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26 页 20202020 届高三年级语文试题届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 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 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
2、,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 能或有所丢失, 或发生变异, 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 端午节就是例子。 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 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 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 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 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 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
3、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 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 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 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 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 安石的元日 ,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 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
4、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 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 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 更重要的是对自 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 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 第 2 页 共 26 页 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 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 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摘编自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5、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 文学等方面理解和阐发其意义。 B. 因为传统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审美层面是相 通的。 C. 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其他传统节日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思 考是相似的。 D.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节日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文学有 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 的双重作用。
6、 B. 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 时进行的。 C. 文章列举了王安石和杜牧诗歌,旨在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 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D.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 文学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学艺术的功劳。 C. 文章论证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同时在工业化背景下,作者表现出了深深的焦虑。 D. 文
7、章论证了文学和传统节日关系,肯定了文学在传统节日的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第 3 页 共 26 页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 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 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C 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段内容:“这 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 辙”不是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而是和“文学”相比。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
8、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 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 项,“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错误。根据第 3 段的内容,中秋节与清明节、中元节,不是类比关系,而是对比的关系。类比论证的侧重 点是寻求两个同质同类的事物之间的共通性或相似点,对比则强调两个(可同类,也可不同 类)事物之间差异性。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
9、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 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 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不合逻辑,文学并不能直接引发人对生命本原的思考,而是要经由审美活动; B项,奇大其词,“从根本上”于文无据,应该是起了重要作用或主要作用; C项, 张冠李戴, 原文第 2段论述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 但并未表示“忧虑”或“焦虑” 之情,原文第 5段分析了科学不断地对神话传说等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的“去魅”, 乃 至造成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
10、的紧张, 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 去不少光彩,对此作者有一定的担忧,但也不至于“深深焦虑”。 故选 D。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 第 4 页 共 26 页 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 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 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 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 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
11、用类文本(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4 年 11 月,中国在浙江乌镇举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这一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就很“响亮”。 中国接入国际互 联网 20 年来,由中国倡导并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还是第一次,彰显了互联网大国的自信。 参加这次盛会的嘉宾可谓“明星云集”。 作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 梳理全球互联 网阶段性发展成果, 共商互联网业发展前景的高端会议, 此次大会第一次汇集了来自全世界 近 100 个国家和地区 1000
12、 多名网络界领军人物共商发展大计。此次大会设置了 8 大板块、 13 个分论坛,涵盖网络空间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在分论坛议题的设置中,不仅 第一次全景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和成果、 全方位展示中国网络企业的发展成就, 而且就 世界性的互联网热点议题进行头脑风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 年 11 月 18 日) 材料二: 乌镇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结缘, 古老历史与未来技术的牵手, 赋予“万物智能互联”丰富 内涵站在屏幕前, 便可通过人工智能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幅有世界名画特色的艺术照; 走 上传送带,就能跟随交互设计穿越到 5000 年前的良渚古城;听机械臂灵巧拔动“手指”演 奏茉莉花 ,化
13、身航天员登陆“月球”今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 25 周年。最新 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9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为 8.54 亿人; 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3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 34.8%。然而迈向“万物智能互 联”,有喜亦有忧。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世 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 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 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 努力做网络空间发 展的贡献者、 网络空间开放的推动者、 网络空间安全的捍卫者、 国际网络空间
14、治理的建设者。 第 5 页 共 26 页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10 月 23 日) 材料三: 今年是互联网发展五十周年,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在这个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有望成为全球互联网再出发的新起点。 全球互联网极大激发了社会传播能力,但是这个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充满着悖 论。一方面,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嵌入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相混杂的整体政治经济格局中, 延续着不均衡、不对等、不具代表性的全球秩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主导的霸权话语却推 崇同一性的发展与治理模式, 漠视全球各地差异化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诉求, 其结果是该话语 体系与现实
15、层面的断裂, 既无法反映也无法解决全球范围内日益尖锐的危机和抗争。 互联网 发展正进入下半场,技术发展需要追求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只有克服遏制论、威胁论等 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互联网才能成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催化剂。 (摘编自洪宇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光明网2019 年 10 月 25 日)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来看,这个名字就很“响亮”,吸引了全球目光,这 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自信。 B. 从参会的规模来看,首届互联网大会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和梳理全球互联网 阶段性发展成果搭建了共享平台。 C.
