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食品保存第二节食品保存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1.实验探究: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易错提醒 1.甲、乙、丙同时放在温暖处(温度是无关变量,放在温暖处为微生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2.本实验也可改为一个是鹅颈瓶,另外一个是敞口瓶,都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沸腾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看哪个瓶子中的豆浆会变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食品腐败的原因: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和繁殖。3.食品保存的原理和措施(1)原理: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对应措施:控制环境温度、调节食品自身的含水量,都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2)原理:降低果蔬的呼吸作用。对应措施:果蔬冷藏,适当控制氧气和
2、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延长贮藏时间的目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1】(2016福建泉州中考)夏天吃剩的肉汤更容易腐败变质,原因是()A.温度较高,细菌繁殖快B.空气充足,细菌繁殖快C.水分充沛,细菌繁殖快D.营养丰富,细菌繁殖快解析: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有机物等,夏天温度较高,细菌繁殖快,进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因此,“夏天吃剩的肉汤更容易腐败变质”,原因是温度较高,细菌繁殖快。答案:A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1.食品保存的原理食品保存的原理是针对引起腐败变质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方法,防止微生物污染、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
3、长和繁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2.保存食品的方法(1)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主要有盐腌、烟熏、干制、糖渍、酒泡等。(2)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冷冻、脱水、真空包装、罐藏、添加防腐剂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易错提醒 冰箱不能杀死微生物:冰箱里温度低,只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这是保存熟食的重要方法。降低自身的呼吸作用是保存生活(鲜活)状态食品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腌制食品可以使用较高浓度的盐或糖,使细菌脱水死亡。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2】(2017山东济宁中考改编)家中常把剩余或多余的某些食品放入冰箱中,但食品存放较长时间后仍变质的原因是()A.大部分冰箱内温度不够低,不能把微生物冻死B.大部分冰箱封闭不
4、够好,微生物不易进入C.冰箱封闭较好,与外界空气隔绝的环境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生长D.冰箱内低温只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不能阻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解析: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细菌、真菌繁殖很慢,并不是低温杀死细菌。因此“家中常把剩余或多余的某些食品放入冰箱中”,食品存放较长时间后仍会变质。答案:D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考点食品保存【例题】(2017山东青岛中考)下列有关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冷藏条件下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B.白酒酿造过程首先要靠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
5、葡萄糖C.制作酸奶时,将牛奶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D.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目的是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坛内,造成坛内缺氧的环境考点解析: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A项正确;酿酒需要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糖化的作用,把谷物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B项错误;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C项正确;制作泡菜要创造无氧的环境,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主要是为了防止氧气的进入,D项正确。答案:B考点教材问题详解教材P103【探究活动
6、】1.哪只三角烧瓶内的豆浆更容易变质?请尝试解释原因。提示:甲烧瓶内的豆浆更容易变质。外界微生物容易进入甲烧瓶内,在有机物丰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大量地繁殖,快速生长,使豆浆很快腐败变质。2.你认为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教材课后巩固提高详解1.右图(图略)是采用不同方法保存的食品,分析回答:(1)指出图中保存食物的方法,并解释与每种方法有关的生物学原理。提示:略。(2)举例说明为什么不宜食用保存不当的食物。提示:保存不当的食物,可能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或本身产生毒素,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如霉菌可寄生于粮食和其他植物性食品及肉类中,如果保存不当,
7、霉菌在食物中繁殖起来,会产生霉菌毒素,一般不被高温破坏,虽然煮沸,仍可能引起中毒。因此发霉变质的食品都不宜食用。2.“处处留心皆学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说明生活中出现下列情况的原理或原因:(1)真空包装的食品出现“鼓袋”,表示食品已经腐败,不能食用了。提示:真空包装的食品出现“鼓袋”,是因为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了食品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2)买来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通常用保鲜膜包裹后放入冰箱中冷藏,可保存较长时间。提示:保鲜膜包裹水果和蔬菜会造成无氧环境,抑制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冰箱内温度低,可以抑制细菌等的繁殖,防止其变质。(3)夏天吃的过水面(煮好的面条放在凉水中冲一下
8、)比煮好后不过水的面易腐败。提示:煮好后不过水的面条微生物已被杀死,而过水面条会浸染微生物,易变质。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长颈鹿的进化过程(1)过程长颈鹿本来就有颈长颈短的变异,而且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性状。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生存下来,并大量繁衍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使存活的机会大大减小,留下的后代也更少,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最终被淘汰。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代
9、的长颈鹿。在长颈鹿进化过程中环境起了选择作用。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上述长颈鹿中的短颈个体属于不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的、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的变异),长颈个体属于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的、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异)。3.自然选择学说(1)概念: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2)核心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3)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倾向导致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不但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而且能通过生殖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知识要点
10、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4.自然选择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1)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在因素,环境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在因素。(2)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所以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5.自然选择的实现和结果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其结果是适者生存。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归纳总结 自然选择学说易错提醒 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1】(2017海南中考)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由于用药量太
