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rar

相关 举报
  • 苏教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精品解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点击预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电灯可以自己发光,像这样的物体我们称之为_;像这样的物体还有_、_等。【答案】.光源 .萤火虫 .太阳【解析】【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太阳等属于天然光源,电灯等属于人造光源。2.小明喜欢玩手影游戏,常常给家人表演,手影游戏利用的科学原理是_。【答案】光的直线传播【解析】【详解】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手影游戏利用的科学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3.成语“珠光宝气”中的“光”我们能够看到是因为_。【答案】光的反射【解析】【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珠光宝气”中的“光”我们能够看到是因为光的反射,珠宝反射的光摄入我们的眼睛。4.铁、塑料、铜、木头四种材料中,属于热的良导体的有_,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有_。我们一般选用导热性能_(填“好”或“差”)的材料作为保温材料。【答案】.铁、铜 .塑料、木头 .好【解析】【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铁、铜是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我们一般选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作为保温材料。5.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_。【答案】热辐射【解析】【详解】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6.冬天,我们通过捧着暖水袋来暖手,这是利用_来传递热量。【答案】热传导【解析】【详解】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冬天,我们通过捧着暖水袋来暖手,这是利用热传导来传递热量。7.云和雾都是_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凝结形成的,只是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漂浮在高空的是_,接近地表的是_。【答案】.水蒸气 .云 .雾【解析】【详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只是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8.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有_、_、_等。【答案】.平原 .山地 .高原【解析】【详解】地球上的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瀑布、沼泽和沙漠等,他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是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9.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_、_、_。【答案】.地壳 .地幔 .地核【解析】【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10.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如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_力作用下形成的。【答案】风【解析】【详解】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风对地表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引起细小的土粒与较大的团粒或土块分离,甚至从岩石表面剥离碎屑,使岩石表面出现擦痕和蜂窝,继之土粒或沙粒被风挟带形成风沙流。蘑菇石是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二、选择题二、选择题11.下列现象或原理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是()。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小孔成像D.潜望镜【答案】D【解析】【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12.我们常常把烧开的热水倒进暖水瓶进行保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最外层是塑料外壳,里面有一个内胆,内胆由两层玻璃组成,玻璃层中间是真空的;然后上面有一个软木塞。暖水瓶之所以能够保温,下面的理由不包括()。A.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B.内胆真空,保温效果好C.塑料外壳,热量不易散失D.玻璃内壳传热能力好。【答案】D【解析】【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暖水瓶之所以能够保温,不是因为玻璃内壳传热能力好,是因为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13.小明准备洗脚,发现水温不够,妈妈告诉他再接一些热水倒进去,这实际应用到的传热方式叫()。A.辐射B.对流C.传导D.混合【答案】B【解析】【详解】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小明准备洗脚,发现水温不够,妈妈告诉他再接一些热水倒进去,这实际应用到的传热方式叫对流。14.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A.板块的碰撞B.板块的漂移C.风的侵蚀D.板块的张裂【答案】A【解析】【详解】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根据对板块运动的认识,现在,大多数地质学家都认为,地壳是由 6 个大板块和约十几个小板块拼接而成的。亿万年来,当地壳板块移动时,它们相互碰撞、挤压,地壳板块有的下沉、开裂、滑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高山。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板块的碰撞。15.通过观察地形图,可以知道下列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B.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C.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D.绿色常常表示海拔比较低的平原【答案】C【解析】【详解】选项 A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正确;选项 B 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正确;选项 C 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错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选项 D 绿色常常表示海拔比较低的平原,正确。16.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是()。A.地震B.火山C.风蚀景观D.海啸【答案】C【解析】【详解】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海啸等;有的表现的很缓慢,比如风力、水力对地表的侵蚀。地震、火山、海啸都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风蚀景观是的由于风长期侵蚀的结果。17.2021 年时汶川地震 13 周年,13 年前的那场大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的内部运动B.小行星撞击地球C.月球对地球的影响D.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18.冬天,我们常常会在教室里面的玻璃窗上看到很多水珠,这些水珠()。A.可能是空气自己产生的B.可能是教室外面的露水渗进来的C.可能是教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D.可能是教室外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答案】C【解析】【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冬天,我们常常会在教室里面的玻璃窗上看到很多水珠,这些水珠是教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19.