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竖曲线应选用较大半径为宜。竖曲线应选用较大半径为宜。坡差小时:坡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条件受限制时: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一般最小值可采用一般最小值 特殊困难情况下:特殊困难情况下:方可用极限最小值。方可用极限最小值。有条件时:有条件时:宜采用下表规定的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半径。宜采用下表规定的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半径。4.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5.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
2、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免出现断背曲线。同向曲线: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现断背曲线。反向曲线:反向曲线:相邻反向竖曲线之间,为使增重与减重间和缓过渡,相邻反向竖曲线之间,为使增重与减重间和缓过渡,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若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值时,这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若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值时,这段直坡段至少应为计算行车速度的段
3、直坡段至少应为计算行车速度的3s行程。当半径比较大时,亦行程。当半径比较大时,亦可直接连接。可直接连接。5.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JD5 R=Ls=JD6 R=Ls=JD5 R=Ls=4.6.2 4.6.2 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n1.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n (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里程桩号和地面高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平面设计成果;沿线地质资料等。程;平面设计成果;沿线地质资料等。n 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n (2)标注高程控制点:)标注高程控制点:
4、n 路线起、终点;路线起、终点;越岭哑口;重要桥涵;最小填土高越岭哑口;重要桥涵;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n 山区道路的山区道路的“经济点经济点”或或“挖方点挖方点”等。等。4.6.2 4.6.2 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n1.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n (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应收集有关
5、设计资料: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里程桩号和地面高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平面设计成果;沿线地质资料等。程;平面设计成果;沿线地质资料等。n 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n (2)标注高程控制点:标注高程控制点:n 路线起、终点;越岭哑口;重要桥涵;最小填土高路线起、终点;越岭哑口;重要桥涵;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n 山区
6、道路的山区道路的“经济点经济点”或或“挖方点挖方点”等。等。JD5 R=Ls=JD6 R=Ls=JD5 R=Ls=(3)试坡: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JD5 R=Ls=JD6 R=Ls=JD5 R=Ls=(4)调整: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5)核对: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
7、坡点高程或纵坡度。精度要求:精度要求: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的整桩号上 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0.000 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4)调整: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JD5 R=Ls=JD6 R=Ls=JD5 R=Ls=JD5 R=L
8、s=JD6 R=Ls=JD5 R=Ls=(5)核对: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4)调整: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R=T=E=R=T=E=R=T=E=(7)竖曲线设计: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5)核对: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
9、坡度。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7)竖曲线设计: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4)调整: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8)设计高程计算:设计高程计算:从起点由纵坡度连续推算变坡点设计高程;从起点由纵坡度连续推算变坡点设计高程;逐桩计算设计高程。逐桩计算设计高程。(1)(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
10、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设竖曲线。(2)(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10m以外。但特殊大桥为保证以外。但特殊大桥为保证纵向排水,可在桥上设置凸竖曲线。纵向排水,可在桥上设置凸竖曲线。2.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3)(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
11、处出现“驼峰式驼峰式”纵纵坡。坡。(1)(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下宜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下宜设竖曲线。设竖曲线。(2)(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10m以外。但特殊大桥为保证以外。但特殊大桥为保证纵向排水,可在桥上设置凸竖曲线。纵向排水,可在桥上设置凸竖曲线。2.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纵坡设计应注意
12、的问题(4)(4)注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道路与道路交叉时,注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道路与道路交叉时,一般宜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规定。两端一般宜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规定。两端接线纵坡应不大于接线纵坡应不大于3%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5%5%。(3)(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陀峰式陀峰式”纵纵坡。坡。(1)(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
13、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下宜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下宜设竖曲线。设竖曲线。(2)(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10m以外。但特殊大桥为保证以外。但特殊大桥为保证纵向排水,可在桥上设置凸竖曲线。纵向排水,可在桥上设置凸竖曲线。2.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3.3.纵断面图的绘制纵断面图的绘制n比例尺:比例尺:横坐标采用横坐标采用1:2000(城市道路采用(城市道路采用1
14、:5001:1000)n 纵坐标采用纵坐标采用1:200(城市道路为(城市道路为1:501:100)。)。n纵断面图组成:纵断面图组成:上部: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上部: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并标注竖曲线及其要素;坡度及坡长(有时标在下并标注竖曲线及其要素;坡度及坡长(有时标在下部);沿线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孔数和孔部);沿线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孔数和孔径;与道路、铁路交叉的桩号及路名;沿线跨越的河流名称、径;与道路、铁路交叉的桩号及路名;沿线跨越的河流名称、桩号、常水位和最高洪水位;水准点位置、编号和标高;断桩号、常水位和最高洪水位;水准点位置、编号和标高;断链桩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等。链桩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等。下部:主要用来填写有关内容,自下而上分别填写超高;直下部:主要用来填写有关内容,自下而上分别填写超高;直线及平曲线;里程桩号;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线及平曲线;里程桩号;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土壤地质说明。土壤地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