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26 页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墨西哥发现提及 2012 预言的玛雅文字新记录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 11 月 29 日消息,古玛雅人预言 2012 年将是世界末日,无论是考古 学家还是普通公众都对这一预言予以极大关注。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 承认,他们发现了第二个提及 2012 年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字记录。 这一记录是在科马卡科 废墟发现的,刻在一块砖块上。 科马卡科是古玛雅人建造的砖结构寺
2、庙之一。在此之前,考古学家只发现一件提及末日 预言的古玛雅文物,即在墨西哥湾塔巴斯科的托土盖罗发现的一个刻着象形文字的石板。 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发言人阿托罗-门德兹表示,这个砖碎片很多年前就已经被人 发现,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这件文物一直保存在研究所,并未对外展出。在一些网上论坛, 专家们对这个被称之为科马卡科砖的古玛雅人文字记录进行了讨论。 很多人仍旧怀疑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提到 2012 年 12 月 21 日或者 12 月 23 日是玛雅人 预言的世界末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玛雅铭文专家大卫- 斯图亚特表 示:一些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提及 2012 年世界末日的文物,但我仍持怀
3、疑态度。砖块上的 铭文记录了所谓的历法圆,这是日子和月份位置的一种组合,每 52 年重复一次。 砖块提及的日期为第 13 个 Baktun 末期。 Baktun 是一个大约 394 年的周期,13 是一个重 要数字,在玛雅人心目中拥有神圣地位。 玛雅长计数历开始于公元前 3114年,第 13 个 Baktun 大约结束于 2012 年 12 月 21 日。 但斯图亚特表示,砖块上的日期同样与过去的一些类似日期 相符。 他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是古代的另一个日期,与古典时期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 关。实际上,砖块上的第三个象形文字似乎是动词 huli,意为他/她/它来了。与托土盖罗发 现的石板不同
4、,这个砖块上没有采用将来时的记述,更多的是讲述科马卡科的历史,而不是预 言未来。 托土盖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可能是在 1300 年前左右刻上去的,从某种程度上 说都有隐含意义。 托土盖罗石板提到了可能发生在 2012 年的事情,这些事情与玛雅人心中的 神秘神灵掌握着战争和创造的 Bolon Yokte 有关。 石板上的腐蚀痕迹和一道裂缝导致一 些象形文字几乎无法辨认,最后的一段已经遭腐蚀的象形文字似乎可以解读为他将从天而 第 2 页 共 26 页 降。 科马卡科砖刻有文字的一面朝内并且上面涂以灰泥,说明不想被人看到。墨西哥国家人 类学与历史研究所一再表示2012年12月末将是世界末日或者
5、将发生改变世界事件的传闻不 过是西方人对古玛雅历法的一种曲解。 他们一再重申西方的救世主想法歪曲了玛雅等古代文 明的宇宙观。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古玛雅人将时间看成一系列圆圈,有规律地开始和结束,一 个圆圈的结束并不代表任何末日灾难。 鉴于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有关 2012 年末日灾难的流言,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将于 本周在墨西哥南部的帕伦克考古遗址举行圆桌会议,邀请 60 名研究玛雅的专家出席。 他们将 在会上为消除人们对玛雅长计数历中一个时代结束和另一个时代开始的种种疑虑而展开讨 论。 1. 下列关于原文第 1、2 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考古学家都对玛雅人
6、“2012 世界末日“预言给予了巨大的关注,并且 有人们都相信这一预言的真实性,并且为之不断验证和探索 。 B. 不论是托土盖罗的象形文字石板,还是科马卡科废墟上的文字砖块,都出自在墨西哥,所 以墨西哥人在“古玛雅文明“以及“2012 世界末日“研究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拥 有最权威的研究成果。 C. 科马卡科是墨西哥现存的最完好的古玛雅人砖结构寺庙,它出土的雕刻有古玛雅文字的 砖块,为当代人研究玛雅预言和文明提供了帮助。 D. 科马卡科废墟发现的砖块意义重大,但它并不是我们研究玛雅文明的唯一的信息来源。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国家历史研究人员承认他们
7、已经发现科马卡科废墟砖块很多年了,之所以没有向世人公 布,是因为其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还未获得有把握的结论。 B. 包括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大卫- 斯图亚特在内的很多人都怀疑“玛雅2012世界末日“的预 言。 C. 大卫- 斯图亚特对科马卡科砖块上铭文所记录得 “历法圆“非常认同的,但同时他又提到 砖块上记录的时间也可能与过去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日期有关。 D. 科马卡科砖块上提及的日期Baktun或可作为证明“世界末日论“的证据,但动词huli却在 暗示我们它讲述的历史而非预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第 3 页 共 26 页 A.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
8、专家们认为,由于缺少研究资料,再加之学术思想的偏狭, 西方学家对玛雅文明的研究存在着曲解。 B. 依据石板上已几乎遭腐蚀的象形文字为“他将从天而降“ 的解读,我们可以判断,托土盖 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块都是在向我们讲述着一段历史往事,而不是在预言后世。 C. 古玛雅人将时间看成有规律地开始和结束的一系列圆圈的观点可以印证砖块提及的第 13 个 Baktun 末期,但不一定是世界末日的预言。 D. 在帕伦克举行的会议旨在对玛雅长计数历进科学论证,将会平息互联网上对有关 2012 年 末日灾难的流言。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9、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 本题中,A并非是“人们都相信这一预言真实性”,还有很多人在质疑这一观点,原文“很 多人仍旧怀疑”; B“最权威的研究成果”是杜撰的信息,原文并没有表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出自墨西哥; C 文中并没有讲到“科马卡科是墨西哥现存最完好的古玛雅人砖结构建筑寺庙”, 无中生有。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 A文中并没有交代墨西哥研究部门未及
10、时公布科马科卡废墟砖块的原因; B大卫-斯图亚特怀疑的不是“玛雅 2012 世界末日论”,而是怀疑将“科马卡科砖”作为“2012 年世界末日论”的证据,原文“一些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提及 2012 年世界末日的文物,但我仍 持怀疑态度”; C无中生有,大卫-斯图亚特并未对“历法圆”表示过非常认同的观点。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 第 4 页 共 26 页 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 本题中 A“由于缺少研究资料”错,墨西哥研究人员只是在强调思想观点的不同,没有提及 占有研究资料多少的问题; B“托土盖罗石
11、板和科马卡科砖块都是”错,原文“与托土盖罗发现的石板不同,这个砖块上 没有采用将来时的记述,更多的是讲述科马卡科的历史,而不是预言未来”,科马卡科砖块 与托土盖罗发现的石板不同。 D“将会平息”错,会议目的是希望平息流言,但结果并不能确定。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
