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流域与可持续发展o水是生命之源,流域是文明的发祥地o流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和地理单元,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模式、文化传统、生态环境景观和水循环规律。o流域经济活动是人类经济活动起步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形式,流域开发和流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载体。o1960年代,麦克哈格的指导下,承担了波托马克河流域的研究工作。这是在美国做出的第1个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规划研究。o2002年,日本开始进行“与自然共生型的流域圈、都市再生技术研究”,着眼于水系及流域圈,旨在建立能够与流域内的自然系统共生、共存的新型城市。o探讨以流域为单元的发展模式(经济社会、人居环境、自然
2、生态)o 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密切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密切;经济发展给水经济发展给水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第17届世界水日“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Transboundary water-the water-sharing,sharing opportunities)跨越国界和边界的水域,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我们生活在上游或下游,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第三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3.12o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全球水资源供应日
3、趋紧张。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半数人口用水高度紧张。o在过去50年里,淡水的需求量增加到了原来的3倍o由于受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对能源需求特别是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人类现在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而且这种需求只会继续增加。例如,每生产1升生物燃料,就需要1000到4000升水。o到2020年,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仅非洲就有7500万至25亿人将面临用水压力增高的情况。o一些国家目前已经达到用水的极限,对于水资源的争夺也开始出现无论是国家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还是不同产业部门之间这使得水资源极有可能在未来演变成一个政治化的问题。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世界水资源开发报
4、告 全球水资源开发存在九大问题全球水资源开发存在九大问题(科技日报)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6倍,其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速的两倍。报告指出:“我们能否满足持续增长的全球用水需求,将取决于人们对现有资源的有效管理。”报告就此提出了9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均不足:二、水质差导致生活贫困和卫生状况不佳:三、大部分地区的水质正在下降:四、90的自然灾害与水有关:五、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更加紧张:六、城市用水紧张:七、水力资源开发不足:八、水资源浪费严重:九、用于水资源的财政投入滞后: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
5、水质为轻度污染,西北诸河水质为优,西南诸河水质良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措施与行动措施与行动 o【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环境保护部配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于2008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实施。o【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o【召开洱海保护经验交流会】o【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实施】o【全国人大听取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中国水危机中国水危机系列报道系列报道o 之一:污染严重中国近海生态接近崩溃之一:污染严重中国近海生态接近崩溃 o 之二:沿海多个省份出
6、现癌症村之二:沿海多个省份出现癌症村 o 之三:化工厂之三:化工厂 制造制造 沱江成四川污染最严重河流沱江成四川污染最严重河流 o 之四:之四:1111年治污难解太湖水污染年治污难解太湖水污染 死结死结 o 之五:之五:先开发后环保先开发后环保,滇池在都市膨胀中死去滇池在都市膨胀中死去 o 之六:长江源头面临断流危机之六:长江源头面临断流危机o 之七: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已丧失生态功能之七: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已丧失生态功能(2007.11)2009年2月20日,盐城饮用水源污染案中,肇事企业在两天内偷排30吨高浓度含酚钾盐废水,造成盐城数十万群众断水。盐都区龙冈镇的标新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堆放的化工原
