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持人:姚小林主持人:姚小林 王同林王同林2017.32017.3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急剧提高,导致一些“现代社会病”如社会冷漠、非助人行为、反社会行为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亲社会行为弱化的弱化无疑给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不仅危及社会和民族凝聚力,还损害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机制。因此,呼唤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扭曲社会道德心理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内在需要。2.建设高品质高中的客观要。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有关亲社会行为文献资
2、料说明,就我国而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研究相对较多,特别是1993年学生品德形成新探论文集的出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但随后的研究并不多,近年来又开始多起来,不过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和小学低年段学生群体,单独关注高中生群体的少之又少。2.国外研究现状西方亲社会行为研究在四五十年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空白期,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真正关注同情、分享、助人、合作一类的亲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建构模型。3.研究价值(1)有利于促进高中生人际关系的和谐。(2)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科学价值观的生成。(3)有利于促
3、进高中生学业成绩的进步。(4)有利于促进高中生融入社会的进程。1.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捐献、共享、安慰、同情和自我牺牲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也应是由多维度构成,但偏向于包括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在内的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助人行为、合作行为、公德行为、分享行为、友好行为、控制行为。2.亲社会价值取向本课题认为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统称为亲社会价值取向。按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动机源,把亲社会价值取向划分为四个维度:利他取向、规范取向、移情取向、利己取向。3.校本研究本课题的校本研究中的学校覆
4、盖市直3所三、四星高中,突出学科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和体验育人。1.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探讨亲社会行为的获得方式,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强化学习和向榜样观察学习等。2.社会行为理论。施托布的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动机,其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某种期望。3.社会认知理论。主要包括拉塔涅和达利的助人行为模式、施瓦茨的“规范激活理论”以及艾森伯格利他行为发生三阶段。4.滋养环境影响论。安东尼比格兰提出滋养的环境就是指我们不要吝惜对亲社会行为的赞扬、欣赏、以及公开褒奖;表达关注、兴趣、肯定、青睐、感动、爱意,并且能给出实际的奖赏。在此过程中,形成帮助他人健康生活的强烈的驱动力。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
5、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以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为突破口探索高中生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方式,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1)理论目标:建构一套简明有效的实践模式和策略方案,纠偏学生非亲社会行为,提升学校德育水平。(2)实践目标:为高中生发展营建一个“亲社会”环境,促进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一方面可以解决高中生群体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2.研究内容(1)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意义研究。(2)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内容研究。(3)不同价值取向的高中生在不同情境中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差异性研究。(4)高中生亲社
6、会价值取向发展的策略研究。(5)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评价机制研究。3.主要观点(1)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对当下和未来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一是能够使学生有良好人际关系、社会责任感,激发其学习和成才的内驱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二是能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关注并处理好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价值取向发展模式的建构应该包涵学科教学、主题活动、模拟体验、心理咨询等路径,并且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时代发展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3)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研究可以有效解决现阶段我国高中阶段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生命教育问题、公民教育问题以及理想
7、信念问题等等。4.研究重点(1)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渗透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实践研究。(2)在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价值取向的理论研究及内涵深化。(3)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路径模型建构和评价标准研制。5.可能创新之处(1)本课题研究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与学科教学的相互促进关系,以亲社会价值取向促进高中生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这也是一种创新。(2)本课题聚焦高中学生研究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这在之前的研究中几乎是空白的,过去关注的是中学生群体,我们认为高中生和初中生在身心各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的,本课题研究是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3)研制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的评价机制是一个创新。从合作、
8、助人、公德等维度明确若干指标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进行衡量,有利于快速发现问题并进行矫正。本课题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教育观察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本课题研究时间预计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历时2年。(1)第一阶段:设计申报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2月)(2)第二阶段:探索研究阶段(2017年3月2018年1月)(3)第三阶段:中期汇报阶段(2018年2月2018年9月)(4)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3月)1.研究能力方面核心人员均为泰州市市直高中各学科的骨干教师,
9、涉及政治、地理、生物、数学等学科,2人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4人为市卓培工程培养对象,9人为市(区)三级骨干教师。2.研究基础方面本课题组围绕“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这个主题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为此专题召开了课题组的会议,开展一系列的亲社会行为的文献研究,并针对此问题对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进行了培训,广泛收集了有关文献资料,有利于我们在实际研究中解决问题。3.研究保障方面加强本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充分认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学理论水准和精益求精的品质。定期特邀包括省市教研室、教科院在内的校外专家来校指导,以保障本课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规范高效地开展。1.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2.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开发成果集(包括论文、教学日志、教育叙事、特色案例、个案集)。3.编印校本教材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简易读本(美文赏析)。4.探索培养高中生亲社会价值取向的一般范式以学校实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