12、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 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 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 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程度词、 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
13、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 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 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 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 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 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尤其看因 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 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 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
14、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 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 一看 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第 5 页 共 26 页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14 分)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表 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 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 一前一后, 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 简直有摇篮
15、般大, 里面是衣服, 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 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 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 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 边的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 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 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客人,转着身于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
16、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担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十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 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是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子,现在托给人 家。 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第 6 页 共 26 页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 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 现在做客人看 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
17、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 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 不过, 真的, 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 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好玩是好 玩,谁还成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 你那里工资好好
18、吧?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还吃着大锅饭。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铁饭碗! 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抱不平 来: 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 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 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
19、去抓棒槌,这功夫,伸了伸 两个手指头。 第 7 页 共 26 页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 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 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 那顶哪一级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 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 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1984 年第 6 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20、是? A. 小说开头景物描写,以自由流动的溪水所带来的“水草野树”以级“生命的欢喜”, 暗示着农村的新气象。 B. 小说中“一路拱着腰身”等动作描写,以及“真是日日清,月月结”等语言描写,为下 文表妹承包洗衣服这件事做了铺垫。 C. 表姐两次提到乡下空气“新鲜”,第一次是出于客套,第二次提到时,表姐对农村的好 已有了更多体会。 D. 表妹说的“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流露出对自己 得不到休息的些许不满。 5. 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6. 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4. D 5. 从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
21、城市劳动者;从背着手、做派头 等,看出她有优越感和虚荣心;从扑过去抢着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 6. 赞扬了劳动之美;肯定了勤劳致富的观念;赞美了农村所蕴含的勃勃生机;讴歌了正在 变革中的伟大时代。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 第 8 页 共 26 页 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也流露出对自己 得不
