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学特别重视养生保健,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专门讲这个问题,总结这一篇的观点,可概括出养生的十字要诀:保精、从气、节律、避邪。即外避邪气(避免接触可能引起疾病的因素),如冬天避免长期待着在寒冷的环境里,夏天不要久在强烈阳光下暴晒等;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如暴饮暴食者多不长寿,熬夜者多不长寿;内调精、气、神(“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简单一点,就是生活理念健康,不为外界浮华所影响,保持内心的宁静。针灸保健防病是中医预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公元前八至七世纪的易经中就已提到“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这是“预防”二个字最早出现在古籍中。此后,在西汉成书的淮南
2、子更明确指出:“良医者,常治无痛之病,故无病”。表明古人已认识到预防疾病是趋吉避凶、保健延年的一种主要手段。现代,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的进步,预防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防止疾病发生、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能力、延长人类寿命的学科。它正在对整个医学科学和人类生命素质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最早记载针灸预防的古籍文献,是黄帝内经,奠定了针灸防病保健的理论基础。提出了针灸防病的思想“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灵枢逆顺篇)。意思是说,凡是良医总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或者在发病的早期就进行针刺,所以良医重视预防疾病的程度要胜过治疗疾病;强调
3、针灸有保健强身的作用:“是故刺法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素问刺法论)。汉代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治未病思想。金匮要略:“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纔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着重强调平时注意保健防病,一旦病邪侵入也应在早期防治。晋唐之际,偏重灸法。唐孙思邈千金方卷二十九记载:“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旧唐书曾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健,其养生之术也是使用温灸气海穴法:“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灸膏肓穴可
4、以达到保健增寿的效果:“此灸讫,令人阳气康盛”。外台秘要卷三十九介绍灸三里预防老视眼,推迟衰老。“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宋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记述:“若能时灸气海使温,亦其次也。予旧多病,常恐气短,医者教灸气海,气遂不促,自是每岁须一、二次灸”。明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提到:“凡一年四季,各薰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从而“延年益寿”。窦材,自五十岁后“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康健”(扁鹊心书卷上)。“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扁鹊新书卷上)。亦有如上所述,每季一灸的,壮数则可少至一壮。保健灸的选穴上,以神阙、气
5、海、关元、足三里、膏肓等穴最为常用。宋代王执中提出了:“灸绝骨、三里等穴,凡遇春秋,常灸以泄气,素有风人可保无虞”(针灸资生经卷四)。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治症总要:“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痠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后用生葱、薄荷、桃柳叶煎汤淋洗”;其次强调预防灸的时机;“春交夏 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有灸疮为妙”;1 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针刺保健与针刺治病的方法虽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针刺治病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针
6、刺保健则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也正因为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反映在选穴、用针上亦有一定差异。若用于保健,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2 艾灸保健: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有时不能起到的作用。扁鹊心书中就有灸法保健的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艾灸对循环系统也有促进作用:灸天突,百会穴后
7、,可以起到扩张脑部血管,改善血管 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凝聚。艾灸足三里可使纤维蛋白元明显下降。艾灸不仅使施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改变全身的情况。艾灸对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调 节作用:艾灸大椎可增加白细胞数量,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大椎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艾灸后,可使免 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TC)和B淋巴细胞(BC)增加明显,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3 推拿按摩保健:采用一定的手法点、按、揉身体相应的部位或穴位,达到保健或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按摩养生,又称主动推拿,偏重于强身防病,益寿延年。
8、若是医生给病人推拿,称为被动推拿,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常用的推拿按摩保健手法常用的推拿按摩保健手法 按法:按法: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按而留之,不可呆板,这是一种诱导的手向下用力按压,按而留之,不可呆板,这是一种诱导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临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临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屈肘按法等。指按法。接触面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控制调节,不仅指按法。接触面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控制调节,不仅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
9、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护视力。又可保护视力。掌按法。接触面较大,刺激也比较缓和,适用于治疗面掌按法。接触面较大,刺激也比较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而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积较大而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屈肘按法。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体表,此法压屈肘按法。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体表,此法压力大,刺激强,故仅适用于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如腰臀力大,刺激强,故仅适用于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如腰臀部等。部等。常用的推拿按摩保健手法常用的推拿按摩保健手法 摩法摩法:以掌面或指
