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生虫学-肺血卫氏并殖吸虫形态成 虫卫氏并殖吸虫形态虫 卵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成虫(肺)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 尾蚴尾蚴囊蚴水 (水)(川卷螺)(溪蟹、蝲蛄)(人、猫、犬、野生肉食动物)(经口)(痰)(水)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成虫(肺)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 尾蚴尾蚴囊蚴水(水)(川卷螺)(溪蟹、蝲蛄)(人、猫、犬、野生肉食动物)(经口)(痰)(水)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肺组织内 虫卵随痰(粪)排出体外 囊蚴为感染时期 因生食或半生食感染有肺吸虫囊蚴的淡水蟹或蝲蛄而感染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致病机制 童虫钻行所致的隧道样损害 成虫定居所致的机械性损害和周
2、围组织反应 病变过程 脓肿期 囊肿期 纤维疤痕期肺吸虫寄生于脑所致的肉芽肿性损害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临床表现与分型 急性期:全身过敏性炎症反应及消化道症状 胸肺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脑型:头痛、癫痫、偏瘫、视力障碍等 肝(腹)型:肝大、肝痛、腹痛、腹泻等 皮下型:游走性皮下包块胸肺型肺吸虫病胸肺型肺吸虫病胸片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胸肺型肺吸虫病胸片误诊为大叶性肺炎、肺脓疡胸肺型肺吸虫病肺吸虫感染所致心包积液卫氏并殖吸虫致病 肺吸虫性皮下游走包块 脑型肺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诊断 有流行感染史 临床上出现相应的症状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 X线等辅助检查阳性发现 病原检查:痰检虫卵 免疫学检查:I
3、FAT,ELISA卫氏并殖吸虫的流行与防治 肺吸虫病的流行特点 人兽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地域性分布(与中间宿主的分布有关)主要在山区流行 东北型:以蝲蛄为传媒;南方型:以溪蟹为传媒 人类感染与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有关 防治原则 忌生食蟹、蝲蛄、动物肉,不喝生水 治疗病人(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 与卫氏并殖吸虫比较,有如下特点 形态 虫体较狭长,体宽部在前1/3处,腹吸盘靠前,口吸盘大于腹吸盘 虫卵卵壳厚薄较匀斯氏狸殖吸虫 生活史 终宿主为中型哺乳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 人不是适宜终宿主 致病:幼虫移行症 全身反应
4、重,多脏器损害,嗜酸球明显增高 诊断:皮下结节活检,免疫检查裂体吸虫(血吸虫)Schistosoma 人体内寄生的血吸虫有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 haematotium)间插血吸虫(Schistosoma intercalatum)眉公血吸虫(Schistosoma mekongi)马来血吸虫(Schistosoma malayensis)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血吸虫形态 成虫虫体似线虫 口、腹吸盘 雌雄异体,雄虫腹面有抱雌沟血吸虫形态 雌雄合
5、抱状态成虫 虫卵血吸虫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经皮(水)(钉螺)水(水)(肠系膜静脉)(人、牛、马、羊、兔等草食动物)(粪)尾蚴血吸虫生活史 雌虫在肠壁毛细血管产卵(300-3000个/)虫卵在组织内发育 虫卵肉芽肿(虫卵结节)虫卵去向 60%沉积在结肠壁 23%回流到肝脏 16%被排入肠腔 1%到其他组织含卵细胞卵含毛蚴卵死亡钙化卵(黑卵)血吸虫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经皮(水)(钉螺)水(水)(肠系膜静脉)(人、牛、马、羊、兔等草食动物)(粪)尾蚴血吸虫中间宿主及各期幼虫血吸虫生活史 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于人及草食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内 雌虫产出的虫卵沉积于肝脏及结肠壁,部分虫卵可排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无囊蚴期,尾蚴是感染时期 经皮肤感染血吸虫致病 致病虫期和致病机制 尾蚴侵入、童虫移行、成虫定居产卵及虫卵在组织内沉积均可导致宿主的组织损伤 主要致病机制 虫体侵入、移行、定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虫体发育繁殖过程中分泌物、排泄物及虫卵刺激所引起的急性过敏性炎症反应 免疫病理反应:型变态反应(虫卵肉芽肿)、型变态反应(肾损害等)血吸虫致病 临床表现与分型 尾蚴性皮炎 急性血吸虫病(感染后1-2月发病,病程2-4周)慢性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一般感染5年后发病)肝硬变 门脉高压症 慢性结肠炎 小儿侏儒症巨脾、腹水、侏儒症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