22、到休息的些许不满”曲解文意, 结合原文分析, 可见表妹对这种承包制给自己生活带来 的变化非常满意,侧面表现了表妹的勤劳。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 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 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 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 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 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 作者常常会刻画一 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23、 小说中表姐是陪衬主人公的次要人物, 但是人物形象 非常鲜明。从身份上说,表姐长在农村,但是现在在城市工作生活;从人物言行上看,面对 生活在农村的表妹,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感和自得的神情;在陪表妹洗衣服这件事上,虽然也 很勤劳能干,但是出于矜持和骄傲,开始是袖手旁观;听到表妹收入很高后,又焦急不安, 表现出渴望改变自己生活的迫切心情,体现出她的庸俗和讨好的一面。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主题思想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通过 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好了人物形象也就抓住了作者写作的目的, 小说人物的言行举 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
24、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同 时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 通过典型社会环境可以分析时代和人物精神风貌; 同时要分 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 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 本题说小 说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小说中,表妹洗衣服 踏缝纫机,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从她与表姐快人快语的对话中,见出她是一个性格直率的 人, 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表现了对中国传统农村妇女的礼赞和肯定; 小说写于 1984 年, 从时代背景方面, 作者创作这篇小说也是为了表现农村改革开放后的人们精神和物质方 面的巨大变化。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
25、读(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第 9 页 共 26 页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 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 接 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 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 合国力不断提升, 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 有 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
26、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 国 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 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 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 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 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 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 改革。 附图: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发布2016
27、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 第 10 页 共 26 页 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如更核心岗位、较高起薪等) 。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 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 因素。 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 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 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 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
28、 位海投效 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 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 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 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 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 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 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 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 叉的。得益
29、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 才有了现实的可能; 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 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 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 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 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 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7. 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理解准确的一项是_( ) 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 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
30、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 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 第 11 页 共 26 页 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 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_( )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 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