11、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C.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解析:害虫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比如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所以使用时间越长,杀虫剂的杀虫效果越差,是因为杀虫剂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答案:D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人工选择1.人工选择(1)概念: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2)举例:
12、家禽、家畜、农作物都是对野生动物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异同点(1)共同点二者都是对变异的选择,即保留和积累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都可创造出生物新类型。(2)不同点人工选择是在人的干预下发生的,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选择的时间短、见效快;自然选择一般是长期、缓慢发生或骤然发生的。人工选择保存的变异一般是人所能观察或体验到的;自然选择保留的有利变异既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也包括生物的生理、行为等,因而更深刻。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外因(1)生物进化的内因:遗传和变异。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
13、生变异,其中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2)生物进化的外因:环境变化。生物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造山运动、地壳变迁等,海洋看起来是一种稳定环境,其实也在不停地变化,如温度、盐分等。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所以,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2】(2017山东济宁模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济宁市多年来在荷花上大做文章,南有微山湖万亩荷花的壮丽景观,北有
14、汶上莲花的争奇斗艳。据不完全统计,仅济宁市内栽培荷花就有四十余种。你认为品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A.各县气候条件稍有差异的结果B.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的结果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解析:荷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所以荷花品种繁多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自然选择学说【例1】(2017山东滨州中考)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
15、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解析: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大部分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不耐寒个体逐渐消失,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答案:D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人工选择【例2】(2017山东泰安模拟
16、)最早的鸡每年产卵只有10个左右,而现在的产卵鸡每年产卵可达200个以上,这是()A.饲料不同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C.环境不同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解析:现在的产卵鸡每年产卵可达200个以上,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饲料不同和生存环境不同的结果,因为饲料不同和生存环境不同不能改变其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答案:D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教材问题详解教材P19【分析讨论】1.为什么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有的长、有的短?提示: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2.你认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提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
17、过程中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3.尝试描述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提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和前肢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饿死,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较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和前肢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和前肢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教材P20【分析讨论】1.在各种家鸽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提示:在各种家鸽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2.家鸽品
18、种的培育过程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有什么区别?提示:(1)起选择作用的因素不同:家鸽品种的培育由人进行选择,长颈鹿的进化由大自然进行选择。(2)选择的方向不同:家鸽品种的培育是人工选择,结果是符合人的需求;长颈鹿的进化是自然选择,最终结果是适应环境。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教材课后巩固提高详解1.假设一只家蝇一次产卵1 000枚,每10天产生一代且全部成活,则一对家蝇在一年中产生的后代可以覆盖整个地球2.54厘米厚。你认为实际情况会是这样吗?请尝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进行解释。提示:实际情况不会这样。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过度繁殖势必导致食物和空间的不足,从而引发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
19、者被淘汰,只有部分个体生存下来。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2.20世纪50年代,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后,放养于有煤烟灰污染的工业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可能收回,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表: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1)尝试分析工业污染区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的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提示:在工业污染区,由于煤烟灰污染,桦尺蛾栖息的树干变成了黑色,那些浅色的桦尺蛾就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深色的桦尺蛾却不易被天敌发现而生存下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的数量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2)如果工业区严格控制污染,工厂的排烟量
20、大大减少,将对桦尺蛾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深色桦尺蛾的数量会逐渐减少,浅色桦尺蛾的数量会逐渐增多。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3.一块马铃薯种植地中,甲虫泛滥成灾。农民施用杀虫剂后,甲虫的数量急剧减少,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施用杀虫剂,甲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见下图)。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1)曲线下降值为什么没有达到零?提示:原因是农民在施用杀虫剂后,一部分具有抗药性的甲虫生存下来。(2)曲线回升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提示: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3)杀虫剂的连续使用对甲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提示: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到了选择作用。第四节生
21、物进化的原因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长颈鹿的进化过程(1)过程长颈鹿本来就有颈长颈短的变异,而且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性状。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生存下来,并大量繁衍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使存活的机会大大减小,留下的后代也更少,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最终被淘汰。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代的长颈鹿。在长颈鹿进化过程中环境起了选择作用。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上述长颈鹿中的短
22、颈个体属于不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的、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的变异),长颈个体属于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的、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异)。3.自然选择学说(1)概念: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2)核心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3)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倾向导致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不但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而且能通过生殖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4.自然选择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1)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在因素,环境
