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知识讲座之一-标准体系值得备份-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21302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30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知识讲座之一-标准体系值得备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标准化知识讲座之一-标准体系值得备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标准化知识讲座之一-标准体系值得备份-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标准化知识讲座之一-标准体系值得备份-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标准化知识讲座之一-标准体系值得备份-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一节 企业标准化工作一般概念一、概述“任何一个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开始就是由生产所决定的”。标准化工作也不例外,人类开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学会使用工具,从事生产活动以来,为了协调个人行为和社会活动需求的一致,不断提高人类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就需要对人类活动的概念和事物提出标准化的要求。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对工具、器物的性能和形状提出相似和统一的要求,以便利于加工、制造和操作,就推动了建立在第一章 企业标准化工作概要 手工劳动基础上的产品和工艺标准化;人们对在生产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和成功经验加以确认和推广,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将逐步复杂起来的管

2、理系统化、规范化和简约化,使管理、指挥更加有效,使各项社会活动和经济、技术活动建立正常的最佳秩序,从而以各种资源的最少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结果,以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就这样,一门基础性的标准化学科就必然地随着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的生产力发展要求而成长起来。二、标准的基本概念 19134年盖拉德(CJGalliard)在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中定义:标准是对计量单位或基准、物体、动作、过程、方式、常用方法、容量、功能、性能、方法、配置、状态、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的某些特征,给出定义、做出规定和详细说明。它以语言、文件、图样等方式或利用模型、标样及其他具体表现方法,并在

3、一定时期内适用。这个定义全面而详尽地罗列了涉及需要统一的概念和事物,并表述了表现形式和载体以及标准的时效特性,但不够概括,为此,1972年桑德斯在标准化的目的和原理中定义:标准是经公认的权威当局批准的一个标准化成果。它可以采用下述形式:1)文件形式,内容记述一整套必须达到的条件;2)规定基本单位或物理常数,如安培、米、绝对零度等。桑德斯定义补充了标准形成的法定程序和表现形式,但除表述了标准包括了计量单位这个重要组成外,并没有对标准统一的概念和事物提出明确的内容。桑德斯定义明确说明了标准化和标准的关系,标准化是一项活动和过程,活动和过程的结果才形成了标准,从现代意义上,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1

4、982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1SO)第2号指南的定义:标准适用于公众的,由有关各方合作起草并一致或基本上一致同意,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的技术规范或其他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共同取得最佳效益,它由国家、区域或国际公认的机构批准通过。在此基础上,原国家标准局在GB 393511983标准化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中,对标准下了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983年我国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涵盖了以下标准要素:1标准的实质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反

5、过来对偶发的事物和概念不必制定标准或制定统一规定。2标准是当代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成果为基础制定,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标准的形式,一般是技术规范,也可是其他公开的技术文件。4制定标准的目的必须在于促进最佳公众利益,即为接受标准的各方共同的最佳利益。5为此,必须经相关各方协调一致或基本同意,并经权威的标准化团体(组织)批准,作为企业标准,必须经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发,并以一定的格式发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日新月异,标准化领域日渐扩展,客观的需要也要求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能更科学合理。为此,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ISOIEC第2号指南(1996版)

6、制定了GBT 20000120024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重新对“标准”下了定义:标准(standard)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理解“标准”新定义,应注重把握以下方面:(1)制定标准的目标是在一定的范围获得最佳秩序,有序化的目的是促进最佳的社会效益,当然也包含了制定或使用标准各方的利益。(2)标准的实质是对一个特定的活动(过程)或其结果(产品或输出)规定共同遵守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也即标准文件可以是规

7、则或规范性文件,可以是导则性指南性文件,也可以是对特定的特性规定。对不需要规定共同遵守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和结果,没有必要制定标准。(3)制定标准必须以当代科学、技术和综合经验成果为基础,充分体现先进性原则。(4)制定标准必须使相关方协调一致,做到基本同意,并经一个公认权威的机构批准发布。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IS()IEC第2号指南(1996版)制定了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其中对“标准化”的新定义为: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

