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421482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两税法在推行的过程中,每州以几年中“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对此,陆贽评论说:“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这反映出()A夏秋两次征税简化了税收的程序B税收增加解决了财政危机C两税法以人丁为主扩大了税源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2汉代的人头税有算赋和口赋两种。算赋实行于公元前203年,规定15岁至56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向国家交120钱,称为一算,作为战备基金,购置车马兵器之用。汉文帝时算赋减为一算40钱,汉武帝时算赋又恢复到120钱。汉宣帝时又减为90钱,成帝时减为80钱。

2、由此可知()A算赋一直是汉所有百姓的沉重负担B汉初休养生息保障了车马兵器之用C汉武帝时车马兵器等军费开支巨大D汉宣帝时期恢复了汉初的无为而治3在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分夏秋两季征收。这一政策是()A魏晋南北朝的均田令B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C唐朝的租庸调制D唐朝的两税法4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终止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方兑换关系,并且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这表明()A美元丧失了世界货币主导地位B美国霸主地位出现动摇C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更加突出D美国经济从此陷入衰退5两税法实行以前,唐代赋税征收以

3、“丁身为本”,全国各州府税率基本一致。两税法实行以后,其税额按照各州府“据旧征税数”的原则摊派给当地民户,各州府税率差异较大。据此推知,两税法的实施客观上()A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B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困难C加速了社会人口的流动D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西魏权臣宇文泰把全国分为若干个军府,又按经济状况把农民分为数等,从中上等家庭里划分出参军的军户。为了保障军户安心打仗,北魏保证军户足额占有土地,并免征部分赋税和力役。西魏的这一做法()A缩小了社会阶层的身份差异B探索了按户等征税的做法C强化了豪强地主的政治地位D预示了均田制度难以为继7开元九年,唐朝下令“州县逃亡户口听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归故

4、乡,各从所欲。”同时规定,丈量核实实际的土地占比,将超过田令规定的田亩登记在册,检括出来以均济无地或少地的农户。这些政策的实施()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推动唐朝赋税制度变革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8康熙末年,“摊丁入亩”已开始在广东推行,雍正时在全国普遍推广。摊丁入亩继一条鞭法和“永不加赋”之后更谢底地简化了税则,使得“穷民免累,而国赋无亏”,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继续削弱。这一改革()A有利于城镇工商业发展B保证了国家财政的需要C使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D确保了民众生活的富足9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0年全球货币总储备中,美元占51%,欧洲货币占30%;1998年,美元

5、比重上升至66%,欧洲货币下跌至15%;2002年,美元比重为65%,欧元为19%。这一统计说明()A美国仍保持强势的国际经济地位B欧洲一体化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美元丧失了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美国所控制10据史书记载:“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事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进而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实施的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B铁器牛耕使用C战乱逃亡人口增多D诸侯争霸社会动荡11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进行征收,此后增加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

6、全分摊到田赋当中,不另征收丁赋。这些举措()A消除了农业中的人身依附关系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快速成长C减少了国家对百姓的赋税征收D推动了清朝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12如表为有关两税法的记述。材料说明,两税法的实施()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赠友白居易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宣公集陆贽以钱为税,则人力竭而有司之不觉。新唐书欧阳修A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D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13唐朝两税法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中央没有确定全国统一的税率,而是改用摊派赋税的办法;中央派人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

7、供、送使、留州份额,两税法的这些规定()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B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14明中后期推行一条鞭法,将徭役并入田赋按土地大小征税:取消力役,以官府雇佣的形式代替;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改革后使无地的百姓缴纳税款的负担减少,地主官绅缴纳的税款增多,也遏制了土地的兼并。这说明,一条鞭法()A平衡了税收负担促进税赋公平B强化了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C取消力役徭役减轻了人民负担D实质是对赋税承担者重新洗牌15从表层原因上看,唐代两税法是国家征税方式的改良,缓解了财政危机。但就更深的制度机理而言,此次变革还包含着国家土地制度和国家登记