16、 从大会涵盖的内容来看, 这次盛会不仅全景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网络企业发展状况, 而且对世界互联网热议问题产生重要意义。 D. 全方位展示了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要情况,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我国首次举办这 一世界性盛会的自豪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用形象的描写和翔实的数据,阐述了“万物智能互联”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 极作用,也表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B. 材料三用客观审慎的态度分析了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已经无法解决全球互联网背 景下的全球范围内的问题。 C. 截至 2019 年, 我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充分彰
17、显了我国作为互联 网大国和强国的责任和担当。 D. 综合三则材料来看,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主线将材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并辩证地分析 第 6 页 共 26 页 了全球互联网发展中的喜与忧。 6. 从哪些方面加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C 6. 保障互联网安全,消除网络公害,促进互联网领域均衡发展;要在全球范围内克服遏 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中国要继续发挥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在网络空 间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互联网格局的重构,健全互联网合理秩序,使技术进步与 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相匹配。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
18、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曲解文意或推断错误。 “这个名字就很响亮, 吸引了全球目光”, 不是“彰显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自信”的 依据,依据是“中国接人国际互联网 20 年来”,由中国第一次倡导并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19、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有两个错误:一是 夸大其词, 根据材料二“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一句可知, “网络强国” 于文无据; 二是错把“并列关系”当作“因果关系”, “截止大会”是从材料三第一句 得出的,意在说明中国正在推动互联网新格局的建设,而此项后半句“彰显责任和担 当”是从材料二概括出来的,意在说明中国针对互联网,领域相关问题,尤其是“世界范围 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 互联网全球公害,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两者之间,是分列陈述关系,而不是 证明与被证明关系。 故选 C
20、。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第 7 页 共 26 页 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 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加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相关内容。 材料二“互 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 规则不健全、 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 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 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 公害”“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 努力做网络空间发展的贡献者、 网络空间 开放的推动者、网络空间安全的捍卫者、国际网络空
21、间治理的建设者”,材料三“这个由发 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充满着悖论”“技术发展需要追求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只有 克服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互联网才能成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催化 剂”。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 。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
22、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城三月(节选) 萧红 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像地衣那样绿,透出在这里,那里。郊原上的草,是必须转折了 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 幸的钻出了土皮。放牛的孩子,在掀起了墙脚片下面的瓦片时,找到了一片草芽了,孩子们 到家里告诉妈妈,说:“今天草芽出土了!”妈妈惊喜的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抢 根菜的白色的圆石似的籽儿在地上滚着,野孩子一升一斗的在拾。蒲公英发芽了,羊咩咩的 叫,乌鸦绕着杨树林子飞,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杨
23、花满天照地的 飞,像棉花似的。人们出门都是用手捉着,杨花挂着他了。 河冰发了,冰块顶着冰块,苦闷的又奔放的向下流。乌鸦站在冰块上寻觅小鱼吃,或者 是还在冬眠的青蛙。 天气突然的热起来,说是“二八月,小阳春”,自然冷天气还是要来的,但是这几天可 热了。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第 8 页 共 26 页 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在榆树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 块 春来了,人人像久久等待着一个大暴动,今天夜里就要举行,人人带着犯罪的心情,想 参加到解放的尝试春吹到每个人的心坎,带着呼唤,带着盅惑 我有一个姨,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恋爱了。 我这个姨,她不是我的亲姨,她是我的继