7、料,该公司就是通过画面上的暗沟将污水排进河中 央视央视8 8集纪录片集纪录片水问水问o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10月15日至21日“关注水环境、关注水污染”新闻周,推出大型纪录作品水问,八问中国之水,探询人水和谐的发展之道。o第一集:一问,危机何时到来?o第二集:二问,饮水能否安全?o第三集:三问,生灵是否安宁?o第四集:四问,江河如何安澜?o第五集:五问,水究竟属于谁?o第六集:六问,大国水网有多远?o第七集:七问,节水难在何处?o第八集:八问,水的答案在哪里?从危机、饮水、生态、利用、分配、治理、节水、文明等八个方面回答有关水的问题,唤醒民众资源危机意识,为政府决策、社会发展提供参考资料三、
8、案例: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设立16个重大专项,民口9项,其中第七个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点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污染重大瓶颈问题,也将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明确规定规定“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流域,开展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流域水污染控制、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和水环境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集成示范;
9、选择重点地区,突破饮用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深度处理及输送技术,开发安全饮用水保障集成技术;研究多尺度水质在线监测、遥感遥测和水质水量优化调配技术,开展流域水质监控、预警和综合管理示范。v主要河流污染未能得到有效遏制;v湖泊水库富营养问题严重;v河口水环境质量退化;v饮用水安全受到危胁;v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水环境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水污染现状和主要问题:水污染现状和主要问题:水污染的危害:v制约社会经济发展;v饮用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人体健康受到威胁;v景观娱乐受到影响;v河口与近岸海域受到严重污染;v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渔业、旅游、养殖、农业等);v水污染
10、突发事件频发;v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太湖富营养化治理与太湖富营养化治理与综合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案例综合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案例1.1 1.1 太湖流域概况太湖流域概况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跨三省一市跨三省一市,是流域内是流域内4300万人赖以生存万人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水资源。太湖健康状况报告太湖健康状况报告 2008http:/u 据2004年至2006年的监测结果,太湖水质总体处于劣类,仅有湖心水体尚存部分类水,但2006年已全湖进入劣类状态。u 2006年全湖平均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况,其中东部
11、沿岸区为轻度富营养化状况,其余湖区均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况。2007年太湖发生多次大面积蓝藻水华,面积达全部太湖的三分之一,最严重时达到1300平方公里,影响无锡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供水。u 太湖入湖河流水质普遍下降或恶化,63.1%的控制断面处于V类或劣V类,氨氮与总氮是主要影响指标。太湖水环境现状总体结论太湖水环境现状总体结论太湖全湖已达中度富营养化状态,蓝藻水华大面积、太湖全湖已达中度富营养化状态,蓝藻水华大面积、大规模暴发大规模暴发湖泊水生态及流域河网湖荡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生湖泊水生态及流域河网湖荡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生态系统已处于不健康水平态系统已处于不健康水平.湖泊饮用水源水质下降,存
12、在严重的供水安全隐患湖泊饮用水源水质下降,存在严重的供水安全隐患并已出现供水事故并已出现供水事故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高度集聚压力、流域污染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高度集聚压力、流域污染负荷不断增加负荷不断增加.上游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恶化直接导致太湖入湖污染上游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恶化直接导致太湖入湖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物总量不断增加太湖水质严重恶化,太湖水质严重恶化,20062006年已全湖进入劣年已全湖进入劣类状态类状态太湖主要环境问题太湖主要环境问题太湖水污染与富营养化主要原因太湖水污染与富营养化主要原因(1)流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与水环境承载力矛盾)流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与水环境承载力矛盾(2)
