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清单-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128312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清单-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清单-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清单-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清单-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清单-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原始社会(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生产力特点:生产力水平低下。表现为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3)生产关系的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4)基本单位: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5)管理方式: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6)解体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2.奴隶社会(1)生产关系

2、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2)阶级与国家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4)人类迈入文明时代: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3.封建社

3、会(1)生产关系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地主阶级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对农民进行剥削。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3)地主阶级剥削农民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4)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进步性(优点):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5)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经济上:残酷剥削政治上: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4、思想上:思想枷锁。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统治,地主阶级还散步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 “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思想。(6)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阶级矛盾表现: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4.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

5、、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4)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5)资本主义社会开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6)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积极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消极方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本特征

6、:生产过剩(相对过剩)。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直接原因: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8)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

7、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地位:资本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9)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的历史条件(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失败原因):a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

8、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b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的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阶级斗争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武装斗争)、思想理论斗争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

9、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启示: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

10、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共同意义: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842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

11、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马克思主义的特征:a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b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c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d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3.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1)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首次尝试。(2)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

12、生产关系的特点a.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b.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多国实践a.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b.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c. 在曲折中前进: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

13、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一)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后)的国家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四)探索复兴之路1.主要尝试: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2.尝试结果: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3.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

14、,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4.原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结合,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一)1917年,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二)开端五四运动1.地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3.意义: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15、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三)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1.产生: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产生的意义: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五)夺取胜利的四个阶段中国

16、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在1949年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六)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英勇战士。(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八)中国革命分两步走1.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2.两步走内容: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

17、会变成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3.两步走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九)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1. 领导权新: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2.革命前途新: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革命范畴新: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来说属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18、标志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对中国的意义: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辞旧)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迎新)(2)对世界的意义: 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

19、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十二)毛泽东思想1.形成: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结合)2.意义: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一)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化三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20、” 。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历史必然(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1)社

21、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群众上)。(2)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经济上)。(3)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政治上)(4)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一)崭新的历史课题及措施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2.措施: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

22、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中共八大1.地位: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重要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3.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1. 我

23、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建设)2.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农业建设)3.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基础设施)4.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教育科技)5. 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文化建设)(四)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第一次结合内容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

24、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意义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第二次结合内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意义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五)社会主义探索的意义(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结论)(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

25、飞跃。(一个飞跃)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一个肯定)3.1伟大的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的开启1.时间: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3.意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二、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对内改革进程对外开放进程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

26、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起始阶段198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84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1990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沿江五城、17个内陆省会、沿边城市开放,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新阶段1992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200

27、1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1993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200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全面深化阶段201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3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做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2019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2017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

28、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0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2021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三、改革开放的意义(1)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一个姿态: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4)一个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

29、法宝。(5)一个道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6)两个关键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7)改革开放的启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提出主题: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

30、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邓小平理论(1)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年),创立的邓小平理论(2)主题: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3)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4)意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形成:十三届四中

31、全会以后(2)主题:加深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3)内容: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意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3.科学发展观(1)形成:党的十六大以后(2)主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3)内容:抓住重要战略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

32、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4)意义: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2)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意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

33、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地位: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内容: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

34、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发展动力、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2)作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形成: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3)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

35、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4)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来源、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创造中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发展及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

36、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3)地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和要求1.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要求: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37、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进人新时代的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

38、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1.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变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39、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3.新时代没有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4.如何应对新时代的变与不变(1)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2)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5.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40、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原因(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2)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2.如何在新时代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

41、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中国梦1.中国梦及其本质(1)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关系:国家富强是

42、中国梦的实现基础,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幸福。2. 中国梦的意义 / 为什么要确立中国梦(1)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2)表达了中华儿女共同愿景,成为激荡近14亿人心的高昂旋律;(3)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3. 中国梦的要求 / 如何实现中国梦(1)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

43、圆梦,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3)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伟大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原因: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

44、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做法: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原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做法: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原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做法:我们要更

45、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关系:(1)四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三、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两个阶

46、段第一个阶段: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1)具体要求: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2)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3)青年人如何做: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清单-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