24、母的继母的女儿。她与我的继母也没有血缘关 系了, 因为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的外祖父家, 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的原来 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翠姨还有一个妹妹,她的妹妹小她两岁,大概是十七、八岁,那 么翠姨也就是十八、九岁了。 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 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她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 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的捏着。 假若有人在她的背后招呼她一声,她若是正在走路,她就会停下,若是正在吃饭,就要 把饭碗放下, 而后把头向着自己的肩膀转过去, 而全身并不大转, 于是她自觉的闭合着嘴唇, 像
25、是有什么要说而一时说不出来似 那时候都流行穿绒绳鞋,翠姨的妹妹就赶快的买了穿上。因为她那个人很粗心大意,好 坏她不管,只是人家有她也有,别人是人穿衣裳,而翠姨的妹妹就好像被衣服所穿了似的, 芜芜杂杂。但永远合乎着应有尽有的原则。 翠姨,她没有买,她犹疑了好久,不管什么新样的东西到了,她总不是很快的就去买了 来,也许她心里边早已经喜欢了,但是看上去她都像反对似的,好像她都不接受。她必得等 到许多人都开始采办了,这时候看样子,她才稍稍有些动心。 这一天,我们去了店铺,没有。又去了几家小铺子。小铺子里有三、四双,非小即大, 而且颜色都不好看。翠姨有意要买,我就觉得奇怪,原来就不十分喜欢,既然没有好的
26、,又 为什么要买呢?让我说着,没有买成回家去了。 过了两天,我把买鞋子这件事情早就忘了。 翠姨忽然又提议要去买。 从此我知道了她的秘密,她早就爱上了那绒绳鞋了,不过她没有说出来就是,她的恋爱 的秘密就是这样子的,她似乎要把它带到坟墓里去,一直不要说出口,好像天底下没有一个 人值得听她的告诉 第 9 页 共 26 页 在外边飞着满天的大雪,我和翠姨坐着马车去买绒绳鞋。 我们身上围着皮褥子,赶车的车夫高高的坐在车夫台上,摇晃着身子唱着沙哑的山歌: “喝咧咧”耳边的风呜呜的啸着, 从天上倾下来的大雪迷乱了我们的眼睛, 远远的天隐 在云雾里,我默默的祝福翠姨快快买到可爱的绒绳鞋,我从心里愿意她得救 市
27、中心远远的朦朦胧胧的站着,行人很少,全街静悄无声。我们一家挨一家的问着,我 比她更急切, 我想赶快买到吧, 我小心的盘问着那些店员们, 我从来不放弃一个细微的机会, 我鼓励翠姨,没有忘记一家。使她都有点儿诧异,我为什么忽然这样热心起来,但是我完全 不管她的猜疑,我不顾一切的想在这小城里,找出一双绒绳鞋来。 我们的马车,因为载着翠姨的愿望,在街上奔驰得特别的清醒,又特别的快。 雪下的更大了,街上什么人都没有了,只有我们两个人,催着车夫,跑来路去。一直到 天都很晚了,鞋子没有买到。翠姨深深的看到我的眼里说:“我的命,不会好的。”我很想 装出大人的样子,来安慰她,但是没有等到找出什么适当的话来,泪便
28、流出来了。 注释: 小城三月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对爱情、自由、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以 及最终被传统的宗法制度所吞噬而香消玉殒的故事。本文节选自开头第一章。 7.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而这篇小说写翠姨 却是以动作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沉静、美好的形象。 B. 小说中翠姨的妹妹是个陪衬人物,她的急躁恰好反衬翠姨的犹豫,她的粗心大意反衬翠 姨的心思细腻:姐妹间的对比,更突显出翠姨这个人物形象。 C. 翠姨对不十分喜欢的绒线鞋也“有意要买”,这是她的动摇与妥协;在受到“我”的劝 说后,她更坚定执着于自己的喜好,这也为后文
29、买鞋未果的悲哀埋下了伏笔。 D. 本文叙述了一件买鞋的小事, 主人公翠姨却因没买到鞋而说自己“我的命, 不会好的”, 这说明翠姨是一个被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可悲的旧式女子形象。 8. 有人这样评价萧红小说语言“有童真”“独具诗意”。这篇小说开头 5 段写景的语言很 有特点。请找出三处描写进行赏析。 9. 请分条简析这篇小说叙述翠姨故事的突出特点和表达效果。 【答案】7. D 8. “郊原上的草,是必须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 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动词运用鲜活生动,富有童趣。“蒲 公英发芽了,羊咩咩的叫,乌鸦绕着杨树林子飞,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
30、都有 第 10 页 共 26 页 意思”,富有意蕴,句式整齐,音律和谐,亲切自然,有诗的意境和语言韵味。“河冰发 了,冰块顶着冰块,苦闷的又奔放的向下流”,拟人修辞,生动形象,蕴涵情愫。“小城 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在榆树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 比喻贴切又新奇,以景衬情,情景相融。 9. 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真实可信。聚焦“买鞋”这样的生活琐事,没有激烈 的矛盾冲突,小说具有明显散文化特点。景物描写与故事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具有诗意的 审美倾向。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思 想内容”
31、、“艺术特色”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 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 项带出的要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答案。根据“原文内容错误”优先 的原则,先将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 最后确定答案。本题中,D项,“被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可悲的旧式女子形象”错误,翠姨 自幼丧父,寄人篱下,心里脆弱、敏感而多愁善感。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语言的赏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 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首先指出句子运用