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气态、液态B.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雪是固态的水C.初冬的早晨,我们在草地上看到的“霜”是水D.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因为水蒸发了【答案】C【解析】【详解】选项 A 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气态、液态,正确;选项 B 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雪是固态的水,正确;选项 C 初冬的早晨,我们在草地上看到的“霜”是水,错误;霜是固态的小冰晶;选项 D 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因为水蒸发了,正确。的20.关于大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脑的软硬程度跟豆腐差不多,但是表面不像豆腐一样光滑B.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并且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C.睡眠充足有利于保护大脑D.大脑具有记忆、识别、创造等功能【答案】B【解析】【详解】选项 A 大脑的软硬程度跟豆腐差不多,但是表面不像豆腐一样光滑,正确;选项 B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并且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错误;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大脑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选项 C 睡眠充足有利于保护大脑,正确;选项 D 大脑具有记忆、识别、创造等功能,正确。三、判断题三、判断题21.萤火虫的光比较微弱,所以它不是光源。()【答案】【解析】【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萤火虫的光虽然比较微弱,但是萤火虫可以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22.太阳光可以用三棱镜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答案】【解析】【详解】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23.雨和雪都是固态水。()【答案】【解析】【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24.液态的水只要受冷,一定会凝固成固态的水。()【答案】【解析】【详解】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液态的水温度只有下降到 0时,才能开始结冰,如果温度下降不到 0的话,是无法加冰的。25.太阳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答案】正确【解析】详解】略26.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答案】【解析】【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27.喜马拉雅山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的岩层被拉伸而逐渐形成的。()【答案】【解析】【详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根据对板块运动的认识,现在,大多数地质学家都认为,地壳是由 6 个大板块和约十几个小板块拼接而成的。亿万年来,当地壳板块移动时,它们相互碰撞、挤压,地壳板块有的下沉、开裂、滑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高山。喜马拉雅山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的岩层被挤压而逐渐形成的。28.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逃离房屋,最好躲避在的卫生间、厨房等空间比较狭小的地方。()【答案】【解析】【详解】大地震发生时,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瞬间坍塌是引起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当地震突然来临时,采取正确的避险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逃离房屋,最好躲避在的卫生间、厨房等空间比较狭小的地方。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到外面的空地上,避开高大建筑物。29.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答案】【解析】【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30.李爷爷患上了脑血栓,导致右半边身体瘫痪,这是因为他的右脑发生了栓塞。()【答案】【解析】【详解】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大脑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李爷爷患上了脑血栓,导致右半边身体瘫痪,这是因为他的左脑发生了栓塞。四、简答题四、简答题31.小红同学想去不同地形的地区旅游,她搜集到了辽宁省的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请你结合图示和文字资料帮助她进行攻略汇总。1地区:沈丹铁路东北地区是长白支脉和吉林哈达的延续,山势起伏陡峋。主要山脉有北向南延的吉林哈达岭、清原的摩离红山、本溪的摩天岭,南部的龙山、桓仁的老秃顶子山、花脖子山、宽甸的四方顶子山和凤城的凤凰山,海拔平均在 500 到 1000 米之间,构成了辽宁省地势最高部分,其中老秃顶子山(高 1325 米)和花脖子山(高 1336 米)是省内的两个最高峰。2地区:西部的努鲁儿虎山、中部的松岭、东部的医巫闾山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式倾斜,海拔自 1000 米以上逐下降为 300-400 米的山丘。位于老哈河与辽河平原之间,是内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帯。3地区:彰武、铁岭以南至辽东湾,海拔在 50 米以下,近海则降至 10 米以下,分布着许多盐碱地和淓洼地,辽河、浑河、太子河、大凌河、小凌河以及绕阳河等河流在此汇集入海,形成了地势平坦的地形。上面三段文字描述的地区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该地形有哪些特征?地区主要地形该地形的主要特征()()()()()()【答案】.山地 .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大。.丘陵 .地势不高,地表起伏不大。.平原 .地势低,地表起伏小。【解析】【详解】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 200 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 500 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 500 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所以地区是山地,地区是丘陵,地区是平原。五、作图题五、作图题小明同学潜望镜中有一面镜子掉了出来,现在他想请你帮忙修好它:32.请你在图中用线画出镜子应该固定在什么位置?33.用箭头表示光在潜望镜中是怎样传播的?34.潜望镜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制成的?【答 案】32.33.的 34.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 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32 题详解】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 45 度夹角。【33 题详解】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34 题详解】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六、实验题六、实验题下雪后鹤鹤同学发现工人们会在道路积雪上撒盐。咨询老师后她知道了:水的凝固点是零度,加入盐凝固点降低为零下十度左右。加盐后雪会融化吸收热量,让周围的温度降低。她想利用这个原理进行露和霜形成的模拟实验。她准备了下面的实验材料:湿毛巾、冷冻的半瓶冰水、温度计、盐、勺子等等。35.她取出冷冻的半瓶冰水放到桌子上,用温度计测量。过一段时间发现瓶子外面有水珠出现,这模拟了自然界中_的形成。36.如果想让水珠出现的更快、更多,你会建议她怎么做?37.