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的营养成分PPT课件2(一)、植物体的组成成分新鲜植株 烘干75C 7595水分 525干物质 95以气体挥发 煅烧 5灰分(成分复杂)525C 一 植物体的组成成分3一 植物体的组成成分4(二)、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 含量的因素1.遗传因素如:禾本科植物需Si、淀粉植物块茎含K多、豆科植物含N较多等。2.环境条件(生长环境)如:盐渍土上生长的植物含Na和Cl较多、沿海的植物含I较多、酸性红壤上的植物含Al和Fe较多。一 植物体的组成成分5(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1 标准(Arnon&Stout,1939)(定义)(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
2、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3)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2 种类和含量目前已确认的有17种二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6正常生长植株的干物质中营养元素的平均含量元素 符号 mol/克(干重)mg/kg%Mo 0.001 0.1 -Cu 0.1 0.6 -Zn 0.30 20 -Mn 1.0 50 -Fe 2.0 100 -B 2.0 20 -Cl 3.0 100 -S 3.0 -0.1P 60 -0.
3、2Mg 80 -0.2Ca 125 -0.5K 250 -1.0N 1000 -1.5O 30000 -45C 40000 -45H 60000 -6钼铜锌锰铁硼氯硫磷镁钙钾氮氧碳氢1987 镍 Ni1.1确定年份1939193119261922184419231954183918391839183918391804最早1800最早7(二)、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和来源C、H、O 天然营养元素 非矿质元素 来自空气和水大量元素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0.1%以上)或肥料三要素Ca、Mg、S 中量元素矿质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来自土壤(0.1%以下)B、Mo、Cl、(Ni)(S部分
4、来自空气)二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8CO2 O2 SO2H2OO2MineralNutrients植物养分来源示意图二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9(三)、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功能第一类:C、H、O、N、S1.组成有机体的结构物质和生活物质2.组成酶促反应的原子基团第二类:P、B、(Si)1.形成连接大分子的酯键2.储存及转换能量第三类:K、Mg、Ca、Mn、Cl1.维护细胞内的有序性,如渗透调节、电性 平衡等二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102.活化酶类3.稳定细胞壁和生物膜构型第四类:Fe、Cu、Zn、Mo、Ni1.组成酶辅基2.组成电子转移系统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各种功能一般通过植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而当植
5、物缺乏或过量吸收某一元素时,会出现特定的外部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植物营养失调症”,包括“营养元素缺乏症”和“元素毒害症”。水稻缺铁水稻铁毒二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11(四)、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1.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 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2.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 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 代替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二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12(一)、有益元素的概念 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也称“农学必需元素”。三 植物的有益元
6、素13(二)、有益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分布和形态元素元素含含 量量分分 布布形形 态态硅硅(Si)莎草科莎草科,禾本科禾本科:10-15旱地禾本科等:旱地禾本科等:1-3豆科植物等:豆科植物等:1SiO2:细胞壁:细胞壁,细胞间隙细胞间隙,导管导管无定型硅胶无定型硅胶,多多聚硅酸聚硅酸,胶状硅胶状硅酸酸,单硅酸单硅酸钠钠(Na)平均含量:平均含量:0.1 甜菜甜菜:3-4牧草:牧草:20-2 000 mg/Kg因植物而异因植物而异离子态离子态(Na+)钴钴(Co)平均含量:平均含量:0.02-0.5mg/Kg豆科植物豆科植物:0.24-0.52mg/Kg离子态离子态硒硒(Se)高硒累积型:数
7、千高硒累积型:数千mg/Kg非硒累积型:非硒累积型:叶、茎、叶、茎、根根无机态(无机态(SeO42-)有机态有机态挥发态挥发态铝铝(Al)一般含量:一般含量:20-200mg/Kg铝累积型:铝累积型:0.1%非累积型:非累积型:叶部叶部老叶老叶幼叶幼叶离子态离子态(Al3+)三 植物的有益元素14(三)、有益元素的生理功能元素元素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主要受益植物主要受益植物硅硅(Si)参与细胞壁的组成参与细胞壁的组成(增强植物的硬度增强植物的硬度);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与其它养分相互作用与其它养分相互作用禾本科植物禾本科植
8、物(如如水稻水稻、小麦、大麦、小麦、大麦)钠钠(Na)刺激植物生长刺激植物生长;调节细胞渗透压调节细胞渗透压;影响植物水分平衡与细胞伸展影响植物水分平衡与细胞伸展;代替钾代替钾行使营养功能行使营养功能,如如部分酶激活部分酶激活等等C4或或CAM类植物类植物(如如甜菜甜菜等等)钴钴(Co)参与豆科植物根瘤固氮参与豆科植物根瘤固氮;调节酶或激素活性调节酶或激素活性,刺激植物生长刺激植物生长;稳定叶绿素稳定叶绿素豆科豆科固氮植物固氮植物(必需必需)硒硒(Se)刺激植物生长刺激植物生长;增强植物体的抗氧化作用增强植物体的抗氧化作用百合科、十字花科、豆百合科、十字花科、豆科、禾本科科、禾本科(低浓度低浓