31、持续下去。 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 编制偏紧” 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 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D.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 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 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答案】7. C 8. A 9. 优惠的政府政策、经济的活跃、高新产业和科教事业的发展、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等吸 引海外学子
32、回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的共同作用。文化的归属感让海外人才对故土恋恋不舍。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 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 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项 B,“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 之志、报国之行”
33、;选项 D,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根据对原文的理解,而是体现文化归属 感。故答案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 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 第 12 页 共 26 页 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项,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 制。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 不了解等原因;C 项,“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 理解,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D 项
34、,“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 发挥的领域”理解有误。 根据对原文的理解, 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 领域。故答案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 答 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 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 此题 要求回答: 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在作答本题的时候 重在把握题干要求和对材料的筛选, 根据理解可以有如下的筛选: 材料一: 优惠的政府政策、 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 海内外“人才、项
35、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 海外学子归国追梦。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 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 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材料三:“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 对故土恋恋不舍。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 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根据以上对材料内容的把握,可以从国 家的政策、优惠的条件及综合国力、海归的故土情等角度进行概括海归的归国原因。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
36、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 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 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 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少与兄范俱有志事功,方器之,聘郑清之、全子才 为之师。又遣从南康李燔为有用之学。每闻警报,葵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一日, 方
37、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 第 13 页 共 26 页 赍。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 嘉定十年,金兵犯襄阳,围枣阳。时边烽久熄,金兵猝至,人情震惧。方帅范、葵往战, 败走之。十三年方遣葵及都统扈再兴攻金人至高头。高头,金人必守之处也,出劲兵拒战, 葵率先锋奋击,再兴继进歼之。翼日,葵麾军进击,金兵亦大出合战,大破之,俘斩及降者 几二万,获万户而下十数人,夺马八百,逐北直傅城下而还。 十四年,金人犯蕲州,金大将阿海引兵出战,葵帅精骑赴敌,再兴从之,大捷,斩首万 余。金人闭门不出。范曰:金人必复谋夜战以幸胜,乃预备大鼓,令军中闻叠鼓声始动, 若
38、彼未至五十步内而辄动者斩。未几,金兵稍下山,范叠鼓麾军突斗,葵继进,金人僵尸相 属。复相持至夜分,金人虽敛,而阵如故。范、葵急会将校,选死士数千,黎明四面奋击, 唤声撼山谷。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级,拔所掠子女万余。 十七年,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葵至曰: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 惟有重帐前置兵,犹足制之尔。国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请视两 路之兵,别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国曰: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之, 既足示众,亦可选锐。葵曰:有兵之郡,必当冲要,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置使命耶?必 匿其强壮,遣老弱以备数。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国不听
39、,卒败。 绍定元年,出知滁州。二年,葵母疾,谒告省侍不得,刲股杂药以寄之。母卒,葵求解 官,不许,不得已,卒哭复视事。 绍定六年,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寻奉祠。咸淳元年,乞致仕。特授少 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赠太傅,谥忠靖。 (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有删改) 10. 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逐北直傅城下而还逼近 B. 葵请视两路之兵,别其精锐挑选 C. 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之监督管理 D. 舟次小孤山驻扎 11.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葵,字南仲”。古人幼时命