13、主要污染物入湖量远超最大允许入湖量)主要污染物入湖量远超最大允许入湖量(3)江湖关系阻断改变江湖格局关系)江湖关系阻断改变江湖格局关系/换水周期换水周期(4)太湖地理位置与浅水湖泊特征与湖泊富营养化)太湖地理位置与浅水湖泊特征与湖泊富营养化(5)对湖泊的过渡利用与不合理开发引发的后果)对湖泊的过渡利用与不合理开发引发的后果 让太湖让太湖“休养生息休养生息”,管理是关键,技术是支撑。管理是关键,技术是支撑。针对太湖流域河湖密布的特点,建立河网污染控针对太湖流域河湖密布的特点,建立河网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综合示范区,体现区域污染源头控制、制与生态修复综合示范区,体现区域污染源头控制、河网截污、河口与
14、湖湾净化以及湖泊生态修复的河网截污、河口与湖湾净化以及湖泊生态修复的“防、防、控、治一体化控、治一体化”指导思想。指导思想。4.太湖治理对策太湖治理对策o 优化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和产业结构,开展以污水深优化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和产业结构,开展以污水深度处理为重点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有效控度处理为重点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有效控制源头污染排放;制源头污染排放;o 开展河网生态修复与水利调度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研究,开展河网生态修复与水利调度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研究,提高河网自净能力,大幅削减武进港、直湖港和梁溪河三条河提高河网自净能力,大幅削减武进港、直湖港和梁溪河三
15、条河流的入湖营养负荷;流的入湖营养负荷;o 开展湖湾及其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逐开展湖湾及其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逐步恢复湖泊自然生态系统的机构与功能;步恢复湖泊自然生态系统的机构与功能;o 进一步开展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综合集成与示范工程长进一步开展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综合集成与示范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研究,确保供水安全;效运行机制研究,确保供水安全;o 开展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与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实验示范开展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与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实验示范研究,形成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总体方案和长效管理机制。研究,形成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总体方案和长效管理机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
16、体方案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5.14获国务院批复获国务院批复 环太湖地区饮用水安全形势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减反增;产业结构及布局不尽合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水平不高;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水环境监测和预警应急能力不强;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部门分割管理,缺乏相应的合作机制。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总量控制、浓度考核,三级管理、落实责任,完善体制、创新机制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保障饮用水安全;强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加大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生态修复及建设;提高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调整产业结构;节水减排建设;制定严格的标准与制度;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完善监测和执
17、法体系。十大措施,综合治理十大措施,综合治理引水安全,点源污染治理,城镇引水安全,点源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面源治理,提高水环境容量,生态修复,污水垃圾处理,面源治理,提高水环境容量,生态修复,河网综合整治,节水减排,水环境监测预警和科技支撑。河网综合整治,节水减排,水环境监测预警和科技支撑。网络资源网络资源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http:/www.china-视频专区视频专区 http:/www.china- 国家十一五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流域和流域经济发展方向规划提出流域和流域经济发展方向:要尽要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