9、度)铝铝(Al)刺激植物生长刺激植物生长;影响植物颜色影响植物颜色;某些酶的激活剂某些酶的激活剂喜酸性植物喜酸性植物(如如茶树茶树)三 植物的有益元素15 硅主要通过在叶表皮层沉积而影响叶片的直立度(Marschner H,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2001)。施硅能改善水稻株型,使叶与茎夹角减小,叶片挺立(冯元琦,2000;管恩太等,2000),使稻田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三 植物的有益元素16本节小结:1.1.植物体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组成成分2.2.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掌握掌握)3.3.植物的有益元素植物的有益元素17本节复习题:1.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 遗传
10、因素和 环境条件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 必要 性、专一 性和 直接 性。3.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 17 种,其中 NPK 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4.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同等重要 和 不可代替 。5.植物的有益元素中,Si 对于水稻、Na 对于甜菜、Co 对于豆科作物、AI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18第二节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 了解了解 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掌握掌握 根对有机态养分的吸收根对有机态养分的吸收 了解了解 植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植物叶
11、部对养分的吸收 掌握掌握19吸收的含义:植物的养分吸收是指养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泛义的吸收指养分从外部介质进入植物体中的任何部分确切的吸收指养分通过细胞原生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根系对养分吸收的过程包括:1.养分向根表面的迁移2.养分进入质外体3.养分进入共质体 20123土壤根地上部(1.截获 2.质流 3.扩散)一、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植物根获取土壤养分的模式图21(一)截获(Interception)1.定义: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 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2.实质:接触交换3.数量:约占1,远小于植物的需要(二)质流(Mass flow)1.定义: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
12、流而引起养分 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2.影响因素: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 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一、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22(三)扩散(Diffusion)1.定义: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 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 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 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2.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含量 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NO3-K+H2PO4-土壤质地 土壤温度一、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23问题: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1.截获:钙、镁(少部分)2.质流:氮(硝态氮)、钙、镁、硫3.扩散:氮、磷、钾24(一)质外体和共质体的概念
13、对于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而言,植物体可以分为二部分:1.质外体(Apoplast)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2.共质体(Symplast)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25Apoplast:cell walls&spaces between cells(intercellular spaces);filled with air&waterCell walls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26(二)养分进入质外体由于质外体与外界相通,养分离子
14、能以质流、扩散或静电吸引的方式自由进入质外体也被称作自由空间(也称表观自由空间AFS或外层空间)自由空间是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能允许外部溶液通过自由扩散而进入的那些区域,包括细胞间隙、细胞壁到原生质膜之间的空隙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27(三)养分进入共质体养分需要通过原生质膜才能进入共质体原生质膜的特点:具有选择透性的生物半透膜原生质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28原生质膜是一个 具有精密结构的屏障,对不同的物质具有 不同的透性。一些 亲脂性非极性分子或不带电的极性小分子能溶于双层磷脂层中,因而能以扩散的形式透过质膜。而极性大分子或带电离
