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教研室生理教研室肾脏的功能肾脏的功能:(一一)排泄排泄:排出代谢终产物及进入体内的异物排出代谢终产物及进入体内的异物;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液渗透压、体液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液渗透压、体液量和电解质浓度;量和电解质浓度;调节酸碱平衡。调节酸碱平衡。(二二)内分泌内分泌:肾素:调节血容量和血压肾素:调节血容量和血压;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刺激骨髓造血;1-羟化酶:羟化酶:25-羟维生素羟维生素D3转化成转化成1,25-二羟二羟维生素维生素D3。前列腺素、激肽等。前列腺素、激肽等。尿生成过程尿生成过程(Principles of Urine Formation)包
2、括三个基本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过程:2.2.肾小管、集合管的选择肾小管、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性重吸收1.1.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的滤过 超滤液超滤液3.3.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第五节:尿生成的调节第五节:尿生成的调节第六节:清除率第六节:清除率第七节:尿的排放第七节:尿的排放第一节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一
3、、肾的功能解剖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一)肾单位 (二)球旁器(二)球旁器 (三)滤过膜(三)滤过膜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四)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特点:特点:调节:调节:(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二)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二)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一一)肾单位的构成肾单位的构成 肾小体肾小体近端小管近端小管髓袢髓袢远端小管远端小管肾小管肾小管肾单位肾单位nephron肾小球肾小球肾小囊肾小囊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
4、段降支降支升支升支集合管集合管皮皮质质肾肾单单位位和和近近髓髓肾肾单单位位示示意意图图 两种肾单位的比较两种肾单位的比较 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分布分布皮质外皮质外2/3皮质内皮质内1/3 肾小球体积肾小球体积小小大大髓袢髓袢 短短(只达外髓只达外髓)长长(达内髓达内髓)数量数量85%-90%85%-90%10%-15%10%-15%入球入球A口径出球口径出球A入球入球A口径口径出球出球A出球出球A分支成分支成cap后分后分布在皮质肾小管周围布在皮质肾小管周围 U型直小血管缠绕髓袢周围型直小血管缠绕髓袢周围 生理机能生理机能 含肾素颗粒多含肾素颗粒多含肾素颗粒少含肾素颗粒少
5、 血流量大血流量大,占占94%94%血流量少血流量少,仅占仅占6%6%(外髓外髓5%,5%,内髓内髓1%)-易被滤过易被滤过带负电荷带负电荷-较难被滤过较难被滤过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负电荷减少或消失,使带负电荷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负电荷减少或消失,使带负电荷的血浆白蛋白可以被滤过,出现蛋白尿或白蛋白尿。的血浆白蛋白可以被滤过,出现蛋白尿或白蛋白尿。?有效半径为有效半径为3.6nm3.6nm的血浆清蛋白却很难滤过的血浆清蛋白却很难滤过(四四)、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肾交感神经支配肾交感神经支配脊髓胸脊髓胸1212腰腰2 2中间外侧柱中间外侧柱节前纤维节前纤维腹腔神经节腹腔
6、神经节节后纤维节后纤维肾动脉肾动脉肾小管肾小管球旁细胞球旁细胞递质递质:NE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肾脏血管分布的特点肾脏血管分布的特点:有有两套两套相互串联的毛细血管网:相互串联的毛细血管网:(1)(1)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低,胶体渗透压高血压低,胶体渗透压高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而生成终尿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而生成终尿 血压高血压高利于肾小球的滤过而生成原尿利于肾小球的滤过而生成原尿(2)(2)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肾脏
7、的血液供应特点: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1、血流量大:、血流量大:1200ml,相当于心输出量的,相当于心输出量的1/4-1/53、分布不均匀:皮质、分布不均匀:皮质94%,外髓,外髓5%,内髓,内髓1%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血浆的滤过血浆的滤过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高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高-重吸收重吸收 直小血管的双向流动直小血管的双向流动-肾髓质高渗透压的维持肾髓质高渗透压的维持(一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肾动脉灌注压在肾动脉灌注压在80-160mmHg80-160mmHg范围内,范围内,肾血流量
8、能保持相对稳定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机制:机制:肌源性学说肌源性学说管管-球反馈球反馈在可调节的范围内在可调节的范围内,肾动脉压肾动脉压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平滑肌紧张性平滑肌紧张性而收缩而收缩血流阻力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肾血流量保持稳定。持稳定。1 1、肌源性机制:肌源性机制:80mmHg80mmHg时时,管径舒张已达极限,管径舒张已达极限,180mmHga180mmHga时时,则收缩已达极限则收缩已达极限,以上两者都将丧失调节血流量稳定的能力。以上两者都将丧失调节血流量稳定的能力。肾动脉压肾动脉压20 GFR 肾小管液流量肾小管液流量 Na+,K+,CL-重吸收重吸收 入球小动脉阻力入球小动脉