8、用的条款的活动。三、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理解以下要点:1标准化活动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标准是标准化活动过程的产物。2标准是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的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这类文件制定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3此类文件的产生应经相关方协商一致,对标准涉及的实质问题,各相关方基本同意,没有坚持反对意见,经过征求、考虑所有相关方的意见并协调任何关键异议的过程。4标准必须经公认的权威机构以一定格式和程序批准。企业标准一般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管理者批准签发。5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涉及诸如制定、发布和实施等相互相关而又相互作

9、用的系统过程。6标准化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无论是一项标准,还是一个标准体系,都在随着时代的步伐向更深层次和广度变化发展。7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当标准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标准化活动中,标准的贯彻实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没有标准的实施就不可能有什么标准化。8标准化的本质特征是统一,是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做出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在标准化实践上来说,首先要做到概念的统一,才可能做到事物的统一。9当代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在一定的 范 围 内 获 得 最 佳 秩 序”。1 0.标 准 化 的 相 对 性 概 念。“永远在不停的转化”四、标准化发展简史1、原始的标准化雏形 有史

10、以来,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抵御不良环境因素和野兽袭扰,需要建筑住所,逐步形成了构筑方法、形式和用材以及工具的相似和统一要求,形成了原始的标准化建筑方法。2、两次社会大分工 形成有意识的标准化。3、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计量衡和文字等,特别是到了北宋时期,毕升首创活字印刷术,成功地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系列化、组合化、通用化等标准化基本原则和方法,孕育了现代标准化的原理,堪称我国乃至世界标准化发展史的里程碑。4、人类近代标准化 进入18世纪60年代,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社会化生产时代。生产规模庞大,产品规格、品种、批量多,管理复杂繁重,加上生产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必然对标准化工作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作

11、为近代标准化发展的标志,主要有:(1)出现了职业化的标准化队伍;(2)建立了各种标准化机构;(3)进行了标准化理论研究以指导实践;(4)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标准化活动,即对标准化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5)形成具有统固定格式的标准文本。为了获得高生产效率,社会化机器生产要求在机器生产中广泛采用互换性好、通用化高的零部件。18世纪以来,美国首先在军品生产中运用零部件互换原理,开创了工业标准化的新时代。1840年在加工中提出使用公差的要求。1841年英国约瑟夫惠特沃斯要求在英国采用统螺纹制度。设计出惠氏螺纹,经美国、英国、加拿大协凋将惠氏螺纹和美国螺纹合并成统一的英制螺纹,在全球广泛推广使用。1

12、902年英国纽瓦尔公司编辑出版了纽瓦尔标准一一“极限表”,形成了最早的公差制。1906年英国颁布厂国家公差标准BS27。1911年美国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把标准化的方法应用到制定“标准时间”和“作业研究”,开创了工业生产科学管理的新时代。在这一系列标准化和科学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福特汽车把繁多的车型简化为一种“T”型福特车,简化了品种规格实行专业化生产。在汽车行业率先实现标准化。近代标准化活动中进一步确定了以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以及互换性为标志的标准化表现形式,并形成以下特点:(1)标准化的领域和作用范围扩大;(2)职业标准化队伍形成,标准化工作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13、。(3)建立于各种标准化组织,以推动和协调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理论研究广泛开展和受到重视;(4)标准化工作规范化,标准文本格式逐步统一,标准化对象日益复杂,配套组合标准增加;五 标准的体制一、标准体制标准体制主要包括标准分级和标准性质两方面内容。(一)标准分级 所谓标准分级就是根据标准适用范围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对标准进行分级可以使标准更好地贯彻实施,也有利于加强对标准的管理和维护。由于世界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着不同的标准分级方法。我国标准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1、国家标准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

14、部门编制计划和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用“国标”两个宇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G”和“B”表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国标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三部分构成。2、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制定行业标准的项目由国务院有关行政方管部门确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却门备案。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行业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实施后,应自行废止。行业标准代号由国务院标