32、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 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还要结合具体文 章看有无独特的效果。解答本题,按题干要求找到相关景物描写细节,再赏析有表达特点的 语言,如“郊原上的草,是必须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 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的钻出了土皮”,从动词的运用角度赏析,此处一 连使用了“钻出”“顶着”“发出”“钻出”等动词;“蒲公英发芽了,羊咩咩的叫,乌鸦 绕着杨树林子飞,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从整散句式的角度赏析, 此处运用整句;“杨花满天照地的飞,像棉花似的”“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
33、纷纷落下的雪 块”,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此处运用了比喻;“河冰发了,冰块顶着冰块,苦闷的又奔放的 向下流”“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此处运用了拟人手法。 本题要求任三处, 第 11 页 共 26 页 考生选择时要从不同角度选择和赏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写作的特色分析和赏鉴能力。 这类试题一般要结合对题干的把握, 在答 题的时候要注意作家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赏析, 同时也要关注内容的现实意义。 本题问叙述的 特点,可以从叙述视角(或叙述人称) 、主要情节、叙述特点几个角度思考,每简析一个叙 述特点就对应分析这个特点的表达效果。 本小说的叙述具有鲜明的散文化特点, 这类小
34、说情 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 ,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 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 考生可以从第一人称“我”的使用、 散文化的故事 叙述、开头景物描写具有诗意的语言风格等角度赏析。 【点睛】散文化小说对学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 此类小说的阅读,既要立足文体(小说) ,又要对其特质(散文化)有所关照。在复习过程 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既要做整体把握 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做文 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
35、,关键词语的含意,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 的关联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述睿,越州人。曾祖 昌宇,膳部郎中。祖舜,监察御史。父齐参,宝鼎令。述睿少与 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孤,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 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 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德宗践祚 , 以谏议大夫银章朱绶,命河南尹赵惠
36、伯赍诏书、玄纁束帛,就嵩山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 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 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水 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 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 ,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 ,时称 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时令狐 峘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峘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贞元四年, 第 12 页 共 26 页 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
37、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悫故也。九年,以 疾上表, 请罢官。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 也。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 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五十匹, 衣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贞元十六年九月卒, 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B.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C. 诏不许/报
38、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D.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曾祖,“九族”之一,指父亲的祖父。“九族”按顺序一般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 已身子孙、曾孙、玄孙。 B. 践祚,即“践阼”,意指走上东阶而成为主位或主祭,后多用于帝王登基、寿诞册封等 活动,也做“践胙”。 C. 庶子,官名,与“妾生之子”意思不同,原本为掌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后为太 子官属。 D. 鱼袋,唐宋时官员佩戴之物,常与官服共同体现官阶等级。文中“紫金鱼袋”则
39、表示官 员“着紫衣袍,佩金鱼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述睿孝顺好学。他少时与兄弟共同以孝顺闻名,又好学不倦,人以为其有先贤之风, 多次上表推荐。 B. 孔述睿喜好隐居。他曾隐居嵩山,代宗时虽屡授官职,但每受皇命,就先谢恩朝延,一 月后就称病告辞,重归山林。 C. 孔述睿颇受重视。皇帝曾命人携带诏书与束帛赴山中邀请他做官,并赐子宅第、马匹, 以诚心挽留他做官。 D. 孔述睿性格谦和。他与人交接淡静,每次亲朋好友欢聚,总是温顺恭谨的样子,似不善 言谈。 第 13 页 共 26 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峘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