9、阻力肾小球滤过压肾小球滤过压 肾血流量肾血流量2、管、管-球反馈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TGF)1.使肾血流量与泌尿机能相适应;使肾血流量与泌尿机能相适应;2.使使GFR不会因血压波动而改变;不会因血压波动而改变;3.有利于维持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对稳定.生理意义:生理意义:(二)肾血流量的(二)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1.肾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2.肾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时,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肾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时,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3.AD
10、、NE、ANGII、血管升压素、内皮素能引起肾血管、血管升压素、内皮素能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收缩,肾血流量减少。4.前列腺素、前列腺素、Ach、NO、心房利尿钠肽、缓激肽则可舒张、心房利尿钠肽、缓激肽则可舒张肾血管,肾血流量增加。肾血管,肾血流量增加。第二节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微穿刺实验证明,微穿刺实验证明,肾小球滤过液是血肾小球滤过液是血浆的超滤液浆的超滤液衡量滤过功能指标:衡量滤过功能指标:1.1.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单位时间内单位时间内(每分钟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两肾生成的原尿(超滤液超
11、滤液)量量 正常成人正常成人GFR为为125ml/min,即即180L/d。表面积定律:表面积定律:心输出量,肺通气量,基础代谢率,心输出量,肺通气量,基础代谢率,GFR衡量滤过功能指标:衡量滤过功能指标:2.滤过分数滤过分数(filtration coefficient,FF):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例如例如,滤过分数为: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9%成为滤过液进入肾囊中。成为滤过液进入肾囊中。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RBF变化不大,变化不大,GFRFF 心衰
12、:心衰:GFR变化不大,变化不大,RBF FF GFR和和FF可以作为衡量肾功能的指标可以作为衡量肾功能的指标滤过率的大小取决于:滤过率的大小取决于: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和和滤过系数滤过系数 一、有效滤过压一、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当有效滤过压当有效滤过压0 时,即达到滤过平衡。时,即达到滤过平衡。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肾小(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囊内液胶体渗透
13、压)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45+045+0)-(25+1025+10)=10=10(mmHgmmHg)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2.2.囊内压囊内压3.3.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4.4.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5.5.滤过系数滤过系数281.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1432291.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30micropipette正常正常:10mmHg:10mmHg病理病理:输尿管阻塞输尿管阻塞囊内压囊内压滤过滤过尿
14、少尿少2.囊内压囊内压31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GFR白蛋白白蛋白肝衰竭,白蛋白丢失肝衰竭,白蛋白丢失3.3.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32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 肾小球毛细血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管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滤过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端移动有效滤过面积增大有效滤过面积增大 GFR剧烈运动、大失血、缺氧、中毒性剧烈运动、大失血、缺氧、中毒性休克休克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 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阻力阻力 RBF GFR4.4.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滤过平衡点滤过平衡点33 Kf: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位时: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
15、位时间内通过滤过膜的滤液量。间内通过滤过膜的滤液量。Kf=K(有效通透系数)(有效通透系数)*S(滤过面积)(滤过面积)正常正常:无调节无调节病理病理: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糖尿病Kf5.滤过系数滤过系数(Kf)KfGFR;KfGFR第三节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180L1.5L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一)被动转运:(一)被动转运:扩散、渗透、易化扩散、溶剂拖曳。扩散、渗透、易化扩散、溶剂拖曳。(二)主动转运:(二)主动转运:1 1、原发性主动转运:钠钾泵、氢泵、钙泵、原发性主动转运:钠钾泵、氢泵、钙泵 2 2