15、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目前,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已批准发布了58个行业标准代号。例如机械行业标准的代号为“JB”。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3、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制定地方标准一方面可以满足地方急需,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将来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准备。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地方标准应自行废止。地方标准的代号,由汉语拼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再加斜线、顺序号和年号共四部分组成。4、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的产

16、品在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若已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国家鼓励企业在不违反相应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充分反映市场、用户和消费者要求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企业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并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企业代号可用汉语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或者两者兼用组成。企业代号,按中央所属企业和地方企业分别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5、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出台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简称指导性文件),是为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如变化

17、快的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符合下列两种情况之一的项目,可制定指导性文件:1)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2)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报告的项目。指导性文件不宜由标准引用使其具有强制性或行政约束力。指导性文件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指导性文件的制定按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GBT 167331997(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的有关规定办理。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GBZ”构成。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18、的编号,由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顺序号和年号组成。(二)标准性质标准化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标准化法第七条同时还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标准:一是保障人体健康方面的标准;二是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方面的标准;三是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之所以要把这些标准定为强制性标准,主要是此类标准涉及人身的安全与健康,违反标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

19、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简称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了可以制定强制性标准的具体对象。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违反强制性标准就是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强制性标准的强制作用是由国家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强制性标准可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1)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需要强制时,为全文强制形式;(2)标准中部分技术内容需要强制时,为条文强制形式。除了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也可以说,推荐性标准是非强制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对于推荐性标准,如果对企业不适用,企业有权不予采用,这才有利于市场竞争。本节小结 本节主要对标准、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及我国标准的

20、体制等进行了介绍。第二节 企业标准化的一般概念一、企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从标准化定义可以导出企业标准化定义:企业标准化(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注l:上述活动尤其要包括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企业标准和贯彻实施各级标准的过程。注2:标准化的显著好处,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成功。企业标准化的要点是:1企业的标准化活动可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保持高度统一行动和高效率的运行,从而实现获得最佳秩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2企业标准化的对象

21、是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3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和实施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企业标准,组织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对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监督、合格评价和评定并分析改进。4企业标准化应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管理者领导和组织下,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标准化职责和权限,为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和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规定标准化活动过程和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系统活动。二、技术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的一般概念 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对标准化领域内的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标

22、准体系(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一企业范围内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标准,包括了企业所采用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的技术标准和企业依法自行制定的企业技术标准。企业技术标准应满足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总的方针、目标的要求。管理标准体系(administrative standard system)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三、管理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的一般概念管理标准(administrative standard)对企业标准化领域

23、中需要协调统的管理事项所制定。企业的管理事项主要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管理活动所涉及的营销、开发与创新、采购、生产、质量管理、没备与基础没施、包装搬运储存、测量检验试验、安装交付、各项服务提供、能源、资源、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信息以及标准化管理等与技术标准相关联并为技术标准的实现捉供支持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企、业管理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工作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一般概念 工作标准(duty standard)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体系(duty standard system):企业标准体系中的工作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

24、体。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与操作作业人员的工作岗位的职责、人员的基本技能、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方法、检查、监督与考核,以及相关记录表格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工作标准的目的是为保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有效实施。工作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企业标准体系的子体系。五、现代企业标准化 (一)概论 (二)标准化方法的发展 1、综合标准化 (1)系统的综合标准化。(2)产品综合标准化。2、超前标准化六、我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上:“合理化”、“标准化”浪潮推动下,当时的国民党实业部于1931年3月草拟工业标准委员会简章,并于12月正式

25、成立工业标准化委员会。1 940年改由全国度量衡局兼办标准事宜,正式执行工业标准。1946年9月公布了标准法,同年派代表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1SO)成立大会并成为理事国。1947年成立厂中央标准局。截至1947年共编写标准草案1500多项,经审定正式批准发布的只有79项。这是由于当时殖民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一些些标准很难协同致,如电力电压等级标准,既有日本的100V 50Hz,也有美国的110V 60Hz,帝俄的110V 25Hz,德国的125V 25Hz,英国的22V 50Hz。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1949年10月成立中央技术管理局,内设标准化规格处,当年中央人

