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阳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第五课教材分析: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三课太阳,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教材展示了用泥塑造的多种不同作品以及西汉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太阳和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石。用泥塑的表现首发创作浮雕形式的太阳作品,既可以创设脸部的五官,又可以表现多种不同的光芒。通过揉、压、搓、以及简单的粘接组合,就可以体验到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又美化了环境与生活。学情分析: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从三方面入手: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观察大自然中给万物带来光明与温暖的太阳形
2、象,了解其的光芒表现与表情刻画,感受古老艺术中的太阳文化。能力目标:尝试、体验太阳五官与光芒的多种设计和材料表现,并采用搓、刻、贴、印、压等多种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自然界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季节里太阳给人的不同感觉;初步了解中外“太阳”名作中古人对太阳的热爱与崇拜之情,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创作和表现各种造型的太阳。教学难点:五官与光芒的变化,设计想象独立的太阳造型。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幻灯片、范画、记号笔、彩色笔、彩色纸、橡皮泥。学具:橡皮泥、硬纸板、彩色纸、画具。“新课程倡导主动学习,重视激发学习、创造的兴趣,学生自主学
3、习,探究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针对这一新课程理念,我设计了“体验、探索、想象、创作”这几个教学环节,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从观察到体验,然后从体验到表现,最后从表现到想象,这样多方位地设计自己喜欢的太阳,把美观、实用、科幻等设计思想贯穿在太阳的设计中,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对太阳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了太阳的科学知识以及太阳与生活的关系一、 导入:(2分钟)1、 教师入场。“同学们好,今天代老师给同学们出个谜语,看大家能不能猜出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增加氛围,提升学生兴趣。)2、补充提问:“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见到过太阳吗?
4、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生答:“我见过金色的太阳,圆形的。”生答:“我见过的太阳是橘黄色的,很温暖。”(教学意图:问题引入,让学生调整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引入学生对太阳的第一印象,发现太阳的形态美和色彩美。)二、 讨论发现:(13分钟)出示课题太阳1、 欣赏探究导语:“世界上虽然只有一个太阳,但是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品中,她却千变万化,充分显示了人类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请同学们带上问题来欣赏下列图片:“艺术作品中的太阳和现实生活中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ppt出示商末周初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生答:“周围有花纹。 ppt出示西汉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
5、太阳。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生答:“有一只黑鸟。” ppt出示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石。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生答:“有一个太阳人脸。”总结:艺术作品中的太阳是艺术家想象出来的。(教学意图:以多种手段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简单了解艺术作品中的太阳与现实中的太阳的不同之处;欣赏表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表现太阳的作品,体会人对太阳的热爱与崇拜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2、我们来欣赏一些特别的表现太阳的作品教师提问:“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生答:“我喜欢第一幅,因为它有漂亮的颜色。”生答:“我喜欢第四幅,因为它有好看的五官。”(设计意图:学生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
6、欲望,同时加深对太阳特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从两点来观察太阳的制作。1、太阳脸蛋 2、太阳光芒。”生答:“太阳光芒是小人的形状。”生答:“太阳脸蛋是紫色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目的更加明确的了解太阳。)三、教师示范(10分钟)1、教师示范:用揉、捏、压等方法先制作出太阳的基本型脸(放在卡纸上)将事先捏好的五官粘在上面,做出太阳不同的表情装饰为太阳添加光芒将作品贴在黑板上(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制作泥塑的手法及步骤,学生观察。)四、学生创作(10分钟)1、背景音乐。(设计意图:以音乐配合,让孩子们放松下来,让孩子在愉快活泼的氛围创作,有助于提高想象力。)2、老师的太阳做出来了,你们呢?(请拿出橡皮泥,按照老师所演示的步骤制作自己心中的太阳)同时出示作业提示及步骤。要求:1、色彩鲜艳、花纹漂亮2、有自己的想法3、构图大一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设计意图: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对较弱的学生进行指导)五、展示评价(5分钟)选取优秀作品贴至黑板上的大树处,评选最美丽的太阳!请同学们夸夸自己、夸夸别人,交流感受。(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的同时夸自己,夸别人。教师及时予以补充)六、教师总结(1分钟)1、教师简单总结本节课重难点与学生表现。2、组织学生整理好自己的用具。下课,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