16、、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同向转运:NaNa-葡萄糖、葡萄糖、NaNa-氨基酸,氨基酸,K K-Na-Na-2Cl-2Cl-逆向转运逆向转运:NaNa-H-H、NaNa-K-K(三)(三)入胞入胞36转运途径转运途径Tubular fluidBasolateral cell membraneluminal cell membraneinterstitial fluidTubular epithelial cells细胞旁途径细胞旁途径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371.67%Na+,Cl-和水重吸收和水重吸收2.85%HCO3-重吸收、重吸收、H+分泌分泌 3.67%K+reabsp
17、ortion4.100%葡萄糖、氨基酸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重吸收20%Na+,Cl-和水重吸收和水重吸收12%Na+,Cl-和不等量的水重吸收、和不等量的水重吸收、K+,H+分泌分泌summary38(1)Na+重吸收重吸收: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2)Na+重吸收伴随重吸收伴随 H+分泌分泌(Na+-H+)and HCO3-重吸重吸收收(3)Na+重吸收同向转运体重吸收同向转运体(Na+-gulcose,Na+-aa)(4)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CO2HCO3-H2CO3H+近端小管前半段近端小管前半段 CA近端小管近端小管Na+重吸收重吸收39(1)CL-:化学梯度化学梯度 细胞旁途径
18、细胞旁途径(2)Na+:电梯度电梯度 细胞旁途径细胞旁途径(3)Na+-H+,CL-HCO3-(4)细胞旁途径细胞旁途径 CO2HCO3-H2CO3近端小管后半段近端小管后半段 40Na+重吸收重吸收 近端小管前半段近端小管前半段:伴随伴随H+分泌分泌,HCO3-重吸收、葡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 近端小管后半段近端小管后半段:伴随伴随 Cl-重吸收重吸收;跨细胞途径和细跨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胞旁途径41近端小管水重吸收近端小管水重吸收(1).67%水水(2).动力动力:渗透梯度渗透梯度(3).跨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跨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4).
19、等渗等渗422.HCO3-重吸收、重吸收、H+分泌分泌 (1)85%HCO3-(2)HCO3-重吸收伴随重吸收伴随H+分泌分泌 (3)H+secretion:Na+-H+H+泵泵 (4)酶酶:CA (5)形式形式:CO2 (6)1H+分泌分泌 1 HCO3-+1 Na+重吸收重吸收carbonic anhydrasemajorminor43(1)100%葡萄糖在近端小管葡萄糖在近端小管重吸收重吸收(2)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3)肾糖阈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到当血糖浓度达到 180mg/100ml血液时,有一血液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
20、葡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度称为肾糖阈肾糖阈。4.葡萄糖重吸收葡萄糖重吸收44H2ONa+,CL-髓袢髓袢Na+,2CL-,K+cortexmedulla45 胞内低胞内低 Na+:Na+-K+泵泵 1Na+-1K+-2Cl-同向转运体同向转运体 离开:离开:Na+:Na+-K+泵泵;K+:部分重吸收,部分回漏至管腔部分重吸收,部分回漏至管腔;Cl-:Cl-通道通道管腔正电位管腔正电位 Mg+,Ca+,Na+,K+:细胞旁途径细胞旁途径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46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重吸收:12%Na+,Cl-和不等量水
21、和不等量水分泌:分泌:不等量不等量 K+,H+调节激素:调节激素:醛固酮醛固酮(Ald)-Na+,K+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ADH)-H2O(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 VP)47水水:不通透不通透Na+-Cl-同向转运体同向转运体离开:离开:Na+:Na+-K+泵泵 Cl-:Cl-通道通道远曲小管的始段远曲小管的始段48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 两类细胞两类细胞:主细胞主细胞 principal cells(泌(泌K+)闰细胞闰细胞 intercalated cells(泌(泌H+)49主细胞主细胞:重吸收重吸收 Na+:Na+-K+泵泵 Na+通道通道 泌泌K+:Na+-K+泵
22、泵 K+通道通道 重吸收重吸收CL-:细胞旁途径细胞旁途径闰细胞闰细胞:H+分泌分泌:H+泵泵 H+-K+泵泵Cl-HPO42-NH3ATPK+H+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 1 1分子谷氨酰胺代谢,生成分子谷氨酰胺代谢,生成2 2分子分子NHNH4 4+进入小管液,机体获得新生进入小管液,机体获得新生成的成的2 2分子分子HCOHCO3 3-NHNH3 3的分泌与的分泌与H H+、HCOHCO3 3-转运的关系转运的关系NHNH3 3+H+H+NHNH4 4+NHNH3 3+H H+NHNH4 4+NHNH4 4+NaNa+NHNH4 4+小管腔小管腔细胞细胞+NaClNaCl
23、NHNH4 4ClCl+NaNa+HCOHCO3 3-H H2 2COCO3 3H H+Na+HCOHCO3 3-谷氨酰胺谷氨酰胺2NH2NH4 4+2HCO+2HCO3 3-谷氨酰胺酶谷氨酰胺酶近端小管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髓袢升支粗段远端小管段远端小管NHNH3 3的分泌与的分泌与H H+、HCOHCO3 3-转运的关系转运的关系NHNH3 3+H+H+NHNH4 4+NHNH3 3+H H+NHNH4 4+小管腔小管腔细胞细胞+NaClNaClNHNH4 4ClCl+NaNa+HCOHCO3 3-H H2 2COCO3 3H H+集合管分泌集合管分泌NHNH3 3,促进,促进1 1个个H H