26、民政府财经委员会便审批了中华人民标准-工业制图。1950年重工业部召开首届全国重工业标准化会议,1952年颁发了我国第批钢铁标准。1955年中央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设立国家管理技术标准的机构和逐步制定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的要求。1957年在国家技术委员会内设标准局,开始统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1958年国家技术委员会颁发第号国家标准GB 11958标准幅面与格式、首页、续页与封面要求。1962年国务院发布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个标准化管理法规,对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及管理体制等都做出明确的规定。1963年4月召开了第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编制了19

27、631972年标准化发展十年规划提出要建立个以国家标准为核心,适应我国资源和自然条件,充分反映国内先进生产技术水平,门类齐全和相互配套的标准体系。到1966年已发布国家标准1000多项。1978年5月国家成立厂标准总局以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1 979年国家标准总局召开第二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管理,切实整顿,打好基础,积极发展”的方针。同年7月国务院批准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使标准化在我国经济建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1990年底我国已有国家标准16934项;1 988年7月19日,国务院为加强政府对社会的技术经济监督,将国家标准局、国家

28、计量局和国家经委质量局合并,组建成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年更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4月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与国家商品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同时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截至2001年底,我国共有国家标准19774项,其中强制性标准约2700项,占138,推荐性国家标准17000余项,约占862;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的共有8621项,采标率为437。此外还有我国国家标准样品1350项;备案行业标准32000多项;备案地方标准约11000多项;备案企业标准860000项;七、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七、

29、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表的一般概念表的一般概念 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企业标准体系表(企业标准体系表(diagram enterprise standard)企业标准体系按一定形式排企业标准体系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列起来的图表。第三节 企业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标准化是组织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三、标准化是实现专业化生产的前提。四、标准化有利于加快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缩短生产周期

30、。五、标准化可以使企业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六、标准化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七、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八、企业标准化是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九、企业标准化是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业健康和强化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十、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进步。第四节 企业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企业标准化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简化”、“统十”、“协调”、“优化”等四项基本原则,它既是标准化活动客观存在的规律性法则,又是指导企业标准化实践活动的依据。一、简化原则 (一)简化原则的概念 简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精简标准化对象(事物或概

31、念)的类型数目,以合理的数目类型在既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和原则。(二)简化原则在企业标准化中的应用 1产品和原材料品种规格的简化2工艺和工装简化应用3产品零部件的简化应用4结构要素的简化应用 二、统一原则 (一)统一原则的概念统一就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式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统一化的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效用)或其他技术特征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标准确定下来。统一化的概念与简化的概念区别在于:统一化着眼于一致性,即从个性中提炼共性;简化则肯定某些个性同时并存,着眼于精炼,在简化过程中往往保存若干合理的品种。例1:我国解放前的铁

32、路,轨距很不统一:东北铁路轨距1524mm,滇越铁路为1000mm,解放后统一为1435mm;又如电力电压和频率,例2:又如电力电压和频率,解放前110V 50Hz、110V 25Hz、100V 50Hz、125V 50Hz、220V 50Hz,解放后统一为220V 50Hz。统一化必须遵循的原则:1适时原则 所谓“适时”,就是指出和统一规定的时机要选准,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2.适度原则所谓适度,就是要合理地确定统一化的范围和指标水平。3等效原则 所谓等效指的是把同类事物的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时,被确定的一致性与被取代的事物和概念之间必须具有功能上的可替代

33、性。就是说,当众多的标准化对象中确定一种而淘汰其余时,被确定的对象所具备的功能应包含被淘汰对象所具备的功能。(二)统一原则的应用 1概念、标志、符号的统一。2产品品种规格和特性的统一 3产品零部件的统一。4数值和参数的统一。5程序和方法的统一。三、协调原则(一)协调原则的概念 协调原则是针对标准体系而言的。企业标准体系的各有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工作标准子体系,各项标准间的相互关系必须协调一致;以标准为接口,协调企业的各层次、各部门、各专业、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关联,解决各相关方的连接和配合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得标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二)协调原则的应用 标准内各要素间的协调 相