15、子则要借助膜上的某些物质才能透过。这种借助膜上物质进行穿透的过程叫运输(transport)。对植物而言,习惯上也叫吸收(absorption)。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291.被动吸收(passive absorption)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 入原生质膜的过程。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离子(分子)的运输动力来自膜间的电化学势(浓度)梯度,当膜两边的电化学势(浓度)梯度相等时,离子(分子)达到动态平衡,净吸收停止。30Driving forces for membrane transport:conc
16、entration differencesMolecules will diffuse until the concentration is the same everywhereRob Reid,2004运输动力:312.主动吸收(active absorption)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32ATPATPATPDriving forces for membrane transport:metabolic energyRob Reid,2004运输动力:33机理(1)载体解说 载体
17、(carrier)指生物膜上存在的能携带离子通过膜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形成载体时需要能量(ATP)。载体对一定的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有选择性地携带某种离子通过膜。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34(2)离子泵假说(Hodges,1973)离子泵(ions bump):是位于植物细胞原生质膜上的ATP酶,它能逆电化学势将某种离子“泵入”细胞内,同时将另一种离子“泵出”细胞外。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353.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的判别区别:是否逆电化学梯度 是否消耗代谢能量 是否有选择性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36(一)植物可吸收的有机态养分的 种类含氮:氨基酸、酰胺等含磷:磷酸己糖
18、、磷酸甘油酸、卵磷 脂、植酸钠等其它:RNA、DNA、核苷酸等三、植物根系对有机态养分的吸收37(二)、叶部营养的特点1.叶部营养具有较高的吸收转化速率,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用于及时防治某些缺素症或补救因不良气候条件或根部受损而造成的营养不良2.叶部营养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作用,如直接影响一些酶的活性用于调节某些生理过程,如一些植物开花时喷施硼肥,可以防止“花而不实”四、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383.叶部喷施可以防止养分在土壤中固定问题:叶部营养可否代替根部营养?对于微量元素,是常用的一种施用手段对于大量元素,只能作为根际营养的补充叶面施肥的局限性:叶面施肥的局限性在于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
19、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因此,植物的根外营养不能完全代替根部营养,仅是一种辅助的施肥方式,适于解决一些特殊的植物营养问题。四、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39(五)、叶面肥概述1.叶面肥的含义狭义凡是喷在叶片上能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的物质广义凡是喷在叶片上能对植物起营养作用或生理调节作用的物质2.叶面肥的作用与效果 在中、低等肥力的土壤上喷施:大田作物平均增产 510;果树增产515;蔬菜增产20303.叶面肥的优点针对性强、肥效好、避免土壤固定和淋溶、省肥方便四、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404.叶面肥的分类
20、纯营养型:主要包括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型:不属肥料,但可调节植物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营养与生长调节剂综合型5.叶面肥的种类市场上产品繁多,多数是由纯营养型和生长调节剂型配比制成。6.影响叶面肥使用效果的因素环境因素、叶面肥质量和使用技术的影响具体使用时,除了参阅说明书,新选用的品种最好通过试验,以确定其效果和最佳使用技术。41复习题:1.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养分 向根表的迁移、进入质外体 和 进入共质体 等三个阶段2.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 截获 、扩散 和 质流 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3.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在于: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 代谢能
21、量 选择性 被动吸收 顺 不需要 无 主动吸收 逆 需要 有4.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 载体学说 和 离子泵学说 。5.植物吸收有机态养分的意义在于 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和 减少能量消耗 。6.叶部施肥的特点是 养分利用率高、肥效迅速 和 防止养分土壤固定 。7.在植物营养中 土壤施肥 是主要方式,叶面施肥 是辅助 手段 424344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养分的短距离运输了解了解养分的长距离运输养分的长距离运输了解了解养分的再利用养分的再利用了解了解 第三节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45吸收了的养分的去向:1.在原细胞被同化,参与代谢或物质形成,或积累在液泡中成为贮存
22、物质 2.转移到根部相邻的细胞3.通过输导组织转移到地上部各器官4.随分泌物一道排回介质中短距离运输长距离运输46 含义:也称横向运输,是指介质中的养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的迁移过程。由于其迁移距离短,故称为短距离运输。一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皮层中柱根表皮外皮层BA晚期后生木质部早期后生木质部凯氏带内皮层韧皮部根毛离子短距离运输的质外体(A)和共质体(B)示意图凯氏带:根的皮层最内一层细胞为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其 径向壁与横向壁上具木栓化和木质化的栓质的带状加厚,称为凯氏带47 含义:也称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木质部导管向上,或沿轫皮部筛管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由于
