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送东阳马生序》(共59张PPT).ppt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1807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3.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送东阳马生序》(共59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送东阳马生序》(共59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送东阳马生序》(共59张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送东阳马生序》(共59张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送东阳马生序》(共59张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 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送东阳马生序,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第一课时,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初散文家。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

2、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当世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嗜学 (sh) 砚冰 (yn) 弗 (f) 怠 (di) 逾约 (y) 硕师 (shu) 叩问 (ku) 叱咄 (ch du) 俟 (s) 卒 (z) 负箧 (qi

3、) 曳屣 (x) 皲裂 (jn) 媵人 (yn),衾 (qn) 绮绣 (q) 容臭 (xi) 烨然 (y) 缊袍 (yn) 耄老 (mo) 谬称 (mi) 廪稍 (ln) 冻馁 (ni) 谒 (y) 贽 (zh) 诋 (d),通假字,四支(zh)僵劲不能动 (“支”同“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p)绮绣 (“被”同“披”,穿),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腰佩) 手自笔录 (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主人日再食 (名词作状语,每天)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父母岁有裘

4、葛之遗 (名词作状语,每年),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倒装句 a弗之怠。(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弗怠之”。)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省略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句前省略主语“余”,“与”后省略宾语“余”。),重点词语解释,嗜学: 爱好读书。 致: 得到。 假借: 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走: 跑,文中意为“赶快”。 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 已经,到了。,加冠: 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 尝: 曾。 趋: 疾走,跑。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稍降

5、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叱咄: 训斥,呵责。 曳屣: 拖着鞋子。,衾: 被子。 日再食:每日供给两顿饭。 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 县官: 文中指朝廷。 谒: 拜见。 归见: 回家探望。 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以乡人子: 以同乡之子的身份。,重点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

6、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4)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我)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他们中学业不精通、品德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合作探究】写自己求学艰难和勤奋学习的

7、经历(勤奋艰苦的学习经历)。,2全文写自己的学习经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合作探究】“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合作探究】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3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合作探究】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这一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宋濂学习的勤且艰。希望本文能给同学们带来启示。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复习本课重点实词、虚词。抽背课文。,接下来,

8、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合作探究】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的艰苦,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因此得以“遍观群书”。苦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经过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终于克服了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作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生活上异常艰苦,粗茶淡饭一

9、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但这些都未能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丽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作者最后以“勤且艰”总结了自己的学习生涯。,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华丽的情节?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态度?,【合作探究】通过对比,写出自己生活的艰苦,突出自己学习勤奋。态度:“略无慕艳意”。,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合作探究】原因: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10、人也)。示例:现在的不少青少年特别讲究吃穿,穿名牌衣服,戴首饰,玩手机,无心向学。因此,我们应向作者学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合作探究】依靠精神力量以中有足乐者。,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几个条件。(各用四个字概括),【合作探究】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诚实守信;尊敬老师。,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合作探究】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让人易于接受。,7作者写作这篇赠序的目的是什

11、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本文是一篇赠序,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赠言。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8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合作探究】师生态度;自己与同舍生的生活情况;太学生们和自己的学习条件。作用:表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和勤奋。,1品味“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中的动词。,【合作探究】“趋、从、执、叩问”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求知欲望。,2品味“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合作探究】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

12、,表现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求。,通过对比,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合作探究】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能吃苦,要有恒心。,1宋濂用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了马生什么道理?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合作探究】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精神,他对马生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以及他的诚实守信、尊师重教都是值得肯定

13、的。,2以“学习中的苦和乐”为话题,运用对比的方法,谈谈你的理解。,【合作探究】现在的中学生,“读书苦”几乎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送东阳马生序与下文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篇文章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

14、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合作探究】共同之处: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送东阳马生序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也谈了尊师之道;短文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讲为学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或开阔眼界)。,本文作者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将自己的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送东阳马生序》(共59张PPT).ppt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