34、关标准之间的协调 标准体系之间的协调 四、优化原则(一)优化原则的概念企业标准化活动中始终贯穿了“最优化”意识,也就是依据企业确定的方针目标,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企业标准体系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优化选择,使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达到最佳效果。(二)优化的方法1加权系数法 2费用效果分析法3成本价格分析法 第二章第二章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概 述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标准化涉及到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所有方面,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对新产品开发、改进产品质量、

35、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前提是规范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为此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在1995年组织制定发布了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等三项国家标准。并于2003年对GB/T 15496-1995进行了修订。现改为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现对新的标准作如下简单阐述。一、指导思想(一)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对标准化的更高要求(二)认真贯彻有关标准(三)新的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能够更好地贯彻实施 二、标准的结构和特点三、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二)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三)实施国家标准、行业

36、标准和地方标准(四)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五)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七)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 第二节 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 一、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必要性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同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工作一样,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管理职能。它既服务于其他各管理系统,同时又是其他管理系统行政职能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既是搞好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更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客观需要。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的要求 1企业应设置专(兼)职标准化管理机构和

37、配备专(兼)职标准化管理人员。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技术和产品(服务)实现过程是不是复杂,只要企业需要有标准化工作,就应设置专(兼)职标准化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人员。2企业标准化工作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管理者统一管理。3企业应明确负责管理日常标准化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三、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形式 是指什么样类型的企业应建立什么样的标准化机构。对这个问题不能采取统一的要求,一般应根据企业所属的行业特点、产品(服务)特点、企业规模和标准化工作量来确定机构的形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以能适应本企业的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的需要为原则。我国标准化工作经验的过程中,归纳出 一般有三种:1、企业设专兼职机构(如

38、标准化科、处、室),在厂长(经理)或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统一管理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2、设立以厂长(经理)或总工程师为首,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标准化重大问题的讨沦、审批和决策。3、企业未设专职标准化机构,而是指定企业的某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并设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标准化工作,重大问题由企业领导审批、协调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过程较简单且标准化工作量较小的企业为多。四、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企业标准化人员:是指在企业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专职(或兼职)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企业标准化人员的要求应从受教育的程度、接受的培训、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等方面考察,选择适宜的人

39、员从事标准化工作。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政策性强,专业性强,知识面广,有大量的协调工作,处理与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又要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1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资格。2熟悉并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3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现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4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五、企业标准化培训 1各级领导干部:包括企业高层领导(总经理、经理、厂长等)和各职能部门、

40、车间领导。根据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要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了解标准化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管辖范围内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并能贯彻和运用。2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要通过培训使其达到本节四、的要求。对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应经过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培训资格的标准化部门的培训,并经过考核,取得,上岗资格。3一般管理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企业在生产、经营的第一线的员工,他们的标准化:正作任务主要是实施有关标准,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并能够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第三节 企业各类人员、机构的标准化职责一、企业最高管理者

41、的职责1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和强制性标准。2确定与本企业方针、目标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任务和目标。3确定企业标准化机构、人员及其职责。4审批企业标准化规划、计划和标准化活动经费。5、组织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审批企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体系。6鼓励、表彰为企业标准化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对不认真贯彻执行标准,造成损失的责任者,进行惩戒。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及其人员的职责 1确定并落实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中与本企业相关的要求。2组织制定并落实企业标准化工作任务和指标,编制企业标准规划、计划。3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4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认真做好企