23、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在因素。(2)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所以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5.自然选择的实现和结果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其结果是适者生存。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归纳总结 自然选择学说易错提醒 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1】(2017海南中考)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C.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
24、种变异进行了选择解析:害虫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比如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所以使用时间越长,杀虫剂的杀虫效果越差,是因为杀虫剂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答案:D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人工选择1.人工选择(1)概念: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2)举例:家禽、家畜、农作物都是对野生动物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人工选择和自
25、然选择的异同点(1)共同点二者都是对变异的选择,即保留和积累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都可创造出生物新类型。(2)不同点人工选择是在人的干预下发生的,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选择的时间短、见效快;自然选择一般是长期、缓慢发生或骤然发生的。人工选择保存的变异一般是人所能观察或体验到的;自然选择保留的有利变异既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也包括生物的生理、行为等,因而更深刻。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外因(1)生物进化的内因:遗传和变异。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
26、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2)生物进化的外因:环境变化。生物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造山运动、地壳变迁等,海洋看起来是一种稳定环境,其实也在不停地变化,如温度、盐分等。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所以,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2】(2017山东济宁模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济宁市多年来在荷花上大做文章,南有微山湖万亩荷花的壮丽景观,北有汶上莲花的争奇斗艳。据不完全统计,仅济宁市内栽培荷花就有四十余种。你认为品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A.各县气候
27、条件稍有差异的结果B.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的结果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解析:荷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所以荷花品种繁多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自然选择学说【例1】(2017山东滨州中考)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
28、程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解析: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大部分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不耐寒个体逐渐消失,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答案:D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人工选择【例2】(2017山东泰安模拟)最早的鸡每年产卵只有10个左右,而现在的产卵鸡每年产卵可达200个以上,这是()A.饲料不同的结果 B.自
29、然选择的结果C.环境不同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解析:现在的产卵鸡每年产卵可达200个以上,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饲料不同和生存环境不同的结果,因为饲料不同和生存环境不同不能改变其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答案:D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教材问题详解教材P19【分析讨论】1.为什么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有的长、有的短?提示: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2.你认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提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3.尝试描述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提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
30、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和前肢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饿死,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较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和前肢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和前肢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教材P20【分析讨论】1.在各种家鸽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提示:在各种家鸽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2.家鸽品种的培育过程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有什么区别?提示:(1)起选择作用的因素不同:家鸽品种的培育由人进行选择,长颈
31、鹿的进化由大自然进行选择。(2)选择的方向不同:家鸽品种的培育是人工选择,结果是符合人的需求;长颈鹿的进化是自然选择,最终结果是适应环境。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教材课后巩固提高详解1.假设一只家蝇一次产卵1 000枚,每10天产生一代且全部成活,则一对家蝇在一年中产生的后代可以覆盖整个地球2.54厘米厚。你认为实际情况会是这样吗?请尝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进行解释。提示:实际情况不会这样。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过度繁殖势必导致食物和空间的不足,从而引发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只有部分个体生存下来。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2.20世纪50年代,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
32、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后,放养于有煤烟灰污染的工业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可能收回,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表: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1)尝试分析工业污染区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的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提示:在工业污染区,由于煤烟灰污染,桦尺蛾栖息的树干变成了黑色,那些浅色的桦尺蛾就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深色的桦尺蛾却不易被天敌发现而生存下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的数量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2)如果工业区严格控制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将对桦尺蛾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深色桦尺蛾的数量会逐渐减少,浅色桦尺蛾的数量会逐渐增多。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3.一块马铃薯种植地中,甲虫泛滥成灾。农民施用杀虫剂后,甲虫的数量急剧减少,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施用杀虫剂,甲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见下图)。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1)曲线下降值为什么没有达到零?提示:原因是农民在施用杀虫剂后,一部分具有抗药性的甲虫生存下来。(2)曲线回升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提示: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3)杀虫剂的连续使用对甲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提示: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到了选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