23、养分迁移距离较长,故称为长距离运输。(一)、木质部运输1 动力和方向(1).动力:蒸腾作用一般起主导作用 根压当蒸腾作用微弱或停止时,起主导作用木质部导管二 养分的长距离运输48 含义: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轫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一)、养分再利用的过程第一步:养分的激活 养分离子在细胞中被转化为可运输的形态。由需要养分的新器官发出“养分饥饿”的信号,信号传到老器官,运输系统被激活而启动,将养分转移到细胞外,准备进行长距离运输。三 养分的再利用49 只有移动能力强的养分元素才能被再利用第二步:养分进入轫皮部 被激活的养分通过主动运输转移至轫皮部(“装”),进
24、行长距离运输。第三步:进入新器官 养分通过轫皮部或木质部运至靠近新器官的部位,再经过跨质膜的主动运输过程“卸”入需要养分的新器官细胞内。三 养分的再利用50(二)、养分再利用与缺素部位营养元素的再利用程度与缺素部位的的关系营养元素 再利用程度 缺素症出现部位 原因N P K Mg 高 老叶 移动性大S Fe MnZn Cu MoCa B 很低 新叶及顶端分生组织 难移动 低 新叶 移动性小 老叶新叶三 养分的再利用51本节小结:本节小结:1.1.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养分的短距离运输2.2.养分的长距离运输养分的长距离运输3.3.养分的再利用养分的再利用52复习题:1.养分的横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根的
25、表皮 、皮层 、内皮层 ,最后到达中柱 导管 的过程。2.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可通过 质外体 和 共质体 2种途径进行。3.养分通过横向运输从外部介质到达中柱的木质部导管至少穿过原生质膜 2 次。4.养分的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 木质部导管 向上,或沿 轫皮部筛管 向上或向下迁移的过程。5.养分从木质部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移动到木质部导管实际上是从 共质体 到 外质体 的过程。536.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轫皮部中的移动性与其再利用程度大小有关,如 N、P、K、M 等的移动性较强,故其再利用程度也较大,缺素症会先在 老叶 出现;而 Ca、B 是最难移动的元素,故其再利用程度很小,缺素症会先在 新叶及顶端分
26、生组织 出现。7.在植物体内,移动性 较强的养分可通过 木质部 和 轫皮部 在植物的地上部和根部之间循环移动。8.养分的再利用经历了从 共质体 质外体 共质体 质外体 共质体 的过程。54(一)共性:所有高等植物都需要17种必需营养元素(二)个性:不同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甚至同一植物在不同生育期1.对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需要不同2.对介质养分的吸收能力不同3.对肥料的需要量不同4.对肥料形态的要求不同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第四节 植物的营养特性一、植物营养的共性和个性55(一)作物的种子营养 种子发芽前后,依靠种子中贮存的物质进营养。三叶期以后则依靠介质提供营养。(二)作物不同生
27、育阶段的营养特点 一般在植物生长初期,养分吸收的数量少,吸收强度低。随时间的推移,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往往在生殖器官分化期达到吸收高峰。到了成熟阶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又逐渐减少。二、植物营养的阶段性56 生长初期 旺盛期 成熟期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吸收规律示意图养 分 吸 收 量二、植物营养的阶段性57(三)营养生长期中需肥的关键时期1.植物营养临界期(大多在植物生长初期)定义: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出现时间:磷素多在幼苗期,如冬小麦在分蘖初期;棉花和油菜在幼苗期;玉米在三叶期 氮素水稻在三叶期;杂交水稻在分蘖期;棉花在现
28、蕾期;小麦在分蘖期;玉米在幼穗分化期 钾素水稻在分蘖初期及幼穗分化期二、植物营养的阶段性582.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定义: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特点:这一时期,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别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果将非常显著。出现时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如氮素水稻在分蘖期;油菜在花期;玉米在喇叭口至抽雄初期;棉花在花铃期。对于甘薯来说,块根膨大期是磷、钾肥料的最大效率期。二、植物营养的阶段性593.注意:既要重视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又要正视植物吸肥的连续性,采用基肥、追肥、种肥相结合的方法。二、植物营养的阶段性60新型肥料控释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
29、途径图1 肥料的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需求的动态变化示意图二、植物营养的阶段性61Roots are the main structures for nutrient uptake三、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621 根的类型(1)分类从整体上分 直根系:根深 须根系:水平生长定根主根形成直根系从个体上分侧 根 不定根 组成须根系根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三、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63a.a.须根系须根系 b.b.直根系直根系 直根系和须根系示意图直根系和须根系示意图(2).根的类型与养分吸收的关系直根系能较好地利用深层土壤中的养分须根系能较好地利用浅层土壤中的养分农业生产中常将两种根系类型的植物种在一起 间种、混