40、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 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 文中“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中的“授”指授给、给予官职。“判”指低位兼 第 14 页 共 26 页 低职。“封”指帝王把土地、封号或爵位授予亲属或臣僚。 C. 文中“寻奉祠”的“奉祠”指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 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 祠。 D. 文中“ 谥忠靖”的“ 谥”是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 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
41、价,也有表贬抑的评 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葵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其机警灵敏。有一次他父亲奖赏部属不当,引起军队骚乱时,他 急中生智,一句话化解危机,稳定了军心。 B. 赵葵是一位身先士卒、英勇善战的将领。嘉定十三年、十四年,当金兵进犯时,赵葵都 率先带领士兵奋勇出击,并大败金兵。 C. 赵葵有军事谋略。淮东制置使许国邀请赵奎商议对付贼寇的办法,赵葵分析军情切中肯 綮,设计应敌方略,许国不用其谋,大败。 D. 赵葵有孝心。赵葵的母亲患病,他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他割下大腿的肉杂入药中 寄送给母亲。 1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金人走,
42、乘胜逐北,斩首数千,拔所掠子女万余。 本欲选锐,得其,本欲示,适示。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金兵逃跑,宋军乘胜追击逃兵,斩首数千,宋军救出被金兵所掳去的百姓万余人。 本来是想选择,得到;本来是想显示其,恰好给人以的感觉。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D次:停靠。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 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 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 转化为能力。 (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 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
43、环境,有时甚至要 通观整段文字、 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另外, 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 记忆, 第 15 页 共 26 页 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B“判”指高位兼低职。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B“嘉定十三年金兵进犯”错误,原文嘉定十三年的战争是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 应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 (1)“走”,逃跑;“北”,逃兵;“拔”,解救
44、;“所”,表被动。 (2)“锐”, 精锐之师;“适”,恰好;“钝”,愚钝之兵;“众”,兵众力强;“单弱”,兵少力弱。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 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 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 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 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 又多以同义合并 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 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
45、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 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 语境分析推断。 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又要联系整段文字、 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附文言文译文】 赵葵, 字南仲, 京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 与哥哥赵范都有志于事业和功绩, 赵方由此器重他, 聘请郑清之、全子才作为他的老师。又遣送他跟随南康军李燔修业有用的学问。每次听到军 事警报,葵与各位将领一齐出阵,遇到敌人就深入死战到底。有一天,赵方奖赏将士,恩德 不能抵偿功劳,将士们想发动变乱。赵葵当时十二三岁,察觉到这件事,急忙喊道“
46、:这是 朝廷赏赐的,本制置使司另外还有赏赐。”军心因这一句话而稳定,人们都佩服他的机警灵 敏。 嘉定十年(1217) ,金兵进犯襄阳,围困枣阳。当时,边境战事已停止很久,金兵突然来进 第 16 页 共 26 页 犯,人们因此感到震慑恐惧。赵方率二子赵范、赵葵前往迎战,大败而回。嘉定十三年赵方 派遣赵葵和都统扈再兴在高头进攻金人。高头,金兵必守的地方,派出精悍劲旅坚拒迎战, 赵葵率领先锋部队奋勇出击,扈再兴接着进击歼灭金兵。第二天,赵葵指挥宋兵前进攻击金 兵。金兵也倾巢出动迎战宋兵,被宋兵打得大败,被杀、俘虏与投降的差不多有二万人,俘 获万户以下的官吏十几人,夺得马八百匹,追逐金兵向北直到城下才
47、返回。 嘉定十四年(1221) ,金兵进犯蕲州,金大将阿海率兵出城迎战,赵葵率精干骑兵出击金兵, 扈再兴率兵跟随他,大获全胜,斩首万余人。金兵关闭城门不出来迎战。赵范说:“金兵一 定是又想在晚上出战以侥幸取胜。”于是预先准备大鼓,命令军中听见击鼓声开始出击,如 果敌方没有到五十步内就行动的人定斩不赦。不一会儿,金兵逐渐下山,赵范击鼓指挥军队 突然出击,赵葵相继出兵,歼灭金兵数千人,金兵一个接一个地被杀倒下。又相持到夜半时 分,金兵虽有所收敛,但其阵势依然如故。赵范、赵葵急忙会集将帅商议,选取敢死队员数 千人,到天刚亮时四面奋勇出击,冲杀之声震撼山谷。金兵逃走,宋军乘胜追击逃兵,斩首 数千,宋军
48、救出金兵所掠夺的民众万余人。 嘉定十七年(1224) ,淮东制置使许国邀请赵葵议论兵事。赵葵到后说“:您想消灭贼寇,而 已落入贼寇的陷阱中, 后悔已来不及, 唯有在前方重点设防, 还可以制服贼寇。 ”许国说: “士 兵不能集中,集中的兵不精练,怎么办?”赵葵答道:“我赵葵请求视察淮南两路的士兵,选 拔其中的精锐,您留下三万精兵在军帐前听从调遣,贼寇就不敢贸然行动了。”许国说:“不 如集合淮兵来接受检阅, 由您监督管理, 这样既足以显示兵多, 又可选择精锐。 ”赵葵道: “有 兵的州府, 一定是军事要地, 守将难道能够不留一兵一卒来服从制置使的命令吗?定是隐匿 他们强壮的士兵, 派遣年老体弱的士
49、兵来充数。 本来是想选择精锐之师, 恰好得到愚钝之兵; 本来是想显示其兵众力强,恰好给人以兵少力弱的感觉。”许国不听,最后大败。 绍定元年,出任滁州知州。绍定二年,赵葵的母亲患病,赵葵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割 股肉杂入药中寄送给母亲。母亲死了,赵葵请求辞去官职,未被允许,不得已,办完丧事后 又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绍定六年(1260) ,授命担任两淮宣抚使、扬州通判,进升封为鲁国公。咸淳元年(1265) , 请求退休。 加少傅衔, 特地授命他担任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 坐船停靠小孤山, 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赠赐太傅,谥号“忠靖”。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二)诗歌鉴赏(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1010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第 17 页 共 26 页 东屯 北崦 杜 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