24、+分泌,分泌,1 1个个NaHCONaHCO3 3吸收入血吸收入血Na+HCOHCO3 3-集合管集合管谷氨酰胺谷氨酰胺2NH2NH4 4+2HCO+2HCO3 3-谷氨酰胺酶谷氨酰胺酶钙的重吸收和排泄 70%在近端小管,在近端小管,20%在髓袢,在髓袢,9%在远曲小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被重吸收,少于管和集合管被重吸收,少于1%被排泄。被排泄。n近端小管近端小管 80%溶剂拖曳溶剂拖曳(细胞旁路细胞旁路);20%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n髓袢升粗段髓袢升粗段被动、主动重吸收被动、主动重吸收n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n影响因素影响因素:PTH、血磷浓
25、度、细胞外液量、血浆、血磷浓度、细胞外液量、血浆pH值值53 (一)小管液中溶质浓度(一)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溶质浓度溶质浓度渗透压渗透压水、水、NaClNaCl的重吸收的重吸收利尿利尿渗透性利尿:肾小管中大量未被重吸收的溶质引起尿量增多渗透性利尿:肾小管中大量未被重吸收的溶质引起尿量增多 的现象。的现象。临床应用: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临床应用: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二)球管平衡(二)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定义定义:近端小管对溶质(特别是:近端小管对溶质(特别是NaNa+)和水的重吸收可随肾)和水的重吸收可随肾小球滤过率
26、的变化而改变,即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即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端小管对Na+Na+和水的重吸收率也增大;反之,减少。和水的重吸收率也增大;反之,减少。定比重吸收:定比重吸收:是指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或减小,近端小是指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或减小,近端小管都是定比重吸收,其重吸收率始终为肾小球滤过率的管都是定比重吸收,其重吸收率始终为肾小球滤过率的65-65-70%70%左右。左右。55定比重重吸收定比重重吸收GFR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压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压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组织间液进入毛细血管组织间液进入毛细血管 组织间液静水压组织间液
27、静水压 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机制机制球球-管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打乱管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打乱: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 重吸收百分率小于重吸收百分率小于65-70%65-70%;生理意义生理意义: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 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第四节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一般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一般为为300mOsm)相比较而确定的;)相比较而确定的;正常人尿液的渗透压变动在正常人尿液的渗透压变动在50-1200mOsm
28、之间之间;机体缺水机体缺水 小管液中水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被重吸收 尿量尿量,排高渗尿,排高渗尿 尿浓缩尿浓缩 大量饮水大量饮水小管液中水小管液中水不易被重吸收不易被重吸收 尿量尿量,排低渗尿,排低渗尿 尿稀释尿稀释58等渗等渗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条件条件501200mOsm/L渗透压渗透压cortexcortexmedullamedulla渗透压的改变渗透压的改变591.1.位置:位置: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 2.2.动力:动力:肾髓质高渗肾髓质高渗3.3.调节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通透性水的通透性(ADH)尿液浓缩和稀释尿液浓缩和稀释 60A
29、DH ADH 大量饮水大量饮水肾髓质组织液本身肾髓质组织液本身高渗梯度高渗梯度远曲小管、集合管远曲小管、集合管 对对H2OH2O通透性通透性 H2OH2O的重吸收的重吸收有动力但无通透性有动力但无通透性小管液中水不被重吸收小管液中水不被重吸收尿量尿量,低渗尿,低渗尿尿稀释尿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尿稀释尿稀释ADH ADH 机体缺水机体缺水肾髓质组织液本身肾髓质组织液本身高渗梯度高渗梯度远曲小管、集合管远曲小管、集合管 对对H2OH2O通透性通透性H2OH2O的重吸收的重吸收有动力有通透性有动力有通透性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尿量尿量,高渗尿,高渗尿尿浓缩尿浓缩血浆晶体渗
30、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尿稀释尿稀释62尿浓缩尿浓缩尿稀释尿稀释63cortexinnermedullaOuter medullaBlack thick arrow:NaCl active reabsorption in thick segment of ascending limbRed curve:impermeability to waterureaureaureaureaureaureaurea NaCl 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1NaCl 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 (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2尿素循环尿素循环肾髓质组织液高渗梯度形成的过程及机制肾髓质组织液
