入领域介入领域 临床医疗的工作模式是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实质是通过治疗解除生理疾病。临床医疗的范围和内容主要表现为医院的服务流程,由门诊、住院、手术治疗到康复出院等。社会工作对医
20、院的门诊部、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传染科、结核科、中医科等业务科室均可介入。(四)康复医学、康复服务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四)康复医学、康复服务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康复医学是指以恢复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功能为目标的健康照顾服务。康复服务主要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社区康复。康复服务是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的基本领域,特别是在疾病谱变化、非传染性慢性病成为主要疾病和社区照顾理念流行的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可以大有作为,患者也迫切需要医务社会工作。(五)个人卫生、家庭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五)个人卫生、家庭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个人、家庭健康涉及生理、心理与
21、社会因素,又涉及个人、家庭、社区、组织和宏观制度背景。这种状况决定了个人、家庭健康照顾服务的多样性。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可以做和能够做的空间十分广阔。(六)社区健康和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六)社区健康和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社区健康主要是指在地域社区范围内提供的健康照顾服务的总称,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促进、社区环境保护、职业病防治和社区公共健康,是健康照顾服务最多、最集中的领域。社区健康为医务社会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挥作用的空间,是新型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七)国家健康政策、社会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的(七)国家健康政策、社会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
22、介入领域 健康政策和社会健康议题属于健康照顾体系的宏观层次。健康政策是国家与社会有关健康照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社会健康涉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人口政策、食品药品监督、住房政策和市政工程等内容。社会工作者可通过政策倡导等方式在上述宏观层次上进行干预。二、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二、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一)政策与制度层面的医疗社会工作(一)政策与制度层面的医疗社会工作 1.健康需要评估 2.健康促进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 3.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中的医疗社会工作(二)在院和社区的医务社会工作(二)在院和社区的医务社会工作 1.急诊室、门诊部和医院病房医务社会工作 2.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方面的医务社会工作
23、3.出院计划和愈后康复服务医务社会工作 4.家庭照顾服务和社区护理服务医务社会工作(三)面对弱势群体的医务社会工作(三)面对弱势群体的医务社会工作n医疗救助和弱势群体健康照顾服务n弱势人群的长期照顾n临终关怀和善终照顾服务三、医务社会工作的方法三、医务社会工作的方法(一)医务社会工作方法的多样性(一)医务社会工作方法的多样性n个案取向的医务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治疗模式、个案会议、个案管理、心理咨询和行为干预等方式n团队工作方法n家庭治疗和社会心理康复训练n健康教育宣传和健康促进n资源动员和社区参与n社区运动和群众运动方法(二)医务社会工作方法视角的多样化(二)医务社会工作方法视角的多样化临床
24、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方法社会治疗和社会结构因素分析法增权 医务社会工作方法的发展趋势:n将健康议题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观察分析。n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相结合的综合角度来解决个人、家庭和群体的健康照顾问题。n 在健康照顾处境下社会工作专业、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专业方法的融合。n 越来越多关注使用疾病预防、社区健康、公共健康和国家健康促进等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方法。n 由消极被动的疾病治疗积极主动的疾病预防和社会健康促进的转变。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一、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队伍一、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队伍 目前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存在五种截
25、然不同的一线“从业者或工作者”。第一种,最早出现的是医护专业训练背景的医护人员,主要是退休的护士、护士长和医务人员。第二种,1990年代全国出现少量接受医护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又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训练。第三种,1990年代尤其是2000年以来,一些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机构,其中以深圳、上海、广州人数最多。目前,他们已成为中国一线医务社会工作的主力军。第四种,在各类机构中尚有一定数量既无医护专业训练,又无社会工作专业训练背景的人员。第五种,在志愿服务进医院和构建和谐医患的背景下,目前全国各地存在大量的志愿服务者。二、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二、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三种三种组织类型组织类型u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组织建设存在医院内部“增设”社会工作部;u独立设置社会工作机构承接各类机构所需医务社会工作服务;u医院和福利机构购买第三方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者被“外派”到医疗机构之中并按照院方要求提供专业服务。三、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方向三、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方向 u实务化u专业化u组织化u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