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地区,20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治理绿洲重现,之一,如今治理绿洲重现,20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草原变成了生态绿洲?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草原变成了生态绿洲?提示:过度
2、放牧;采取人工造林、封提示:过度放牧;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1.1.区域认知区域认知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2.2.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掌握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3.3.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理解不同的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理解不同的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体会
3、课堂探究的乐趣,汲取新知识的营养,汲取新知识的营养,让我们一起让我们一起 吧!吧!进进走走课课堂堂主要分布区: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主要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土地退化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定义: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一、生态脆弱区一、生态脆弱区贵州
4、喀斯特地区素有“喀斯特王国”之称,具有土层薄、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特征。生态基础较为脆弱,石漠化面积大。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交通不便,贫困落后,人地关系严重紧张。人们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的水土流失,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云贵高原):石漠化 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气候: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地形地形:多陡坡,土层薄:多陡坡,土层薄土壤土壤:石灰岩抗风化能力强,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强,土层薄植被植被: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人为原因:人口增加人口增加 贫困贫困过度
5、开垦危害:危害:u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u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u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u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石漠化的防治措施方向方向措施措施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健全法律法规,严格管理健全法律法规,严格管理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数量生态移民生态移民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平整土地修建水库修建水平梯田平整土地修建水库生物措施生物措施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恢复自然植被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恢复自然植被调整农业用地结构调整农业用地结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
6、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地带。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干旱地区的地带。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或牧进农退的现象。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定义在汉、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在汉、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气候暖湿时期,再加上政府垦上气候暖湿时期,再加上政府垦荒政策的引导,大批农民越过长荒政策的引导,大批农民越过长城一线,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使城一线,将草原开垦为农田
7、,使农区北界向西、向北推移。农区北界向西、向北推移。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1)自然原因2.土地退化的原因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在夏季,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在夏季,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年际变化大蚀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少的年份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降水少的年份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b.鄂尔多斯市年降水量的变化上上 海海(1)自然原因多大风天气多大风天气鄂尔多斯高原鄂尔多斯高原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大风风速大于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大风风速大于1717米米/秒或八级以上,天数平均超过秒或八级以上,天
8、数平均超过4040天,天,60%60%以上的大风集中于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以上的大风集中于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1010到到3030天。本带春季气温回天。本带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因此地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因此地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多大风多大风 (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开垦在农作物减产的年份,由于农作物长势较差,对土壤保护作用减弱。遇到大风、暴在农作物减产的年份,由于农作物长势较差,对土壤保护作用减弱。遇到大风、暴雨,则加重对土壤的侵蚀。为了维持生计,人们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垦殖区面积雨,则加重对土壤的
9、侵蚀。为了维持生计,人们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垦殖区面积越来越大,并向西向北扩展。这些地区本身生态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越来越大,并向西向北扩展。这些地区本身生态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作物产量逐渐降低。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美国大平原地区年代美国大平原地区过度开垦,破坏植被,土壤易过度开垦,破坏植被,土壤易被风蚀,出现了被风蚀,出现了“黑风暴黑风暴”,最严重的地区,一个月内尘暴最严重的地区,一个月内尘暴天数长达天数长达2525天。天。过度放牧过度放牧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盲目提高载畜量,但过度放牧的后果则是草场退化,反而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盲目提
10、高载畜量,但过度放牧的后果则是草场退化,反而是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浑善达克沙地地区牲畜量猛增导致是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浑善达克沙地地区牲畜量猛增导致80%80%的草场退化。的草场退化。(2)人为原因活动活动提示: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提示: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气温高,蒸发旺的过渡地带。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盛,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1.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潜在的自然因素潜在的自然因素2.2.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游牧业
11、为主,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游牧业为主,20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游牧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根据图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游牧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根据图2.152.15分析这一分析这一转变对草场带来的影响。转变对草场带来的影响。提示: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提示: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
12、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3.203.20世纪世纪50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请解释图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请解释
13、图2.162.16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可能办法。提示: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提示: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就可以避免恶性循环。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就可以避免恶性循环。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应性出发:宜农则从土地适应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农,宜牧则牧。从水资源出发:合理利用水从水资源出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14、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2.构筑防护体系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防沙固沙。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防沙固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
15、,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化草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化草场是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场是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容量有限,人口过快发展,对环境压力人口过快发展,对环境压力增大,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增大,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6、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土地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的退化。土地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的退化。2019年年6月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的宣传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我国防治荒漠化研究起步早。我国防治荒漠化研究起步早,以合理利用水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为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为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治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据此回答理效果。据此回答(1)、()、(2)题。题
17、。A.B.C.D.(1)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学校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查找了四幅景观图片地理兴趣小组查找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有地荒漠化的有()【典题训练典题训练】B(2)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气候干旱气候干旱,多大风多大风 深居内陆深居内陆,距海远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植被稀少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植被覆盖率低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A.B.C.D.C【解析解析】第(第(1)题,)题,土地
18、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土地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盐碱化等都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河西走廊反映土地沙化;青藏高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盐碱化等都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河西走廊反映土地沙化;青藏高原反映的是冻融荒漠化;哈尼梯田反映农田景观,未反映土地荒漠化现象;云贵高原反映岩原反映的是冻融荒漠化;哈尼梯田反映农田景观,未反映土地荒漠化现象;云贵高原反映岩石裸露,是石漠化。石裸露,是石漠化。第(第(2)题,)题,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处于干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
19、因主要有处于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对;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对;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对;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对;地表植被稀少,以荒漠景观为主,植被覆盖率低,对;是人为原因,不符合题意。地表植被稀少,以荒漠景观为主,植被覆盖率低,对;是人为原因,不符合题意。读我国“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关系图”,完成1、2题。1我国贫困县与生态脆弱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没有贫困县 B生态脆弱区人口分布稀少C生态脆弱区自然条件恶劣 D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2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主要是过度放牧导致生态脆弱B乙地退
20、耕还林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C丙地地表水短缺是生态脆弱主要原因D全球气候变化对丁地生态没有影响D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渤海湾的西北附近有贫困县存在的,该区域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在浙江和江西等区域有一定量的生态脆弱区的分布,该区域的人口并不稀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浙江和江西等区域的生态脆弱区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生态脆弱区的贫困的数量往往比较多,因此可知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东北平原的农耕地带,该区域的生态脆弱主要是由过度农垦导致的;乙区域的低山丘陵的数量比较多,地形起伏较大,且该区域降水比较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可知乙地退耕还林进行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态
21、脆弱的重要手段;丙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石漠化比较严重,严重的石漠化是该区城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丁区域蒸发加剧,对该区域是有影响的。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A、C、D、E四个生态脆弱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为()A森林破坏 B水土流失 C草场退化 D生物多样性锐减4B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包括()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土地贫瘠,植被稀少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A B C DB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四个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且都有山地或丘陵的分布,具备水土流失发生
22、的条件。第4题,B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河流多为内流河。近年来,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的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措施,使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完成5 7题。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C6原来种植粮食的耕地陆续退耕后,对当地农业经营所带来的影响是()A经济作物比重降低 B趋向机械化 C更趋市场性 D趋于自给自足7将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是()A河川淤泥未变 B物种数量增大 C蒸发量减小 D洪水流量增大【解析】第5题,与甲地相比,丙地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且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地与乙地相比,位于山脊,不易积水;丁地不在黃土高原上。第6题,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后林草种植面积增大,可以面向市场,发展经济作物。第7题,林草面积增大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洪水流量减小;生态环境改善,物种数量会增多;林草护坡,可减轻水土流失,河川淤泥也相应减少。CB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拜伦拜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