30、种、套种。三、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642 根的数量用单位体积或面积土壤中根的总长度表示,如:LV(cm/cm3)或 LA(cm/cm2)一般,须根系的LV 直根系的LV根系数量越大,总表面积越大根系与养分接触的机率越高反映根系的营养特性三、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65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 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 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 而构成一个“根际效应”。“根际效应”反过来又强烈地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四、根际效应66 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如下:矿化有机物 释放CO2和无机养分
31、产生和分泌有机酸 络合金属离子,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转移;同时,降低 土壤pH值,促进难溶性化合物的溶解 和养分释放固定和转化大气中的养分 固氮微生物能将空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产生和释放生理活性物质 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四、根际效应67 菌根(mycorrhiza)含义: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所形成的共生体 形成这种共生体的真菌叫菌根真菌(mycorrhiza fungi),它们能在2000多种植物的根部侵染形成菌根。主要类型: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共生体系的生理基础:植物根系 菌根真菌提供碳水化合物提供吸收的营养物质四、根际效应68作用:促进养分的吸收主要原因:通
32、过外延菌丝大大增加吸收表面积降低菌丝际pH值,有利于养分(磷)的活化。真菌膜上运载系统与养分(磷)的亲合力高于寄主植物根细胞膜与养分的亲合力。植物所吸收的磷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在菌丝中运输效率高。四、根际效应69Hyphae of AM fungi grow into soil link roots to soil particlessoil particleroothyphaeFrom I.Jakobsen四、根际效应70Arbuscular mycorrhizas-structures Arbuscular mycorrhizas-structures inside rootsinside r
33、ootsarbusculeintercellular hypha四、根际效应71菌根促进养分菌根促进养分(P)(P)吸收示意图吸收示意图PPPPPPPPP四、根际效应72737475第一章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第一章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 第五节第五节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 一、施肥原则 二、施肥基本理论 三、常见施肥方法76第一章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第五节第五节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一、合理施肥的原则1 平衡施肥平衡施肥 满足最小养分 最大效益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综合考虑作物增产因素 平衡施肥是指作物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合理供应和调节,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提高产量、改善
34、品质、减少肥料浪费和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可分解为4个环节:77一、合理施肥的原则 土壤测试:利用土壤测试设备和技术,快 速、准确地测定和掌握土壤养分状况。施肥推荐:根据土壤测试、田间试验数据,吸收已有的施肥经验,合理确定适用于不 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的肥料配方、用量及施用方法。肥料配置: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作物、土壤 的实际情况,准备优质、高效的作物专用 肥或各种单质肥料。科学施肥: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和咨询,科 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提高施肥效益。1 平衡施肥782 满足最小养分 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的限制,因此土壤施肥必须首先使用此种养分。一、合理施肥的原则3 肥
35、料效益 施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和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4 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有机肥:养分全而含量低,肥效长而缓 无机肥:养分单一而含量高,肥效短而猛 二者配合施用取长补短795 5综合因素综合因素 植物的生长和施肥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所肥料施用时必须综合考虑 植物因素:不同的植物、品种、生育期对养分 的吸收能力和对肥料的种类、形态、数量需 要不同 土壤因素:不同土壤的肥力水平差异较大,供 肥和保肥能力不同(砂壤、粘壤、黑土、红壤)肥源:农家肥和化肥,肥源充足的可适当多施 其它:地形、气候、远近等一、合理施肥的原则80 施肥理施肥理论论 二、施肥的基本理论最小因子限制律养分归还学
36、说报酬递减律81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养分归还方式:一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二者各有优缺点,若能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1.养分归还学说要点: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二、施肥的基本理论 常见作物每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Kg2.860.863.09豆 粒大 豆1.060.200.50鲜块根马铃薯0.550.180.35鲜块根 甘 薯2.140.862.57籽 粒玉 米2.501.03.0籽 粒春小麦2.501.2
