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1教育法制基础教案 制作 刘朝珠 h2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王悦群主编的教育法制基础全书共八章内容,主要以法学、教育学、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以教育法制的研究对象为线索。首先,对教育法及其实施的基本涵义和一般原理进行概述,然后逐一阐述学校、教育行政机关、教师、学生的法律h3地位,它们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以及学校与其他主体的教育法律关系,最后从教育法的运行和维护教育关系主体权益的角度分析了教育救济制度和学校管理中的有关法律问题。h4 本课程学习的总目的:通过学习使学员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掌握依法治教的知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是开放教育学员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求全体学员要
2、按教学计划认真通读教材,全面掌握课文的关键术语、h5重点问题。面授辅导不是平铺直叙,面面俱到地全面阐述课文内容,而是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员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结合一些具体案例和练习,有选择地讲深讲透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解决学员在学习中的困难,逐步提高他们自学能力,圆满完成学业。h6第一章教育法概述 本章要求掌握的关键术语共有个,课文第页作了概括。个关键术语大部分课文中都作了具体阐述,要求学员认真阅读,准确理解。课文中没有进行解释阐述的找不到定义的,有以下个名词:、教育政策h7 在本文中,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它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处
3、理教育事务的方针、原则、规范、措施的总称。理解掌握名词定义要注意方法,如教育政策要把握住最关键的“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h8和意志的”,前者讲的是法的物质制约性,后者讲法的阶级意志性。、任意性规范 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自行为一定意思表示,以实现自己的权利。允许当事人进行自主调整的是任意性规范,h9与其相对应的是强制性规范.这里要把握的是“法律允许的限度内”有这么一个范围,“允许当事人进行自主调整”体现出“任意”.、责任能力 是指行为人因违法而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它是行为能力在保护性法律关系中h10的特殊表现形式。在一般情况下,行为能力与责
4、任能力是一致的,即有行为能力也就同时具有责任能力。但在刑事法律关系中,刑事责任能力则与行为能力不尽相同,具有独立的意义。h11 、法律事实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状况,就叫法律事实。表现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两种。法律行为人的意志行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件h12 例:儿童已达到接受教育年龄,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学校财产损失等法律事件。、教育法规 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和一定的地方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本章内容根据学员自学情h13况,他们在自学中感到难理解的问题结合课文重点,着重阐述以下五个问题:一、法的起源、定义、本质 1 1、法的起源
5、、法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存在,而是人类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法是和国家同步产生的。h14 奴隶社会产生了阶级,才同时产生了国家和法律。法的产生过程: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客观上有一种行为规则调整h15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结构是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调整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原始社会的习惯规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无法调整不适应新的社会结构,产生质的变化h16奴隶社会阶级关系代替了氏族关系出现了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习惯规范被赋于阶级意志的内容,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军队、监狱、法庭等暴力机构国家最初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发展为广泛的国家立法法律和国家同步产生h17 2 2
6、、法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法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全部行为规范的总和。(课文P2P2)必须完整、准确理解。、法的本质:阶级意志性(法的基本属性)物质制约性h18法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矛盾的统一,而阶级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二、教育法的涵义、基本特征 、教育法的涵义:(课文第页)()、定义(课文2 2)h19 这一定义既体现了教育法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性也体现了其法律内容的物质制约性。()、我国教育法的特点:、从教育主体上看:呈现广泛性与复杂性的特点。、从调整的教育法律关系上看,充满着利益矛盾与冲突。h20 、从法律后果的特殊性上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注重保护受教育者,尤其是
7、青少年学生。、注重保护教师的特殊职业权利。、注重维护学校的正当权益。h21 、教育法的基本特征,教育法本质的外在表现(主要有个方面的特征)()、教育法首先和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并最终决定于物质条件。()、教育法为人们提供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则。h22 ()、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以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具有国家意志性)。()、教育法以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为重要内容,并具有普通性、明确性。这里请判断下列例题是否正确:h23 、教育法是体现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由政党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的总称。()、教育法是依靠舆论、信念、习惯和教育保证实施
8、的。()结合实际分析两个例题h24 第一个命题的错误在于:法并不是由政党制定,而是国家制定或认可 第二个命题的错误在于:法并不是依靠舆论、信念、习惯和教育保证实施,而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三、什么是教育法的渊源?我国教育法渊源主要有哪些?h25 、教育法的渊源:掌握教育法的渊源必须先弄清法的渊源。、法的渊源定义(课文第页)、教育法的渊源 定义课文,主要是指教育法的效力来源,教育法的本质决定教育法的渊源。h26、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宪法(宪法是一国内全部法的总渊源)、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课文 P10P10、教育行政法规h27 、地方性教育法规 、教育规章 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
9、除上述五种主要形式外,还有自治条例和教育国际条约或协定两种表现形式。四、如何理解教育法律规范?研究教育法律规范结构的意义。h28、关于对教育法律规范的理解()、定义:课文三个特征 ()、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 的区别 、两者定义区别 、教育法的外延要大于教育法律规范h29()、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律文件的区别教育法律文件: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教育法律规范立法目的、立法原则适用范围、生效时间、解释权h30 非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判决书、处罚决定书等是适用法律规范的结果,而不是法律规范本身。教育法律文件的范围比教育法律规范大。()、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律条文的区别 、教育法律规范要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
10、出来h31 、教育法律条文是教育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 、关于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由哪些要素构成,有几种不同见解 ()、“三要素”说:h32 例:严禁行刑逼供(行为准则,即处理)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实行严刑逼供的(适用条件、假定)处三年以下徒刑或者拘役(制裁、法律后果)假定(适用条件)处理(行为准则)制裁(法律后果)h33 ()“两要素”说,认为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后果模式两要素构成(本书所采用)、行为模式和后果模式的定义,课文h34行为模式、可以这样行为模式(授权性法律规范)有权做出某种行为、应当这样行为的模式(义务性法律规范)例: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及监护人必须使适龄
11、子女按时入学、不能这样行为的模式(禁止性法律规范)例: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h35后果模式、肯定性法律后果(法律对于合法行为给予的保护或奖励)、否定性法律后果(即对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制裁)h36 b b、应该指出: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模式应当密切联系,既可以体现在同一个法律规范、同一个法律条文或同一部法中,也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法律规范不同的条文或不同的法中。、研究教育法律规范结构的意义h37研究掌握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对于教育立法和教育法的实施都有重大意义。有利于立法机关明确、具体、准确地把教育法律规范的各要素都体现在教育法律文件中,从
12、而使统治阶级的意志,在每一个教育法律规范中得到完整的体现。h38有利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适用教育法律。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五、什么是教育法律关系?如何理解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定义:课文h39如何理解:教育法律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它又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特殊在哪里呢?h40物质关系思想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的形成不以人的思想为转移。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它的形成却要通过人们的意志和意识。社会关系h41教育法律关系具有三个特征:是依教育法建立的是教育法中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教育法律关
13、系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关于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内容和客体(教育法律关系的三要素)h42()关于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定义:课文主要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教育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包括种,课文)h43()、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定义,课文主要指主体在依法成立的教育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主体各自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课文()、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h44、定义:(课文)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客体一般包括物、行为、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h45归纳本章内容:本章要求掌握课文所归纳的个关键术语,课文教学要求中要求掌握的个重点问题,并能运用本章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