31、高渗梯度形成的过程及机制64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第五节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66PT and Henles loop NaCl 和水在近端小和水在近端小管和髓袢的重吸收管和髓袢的重吸收 尿量尿量入球小动脉收缩入球小动脉收缩 RBFGFR尿量尿量 肾素肾素Ang醛固酮醛固酮 NaCl 和和 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 尿量尿量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671.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ADH)2.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3.心房利钠肽心房利钠肽(ANP)体液调节体液调节681).1).合成,贮存,释
32、放合成,贮存,释放 2).2).作用作用3).3).机制机制4).4).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1.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 (ADH)(ADH)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 (VP)(VP)69合成合成 :下丘脑视上核和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细胞储存:储存:神经垂体神经垂体神经垂体神经垂体刺激因素:刺激因素:血浆晶体渗透压的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升高升高(NaCL)合成,储存,释放合成,储存,释放 70ADH ADH 远端小管后段和集合管远端小管后段和集合管 水重吸收水重吸收 尿量尿量2).2).作用作用71ADHV1(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收缩血管收缩血压血压ADHV
33、2(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Gs-AC-CAMP-PKA 水通道水通道(AQP)融融合到细胞膜上合到细胞膜上 细胞膜水通道数目细胞膜水通道数目 H2O 通透性通透性3).3).机制机制72机制:机制:73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ADHADH尿量尿量;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心肺感受器心肺感受器ADHADH尿量尿量;血压血压:血压血压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ADHADH尿量尿量;心房利钠肽心房利钠肽 (ANP)(-)(ANP)(-)AngAng(+)(+)4).4).影响因素影响因素74水利尿水利尿75脱水脱水762.肾素肾素
34、-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1).肾素肾素2).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3).醛固酮醛固酮 4).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77 GFR 肾小管液流速肾小管液流速 Na+,K+,CL-重吸收重吸收 Na+,K+,CL-浓度浓度 入球小动脉阻力入球小动脉阻力 肾素释放肾素释放肾小球滤过压肾小球滤过压 肾血流量肾血流量 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以将血管紧张素原酶,可以将血管紧张素原转化成血管紧张素转化成血管紧张素.1 1).肾素肾素肾素分泌的调节:肾素分泌的调节:肾内机制:肾内机制:肾肾BPBP入球小入球小A A牵张感受器牵张感受器肾素肾素
35、致密斑致密斑NaNa+肾素肾素 神经机制:神经机制:交感交感N N兴奋兴奋球旁细胞肾上腺素能受体球旁细胞肾上腺素能受体肾素肾素(如急性失血如急性失血)体液机制:体液机制:AD、NE、PGE2、PGI2刺激肾素释放;刺激肾素释放;ANGII、ADH、ANP、内皮素和、内皮素和NO则则抑制其释放。抑制其释放。2).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肾素 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收缩收缩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I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II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III直接直接 Na+和水的重和水的重吸收(吸收(PT)ADH 分泌分泌 醛固酮分泌醛固酮分泌ACE80(1)分泌分泌:肾上腺皮质
36、球状带肾上腺皮质球状带(2)作用部位作用部位: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主细胞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主细胞(3)作用作用:Na+重吸收重吸收,K+分泌分泌(4)机制机制:3).醛固酮醛固酮81Na+通道蛋白通道蛋白 ATP 合酶合酶Na+-K+-泵泵K+K+824).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833.心房利钠肽心房利钠肽(ANP)1).心房利钠肽心房利钠肽:28-氨基酸,心房肌细胞分泌氨基酸,心房肌细胞分泌2).作用作用:舒张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抑制 NaCl 和水的重吸收和水的重吸收;3.)调节调节:血压血压 ANP;细胞外液量细胞外液量 ANP 第六节第六节 清除率
37、清除率(clearance,C)一一.概念概念 两肾在单位时间内两肾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每分钟)能将多少毫升血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浆中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物质的血浆的毫升数血浆的毫升数称该物质的清除率。称该物质的清除率。计算公式计算公式:(理论公式理论公式)计算:计算:UxV=PxCx血浆中该物质浓度血浆中该物质浓度 该物质血浆清除率该物质血浆清除率尿量(尿量(1min)尿中某物质尿中某物质(X)浓度浓度 Cx=UxV/Px二二.测定清除率的意义测定清除率的意义(一一)、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GFR)测定原理:测