18、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加加大大三河三湖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从从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向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转变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向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转变”,“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以流域为整体的特征,客观上要求流域统一管理;区域协水资源以流域为整体的特征,客观上要求流域统一管理;区域协商机制;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生态补偿商机制;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生态补偿.环保总局自07年6月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
19、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对流域内 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从从“流域限批流域限批”开始,探索一条能将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公开始,探索一条能将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结合起来的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众参与结合起来的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o建立有效的环境问责制,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官员考核机制。建立有效的环境问责制,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官员考核机制。o建立跨部门跨流域的统一综合治理机制。建立跨部门跨流域的统一综合治理机制。o建立公众参与的环境后督察和后评估机制。建立公众参与的环境后督察和后评估机制。o建立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结合行政与市场力量遏制污染恶化趋势。建立环
20、境经济政策新体系,结合行政与市场力量遏制污染恶化趋势。编制实施编制实施“十一五十一五”重点流域规划重点流域规划;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作.太湖水环境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1、建立地方官员环保考核问责机制,特别是建立断面水质责任制和区域排污总量责任制,、建立地方官员环保考核问责机制,特别是建立断面水质责任制和区域排污总量责任制,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地方官员考核体系。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地方官员考核体系。2、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合作机制。、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合作机制。3、建立跨行政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跨行政区的生态补偿机制。4、建立健全跨行政
21、区的纠纷调解机制,包括协商机制、仲裁机制、法律诉讼机制等。、建立健全跨行政区的纠纷调解机制,包括协商机制、仲裁机制、法律诉讼机制等。5、建立健全统一的污染监测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污染监测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6、建立强制性的水环境信息公开和披露机制。建立流域地区间的信息通报机制,特别是水、建立强制性的水环境信息公开和披露机制。建立流域地区间的信息通报机制,特别是水污染事故通报机制,增强跨区域联合处理水危机的能力。污染事故通报机制,增强跨区域联合处理水危机的能力。7、积极引入、评估和利用经济手段,完善排污收费制度。、积极引入、评估和利用经济手段,完善排污收费制度。8、积极探索建立环
22、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基于水体最大排放负荷的总、积极探索建立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基于水体最大排放负荷的总量控制制度,公平分配初始排污权,采取排污权有偿获得。量控制制度,公平分配初始排污权,采取排污权有偿获得。9、推进和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扩大公众知情权。、推进和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扩大公众知情权。主要目的在于恢复河川的自然生态廊道,主要目的在于恢复河川的自然生态廊道,主要工作切入的角度有三:河域植被廊道的复主要工作切入的角度有三:河域植被廊道的复育、水质净化设施及人工湿地设置、潜在植被育、水质净化设施及人工湿地设置、潜在植被的复育。的复育。河岸景观、河流廊道河岸
23、景观、河流廊道 由景观生态学来看,河溪属于一种特殊由景观生态学来看,河溪属于一种特殊的景观及高度动态的生态系统,极易受周围的景观及高度动态的生态系统,极易受周围景观的影响,因此,河流生态学强调要把河景观的影响,因此,河流生态学强调要把河流及其附近的土地视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流及其附近的土地视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河岸帶近自然治理河岸帶近自然治理 一个完整的河溪生态系统由一个完整的河溪生态系统由水体水体、河河岸带岸带和和河滩河滩等三部分组成。等三部分组成。河岸带河岸带是指高低水位之间的河床及高水位之上直至河水影响完全消是指高低水位之间的河床及高水位之上直至河水影响完全消失为止的地带。河岸带也可泛指一切
24、邻近河流、湖泊、池塘、湿地以及失为止的地带。河岸带也可泛指一切邻近河流、湖泊、池塘、湿地以及其它特殊水体并且有显著资源价值的地带;由于河岸带是水陆相互作用其它特殊水体并且有显著资源价值的地带;由于河岸带是水陆相互作用的地区,故其界线可以根据土壤、植被和其它可以指示水陆相互作用的的地区,故其界线可以根据土壤、植被和其它可以指示水陆相互作用的因素的变化来确定。因素的变化来确定。河岸带生态系统功能可以归纳为:河岸带生态系统功能可以归纳为:(一)滞纳颗粒物质,过滤过滤来自高地和地表径流所带来的污染物;(二)维护维护遭受侵蚀的河岸;(三)改进改进邻近地区的微气候并过滤过滤受污染的空气;(四)维持维持地表