8、制度的改变。该学者意在强调两税法()A解决了土地兼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B发扬了租庸调制本身的优势C规范了土地私有基础上的社会关系D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16如表所示为北宋太宗至道末年至神宗熙丰年间岁入钱数与岁入总额的比较(单位:贯)。据表可知,北宋前中期()时间赋税总收入两税收入折钱数/所占比重商税/所占比重太宗至道末年355917302321133065%1238040035%真宗天禧末年572545702762404048%2963053052%神宗熙宁、元丰年间707393502162698531%4911236569%A财政危机显现B变法效果显著C农民税负减轻D商业不断发展17明末的顾

9、炎武曾说:“自条鞭之法行,则夏税、秋粮、均徭、带征确有定额,里胥无由飞洒,奸豪无从规避。”这说明一条鞭法的实行()A实现了国家税收的增长B保证了吏治的廉洁清明C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势力D提高了财税征收的效率18唐代韦应物采玉行诗云:“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的粮还,哀哀舍南哭。”该作品可用来研究唐代()A赋役制度和百姓生活状况B官营手工业衰落的必然性C社会习俗和区域经济发展D统治由盛转衰的直接原因19通典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749),通计天下仓粮屯收并和籴等见数,凡一亿九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有学者认为,唐朝此阶段的实际人口数字在7800万左右,人均粮储2.5石

10、,足够当时全国人吃上4个月,据此可知()农业经济繁荣政府重视粮食储备两税法实施的效果显著政府开始成为社会救济主体ABCD20如表所示为一条鞭法的部分内容。这说明一条鞭法()做法意图核心措施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积使税赋相对均平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A是土地所有制度的变更B是国家财政政策的优化C其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D有效地实现了社会转型二材料题(共3小题,本大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朝著令,赋役之法有三: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庸。此三道者,皆宗本前哲之规模,参考历代之利害。其取法也远,其立意也深,其敛财也均,其域人也固,其裁规也简,其

11、备虑也周。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天下为家,法制均一,虽欲转徙,莫容其奸。故人无摇心,而事有定制。以之厚生,则不堤防而家业可久;以之成务,则不校阅而众寡可知;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三代创制,百王是程,虽维御损益之术小殊,而其义则一也。【唐】陆贽翰苑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的影响。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两税法为例,说明对制度评判的原则。两税法的利与弊设计意图炎疾其弊,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议者沮话,以为程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之。自是人不

12、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更不诚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新唐书卷145杨炎列传制度执行夫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會者愈国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全唐文卷547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当代评判两税法开始了中国赋税发展史的又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回赋制度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基本特点:第一,资产税开始取代人丁税:第二,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这一取代过程虽然经过多次反复,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却一直贯彻着,是回赋制度发展的一个趋势。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

13、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新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材料二 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收入,并解决对藩镇的军费,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向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的不合理现象,扩大纳税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摘张安福两税法对唐社会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在“综采汉魏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

14、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在隋唐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赋税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唐社会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D; 2C; 3D; 4B; 5C; 6C; 7B; 8A; 9A; 10C; 11D; 12D; 13A; 14A; 15C; 16D; 17D; 18A; 19A; 20B;二材料题(共3小题)21(1)特点:借鉴前朝制度;以丁为征收单位,不服徭役可以折“庸”代替;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缺乏弹性。(2)影响: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

15、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有助于巩固统治。; 22说明:以两税法为例,评判两税法首先要先了解两税法这个制度最初的设计意图。两税法的的出台是为了解决当时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的弊端,稳定财政收入;但制度的执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贿赂成风而征赋混乱;站在现代背景下去评判两税法,我们要把它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看待,既要看到它的进步性,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首先,两税法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重要的赋税制度,其内容体现出资产税开始取代人丁税,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这是赋税制度的一大突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虽然这一取代过程虽然经过多次反复,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却一直贯彻着,是税赋制度发展的一个趋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两税法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那么顺利,执行官员贿赂成风而征赋混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两税法的弊端所在。; 23(1)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文化包容文化开放(答“三教尊奉或三教合一”也可)。(2)变化:征税标准从人丁主向财产为主;征税方式从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过渡。影响:扩大税源,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农民人身附关系的松驰;户籍增加人口增长;促使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促讲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打击世家大族势力。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