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秋学期南宁市衡阳路小学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授课教师: 黄美蓉授课班级:六(1)六(6)班授课时间: 正确对待成绩学情分析:成绩是检验我们阶段性学习的其中一种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考试成绩带来的社会及家庭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也让学生在对待成绩上产生心理偏差,没有正确的归因及合理的信念,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了心理健康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成绩是检验我们阶段性学习的其中一种方式,学会正确对待成绩。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和心理训练,正确对待成绩的好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以合理的观念对待成绩,以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待成绩的好坏,进而升华到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和心理训练,正确对待成绩的好坏。教学难点:如何树立学生的合理信念及归因,并升华到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课前准备:(一)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二)制作PPT。教学过程:(一) 游戏导入:风雨变奏曲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全体起立,伸出我们的双手 ,听老师的指导语。游戏规则:A、刮风搓掌B、小雨要用手背敲手背。C、中雨用两手轮拍大腿。D、大雨用力鼓掌。E、暴风雨使劲跺脚+拍手。指导语:天空灰蒙蒙,刮风了,开始下起了小雨,渐渐的小雨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了暴风雨,暴风雨持续的时间很短,渐渐地暴风雨变成了大雨,大雨变成
3、中雨,又渐渐变成小雨,慢慢地雨停了。师:同学们,在这风雨变奏曲中,你有什么感受?与大家分享你的感想。生:分享。师小结并引出课题:自然中的风雨有大有小,就像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一样,有大有小,也让我们对不同的问题有了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解决方式。就比如,作为学生的我们就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而考试成绩也让大家几家欢喜几家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小漫画。 (二)课题导入:观看漫画,并分组讨论。 师:此漫画来自2016年全国卷1的高考作文,想必大家看到之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想,下面我们就结合这幅漫画,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 假设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这次考试成绩100分,你怎么看待这10
4、0分?2、 假设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这次考试成绩只得了61分,你怎么看待这61分?3、 假设你是一个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这次考试成绩得了98分,你怎么看待这个98分?4、 假设你是一个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这次考试成绩得了55分,你怎么看待这个55分?讨论要求:1,2,3,4四个大组分别依次讨论以上四个假设,每个大组讨论一个假设即可。 小组分享,师总结引出美国心理学韦纳的归因理论。(三)归因理论导入师: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样,为什么同一个人对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请学生分享;师:刚才同学们的分享中有提到:1、 我考得这么好是因为我聪明;2、 我考得这么好是因为我努力了;3、
5、 我考得不好是因为我太笨了,不是读书的料;4、 我考得不好是因为我这次考试生病了,我没有好好复习师:同学们都分享了很多感想和原因,现在我们看看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怎么总结大家的看法,并给大家怎么的启发呢?课件:韦纳主要把人的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简单的理解就是如果把成功认为自己是天生聪明的,忽略了努力,则会使人易骄傲。如果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不好,则会让人忽略了努力的重要性。所以,同学们,你知道如何去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成绩了吗?生:知道了。(四)合理情绪疗法师:同学们,想必每当我们看到自己各种各样的成绩时,
6、内心总有点波澜起伏吧,有喜有忧,为什么同一份成绩,我们每个人看到之后究其原因有不同之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我们的认知。美国心理学家艾丽斯的情绪ABC告诉我们:A是事件(成绩)B对事件的看法C由B引起的情绪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考得好,分析原因,并继续努力,考得不好,也不能自暴自弃,以积极的心态认识到考试的失误,并加以改正和努力,争取下次考好。同学们,从韦纳的归因理论和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生:1.不同的看法会有不同的情绪2. 同一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3. 乐观积极的人遇到失败会再接再厉,希望下次取得成功4. 悲观消极的人遇到什么事首先想到不好的结果师总结:
7、是的,同学们分享得很棒。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这就要我们有合理的归因和正确的信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险阻。同学们能做到?生:能!师:好的!同学们都很棒!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正确的归因和合理的信念,让我们面对成绩不再迷茫。好,最后我们以一个拍手游戏结束这节课的内容。一根手指拍拍,两根手指拍拍,三根手指拍拍,四根手指拍拍,五根手指拍拍。板书设计:正确对待成绩 合理归因 合理信念积极的心态教学反思: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在课堂中学到一些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分享内心感受,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提供
8、一条引线,让学生在引线中寻找头尾,在寻找过程中收获体验和感受。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助人自助”,让学生学会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成长了自己。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以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现实面临的小升初考试,即将踏入初中阶段接踵而来的学业压力而面临的各种困扰,特别是对考试成绩的担忧和迷茫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和合理的信念,转变学生消极的认识模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不足之处: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反思和分组探讨为主,所以在理论内容上稍微多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常见的“玩中学,学中玩”就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度不够,如何把理论转变到游戏中,需要进一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