38、定原理:计算:计算:UxV=GFRPx-Rx+Sx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 血浆中该物质浓度血浆中该物质浓度尿量(尿量(1min)尿中某物质尿中某物质(X)浓度浓度 重吸收量重吸收量 分泌量分泌量 1、菊粉、菊粉(inulin):RIn=0,SIn=0。故。故CIn=GFR=UInV/Pin2、内生肌酐的重吸收和分泌量极少,故其清除率也可用、内生肌酐的重吸收和分泌量极少,故其清除率也可用来推测来推测GFR。(二二)、测定肾血流量、测定肾血流量(renal plasma flow,RPF)若血浆流经肾后,肾静脉中某物质的浓度接近于零。若血浆流经肾后,肾静脉中某物质的浓度接近于零。则:则:UxV=
39、RPFPx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 血浆中该物质浓度血浆中该物质浓度尿量(尿量(1min)尿中某物质尿中某物质(X)浓度浓度 静注碘锐特静注碘锐特(diodrast)或对氨基马尿酸或对氨基马尿酸(PAH)的钠盐,在的钠盐,在1-3 mg/100ml 血浆浓度时,流经肾脏一次后,约血浆浓度时,流经肾脏一次后,约90%被清除。故被清除。故CPAH可代表可代表有效肾有效肾血浆流量。血浆流量。此时,此时,CPAH=RPF90%。若。若CPAH=594ml/min,则则RPF=594ml/min0.9=660ml/mim。若若GFR=125ml/min,则则滤过分数滤过分数FF=GFR/RPF=125/66
40、0=19%若红细胞比容若红细胞比容=45%,则,则 肾血流量肾血流量(RBF)=660ml/min(100-45)100=1200ml/min膀胱充盈感膀胱充盈感 膀胱痛觉膀胱痛觉 尿道感觉尿道感觉 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 膀胱逼尿肌松驰,膀胱逼尿肌松驰,内括约肌收缩内括约肌收缩 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受意识控制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受意识控制 第七节第七节 尿的排放尿的排放+尿液排入后尿道 盆神经排尿反射排尿反射(micturition reflex)高位中枢(脑干和大脑皮层)盆神经正反馈正反馈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排 尿 初 级 中 枢(骶髓)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舒
41、张阴部神经尿道感受器 外括约肌松弛 排尿排尿尿量(400-500ml)牵张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89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Na+-k+-2cl-Na+:醛固酮醛固酮(Ald)summary90基本上不被重吸收基本上不被重吸收被动重吸收,细胞旁途径被动重吸收,细胞旁途径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Na+-k+-2cl-CL-:91高通透性高通透性,等渗等渗被动重吸收,肾髓质高渗被动重吸收,肾髓质高渗ADH 不通透不通透water:9265-70%重吸收重吸收25-30%,1Na+-1k+-2cl醛固酮醛固酮(Ald)K+:93主要依赖于主要依赖于 Na+-H+交换交
42、换不依赖于不依赖于Na+,依赖于,依赖于H+泵和泵和 H+-K+泵泵H+secretion:关于肾单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B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C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D近髓肾单位数量多于皮质肾单位E近髓肾单位在尿的浓缩与稀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 关于近髓肾单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分布在靠近髓质的内皮质层B入球小动脉的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的粗C肾小球体积大、髓袢长,可深达内髓质层D出球小动脉可形成U形直小血管E在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 皮质肾单位的特点 A分布于内皮质层 B肾小球较大C髓袢较短 D含肾素颗粒较少E入球小动脉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细C 感知肾小管液
43、Na+浓度的是 A间质细胞 B致密斑 C近球细胞 D球旁细胞 E系膜细胞B 肾脏球旁细胞的生理功能是 A分泌血管紧张素 B分泌肾素C分泌醛固酮 D分泌前列腺素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B 关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三层组成 B基膜是阻碍血浆蛋白滤过的一个重要屏障 C通透性与被滤过物质分子大小有关 D带正电荷分子更易通过 E带负电荷分子更易通过E 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的物质是 A氨基酸 BNa+、K+、Cl-等电解质C血浆清蛋白 D葡萄糖E肌酐 C 当肾动脉压由120mmHg(16kPa)上升到150mmHg(20kPa)时,肾血流量的变化是
44、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C无明显改变 D先增加后减少E先减少后增加C 能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和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动脉血压范围是 A40100mmHg B50140mmHg C60120mmHg D80180mmHg E180220mmHgD 形成肾小囊超滤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B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D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E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B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指 A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D