25、水的蓄积和地表及地下水的循环变动;(五)产生产生并保持保持新的水陆交错植被群落;(六)维持生境的离散和湿地之间的连接连接;(七)维持维持无脊椎动物的丰富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多样性;(八)避免避免由于树冠荫影的影响而使水生巨型植物疯长;(九)维持维持湿地内部的生境结构及其食物链食物链。河岸带的功能可以简化为河岸带的河岸带的功能可以简化为河岸带的廊道廊道、缓冲带缓冲带和和护护岸岸功能功能三大类三大类河岸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河岸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o 河岸带生态重建的理论基础是河岸带生态重建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恢复恢复与与重建重建即是通过对一定生境条件下河岸带生态系统退即是通过对
26、一定生境条件下河岸带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及退化机理的诊断,运用生物、生态及工化的原因及退化机理的诊断,运用生物、生态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依据人为设定的目标,使河岸带程的技术与方法,依据人为设定的目标,使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可能地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可能地恢复到原有的或更高的水平。到原有的或更高的水平。恢复生态学是一门生态工程学,其技术方法即为生态工法。恢复生态学是一门生态工程学,其技术方法即为生态工法。河岸带生态重建的重要课题可归纳如下:河岸带生态重建的重要课题可归纳如下:(一)改善栖地单一化(一)改善栖地单一化:河川截弯取直与渠道化造成生物栖地河川截弯取直
27、与渠道化造成生物栖地的改变、物种的迁移灭绝、底质多样性的降低与优养化问题。可以的改变、物种的迁移灭绝、底质多样性的降低与优养化问题。可以模拟创造河流中生物栖地的环境,例如:浅流、浅濑、岸边缓流、模拟创造河流中生物栖地的环境,例如:浅流、浅濑、岸边缓流、深流、深潭。深流、深潭。(二)设置河岸植被缓冲带(二)设置河岸植被缓冲带:保护溪流与缓和人为对生物栖保护溪流与缓和人为对生物栖地的干扰与破坏。以复层植栽设计运用水生植物与河岸植物中草本、地的干扰与破坏。以复层植栽设计运用水生植物与河岸植物中草本、木本、地被植物营造多层次空间。具体作法包括河流生态交错带植木本、地被植物营造多层次空间。具体作法包括河
28、流生态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之湿地复育和河岸带植被重建。被生态系统之湿地复育和河岸带植被重建。(三)创造多孔隙栖息环境(三)创造多孔隙栖息环境:减少水泥化的设施增加多 孔隙近自然的工法设计。(四)设置生态廊道(四)设置生态廊道:蓝带水域空间与绿带陆域空间的 中间过渡带结合,增加河流廊道的连续性,使生 物栖息地不至于破碎化。加强其生态廊道功能,增加生物迁徙、觅食、繁衍的生存空间。(五)污染防治改善(五)污染防治改善:水生植物降解改善外来营养盐与 毒物输入量的增加等水污染问题、多层次绿带植 栽阻隔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裸地造林之初,土壤贫瘠、裸地造林之初,土壤贫瘠、干燥与保水力差,密植先干燥与保水
29、力差,密植先驱树种成为启动演替的第驱树种成为启动演替的第一步一步先驱树种迅速成林,对林先驱树种迅速成林,对林下层产生保护作用,此时下层产生保护作用,此时林下物理环境改善,自然林下物理环境改善,自然演替树种出现演替树种出现实施透光抚育以促进林下实施透光抚育以促进林下阔叶树生长,同时可以栽阔叶树生长,同时可以栽植当地原生之演替中、后植当地原生之演替中、后期树种,以加速演替期树种,以加速演替短期内林相良好的天然阔短期内林相良好的天然阔叶林取代了原本人工植的叶林取代了原本人工植的先驱树种达到极盛相先驱树种达到极盛相自自然然演演替替之之人人工工启启动动方方法法 最佳管理措施最佳管理措施(BMPs)o 1
30、972年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首次明确提出控制非点源污染,倡导以土地利用方式合理化为基础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o 美国国家环保署将最佳管理措施(BMPs)定义为“任何能够减少或预防水资源污染的方法、措施或操作程序,包括工程、非工程措施的操作和维护程序”。o 具体来说,BMPs包括工程措施、耕种措施、管理措施等类型。现在已提出的最佳管理措施主要有:少耕法、免耕法、限量施肥、综合病虫害防治、防护林、草地过滤带、人工水塘和湿地等方法。BMPs通过有机结合这些措施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国内串联式BMPs研究应用oBMPs 主要是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的产生,采用滞留池、湿地、小土坝、缓冲草串联对暴
31、雨后面源污染进行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o系统对暴雨洪峰有明显的削减作用,经过该系统后暴雨洪峰流量削减了近80%,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滞留池和小土坝。同时延缓暴雨洪峰到达水库的时间从而有效缓解暴雨洪峰对水库的冲击作用;o串联式BMPs 系统对TSS、BOD5 和TN 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分别为90%,74%和61%。滞留池对TSS 的去除效果较明显,去除率可以达到60%左右,而对于BOD 和TN 的去除效果不好,一般为1020%,所以在一些贫瘠型土壤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应该多采用滞留系统;同时发现,湿地系统、缓冲草带系统对BOD、TN 的去除效果较好,一般为5070%,因此在处理污染比较严重的暴雨径流时,要多采用湿地、缓冲草带系统或者其他B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