37、53.0籽 粒冬小麦2.1-3.30.9-1.32.1-2.4籽 粒水 稻 K2OP2O5 N收获物 作 物822.最小因子限制(最小养分律 1843年)要点: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最小养分律示意图二、施肥的基本理论83最小养分随条件而变化的示意图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 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二、施肥的基本理论84 限制因子律:限制因子律:1905年英国Black man把最小养分律扩大到养分以外的生
38、态因子,这就是限制因子律。作物的产量受各种生态因子中最低因子的影响,任何一个生态因子不足,都可成为影响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二、施肥的基本理论853 3 报酬递减律报酬递减律 18世纪后期,欧洲经济学家杜尔哥和安德森同时提出了报酬递减律报酬递减律。定义: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逐渐减少。亦即最初的劳力和投资所得到的报酬最高,以后递增的单位劳力和投资所得到的报酬是渐次递减的。这一定律对工农业及其他行业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二、施肥的基本理论86报酬递减律报酬递减律最先引入到农业上的是德国土壤化学家米切利希
39、等人。20世纪初,他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燕麦施用磷肥的砂培试验,深入研究了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施肥剂量的增加,所获得的增产量呈递减的趋势,得出了与报酬递减律相吻合的结论(表)。米采列希学说米采列希学说(报酬递减律-肥料效应)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符合报酬递减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但单位施肥量的增产效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燕麦磷肥试验(砂培)二、施肥的基本理论87二、施肥的基本理论肥料效应曲线88三、常见施肥方法三、常见施肥方法89 三、常见施肥方法三、常见施肥方法90 施肥:为了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就要在其生长过程中供给肥料。在作物生长期间,根据不同营养阶段的特
40、点施用肥料。为使所施肥料能被充分吸收并完全发挥作用,就要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施入的肥料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基肥 施肥方法 种肥 追肥 三、常见施肥方法三、常见施肥方法911 1 基肥基肥 基肥也叫底肥 定义:是在植物播种或移植、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 用的肥料。目的: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满足作 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作用:两个 一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创造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条件;二是使植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能获得适量的营养。一般基肥施用量较大一般基肥施用量较大 施用方式:撒施、分层施肥、条施及穴施、环状施肥 和放射状施肥 三、常见施肥方法三、常见施肥方法922 2 种肥种肥
41、定义:播种定植时施于种苗附近或与种子混播的肥料。作用: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并获得壮苗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由于种肥与种子混合在一起或距离种苗较近,一旦施用不当,一是易引起烧种、烂种而造成缺苗;二是易造成盐害。因此,种肥对肥料种类、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施用方法:拌种、浸种、蘸秧根、条施或穴施等。三、常见施肥方法三、常见施肥方法933 3 追肥追肥 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目的是为及时供给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速效化肥及腐熟的人粪尿适宜作追肥。施肥方法:条施、穴施深施覆土、撒施结合灌水、灌溉施肥(滴灌、喷灌)三、常见施肥方法944 4 根外施肥根外施肥 (叶面施肥)(叶
42、面施肥)根外施肥是把化学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借助喷洒器械喷施予作物叶面,通过叶部吸收营养直接供给作物有效养份。它是作物通过叶片(包括部分茎表面)表皮细胞和气孔,把通常由根系吸收的养分和其他无机物质及有机物质吸收到植物体内,故也称为叶面施肥。三、常见施肥方法95施肥方法又可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传统施肥方法特点:把肥料施入土壤,补给作物最缺的养分,通常是土壤缺什么养分就施什么肥料。一般根据施用时期的不同分为基肥、种肥和追肥三、常见施肥方法96施施肥肥方方法法施施肥肥时时间间目目的的作作用用肥肥料料情情况况有有效效施施法法基基肥肥播播种种或或定定植植前前 培培肥肥改改良良土土壤壤供供给给作作物
43、物养养分分占占全全量量的的 2/3有有机机肥肥为为主主结结合合深深耕耕施施用用条条施施或或穴穴施施多多种种肥肥料料混混合合种种肥肥播播种种或或定定植植时时 供供给给幼幼苗苗养养分分改改善善苗苗床床性性状状少少量量腐腐熟熟有有机机肥肥速速效效性性化化肥肥菌菌肥肥拌拌种种、蘸蘸秧秧根根浸浸种种、盖盖种种、条条施施或或穴穴施施追追肥肥生生长长发发育育期期间间 及及时时补补充充养养分分 适适量量速速效效性性化化肥肥腐腐熟熟有有机机肥肥深深施施覆覆土土撒撒施施结结合合灌灌水水随随水水浇浇施施法法根根外外追追肥肥 施肥方法及其相应的施肥方式三、常见施肥方法97传统施肥方法之一98现代施肥方法1.喷施多元微肥2.喷施多功能叶面肥3.灌溉施肥:喷灌、滴灌4.二氧化碳施肥三、常见施肥方法99施肥方法又可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传统施肥方法特点:把肥料施入土壤,补给作物最缺的养分,通常是土壤缺什么养分就施什么肥料。一般根据施用时期的不同分为基肥、种肥和追肥三、常见施肥方法100现代施肥技术果 园菜 园喷 灌101现代施肥技术滴 灌102二氧化碳施肥10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