42、业产品标准的备案工作。5组织实施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的企业标准。6对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提出标准化要求,负责标准化审查。7对企业实施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企业标准的复审。8组织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或标准化规章制度)。9组织本企业的标准化培训。10统一归口管理各类标准文件,建立标准资料档案,搜集国内外标准化信息。11承担或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委托的有关标准的制定和审定工作,参加国内外各类标准化活动。第四节 企业标准化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一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标准化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43、一方面: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建立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重复使用的标准,包括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实施企业标准这样一个活动过程;另一方面,企业标准化也包括对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的标准化。一、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一)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的内容(二)确立企业标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三)为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提供制度保证二、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 企业应制定标准化管理标准,作为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制定标准化管理标准的依据是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但该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都是对各类型企业的、较原则的,企业在制定标准化管理

44、标准时,应结合本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需要和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使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化。企业标准化的管理标准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规定标准化工作体制、组织机构、标准化工作任务、职责、工作方法和要求。2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复审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及具体要求。3规定实施标准及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原则、方式、要求、程序和分工。4规定标准及标准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5规定贯彻各级有关标准的程序和方法。6制定标准化规划、计划内容、工作程序和要求。7规定标准化培训的任务、目标、方法和程序。8规定标准化成果奖励工作程序和要求等。三、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 1制定、修

45、订企业标准项目的规划、计划。2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规划、计划。3标准化科研的规划、计划。4实施标准的项目计划。5标准化培训计划。第五节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 一、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一)标准化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标准化信息能够加快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 (三)加快企业对新标准的采用和企业标准的制定 (四)有助于调整产品结构,快速占领市场 二、标准化信息管理的特性1广泛性2法规性3系统性4时效性5服务性三、企业标准化信息的范围 企业标准化信息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企业生产、经营、科技、贸易等方面有效的各种标准文本。2国内外有关标准化期刊、出版

46、物、专著等。3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外文本。5其他与本企业有关的标准化信息。四、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广泛而稳定的信息收集渠道 (二)及时了解并收集有关的标准发布、修订、更改和废止信息 (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登记编目和借阅,及时传递到使用部门 (四)实现标准化信息的计算机管理(五)开通标准化信息的网络服务系统 第六节 企业标准的制定 制定企业标准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定企业标准,使其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这才是制定企业标准的真正目的。制定企业

47、标准,就是企业对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编制计划,组织起草,审查、编号和发布的活动。在整个企业标准化活动中,制定先进合理的企业标准,是企业建立最佳秩序,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一、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一)产品标准(二)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所需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三)设计、采购、工艺、工装、半成品以及服务的技术标准。(四)为提高产品质量而制定的企业“内控标准”二、企业标准制定、修订的原则(一)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二)充分考虑顾客和市场的需求,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三)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四)有利于扩

48、大对外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五)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六)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三、制定企业标准的一般程序(一)调查研究、收集信息(二)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三)编写标准送审稿(四)审查标准(五)编制标准报批稿(六)批准和发布 四、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一)备案的法律要求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补充规定:“企业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二)备案的作用 1便于对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情况实施管理。经过

49、备案,便于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掌握所辖地区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的情况,实行有效管理。2便于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企业产品标准执行有关强制性标准情况,如发现有标准没有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提出修改建议或令其改进或责令停业执行。3备案标准可作为产品质量纠纷的仲裁依据。(三)报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的材料。备案的产品标准文本、标准编制说明、企业产品标准审定意见及审查会议纪要、产品标准备案申报表及登记表五、企业标准复审企业标准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的技术进步,定期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不超过3年。复审工作由企业标准化机构负责组织。对标准的复审,主要是对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指标水

50、平进行重新审核,主要目的是确认标准的有效性。对标准复审结果一般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标准确认 标准内容不做修改,仍能适应当前需要,符合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给予确认。标准修订标准的主要规定需要做大量改动才能适应当前生产、使用需要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应作为修订标准项目,列入企业制、修订标准年度计划,按制、修订标准的程序进行修订。标准废止标准的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需要,或为新的标准所替代的标准应予废止。第七节 标准的实施标准的实施是整个标准化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标准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标准化的经济效果。标准实施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的贯彻执行标准的活动,是将标准贯彻到企业生产(服务)、技术、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标准化知识讲座之一-标准体系值得备份-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