40、述睿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 (2)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令狐峘常用细碎小事去侵扰孔述睿,孔述睿始终不与令狐峘争斗,当时人们称孔 述睿为德高望重的人。 (2)按照旧例,退休还家的人都不赐了公车,德宗优待宠遇儒生,特地命令给了公车并且 送他回家。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 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
41、的内容 再核对一遍。划线句的翻译是:诏命不准许,回复他说:“我认为您的德行使朝廷敬重,品 行使风俗淳厚。这样不用言语的教导,还需长久地依赖您。我不能依从您回去的请求,料想 您应该都能理解吧。”“不许”为“不允许“,“报”为“回复”,两个动词中间应断开, 排除 AD;“所赖攸深”为“依赖长久”,不能拆开,排除 BD;“未依来请”为“不能依顺 你的上表之请”,不能拆开,排除 BD。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42、、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 项,“多用于帝王登基、寿诞、册封 等活动”错误,应只用于“帝王即位”。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 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 第 14 页 共 26 页 李戴、 时间地点迁移、 曲解实虚词等。 本题中, B 项, “一月后就称病告辞”错误, “旬日” 为“十天”。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语句要结合语
43、境, 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 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 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 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语有: (1)侵,侵扰;竟,始终;长者,德 高望重的人。 (2)故事,按照旧例;致仕,退休;公乘,公车;优宠,优待宠遇。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 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 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
44、、地名、 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 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 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 以动词为中心, 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 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以、于、 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 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字前面要断开) 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 这些
45、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 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 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 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
46、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 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 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第 15 页 共 26 页 参考译文: 孔述睿,是越州人。曾祖孔昌宇,为膳部郎中。祖父孔舜,为监察御史。父亲孔齐参, 宝鼎县令。孔述睿年少时与兄长孔克符、弟弟孔克让,都因为侍奉父母孝顺而闻名。父母去 世后,都隐居在嵩山。孔述睿好学不知疲倦,大历年间,转运使刘晏多次上表推荐孔述睿有 颜回、闵子骞的品行,有子游、子夏的才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这个官职征召他,后转任 国子博士,多次升迁至尚书司勋员
47、外郎、史馆修撰。孔述睿每次受到皇恩之命,就暂且到朝 廷谢恩,十天后就因病推托,退回到旧日归隐的地方。德宗即位,以谏议大夫加银章朱绶的 官职,命令河南尹赵惠伯带着诏书、玄纁束帛,到嵩山以礼征聘。孔述睿到了京城后,德宗 在正殿以外的殿堂召见并要求他回答问题,特别赐予他宅第、厩马,兼任皇太子侍读。十天 后孔述睿多次上表坚决辞谢,依照前例乞求返回旧日山林。皇帝下诏回复他说:“您怀有伊 挚匡时济世的学问,有广成子合乎正道的隐者风骨。在山丘园林中修养保持本性,多次辞掉 官职。我就像崆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一样,您又何必一定要保持着勤恳谦虚的态度,坚决地 要求辞让官职呢!希望您不要违背我的旨意,姑且打开您的心吧
48、。”孔述睿诚恳推辞却未能 获准,才去任职。过了很长时间,改任秘书少监,兼任右庶子,再加授史馆修撰。孔述睿精 通地理,在史馆时就重修地理志 ,当时人称赞内容详细考究。同时孔述睿又性情谦和退 让,与世人无争,每次亲朋聚会,总是温顺恭谨的样子好像不能言谈,人们都尊敬他。当时 令狐峘也充任修撰,与孔述睿同职位。令狐峘常用细碎小事去侵扰孔述睿,孔述睿始终不与 令狐峘争斗,当时人们称孔述睿为德高望重的人。贞元四年,皇帝命令他带着诏书和御馔、 衣服数百套, 前往平凉盟会处祭祀战死埋没的将士尸骨, 这是因为孔述睿性情谨慎真诚的缘 故。贞元九年,因病上表,请求罢官。诏命不准许,回复他说:“我认为您的德行使朝廷敬
49、 重, 品行使风俗淳厚。 这样不用言语的教导, 还需长久地依赖您。 我不能依从您回去的请求, 料想您应该都能理解吧。”孔述睿再三上表,才获得允许,于是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的身 份退休致仕,放还乡里。还赐帛五十匹,衣服一套。按照旧例,退休还家的人都不赐予公车, 德宗优待宠遇儒生,特地命令给予公车并且送他回家。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 部尚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第 16 页 共 26 页 春云吹散湘帘雨 ,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瞑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注】湘帘: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唐白居 易长恨歌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 凄迷的氛围。 B. “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