鹤鹤想要进一步模拟霜的形成,你认为该如何做?【答案】35.露 36.将湿毛巾放到瓶子下面。37.在冰水中加入盐,测量冰水的温度,观察瓶子的外壁。【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的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35 题详解】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 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36 题详解】将湿毛巾放到瓶子下面,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水蒸气,这样水珠出现的更快、更多。【37 题详解】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0C 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所以在冰水中加入盐,可以降低凝固点,这样温度就可以下降很多;再测量冰水的温度,观察瓶子的外壁。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电灯可以自己发光,像这样的物体我们称之为_;像这样的物体还有_、_等。2.小明喜欢玩手影游戏,常常给家人表演,手影游戏利用的科学原理是_。3.成语“珠光宝气”中的“光”我们能够看到是因为_。4.铁、塑料、铜、木头四种材料中,属于热的良导体的有_,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有_。我们一般选用导热性能_(填“好”或“差”)的材料作为保温材料。5.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_。6.冬天,我们通过捧着暖水袋来暖手,这利用_来传递热量。7.云和雾都是_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凝结形成的,只是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漂浮在高空的是_,接近地表的是_。8.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有_、_、_等。9.地球内部结构模型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_、_、_。10.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如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_力作用下形成的。二、选择题二、选择题11.下列现象或原理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是()。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小孔成像D.潜望镜12.我们常常把烧开热水倒进暖水瓶进行保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最外层是塑料外壳,里面有一个内胆,内胆由两层玻璃组成,玻璃层中间是真空的;然后上面有一个软木塞。暖水瓶之所以能够保温,下面的理由不包括()。是的的A.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B.内胆真空,保温效果好C.塑料外壳,热量不易散失D.玻璃内壳传热能力好。13.小明准备洗脚,发现水温不够,妈妈告诉他再接一些热水倒进去,这实际应用到的传热方式叫()。A.辐射B.对流C.传导D.混合14.珠穆朗玛峰形成原因可能是()。A.板块的碰撞B.板块的漂移C.风的侵蚀D.板块的张裂15.通过观察地形图,可以知道下列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B.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C.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D.绿色常常表示海拔比较低的平原16.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是()。A.地震B.火山C.风蚀景观D.海啸17.2021 年时汶川地震 13 周年,13 年前的那场大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的内部运动B.小行星撞击地球C.月球对地球的影响D.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8.冬天,我们常常会在教室里面的玻璃窗上看到很多水珠,这些水珠()。A.可能是空气自己产生B.可能是教室外面的露水渗进来的C.可能是教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D.可能是教室外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气态、液态B.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雪是固态的水C.初冬的早晨,我们在草地上看到的“霜”是水的的D.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因为水蒸发了20.关于大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脑的软硬程度跟豆腐差不多,但是表面不像豆腐一样光滑B.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并且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C.睡眠充足有利于保护大脑D.大脑具有记忆、识别、创造等功能三、判断题三、判断题21.萤火虫的光比较微弱,所以它不是光源。()22.太阳光可以用三棱镜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23.雨和雪都是固态水。()24.液态的水只要受冷,一定会凝固成固态的水。()25.太阳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26.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27.喜马拉雅山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的岩层被拉伸而逐渐形成的。()28.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逃离房屋,最好躲避在的卫生间、厨房等空间比较狭小的地方。()29.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30.李爷爷患上了脑血栓,导致右半边身体瘫痪,这是因为他的右脑发生了栓塞。()四、简答题四、简答题31.小红同学想去不同地形的地区旅游,她搜集到了辽宁省的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请你结合图示和文字资料帮助她进行攻略汇总。1地区:沈丹铁路东北地区是长白支脉和吉林哈达的延续,山势起伏陡峋。主要山脉有北向南延的吉林哈达岭、清原的摩离红山、本溪的摩天岭,南部的龙山、桓仁的老秃顶子山、花脖子山、宽甸的四方顶子山和凤城的凤凰山,海拔平均在 500 到 1000 米之间,构成了辽宁省地势最高部分,其中老秃顶子山(高 1325 米)和花脖子山(高 1336 米)是省内的两个最高峰。2地区:西部的努鲁儿虎山、中部的松岭、东部的医巫闾山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式倾斜,海拔自 1000 米以上逐下降为 300-400 米的山丘。位于老哈河与辽河平原之间,是内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帯。3地区:彰武、铁岭以南至辽东湾,海拔在 50 米以下,近海则降至 10 米以下,分布着许多盐碱地和淓洼地,辽河、浑河、太子河、大凌河、小凌河以及绕阳河等河流在此汇集入海,形成了地势平坦的地形。上面三段文字描述的地区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该地形有哪些特征?地区主要地形该地形的主要特征()()()()()()五、作图题五、作图题小明同学的潜望镜中有一面镜子掉了出来,现在他想请你帮忙修好它:32.请你在图中用线画出镜子应该固定在什么位置?33.用箭头表示光在潜望镜中是怎样传播的?34.潜望镜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制成的?六、实验题六、实验题下雪后鹤鹤同学发现工人们会在道路积雪上撒盐。咨询老师后她知道了:水的凝固点是零度,加入盐凝固点降低为零下十度左右。加盐后雪会融化吸收热量,让周围的温度降低。她想利用这个原理进行露和霜形成的模拟实验。她准备了下面的实验材料:湿毛巾、冷冻的半瓶冰水、温度计、盐、勺子等等。35.她取出冷冻的半瓶冰水放到桌子上,用温度计测量。过一段时间发现瓶子外面有水珠出现,这模拟了自然界中_的形成。36.如果想让水珠出现的更快、更多,你会建议她怎么做?37.鹤鹤想要进一步模拟霜的形成,你认为该如何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rar)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五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