10、面附着于穴位表面,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以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表面,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摩动。摩法又分为指摩法。掌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摩动。摩法又分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摩法、掌根摩法等。指摩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指摩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掌摩法。用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掌摩法。用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掌指摩法。用掌根部大、小鱼
11、际等力在身体上进行摩动,掌指摩法。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等力在身体上进行摩动,摩动时各指略微翘起,各指间和指掌关节稍稍屈曲,以腕摩动时各指略微翘起,各指间和指掌关节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摆动;操作时可以两手交替进行。力左右摆动;操作时可以两手交替进行。在运用摩法时,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在运用摩法时,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次左右。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经常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经常用摩法抚摩腹部及胁肋,可使人气机通畅,起到宽胸理气,用摩法抚
12、摩腹部及胁肋,可使人气机通畅,起到宽胸理气,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常用的推拿按摩保健手法常用的推拿按摩保健手法 揉法:用手指罗纹面或掌面吸定于穴位上,作轻而缓和的回旋揉动。揉法又分为: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揉法等。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或指端轻按在某一穴位或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环旋揉动。鱼际揉法。用手掌的大鱼际部分,吸附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轻轻的环旋揉动。掌揉法。用掌根部着力,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揉动。揉法是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如揉按中脘、腹部配合其
13、他手法对胃肠功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足三里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合穴,位于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为全身强壮要穴。可健脾胃、助消化、扶正培元、益气增力,提高人体免疫和抗病功能,有效提高过敏人群对各种过敏源的适应能力。刺激足三里穴对促进脾胃功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并能预防高血压、神经衰弱、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便秘。“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常灸足三里,赛吃老母鸡”。在日本有人提出:“每月有10日灸足三里,寿可至200余岁。”关元关元 为保健强壮要穴,具有固护元气的作用。关元为一身元气之所在,是生化之源。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主生殖,主元气。故为全身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刺激可
14、使人元气充足、延年益寿。功能:温肾固精、补气回阳、清热利湿、调理冲任、理气除寒。主治各种虚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气海气海 位于脐下15寸。为保健强壮要穴,有益肾补气作用。气海穴又称为下气海,为男女精气会聚之处(上气海为膻中穴,是宗气会积之所)。功能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补虚固本、调理冲任、通经散瘀、行气化浊。气海、关元、足三里三个穴位配合使用,强壮作用更好。不但对全身具有整体调节作用,而且能改善性功能。合谷合谷 位于手阳明大肠经。其穴可以醒脑开窍、疏风清热、祛风解表、宣肺利窍、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疏经活络。自古以来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首选要穴。合谷穴不仅能治疗多种疾病,还能预防脑中风及老年痴呆
15、。合谷穴止痛效果好,是实行针灸麻醉时最常用的穴位。内关内关 本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是心包经络穴,与阴维脉交会,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因本穴对心血管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可以防治心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时常选此穴为主穴,所以内关又被称为“冠心病的救星”、“心宝”等。内关穴的功效是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刺激内关可以激活心包经的气血,使心包经内气血充盈,从而使心脏得到调养,心脏功能得到改善。特别是对于心痛、心悸、胸闷、气短、失眠等病症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防治各种心脏疾病,增强心肺功能。大椎大椎 本穴位于督脉之上,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是阳气上升至头部的枢纽。具有解表清
16、热、疏风散寒、通调督脉、熄风止痉、肃肺宁心的作用,对头部及颈部的功能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治疗颈椎病、头部疾病的首选要穴。对预防颈椎病和脑供血不足具有重大意义。肾俞肾俞 本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是肾脏的背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脏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俞穴可以滋阴精、壮阳气、补肾之精气、利水消肿、聪耳通窍。经常刺激肾俞穴位对防治肾炎、阳痿、遗精、月经不调、耳鸣、耳聋、水肿、腰痛有很好作用。三阴交三阴交 三阴交为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点,一个穴位兼有调控三条经络的作用。具有健脾和胃、补调肝肾、行气活血、滋阴生津、疏经通络的作用。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男女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三阴交能防治高血压、性功能减退和急、慢性肠炎,以及月经不调、遗尿、失眠等疾病。涌泉涌泉 在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处,蜷足时凹陷中。本穴是肾经要穴,常用来治疗泌尿疾病、消化疾病、呼吸疾病、五官疾病,具有宁神、开窍、清热、引火归原的作用,亦是常用的保健穴之一。涌泉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可防治高血压、中风、神经衰弱、失眠、头昏头痛、健忘、目花、腰痛、前列腺肥大、便秘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