45、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E两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B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为 A100mlmin B125mlmin C150mlmin D200mlmin E175mlminB 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因素是 A出球小动脉舒张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升高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C下列情况中,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囊内压升高C血压降至90mmHg D滤过膜通透性增大E有效滤过面积减少C关于肾小球滤过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促进滤过的力量B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滤过的力量C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
46、的全长均有滤过D肾小囊内压升高时滤过减少 E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肾小球滤过率维持恒定C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物质量最大的部位是 A集合管 B远曲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 D髓袢降支E近端小管E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 A肾小管细胞两侧溶质浓度差很大B重吸收的量很小C肾小管细胞两侧电位差很大D伴随有其他离子的分泌E等渗性重吸收E对Na+的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E集合管A关于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小管液中的Na+被动扩散至小管细胞内B重吸收过程是被动重吸收CNa+的重吸收使水重吸收DNa+的重吸收为Cl-重吸收创造了条件E小管细胞管周膜上
47、的Na+泵主动转运Na+至组织间隙B对Na+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小管和集合管各段均能重吸收Na+BNa+的重吸收常伴有Cl-和水的分泌C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的量均受醛固酮调节D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量与肾小球滤出Na+的量成定比关系ENa+的重吸收常伴有HCO3-的分泌D主动重吸收Cl-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E集合管C肾小管滤液中的水大部分重吸收是在 A近端小管 B远曲小管C髓袢降支 D髓袢升支E集合管A近端小管HCO3-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H2CO3 BHCO3-CCO2 DOH-ENaHCO3C关于H+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近端
48、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均可分泌B分泌过程与Na+的重吸收有关C有利于HCO3-的重吸收D可阻碍NH3的分泌E分泌过程与H2O的重吸收有关D关于NH3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段小管均可分泌NH3 BNH3的分泌促进NaHCO3重吸收 CNH3主要由谷氨酸脱氨产生 DH+的分泌增多将减少NH3的分泌 E分泌的NH3以原形排出体外B肾脏产生的NH3主要来源于 A亮氨酸 B甘氨酸 C丙氨酸 D谷氨酰胺 E尿酸D对尿素的通透性最大的部分是 A髓袢升支 B髓袢降支C远曲小管 D内髓集合管E外髓集合管D关于葡萄糖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近端小管可以重吸收B与Na+的重吸收相耦联C是一种主动转运过程D
49、近端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有一定限度E.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不能将肾小球滤出的糖全部重吸收E.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全部被重吸收,其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细段C髓袢粗段 D远曲小管E集合管A构成内髓质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是 A碳酸盐和NaCl B尿素和NaCl C尿素和葡萄糖 DNaCl和KCl EKCl和尿素B形成肾脏外髓部渗透压的主要溶质是 ANaCl BNaCl与尿素 CNaCl与KCl D尿素 E尿素与KClA在肾小管中水分容易通透而Na+不容易通透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 D内髓集合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B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50、明显降低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囊内压升高D滤过膜的通透性降低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A能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主要物质是 A血管紧张素 B肾素 C醛固酮 DADHEANP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重吸收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 D整个髓袢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E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因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E动脉血压升高B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 A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升高B醛固酮分泌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尿崩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不足有关 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